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四十五章 中方談判代表據理力爭

第四十五章 中方談判代表據理力爭

2024-09-12 19:28:13 作者: 胡元斌
  停戰談判的首次正式接觸

  1951年7月1日,金日成首相、彭德懷司令員發表聲明,贊成李奇微舉行停戰談判。會晤地點,建議在三八線上的開城。

  7月2日,在朝鮮的志願軍總部收到毛澤東從北京發出的電報:

  李克農、喬冠華及其他助手將來朝鮮參加停戰談判,於7月2日22時由北京乘火車去安東,7月4日傍晚由安東去平壤,大約5日早上或晚上,可到金日成同志處,請朝鮮方面派人到適當地點去接洽。

  3日,李奇微復電金日成、彭德懷,同意於7月10日在開城舉行會議。

  7月6日早晨,李克農入朝後第一天,就見到金日成。朝鮮人民軍指揮所在離平壤東北大約50千米的地方。這裡樹木蔥翠,幽靜涼爽,隱蔽安全。

  金日成操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和李克農一見面就十分親熱。他已收到了毛澤東發給他的電報。1951年7月4日,毛澤東給金日成的電報第一句話就是:"我方是此次談判的主人。"

  李克農是主持這次停戰談判的實際負責人,因此,金日成是把李克農當做貴賓來接待的。

  金日成和李克農由於工作上和歷史上的原因,來往甚密,私交也不錯。李克農和夫人趙瑛曾有一張身穿朝鮮民族服裝的合影,這是在開城駐地拍攝的。那身做工考究的朝鮮服裝,正是金日成送給李克農夫婦的禮物。

  後來朝鮮停戰談判結束,李克農回到北京,金日成每次到北京便要問到李克農,有時自己沒有時間會見,便派人送去朝鮮泡菜到李宅,他連李克農喜歡吃又酸又辣的朝鮮泡菜這一點都很清楚。

  當時,李克農和金日成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磋商。這次談判中朝方面出席代表:首席代表朝鮮人民軍大將南日、志願軍鄧華和解方將軍、人民軍少將李相朝。

  李克農接到毛澤東發來的電報,指派柴成文以中校名義為志願軍聯絡官,因為三方聯絡官中最高官階不得超過上校。

  這次談判對外以人民軍為主,而實際上朝鮮停戰談判的第一線由李克農主持,喬冠華協助。內部,李克農稱"李隊長",喬冠華稱"喬指導員"。李克農還任志願軍代表團黨委書記。

  停戰談判的首次正式接觸是聯絡官會議,時間定在7月8日上午9時,地點在開城市區西北約兩千米的高麗里廣文洞來鳳莊。

  美方通知說,他們的談判人員將乘直升飛機來。朝方則選擇安全地帶,讓直升飛機降落,並擺上紅色的"T"字布標和英文"歡迎"二字縮寫的"WC"大幅標語。

  可是,當時交戰雙方並無禮尚往來,如何不失身份又及時準確有禮貌地通知對方呢?喬冠華靈機一動,要新華社記者寫篇報導,在報刊發表,讓對方知曉,順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次的談判地點和代表團駐地都設在來鳳莊,來鳳莊在開城的西北部,是一家富豪的宅地。主房坐北朝南,房前有一個用天然石塊砌成的花壇,中間栽著一株經過精心栽培的蒼翠古松,周圍是一些其他木本花草,環境十分幽美。

  這座宅子大門是個過廳,進去是3間正廳,裡面西邊的屏風已經破舊不堪,撤掉後,室內可以擺下一張長桌,供雙方代表團南北對座,後邊還可各擺一排稍窄的長桌,供各方參謀助理人員就座。

  來鳳莊的西南面,靠抬岳山邊有幾間民房,再靠西南還有一幢別墅式的平房,作為志願軍代表團的住地。會場、住處落實後,喬冠華與李克農、鄧華、南日、李相朝等人隨即趕至來鳳莊,住進聯絡官們為他們準備好的住房。

  喬冠華單獨住一個小院,院內有株凌霄花,他便自稱"凌霄館主"。當時,美韓敵機常轟炸開城中立區志願軍代表駐地,喬冠華多次轉移隱蔽,幾次遭險,但他仍泰然處之。

  代表團深知,因為這次停戰談判事關重大,絲毫馬虎不得,因此,喬冠華住下後,立即與李克農等人對準備工作進行檢查,直到認為滿意為止,有時忙碌完畢後已經到深夜了。

  這樣,朝鮮停戰談判中朝代表團正式開始運作,平時鮮為人知的來鳳莊,一時名聲大噪,成為世人矚目的地方。

  根據原定協議,7月8日上午9時,交戰雙方在來鳳莊舉行首次聯絡官會議,會議確定了正式談判第一次會議的時間為7月10日上午10時,在開城來鳳莊舉行。會議地點的安全及對方代表團進入我方控制區的安全,均由朝中方面負責。

