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六十一章 堅持坑道鬥爭的策略

第六十一章 堅持坑道鬥爭的策略

2024-09-12 19:29:03 作者: 胡元斌
  志願軍積極調整戰略部署

  "聯合國軍"在爭奪上甘嶺地區要點遭受打擊後,繼續拼湊力量組織進攻。

  從10月21日起,一面以各種手段圍攻志願軍堅守坑道的部隊,一面為實施進攻調整兵力部署,將遭受重大創傷的美第七師漢灘川以東的防務和進攻597.9高地的任務交給南韓軍第二師,美第七師則西移,以防志願軍從漢灘川以西向其左翼出擊。又將南韓軍第六師的防區向西延伸,以縮小南韓軍第二師的防禦正面。

  同時,以美第三師接替了南韓軍第九師在鐵原地區的防務,南韓軍第九師則東調金化以南史倉里地區,作為戰役預備隊。

  為了取得此次防禦作戰的勝利,志願軍代司令員和政治委員鄧華及時地給第十五軍發出指示,指出:

  目前對方成營、成團地向我陣地衝擊,這是對方用兵上的錯誤,是殲滅對方的良好時機。應抓緊這一時機,大量殺傷對方。我繼續堅決地鬥爭下去,可制敵於死地。

  第三兵團根據這一指示,決定將剛從一線陣地撤出,正開向休整地谷山的第十二軍調往五聖山地區準備參加戰鬥。並指示防守部隊,當前應以堅守坑道為主,同時集結力量,補充糧彈,為進行決定性反擊做好準備。

  第三兵團還決定以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接替第四十五師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務,以使第四十五師集中力量用於兩高地的爭奪戰。

  第二十九師第八十七團的原防務,則由第四十四師第一三二團接替。

  另將炮兵第七師一個營、炮兵第二師4個連和高射炮兵1個團加強給第十五軍,還給第四十五師補充了1200名新兵。

  第十五軍為進一步堅守陣地和給實施反擊創造條件,命令第四十五師轉入堅守坑道鬥爭,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後粉碎"聯合國軍"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做準備。

  "聯合國軍"為了鞏固已占表面陣地並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採用了一切可能的毒辣殘酷的手段,對志願軍堅守坑道部隊進行圍攻。

  他們用炮火封鎖和摧毀坑道口,用石頭、麻袋或鐵絲網阻塞坑道口,用炸藥連續爆破坑道,向坑道內投擲汽油彈、毒氣彈、硫磺彈,以及使用火焰噴射器等等。

  志願軍堅守坑道部隊,由於有的坑道被炸塌,有的坑道口被堵塞,再加上坑道缺糧、缺彈、缺水,空氣污濁,氧氣不足,處境極端困難。

  但是,依靠共產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和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坑道里的勇士們都有一個堅守坑道、奪回陣地的堅強信念,發揚了不畏困難、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戰鬥情緒,同"聯合國軍"展開異常英勇頑強的鬥爭。

  為了確保坑道的安全,志願軍必須阻止"聯合國軍"接近與破壞坑道口。

  除組織縱深炮火及側後方的機槍火力嚴密控制坑道口,不讓"聯合國軍"接近和破壞外,退守坑道的分隊在坑道口用麻袋修築工事,阻擊"聯合國軍"。

  還在坑道口外挖一個深坑,再由坑道內向外挖一條通向深坑的交通溝,使"聯合國軍"投來的炸藥和手榴彈都順著交通溝滾到坑裡爆炸。

  當"聯合國軍"投擲手榴彈、炸藥包,企圖炸毀坑道口時,戰士們就前仆後繼,數十次接連衝出坑道與對方鬥爭,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擊退對方。

  當對方集中炮火轟塌坑道口,使坑道缺氧有窒息的危險時,戰士們奮不顧身,冒著炮火進行搶挖,直至將坑道口挖開,便於出入和抗擊對方。

  堅守坑道部隊依託坑道,廣泛開展冷槍冷炮狙擊活動,不斷組織小型出擊,積極主動地打擊表面陣地的"聯合國軍",粉碎"聯合國軍"對坑道的圍攻。

  從21日至29日,堅守坑道部隊共組織班、組兵力,以突襲手段出擊158次,共殲"聯合國軍"2000餘人,並恢復了7處陣地。

  在此期間,防禦縱深部隊為了支援堅守坑道的部隊作戰,以2個班至5個連的兵力,在炮兵和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反擊5次,向537.7高地北山反擊7次。

  每次反擊,都使堅守坑道的部隊得到了兵員和物資的補充。

  炮兵部隊也以準確而猛烈的火力支援,有效地保護了坑道的安全,給占領表面陣地的"聯合國軍"以大量殺傷,並打擊了"聯合國軍"的炮兵,對堅守坑道起了重要作用。

  隨著堅守坑道鬥爭時間的延長,傷員不斷增加,同時由於"聯合國軍"的嚴密封鎖,彈、糧、藥品等物資越來越缺乏,戰鬥和生活條件也愈來愈艱苦。

  有的坑道被打塌,空間變小,人們擠得難以行動,傷員更加痛苦。炮擊的震盪,使坑道內有時點不著燈火。硝煙、硫磺、血腥、糞便和汗臭味使空氣污濁不堪,溫度上升到穿單衣還難以忍受。

  在這種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堅守部隊始終頑強不屈,親密團結,自覺地忍受一切艱苦,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抗擊兇惡的"聯合國軍"。

  為了直接配合上甘嶺坑道作戰和進行反擊準備,第十五軍第七十五師和第二十九師,從20日至30日,先後攻殲了上甘嶺以西柏德里東山和平康以南萬淵裡地區381、391兩高地的"聯合國軍",共殲"聯合國軍"3000餘人。

  坑道內外友鄰部隊互相鼓舞,互相配合,堅守坑道10餘天,大量殺傷了"聯合國軍",使"聯合國軍"始終不能鞏固地占領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不能向志願軍防禦縱深發展。

  這就為主力部隊進行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爭取了時間,並為實施決定性反擊、恢復陣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時任志願軍副司令員的楊得志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記錄了他對志願軍堅守坑道的回憶:

  在十五軍堅守坑道最困難的時候,給其我堅守坑道部隊繼續不停地組織小型反擊,又叫小部隊活動。機智聰明的指揮員,通常採用三種方法。

  一是突然強襲,殲滅對方於坑道之外。

  二是潛出強襲,殲敵於行動之中。在敵搜索我而未發現我時,我發現了對方,即組織力量發起突襲。

  三是偷襲,殲敵於坑道之內。全線各坑道進入堅守後,對對方進行小型出擊158次,除9次失利外,其餘全部成功,殲敵2000餘名。

  這個數字在整個戰役中,雖然不大,但這種戰法給對方心理上造成極大的慌亂,使他們日夜不得安寧。

  楊得志寫道:

  堅守坑道的部隊在積極殲敵思想指導下,依託坑道,廣泛開展冷槍冷炮狙擊活動,不斷組織小型出擊,積極主動地打擊表面陣地的對方,粉碎對方對坑道的圍攻。

  上甘嶺陣地湧現了許多神槍手和神炮手。其中青年狙擊手張桃芳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31天裡,用437發子彈,打死打傷211名對方,創造了朝鮮前線志願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在"聯合國軍"嚴密的封鎖下堅守坑道,飲水成了首要的難題。

  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將軍說,像牙膏一類一切含有水分可以潤喉潤唇的東西,早就被吸吮完了,戰士們乾渴難忍,只能用舌尖去舔濕潤的岩石或是伏在地上吸幾口涼氣。

  祖國慰問團帶來的水果糖,朝鮮人民送來的蘋果,二線部隊在自己菜地里刨出來的蘿蔔,都被當作甲等作戰物資前運。

  在那些日子裡,各級司令部的電話上,喊得最多的就是:水!

  在那些夜晚,運輸部隊不顧犧牲,通過"聯合國軍"嚴密的炮火封鎖,有時全身貼地一寸一寸地往前移動,把糧、彈、蘿蔔等送進坑道。

  儘管實際送到坑道里的物資有限,但正是這種"雪中送炭",給堅守坑道的部隊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


  秦基偉毅然改變作戰方法

  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志願軍拼死作戰,對"聯合國軍"予以重創,但志願軍本身的傷亡也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秦基偉開始認真思索著:如果十五軍拼光了,上甘嶺也丟了,那又有何用?