  聯絡官會議之後,中朝代表團為正式談判第一次會議進行周到的準備工作。

  當天晚上,李克農和喬冠華再次檢查工作時,發現一件事先沒有想到的事情,即雙方正式代表見面時要互驗證書,這是國際會議常規中必不可少的形式。

  雙方代表第一次見面時,把"全權證書"交給對方看一看,再收回來,以示鄭重。

  第二天上午就要正式開始談判,證書立馬就要,現在到哪裡去開呢?李克農和喬冠華著急起來。

  這時,朝鮮方面果斷表示,立即派人飛車到平壤請金日成簽字。

  但中方代表包括中朝兩國的人員,僅僅有金日成將軍的簽字還不夠,還必須有彭德懷司令員的簽字。

  但是,僅僅一個晚上時間,先到平壤,再到彭德懷處,時間無論如何也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李克農毫不猶豫地提出:"只要金首相簽了字就有效,彭老總的字由我代簽,事後匯報。"

  這樣,"全權證書"的難題,迎刃而解。


  雙方就談判議題達成共識

  1951年7月10日上午10時,在全世界輿論的關注下,韓戰停戰談判在開城來鳳莊一間長18米,寬15米的廳堂里正式舉行。

  一時間,國際上許多報刊、電台都突出地報導這一驚人的消息。

  雙方首先就議程問題進行討論。朝中方面提出包括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問題在內的議程草案。

  美方拒絕將"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列入議程,提出討論範圍僅限於朝鮮境內的軍事問題。

  同時,雙方都認為,既然彼此都不願意再打下去,所以可能很快就會達成協議。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毛澤東與史達林之間電報頻繁往來,協商有關談判的策略方針,並向史達林提出:

  如果談判開始,最好您親自領導他們,以免出現不利的局面。

  但史達林明確表示:

  這是不可想像的和沒有必要的。毛澤東同志應該指揮談判。我們最多可以對某些問題提出建議。

  經史達林同意,毛澤東擬定停戰談判方案:

  1.雙方同時發布命令,停止軍事行動;

  2.雙方軍事力量從三八線各自後撤10英里,建立非軍事區;

  3.雙方停止從外部向朝鮮的一切軍事調動;

  4.停止軍事行動後的3個月內分批交換全部戰俘;


  5.所有外國軍隊3個月內全部分批撤離朝鮮;

  6.南北韓難民應在4個月內返回原來的居住區。

  由此可見,中方在停戰條件上已作出重大讓步,放棄曾經最為關心的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台灣問題,僅把外國軍隊限期撤出朝鮮和以三八線為界恢復到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狀態作為重要條件。

  但美韓方面因在三八線以北所占地域的面積多於中朝在三八線以南所占地域,又自恃占有海空優勢,所以不同意以三八線為界,提出"海空補償論",要求中朝軍隊從實際控制線後撤。

  會談開始後剛進入議程問題,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朝中方面開門見山地提出實現停戰的三項建議:

  一、停止一切敵對軍事行動;

  二、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部隊同時撤離三八線10千米,建立非軍事區,同時立即進行交換戰俘的商談;

  三、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撤離一切外國軍隊。

  美方則提出一個包括九項內容的談判議程提案。

  雙方的分歧在於:要不要把撤退外國軍隊一項列入議程。

  中朝方面提出,撤退外國軍隊是防止戰爭復發的必要條件,外國駐軍則是戰爭的根源;美方則稱,韓戰爆發時並無外國駐軍,恰恰是外國軍隊撤出後發生了戰爭。

  不從朝鮮撤軍是美國的既定方針。

  艾奇遜、馬歇爾分別於19和24日發表聲明,斷言撤退外國軍隊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擬由商談停戰的司令官進行討論,而只能由聯合國與各有關國家政府加以解決,並表示,"聯合國軍"將繼續留在朝鮮半島,"直到真正的和平建立為止"。

  7月1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李奇微,決不能承諾從朝鮮撤軍,如談判因此而破裂,美國政府可望得到國內和盟國的全力支持。

  當時,中朝方面大出美方意料作出重大讓步,放棄在議程中討論撤出外國軍隊的要求。


  7月23日,周恩來起草的毛澤東致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的電文中說:

  為了使談判取得進展,可以同意不將撤退外國軍隊列入此次會議的議程之內。今後的談判應以爭取從三八線上撤兵停戰為中心,來實現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

  朝中方面在駁斥美方無理要求的同時,為推動談判順利進行,採取靈活態度,雙方於1951年7月26日確定談判議程:

  1.通過議程;

  2.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

  3.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

  4.關於戰俘的安排;

  5.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這些議題的設定證明,美國把談判嚴格限定在軍事方面,排除政治性議題的意圖得到了實現。

  而中朝方面原來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外國軍隊從朝鮮全部撤出和劃定軍事分界線,但達成一致的五項議題中並未包括外國軍隊撤出的問題,說明中朝為了使停戰談判不至於因為這一問題而夭折,作出了重大的讓步,同意把這一問題留到停戰以後再討論。

  毛澤東對談判提出建議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正式開始。

  談判一開始,雙方在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反覆爭論而相持不下。

  7月15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認為儘管在戰略全局上需要堅持三八線和外國軍隊撤出的停戰談判條件,但"在從根本上討論這些問題時,需要解決三八線問題,至於外國軍隊撤出朝鮮,這可在一個單獨階段實施。"

  7月20日,毛澤東再次就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致電史達林指出:經過5天的爭論,敵方始終拒絕把撤退外國軍隊問題列入談判議程,毛澤東說:


  敵人希望停止朝鮮的軍事行動,目的在於在戰爭中避免進一步傷亡和拖延時間。關於其他問題,包括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敵人希望繼續維持目前的緊張局勢,以便更好地在國內強行動員和在國外進行擴張……我們的武裝力量在今天只能將敵人趕出北韓,還不足以把敵人趕出南韓。如果戰爭拖延下來,敵人可以受到更大的損失,而我們自己在財政上也會受到很大衝擊,並且那時我們也很難進行國防建設。

  毛澤東認為,在最好的情況下,如果時間拖延,例如6到8個月,我們可能會把敵人趕出南韓,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會付出很大代價。

  因此,毛澤東建議:

  最好是不要提出把外國軍隊撤退問題作為停止軍事行動的必要條件,這樣做要比用長期軍事行動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好……雙方從三八線撤軍是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而外國軍隊撤退問題可以在停止軍事行動之後進行討論。

  蘇聯方面對毛澤東的建議表示同意。

  在雙方就談判議題達成協議的當天,就開始了關於劃定軍事分界線的談判。由於雙方都力圖使軍事分界線的劃定有利於本軍,所以彼此立場相差過大。

  考慮到美方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當前戰線所在地區停止軍事行動,金日成表示:

  只要雙方軍隊各自後撤10英里,可以暫時放棄這一要求。

  為不使正式談判因雙方爭論激烈而破裂,志願軍副司令鄧華和談判代表團提出:

  最好考慮在當前戰線所在地區停止軍事行動的問題,不再為三八線而進行鬥爭。

  但史達林反對作出這樣的讓步,他強調說:

  是美國人更願意繼續談判,而不是我們;如果首先讓步,是示弱的表現,將會被美國人認為是中朝方面更需要簽訂停止協議,沒有任何好處。

  史達林的意見使中朝方面在談判中的立場更加強硬,最後雙方同意各出5名代表組成小型的專門委員會,以圓桌方式討論具體的細節問題。

  進入戰史上最艱難的談判

  1951年8月10日下午13時30分,朝鮮停戰談判舉行了第二十次會議。會談開始,"聯合國軍"代表喬埃提出:"將'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的考慮和討論到此終結。"


  中朝方面首席代表南日立即反駁說:"對方沒有理由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建議。"

  喬埃說:"本代表只是按照'聯合國軍'的決定進行答辯,並沒有打算妨礙貴官一個喋喋不休地談論關於'三八線'的問題。"

  此後,在兩小時10分鐘的時間內,談判雙方進入了無言的狀態。

  最後,喬埃提出:"由於第二項軍事分界線問題不能取得一致,是否進入第三項關於軍事停戰條款的討論?"

  這個提議遭到中朝方的拒絕。

  8月11日,朝鮮停戰談判"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喬埃在停戰談判發言中說:"中朝方如果繼續固執'三八線',就會關閉談判的大門。"

  毛澤東則致電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

  在對方承認了以目前戰線劃分軍事分界線並加以調整的情況下,志願軍可以提出修正案:將"三八線"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的基線,依此基線建立非軍事地區,雙方可不必一律向南北各撤10千米。

  可依地形便利,"聯合國軍"在臨津江東"三八線"以南後撤少於10千米,在臨津江西"三八線"以南則仍撤10千米;中朝部隊在臨津江西"三八線"以北後撤亦可少於10千米,而臨津江東"三八線"以北則仍後撤10千米。

  8月13日,朝鮮停戰談判中朝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通過平壤廣播發表聲明:

  如果"聯合國軍"在非軍事區問題上不改變立場,談判就不會有任何進展。

  關於這場談判,原朝鮮停戰談判中方聯絡官柴成文對於那場舉世矚目的停戰談判,仍然記憶猶新,他回憶說:"韓戰中志願軍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且也在軍事外交鬥爭中取得了勝利。"

  柴成文回憶說:

  自韓戰爆發之後,中朝兩國軍隊並肩作戰,到1951年5月底,經過5次大的戰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受到沉重打擊,損兵折將23萬多人,從鴨綠江邊敗退到"三八線"。

  美國統治集團開始醒悟,韓戰是個無底洞,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此時的美國國內更是異常混亂,國會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美國公眾也對當局不滿,它的主要盟國則擔心美軍深陷朝鮮從而削弱在歐洲的力量。


  正是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美國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出於和平考慮,中朝雙方接受了美國政府的提議。

  柴成文回憶說:

  第一次談判是1951年7月10日上午,地點是位於"三八線"上中朝控制區域內的鳳莊。一張鋪著綠色台呢的長方形條桌東西擺放在談判大廳里,長條桌南北面坐著對方的5名代表。

  南側中間坐著"聯合國軍"首席代表喬埃,喬埃的右邊坐著白善燁、霍治,左邊坐著克雷奇和勃克。

  桌子的北面是中朝方代表。中間坐著首席代表南日,南日的右邊坐著鄧華和解方,左邊坐著李相朝和張平山。

  雙方代表的背後坐著人數大體相當的參謀、翻譯和記錄人員。

  戰場上打紅了眼,進入談判會場,雙方仍保持著高度警惕。

  首次會談,南韓參謀人員李樹榮就位時,竟一屁股坐空,摔倒在地,可想其多麼緊張。

  8月16日,朝鮮停戰談判雙方協議,任何軍用飛機不得侵入開城中立區上空。

  8月17日,朝鮮停戰談判圓桌會議開始舉行。圓桌會議為正式談判的下屬機構,稱小組委員會,雙方分別由正式代表一人,助手兩人組成。專門討論某一項議程的細節問題。

  雙方會談時不是面對面地坐在桌子兩邊,而是圍著桌子進行交談,試圖創造一個比較輕鬆、自由的氣氛。中朝方參加小組會的代表為李湘朝、解方。

  "聯合國軍"方為美軍陸軍少將霍治、海軍少將伯克。圓桌會議開始討論軍事分界線劃分問題。

  與此同時,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代表團黨委召開會議,討論軍事分界線劃分的問題。

  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同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最後,經過計算對比,一致認為"聯合國軍"雖在"三八線"以北占的地方比西線中朝軍隊在"三八線"以南占的地方要多一些,但那裡多是山區,交通不便,人口少,耕地不多,而西線中朝軍隊在"三八線"以南所占地區,從經濟上講那裡多是平原,交通方便,人口多,產糧多;從面積上講,瓮津半島加上沿海島嶼雖比東線略少一些,但保住了開城這個正在談判的古都。


  從政治上講,如以"三八線"為停戰的軍事分界線,停戰後中朝軍隊再退出開城,開城人民難以接受,政治影響也較大。

  因此,無論從經濟還是從政治上講,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對中朝方並無不利。

  會後,中方談判負責人李克農又找南日、李相朝商量,他們一致同意這個意見,並向毛澤東提出這個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毛澤東的批准。

  但是,由於發生了槍殺中朝方軍事警察姚慶祥的事件,8月22日美軍飛機又轟炸了中朝代表團住所,停戰談判被迫中斷,所以這個具有突破性的方案直至10月 25日以後才提出來。

  8月20日,雙方就誰先提出具體方案發生爭執。"聯合國軍"代表霍治出乎意外地提出由拋擲硬幣來賭正反面,由輸的一方先提提案。

  中朝方表示用拋錢來決定這樣重要問題太不慎重,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軍事分界線在東部由"三八線"以北4千米開始,到西部"三八線"以南4千米處。

  但是,這個提案遭到霍治的拒絕。談判因美方的蓄意破壞而中斷。

  柴成文後來回憶道:"開城談判儘管沒有取得實際性的進展,但停戰談判的消息從這裡傳向四面八方,小小來鳳莊因此名聲大震。從此,這個鮮為人知的小村莊在世界地圖上有了它的坐標。"

  柴成文繼續說到:"對參加談判的人來說,儘管他們也知道這是一次十分艱難的談判,但誰也沒想到竟會一談就是747天。"

  是什麼原因使停戰談判延長這麼長的時間呢?