  經過反覆考慮,秦基偉決定調整部署,暫停反擊。在作出決定之後,他迅速接通了志願軍司令部的電話,請示道:

  這種拉鋸式的反覆爭奪,已進行7晝夜了,表面陣地失而復得,幾次易手,戰鬥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我的意見是:暫停反擊,前沿部隊轉入坑道,以小分隊活動和對方周旋,把對方抓住,牽住他的牛鼻子。同時爭取時間,調整部署,補充人員和彈藥、器材,投入新的部隊,為進行最後粉碎對方的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做準備,創造條件。

  鄧華對戰局進行了認真分析,他說:"你們的意見是正確的。"

  鄧華還進一步指示:

  目前敵人成營成團的向我陣地衝擊,這是敵人用兵上的錯誤,是我殲滅敵人的良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大量消滅敵人,繼續堅持鬥爭下去,可置敵人於死地。

  秦基偉在聽取指示後,立即命令部隊轉入坑道作戰。

  同時,為了打好下一階段的戰鬥,志願軍對作戰部署進行了調整。

  志願軍第三兵團決定由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接替第四十五師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任務,這樣,第四十五師便可以集中力量爭奪上述兩高地了。

  由第四十四師第一三二團接替第二十九師第八十七團原來在發利峰、王在峰地區的防務。

  另將炮兵第七師一個營、炮兵第二師4個連和高射炮兵一個加強團補給第十五軍。

  由於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上甘嶺陣地上的志願軍兵員傷亡也很大,急需補充兵力,因而從第三兵團和第十五軍抽調新戰士1200餘人,補充到四十五師,又從機關、勤務分隊抽調一批人員,來充實和重建戰鬥連隊,以確保充足的兵力。

  十五軍得知坑道情況後,就於21日晚派一三四團二營教導員李安德率領軍警衛連的79人和一三四團七連的17人借著夜色的掩護潛入597.9高地1號坑道,傳達了軍師關于堅持坑道的作戰決心,並成立坑道黨支部,進行統一領導。


  所有1號坑道里的部隊都編入八連,由八連連長李寶成指揮。

  接著在坑道黨支部的領導下,對坑道進行了管理整頓,使得坑道部隊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鬥團體,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日戰鬥再度打響,爭奪的焦點就是1號坑道。美軍對坑道口進行抵近射擊,用炸藥包對坑道進行爆破,向坑道里投擲手榴彈,甚至使用飛機對坑道進行低空俯衝掃射……

  美軍火力很猛,坑道口又窄,情況十分危急,李寶成立即召喚縱深炮火支援,用炮火制止美軍對坑道口的破壞。

  四十五師揮軍再戰鬥

  儘管在前幾天的戰鬥中,坑道部隊在戰鬥中彰顯出巨大的威力,但坑道里的部隊情況還是日漸惡化。

  為了改善坑道部隊的處境,四十五師決定於23日晚組織一三五團五連協同坑道里的八連實施反擊,力爭奪取1號、3號陣地。

  23日這一天,剛到傍晚,"喀秋莎"火箭炮營對597.9高地的東北山樑子,打了兩個齊射。近千米的梁子,頓時成一條燦爛的火龍。

  可是山樑脊薄,寬不過50米。300多發威力甚巨的火箭彈,只有十幾發落在山脊敵陣地上,遠未能產生應有的摧毀效應。

  步兵攻擊卻仍按原計劃準時發起了。

  八連在副連長侯有昌的率領下衝出坑道,從主峰向東北山樑一路打過去。

  五連則從東北山樑頂端的2號陣地向主峰打。

  五連是第一三五團戰鬥力較弱的一個連隊。在一年半以前的朴達峰阻擊戰中,二營參謀長杜貴帶領該連堅守廣德山,連隊麻痹大意,夜間連個警戒哨也未派出,結果被美軍搞突然襲擊,打了他們一個窩裡亂,一下就損失了大半個連。

  當時杜貴也慌了手腳,指揮剩餘部隊胡亂扔了10多個手榴彈就撤了。3門迫擊炮、2挺重機槍連同偌大一個山頭陣地,一起都丟了。美軍則由此一氣楔入第一三五團與第29師的防禦結合部,撕裂了第十五軍的防線。

  廣德山是個險要之地,一丟就很難再奪回來。


  其後,第十五軍一次投入第四十五師和第二十九師的3個偵察連進行反擊,仍未能將陣地收復回來。

  為此,戰後軍里批評四十五師,崔建功批評第一三五團,團領導批評五連。層層批評下來,五連就再也沒抬起過頭來。

  營參謀長杜貴和五連連長被一起撤職,押送回國。

  杜貴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回國的半道上,他乘押送人員不備,含羞跳進了清川江。

  五連一仗失利,灰頭土臉了一年半,這才有了上甘嶺之戰這麼個重振再起的機會。全連上下同仇敵愾,那股氣憋得肚臍眼都疼,發誓要在上甘嶺打個翻身仗,一雪廣德山之恥。

  19日晚大反擊時,五連被拆散了,一個排一個排地支出去,配屬給兄弟連隊。等反擊完再將各排收攏回來,已損失得只剩20人了。那仗都打得好苦,也很頑強,但那是幫人家打的,沒顯出五連自己的戰績。