  柴成文分析說:

  主要是美國沒有誠意!朝鮮停戰談判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停戰談判。

  它是當時世界上頭號強國美國,遭受到志願軍的狠狠打擊後,不得不罷手而勉強接受的停戰談判。

  很顯然,美國對於這樣的談判不是心甘情願的。所以,他們打敗時想談,談判得不到便宜時又想打。

  喬冠華賦詩嘲諷美方


  1951年8月末,朝鮮半島秋意漸濃。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仍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在談判中,中朝方面提出原則上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軍隊各後撤10千米,脫離接觸,建立非軍事區的建議。

  中朝代表團指出:

  三八線是舉世公認的軍事分界線,也是停戰談判的基礎;要表明談判的誠意,必須確定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從1951年1月以來,雙方的戰線四次搖擺於三八線南北地區,這表明該線基本上反映了雙方的軍事實力;目前雙方在三八線南北所占地區略近相等,因此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是合理的,是符合歷史和當時雙方實際情況的。

  美方代表拒絕這一建議,他們提出,地面部隊的戰線不能反映雙方部隊的實際力量,"聯合國軍"具有海空軍優勢,這種海空力量控制了整個北韓,"聯合國"海空軍從北韓撤出所放棄的優勢,應以中朝方面地面部隊的撤退加以"補償"。

  美方把軍事分界線劃在中朝軍隊大後方,要求中朝軍隊在臨津江以東從現有陣地後撤38到58千米,在臨津江以西後撤68千米,從雙方實際接觸線讓出1.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中朝方面顯然不能同意這一要求。

  毛澤東回電一再指示:

  應不管敵人企圖如何,仍堅持按照程序首先解決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的問題……如果僵持久了,敵人以原有陣地以北作為分界的提議公布出去,極大可能會引起世界多數輿論的驚異和責難。

  喬冠華從北京出發時,正值盛夏,原以為停戰談判只需一兩個月,所以大家都未帶寒衣。喬冠華他提筆給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寫一封催辦信:

  炳南仁兄左右:開城秋深矣,冬裝猶未至,東北在咫尺,奈何非其事?既派特使來,何以不考慮?吾人忍饑寒,公等等閒視,口惠實不至。難道唯物論,墮落竟如此?

  日日李奇微,夜夜喬埃事,雖然無結果,抗議復抗議,苦哉新聞組,雞鳴聽消息。嗟我秘書處,一夜三坐起。還有聯絡官,奔波板門店,直升飛機至,趨前握手見。又有新聞記,日日得放屁,放屁如不臭,大家不滿意。記錄雖閒了,抄寫亦不易,如果錯一字,誤了國家事。警衛更辛苦,跟來又跟去,萬一有差錯,腦殼就落地。

  千萬辛苦事,一一都過去。究竟為誰忙,四點七五億,遙念周總理,常懷毛主席,寄語有心人,應把冬衣寄。

  一場舉世矚目的停戰談判,以打油詩形式寫出,訴盡中國代表團的甘苦,喬冠華的風流才情於此可見一斑。

  停戰談判於8月中旬中斷,美、李軍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妄想從戰場上得到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結果,15萬美、李軍被中、朝軍隊殲滅。

  中方揭露美方訛詐政策

  1951年8月中旬,朝鮮停戰談判已經費去了1個月的時間。

  從談判進入實質問題的討論,也已經有兩個星期。美國方面在談判中藉口記者問題延會,拒絕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列入議程,拒絕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這些事實證明,美國方面完全沒有在朝鮮迅速實現停戰的誠意。

  當時,朝鮮停戰談判中的主要爭執是雙方軍事分界線問題。關於雙方軍事分界線問題,中方的立場是十分明確的,這就是:

  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雙方軍事分界,以此為基礎向南北各伸張十千米為非軍事區,雙方軍隊都撤至非軍事區以外。

  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這個主張,不但代表了全中國全朝鮮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且也代表了全世界願意停止韓戰的善良人們的共同意志。