  幾天之後,團里給五連補入了60個兵,同時也給了他們配合八連反擊597.9高地1、2號陣地的機會。

  然而,戰場上的機會像是顆極不安分的流星,稍縱即逝。

  五連接受任務過於倉促,來不及熟悉597.9高地東北山樑的地形,當天便匆匆投入戰鬥。

  在向高地運動途中遭敵炮襲,五連傷亡了近30人。他們接近第一個攻擊目標,即2號陣地時,陣地上的美軍像睡死過去一樣,竟然沒有半點聲響。五連長求功心切,不知其中有詐,將連隊全部推了過去。

  部隊進至距離對方陣地10多米時,美軍地堡群上的射擊孔,像剛睡醒的獅子一樣睜開了惺紅睡眼,10多挺輕重機槍突然同時開火。頓如狂風大作,急雨驟至。五連仿佛被罩在從山脊上扣下來的火籠子裡,一動也不能動了。只要一動,非死即傷。

  半個多小時,五連沒能擺脫險境。一個陣地也沒拿下來,全連卻損失了30多人,餘下的10多個人被迫退出了戰鬥。

  五連的失敗,使八連失去了助攻的策應,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大大增加了攻擊的難度。

  經過反覆爭奪9次,八連才攻下l號陣地,繼而集中兵力進攻3號陣地。

  美軍乘八連移兵的時候,立即反撲上l號陣地。此時,八連僅餘5人。


  凌晨3時多,李寶成無可奈何地命令放棄反擊,又重新退回坑道。

  5天之內,八連第二次全連打光。

  可是,五連比八連打光了還難受。機會,一次次如流水似地從他們的指縫中漏過去。

  秦基偉在凌晨3時接到597.9高地反擊戰況後,心情沉重地在日記中寫到:

  今天晚間的戰鬥失利,會對今後的作戰方針發生新的問題。在過去的多次反擊中,一般是比較順利地恢復全部或大部陣地。而今晚不僅戰鬥進展慢,而且占領對方駐守的陣地後,很快被對方攻了下來,部隊的傷亡也更大。

  我想這正是由於對方爭取了幾天時間做準備工作,構築了工事和熟悉了地形。對方占據了我們某些較強的工事乃至坑道防炮洞等,這樣就增加了反擊的困難。

  衛生員開闢第二戰場

  在戰鬥緊張的日子裡,志願軍的白衣天使們的工作壓力絲毫不減於直接參戰人員,他們把救治傷員也當成是一種戰鬥。

  戰鬥期間,衛生員要對坑道里的傷員竭盡全力進行救護,有的花費一整天用棉花團去收集坑道角落的泥水,然後再用紗布過濾,最後燒開,為的是能讓傷員喝上一口水。

  有些衛生員在夜裡跟隨出擊的小分隊出坑道,撿拾照明彈上的降落傘、棉衣里的棉花和斷了的槍管,回來做成繃帶和夾板,為的是能替傷員更換包紮、固定斷肢。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評為特等功的一三三團二連衛生員陳振安,他在炮火連天,彈火如雨的戰場上獨自一人救下了144名傷員,並在坑道里精心護理受傷人員長達10個晝夜。

  隨著戰鬥的進行,陣亡者越來越多,坑道里的地方太小發,只好把遺體在坑道的叉洞裡疊起來放置,在這種情況下,衛生員又不得不絞盡腦汁去防止遺體腐爛。

  令所有人驚奇的是,這些遺體在溫度高達30度的坑道里,存放了14天,竟無1具腐爛!這真是科學都無法解釋的奇蹟,活著的人只能用英靈地下有知來解釋。

  在救護傷員過程中,我們的白衣天使們也表現出了高尚的情操,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女護士是王清珍。

  一天夜裡,正當王清珍在巡迴查護的時候,忽然從一個洞口傳來低緩而又沉重的呻吟聲,她急忙來到那張病床前,借著暗淡的煤油燈光,王清珍看到呻吟的傷員正是當天下午剛從火線上抬下來的一位姓曹的排長。


  曹排長的臉色很不好,頭上冒著細細的汗珠……

  "同志,哪個地方痛?"

  "我,我要……",曹排長欲言又止。

  王清珍明白了:"是不是要解手?大解還是小解?"

  曹排長低聲地回答:"小解。"當王清珍把罐頭盒拿來,想幫曹排長脫褲子的時候,他吃力地用手推了推說:"這事就讓我自個兒來吧!"

  王清珍習慣性地轉過身來,走到洞口。

  "哎喲!"忽然傳來曹排長的一聲呻吟,王清珍聞聲迅速回頭一看,只見曹排長手一軟,空罐頭盒"叮噹"一聲掉到了地上。

  她急步趕到床前,心痛地說:"同志,我們死都不在乎,還在乎這點事幹什麼?還是我幫你吧!"話語之中,飽含著戰爭年代革命戰友發自內心地關切之情。

  洞裡的傷員也不知什麼時候都醒了,大家紛紛勸導曹排長:

  "曹排長,你身體傷勢太重,還是讓她幫忙吧!"

  "曹排長,你剛來不知道,我們好幾個人都是靠她幫忙解大小便。"

  在眾人的勸說下,曹排長同意地點了點頭,可年輕的曹排長不好意思說自己尿不出來,王清珍以為剛才只是他翻身引起傷口疼痛,於是慢慢地替排長解開褲子,小心謹慎地將罐頭盒接了上去。

  曹排長再一次使勁,還是沒有尿出來,傷口的劇烈疼痛使他禁不住又叫了一聲:"哎喲!"

  王清珍這才明白了排長的情況。

  原來,排長因腹部中彈,泌尿系統受到重傷,已不能自己控制排便。


  她一摸排長的小腹,圓鼓鼓的,顯然已經脹了很長時間,必須立即導尿,否則,就可能導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脹裂的生命危險。

  王清珍迅速從值班室里找來了導尿管,塗上潤滑油。

  因膀胱的極度脹疼而無法自制的曹排長也不再推讓,咬著牙一聲不吭地配合王清珍的救護。

  讓人大失所望的是:導尿管塞進去了,尿液還是排不出來。

  情況越來越嚴重,曹排長喘著粗氣,頭上的汗珠更多了,面孔也因痛苦開始變形,眼角還流出了淚水。

  鋼鐵般的戰士被子彈打穿腸肚、被炮彈炸掉胳膊時都很少哼叫,此刻卻因不能排尿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

  見此情景,洞裡的其他傷員急得連連嘆息,王清珍更是心急如焚、身如刀割,一時想不出任何法子。

  正在這時,不知哪位傷員滿懷歉意地說:"要是我們哪個能夠動一動就好了,用口吸也不能看著曹排長被尿活活地憋死!"

  "用口吸?"王清珍頓時心裡一亮,可馬上又遲疑了,"自己畢竟還只是個17歲的少女啊!怎能……"

  儘管在血與火的洗禮之中,王清珍已經作出了和平環境裡的同齡人不能作出的犧牲,可是,對於一個年輕的女衛生員來說,用口替異性傷員排尿卻是從來沒有做過,也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既便是在時時都有犧牲發生的戰火硝煙中,也不可能把一個17歲少女靈魂深處的羞澀之感完全地洗去,她怎能不遲疑?怎能不猶豫?

  然而看到曹排長被脹痛折磨得變形的臉龐,王清珍又怎能忍心眼看著死神把自己的戰友從身邊拉走,遲疑僅在一剎那間,她不顧一切地俯下身,含著導尿管,使勁一吸,一口、兩口……尿液終於流進了罐頭盒裡。

  烈士黃繼光的遺體,也是由王清珍整理的。

  在黃繼光犧牲三四天後,收容所的3個女衛生員王清珍、官義芝、何成君和一名不知名的男戰士瞅住戰鬥中間的間歇機會,一起把黃繼光的遺體抬到收容所坑道旁邊的小松樹林子裡來。

  黃繼光的遺體看上去好像是剛從冷庫里搬出來一樣,他的兩手仍然高舉著,保持著趴在地堡上的姿勢,左肩上挎著挎包,右肩上挎著彈孔斑斑的水壺和手電筒。他的胸腔已被子彈打爛,彈孔似蜂窩一般,連肉都被帶了出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血洞。

  由於血液凝固的時間過長,再加上天氣十分寒冷,以至於血衣緊緊粘在他的身上而無法脫掉。


  於是,王清珍和其他衛生員們先將黃繼光臉上的血跡洗乾淨,再用溫水把血衣浸軟,使衣服離開皮膚,然後,王清珍再用剪刀把血衣一塊塊地剪下來。

  在給黃繼光遺體穿新軍服時,他那高高舉起的雙臂已經僵硬,讓人怎麼整也整不下來,這該怎麼辦呢?