  三八線是李承晚軍向北侵犯引起戰爭爆發前的原有的軍事分界線。中國人民志願軍之所以進入朝鮮援助朝鮮人民作戰,正是因為美國侵略軍超過了三八線。

  這次談判的基礎,正是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關於雙方撤離三八線的建議。在一年多的戰爭中,雙方軍隊曾經輪流地進入三八線以南和以北各3次,表明三八線真實地反映著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

  而且,志願軍兩次進入三八線以南的時間長,占的面積大,兩次都把敵軍完全趕過三八線以南;敵方兩次進入三八線以北的時間短,占的面積小,兩次都沒有能使中方的軍隊完全離開三八線以南。

  事實上,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是這樣合理,甚至美國各方在長期間也不能不承認。

  早在當年3月12日,當時的美國第八軍軍長、時任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就已大肆宣傳他對於韓戰的最高理想是在三八線上結束。

  李奇微的這個論點,在5月10日又由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在國會作證時加以肯定。

  5月2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國會作證時,也認為必須準備在三八線上結束韓戰。

  28日,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國會作證時,同樣宣稱應當接受以三八線為基礎的停戰方案。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6月2日和6月26日,對議員們和記者們先後聲明美國將同意在三八線實現停戰。艾奇遜的第二次聲明是在馬立克的建議以後。

  法新社記述艾奇遜的談話說:

  艾奇遜表示,從軍事觀點來看,在三八線停火是可以接受的。有人問他說:共軍撤到三八線以北是否算是韓戰的"勝利結束",他回答是的。

  由此可見,美國社會輿論和美國在朝鮮士兵對於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擁護是人所共知的。

  從美國軍政首腦的言論中就已經看出,美國政府不但完全沒有理由否認三八線的合理,而且無論今年的韓戰發生了一些怎樣的反覆變化,美國政府也完全沒有根據相信他們的軍事力量可以保持三八線以北的陣地。這就是美國人再三地把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稱為"勝利"或"巨大勝利"的唯一原因。

  但是,朝鮮停戰談判一開始以後,美國的腔調忽然變了。7月13日,艾奇遜忽然把美國同意作為軍事分界線的三八線莫名其妙地解釋為"指聯合國部隊所在的一帶地區"。

  而在談判會議上,美方代表所實際提出的方案比艾奇遜的談話更進一步,荒謬地要求在現有雙方戰線以北18千米至50千米地方劃一條新的軍事分界線。

  喬埃為了堅持美國的這個無理要求,耗費了從第十次會議到第十九次會議的整10天的光陰來辯論,在辯論中捏造種種不能成立的"理由"。例如,他說美國海空軍的狂轟濫炸的"力量"必須在陸地分界線上得到"補償",美國必須在三八線以北才能"防禦"自己等等。

  為了使人明了無誤,喬埃一面標出詳細的地圖,一面又經過東京的李奇微總部的"新聞教育局",以所謂"背景材料"的名義,在7月31日和8月4日把美國的主張加以公開宣布。

  8月3日,美聯社記者尤松宣稱:

  沒有證據足以證明聯合國軍代表會要求在聯合國軍實際據守的陣線以北建立分界線。

  8月4日,"聯合國軍"官方發言人納科斯聲明:

  猜測聯合國要求建立任何深入北韓的分界線將是完全錯誤的……我相信這是嚴重的錯誤,是最荒唐的猜想。

  8月6日,李奇微總部的新聞處又發表"平息謠傳"的聲明,宣稱美國所要求的分界線大致是現在的戰線。

  甚至美國國新社東京6日電也不能不描寫道,這次聲明"事實上與總部另一部門作為背景材料發給日本報紙編輯的新聞稿截然相反"。


  這就是美國軍政首腦對待談判的態度。

  在由3月至6月間說,三八線作為分界線是可以接受應當接受的,是"巨大的勝利"。在7月直至8月4日說,三八線是不可以接受的,"雙方都自三八線撤退的任何問題是荒謬的",海空軍的狂轟濫炸的"力量"必須在陸地分界線上得到"補償",因此分界線應當在現有戰線以北。

  戰場上的美英等國士兵曾經因為聽到馬立克的停戰建議和金日成彭德懷兩將軍同意談判的答覆而歡欣若狂。李奇微在7月3日給金彭兩將軍的電文中說:

  因為在停戰之前須先就停戰條款取得協議,所以延遲開始會晤和達成協議,將延長戰事和增加損失。

  可是,李奇微所奉行的政策,卻是欺騙,訛詐,故意拖延和製造僵局。

  美聯社記者勃雷德蕭7日在東京解釋美國的僵局政策時說:

  他們想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同時又不願意在宣傳戰線上遭到失敗。他們不願結束戰爭,如果停火對共方有利的話。

  面對美方的欺騙和訛詐政策,中方予以揭露和反擊。8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評朝鮮停戰談判》的文章。

  文章指出:

  美國代表在談判中的拖延政策,很像只是為著躲過雨季,以免受到反攻和準備新的進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卻不在這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政府認為必須保持緊張狀態,才便於在這次的將於九月中閉會的國會中通過六百六十五億美元的軍事預算案,增稅一百億美元的法案……美國政府恐懼和平。

  當時,華爾街日報在不久以前曾露骨地說:"由於和平的威脅,大規模囤積物資所得的利潤可能喪失。"

  和美國相反,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是願意和平的,所以希望談判能夠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迅速達到停戰的結果。

  中方強烈抗議美軍暴行

  1951年8月19日晨,為了保證朝鮮停戰談判順利舉行,中方軍事警察9人,在排長姚慶祥率領下沿板門店西南面松谷里以北高地向東巡邏。

  當他們一行走到中立區的松谷里附近時,突然遭到埋伏在此的30多名南韓武裝人員的襲擊,排長姚慶祥當場倒在血泊中。


  中方對此提出強烈抗議,並在志願軍代表住地為姚慶祥烈士舉行追悼大會。姚慶祥的靈堂兩側懸掛著兩幅輓聯,上聯是"為保障對方安全反遭毒手",下聯是"向敵人討還血債以慰英靈"。靈堂陳列著烈士的遺像以及花圈、輓聯等。

  靈堂布置完畢後,李克農、喬冠華到現場檢查。

  "雖有這麼多的輓聯,可仍覺得有點不足,難以表達人民的憤慨之情。"李克農回過頭,對站在身旁的喬冠華說,"老喬,還是請你想一想,是否再寫一幅更為醒目的輓聯。"

  "嗯!"喬冠華應了一聲。喬冠華不愧為一代才子,只見他緊鎖眉頭,在房間裡來回踱了幾步,便順口念出一幅輓聯

  世人皆知李奇微,舉國同悲姚慶祥。

  "好好好",李克農聞聲連連稱好,"你趕快讓人去布置,以免耽誤了時間。"李克農對喬冠華吩咐道。

  在沉痛悲壯的哀樂聲中,姚慶祥烈士追悼會開始了。靈堂雖然不大,但布置得莊嚴肅穆,那幅"世人皆知李奇微,舉國同悲姚慶祥"的輓聯,尤其引人注目。

  各界人士、中朝代表團,開城中立區軍事警察部隊以及各國前來採訪的新聞記者都參加了追悼會。

  槍殺姚慶祥的事件本已引起世界各國一切正義人士的強烈譴責,而舉辦姚慶祥烈士追悼會更將這場反對阻撓談判的鬥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特別是那幅喬冠華寫的輓聯不脛而走,從而使美國侵略者在道義上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美李軍非法侵入開城中立區板門店附近,突擊中方巡邏人員的嚴重事件發生後,朝鮮人民軍代表李相朝、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解方兩將軍即於當天14時許親赴板門店附近的姚排長慶祥烈士遺體停放處致哀。

  姚烈士生前所在連隊的戰友們,紛紛向他們悲憤地控訴美李軍破壞停戰談判破壞中立區的罪行。

  兩將軍向姚烈士致哀後曾發表講話。朝鮮人民軍代表李相朝將軍說:

  為保衛朝鮮和平而光榮殉難的姚慶祥烈士,將永遠活在朝鮮人民的心裡。美李軍違犯中立區協議,破壞停戰談判,向我方巡邏人員襲擊的事件,不僅激起朝中人民對美帝國主義更大的仇恨,並一定要激起全世界人民無比的憤怒。

  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解方將軍也在講話中說:

  姚慶祥烈士是站在保衛開城停戰談判的和平前哨上犧牲的。他這種為了和平而獻出自己生命的高貴品質,一定會激勵中國人民志願軍捍衛和平的堅強決心。


  接著,姚烈士所在連隊的副連長喬萬風講話,他對自己優秀戰友的殉難表示無限的憤慨。他說:

  姚排長是為保衛開城中立區的安全而犧牲的。我們要踏著烈士的血跡,用更大的努力爭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為保衛世界和平而奮鬥到底。

  然而,美方並沒有因此而稍有收斂。姚慶祥烈士的血跡未乾,美國飛機竟又於8月22日深夜非法侵入開城中立區上空,以中方代表團住所為目標,施行轟炸與掃射。

  消息傳到志願軍總部,彭德懷憤怒地說:

  這是蓄意謀殺!