  4個女衛生員和3個男同志合計之後,便用鐵絲吊著四五個小汽油桶燒水,用燙熱的毛巾敷到第三天,整個遺體都軟和了,四肢也能扭動了,他們才給黃繼光穿上了嶄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然後安葬了他的遺體。

  王清珍的出色表現,受到志願軍官兵的廣泛讚揚。她榮立了二等功,後來她被授予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坑道鬥爭凸顯出威力

  志願軍在地表戰鬥中雖然一再受挫,但是坑道作戰卻打得有聲有色。

  作為上甘嶺戰役中的一個突出的作戰特點,坑道鬥爭貫穿著整個上甘嶺防禦戰役。只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5月21日,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這就是最艱難的坑道鬥爭階段。

  志願軍在597.9高地共有3條大坑道,8條小坑道和30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3條大坑道和5條小坑道都

  在守備部隊控制下,其中八連進入的1號坑道是主坑道,位於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那條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

  在1號坑道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

  "聯合國軍"雖然占領了表面陣地,但坑道仍然控制在志願軍手中,坑道里的志願軍隨時可以與地面反擊的部隊裡應外合,從而給"聯合國軍"造成極大的威脅,坑道成了"聯合國軍"的心腹之患。

  坑道一日不除,"聯合國軍"便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後的戰鬥就是以坑道為爭奪焦點。

  堅固的坑道工事,大大增加了志願軍陣地前沿糧、彈和其他物資的儲備和第一梯隊的防守力量,有效地削弱了對方優勢裝備的殺傷效果,較好地解決了志願軍有生力量的保存問題。

  在此次戰役中,上甘嶺近4平方千米的山頭被"聯合國軍"炮彈、炸彈削低兩米,表面的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志願軍部隊始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扎在那裡。

  坑道為志願軍官兵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他們也以陣地為家,樹立了牢固的長期作戰的思想。

  597.9高地和537.7北山在出現坑道前,為避免對方炮火殺傷,只能以一個排防守。有了坑道以後,每處增加到一個連,使第一天的戰鬥就能抗擊對方先後投入7個步兵營的連續衝擊。

  白天志願軍戰士依託坑道與對方頑強作戰,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

  尤其是2號坑道的部隊在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的指揮下,在堅持坑道鬥爭的14天裡,一共組織了11次夜襲,嚴重威脅著美軍。

  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陣地的志願軍指戰員們憑著頑強與機智,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坑道為依託的陣地防禦戰術。

  在對方進攻時,志願軍依託坑道,頑強阻擊。當對方占領表面陣地後,志願軍就堅持坑道鬥爭,鉗制對方。

  在對對方實施反擊時,志願軍把第一梯隊於前一夜秘密移動至坑道內,將坑道作為衝擊出發陣地,以縮短運動距離,減少對方炮火殺傷,取得反擊的突然性,而且還可以在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夾擊對方。因此,即使地面工事失守了,也不能視為整個陣地失守,上甘嶺陣地始終處在志願軍的有效掌握之中。

  志願軍戰士利用坑道與對方反覆爭奪,迫使"聯合國軍"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和武器,從而達到大量殺傷、消耗對方的目的。

  在反覆爭奪中,有的部隊一開始把表面陣地丟了,心裡很不好受。

  後來把美軍第七師打垮了,戰士們才真正明白:有時放棄表面陣地是為了拖住對方,更多地殲滅對方軍隊。

  表面陣地反覆易手,對方來了又被趕走,趕走了又來。這樣,志願軍對送上門來的"聯合國軍"反覆攻擊,不斷地殲滅對方,積小勝為大勝,直到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志願軍第一三四團第八連堅守在597.9高地1號坑道,與敵反覆爭奪14晝夜,志願軍大小反擊80多次,共消滅"聯合國軍"1000多人,繳獲機槍50多挺,自動步槍、卡賓槍606支,給"聯合國軍"造成巨大的消耗,這對以後的反擊作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