  發生此事的當天晚上,李克農、喬冠華立即決定通過聯絡官與駐在汶山的"聯合國軍"代表團通電話,要求他們前來調查。

  美方聯絡官藉口夜深,再三推諉,拒絕前來開城。中方強烈抗議,肯尼和穆萊才姍姍而來。

  在調查過程中,肯尼和穆萊一再抵賴美方的罪惡行徑。當勘察到第三個彈坑時,他們即不願再繼續調查下去。

  中朝聯絡官張春山、柴成文立即嚴肅指出:"我們有權要你們調查下去。"

  22日夜,初步調查和以後實地複查的結果,證明敵機兩次共投彈17枚,其中殺傷彈13枚,汽油彈4枚。13枚殺傷均落在我方停戰談判代表團住址以北200米左右處。代表團住宅前及停放在門前的南日將軍座車內,均落有殺傷彈彈片。

  美方蓄意製造的轟炸案,人證物證俱在。為抵賴其罪行,他們拒絕認真地調查,拒絕承認調查所得的是事實,拒絕允許新聞記者前往出事地點觀察。他們不僅閉著眼睛說瞎話,死不認帳,而且還倒打一耙,誣衊是中方自己乾的。

  由於中朝代表團認為自己是前來談判停戰的,因此,對方不可能會對自己下毒手,所以事先沒有任何防空準備,不料美方不顧信義,悍然以中朝談判代表團作為攻擊目標。

  此次轟炸不久,李克農、喬冠華和部分工作人員在鄧華的極力勸說下,離開原來的駐地,轉移到開城西北山溝里的雙爆橋。

  隨後,代表團的其他成員也相繼轉移,有的住在青雲洞,有的住在開城北部中立區邊緣的一個山頂草房裡。原來的住地僅留下張春山、柴成文帶著與對方聯絡的無線電報話機,談判工作實際上已無法正常進行。

  面對如此蠻不講理的敵人,中央當時的方針是:

  準備破,不怕拖,堅決回擊,留有餘地。

  8月28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部新聞局發表一個官方文件。在這個文件中,該新聞局雖然涉及金日成將軍與彭德懷將軍8月27日致李奇微將軍的復文中,對"聯合國軍"一再破壞開城中立區協議事件所作的有理有據的指責,但又不敢將金彭兩將軍義正詞嚴的復文全文發表,使世人能明了金彭兩將軍復文的全貌。

  另一方面,該新聞局卻歪曲事實,蒙蔽真相,企圖逃脫和推卸"聯合國軍"一再破壞開城中立區協議的責任。這是一種極其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發言人為了使世人明了事件的真相,特就上述"聯合國軍"新聞局公布的此一官方文件,發表聲明,加以駁斥。

  該聲明嚴正指出:

  關於姚慶祥排長被殺事件,我方首席代表南日將軍在其八月二十八日發表的詳細報告中,已經用鐵的人證與物證,雄辯地證實了這一謀殺事件是聯合國軍所屬部隊所作的非法勾當。就是聯合國方面聯絡官穆萊上校在雙方聯絡官共同調查時及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喬埃將軍在給我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將軍的覆信中,也都不能否認這一事實。

  聲明還說:

  對於聯合國軍軍用飛機八月二十二日夜空襲開城中立區的事件,聯合國軍總部新聞局也在他們發表的官方文件中,企圖抵賴投擲炸彈的軍用飛機是聯合國軍的軍用飛機,甚至誣指這個事件是我方人員所製造。為了證明這個誣衊,該新聞局不惜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硬說我方聯絡官曾拒絕聯合國軍聯絡官白晝再來調查。然而事有湊巧,聯合國軍所屬第五航空隊的雷達偵察報告,又恰好證實在發生轟炸與掃射時曾有一架未經識別的飛機出現在開城以西。而這一架未經識別的飛機,既是未經識別的,又何以能識別出它是我方的飛機?這難道不是此地無銀二百兩的不打自招嗎?

  在美機轟炸掃射中方代表團的當天,金日成、彭德懷兩將軍即聯名向李奇微提出強烈抗議,並宣布自8月23日起停止會議,以待對方作出處理。

  抗議信發出後,不出所料,在9月1日,美方飛機又轟炸冰庫洞南日的住所。

  對敵人在此期間破壞談判的種種罪行,中方通過報紙、電台等輿論工具,及時進行揭露,把真相公之於全世界一切公正人士之前,使敵人有所畏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