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六十五章 確定進行反登陸作戰

第六十五章 確定進行反登陸作戰

2024-09-12 19:29:16 作者: 胡元斌
  毛澤東識破美軍陰謀

  1952年,美國大選開始了,美國共和黨候選人艾森豪面對廣大選民娓娓動聽地講到:

  新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儘快地和體面地停止韓戰……要完成這個工作,就需要親自到朝鮮,我本人就願意親自去。只有這樣,我才能夠知道怎樣為人民服務是最好的,究竟是進行戰爭還是實現和平。我一定要去朝鮮。

  這位二戰時的美國名將,同時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準確地把握了美國民眾要求結束戰爭的心理,從而為自己贏得了大量的選票。

  美國自發動韓戰起,已經蒙受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但戰爭仍處於對峙狀態。

  美國民眾厭戰情緒越來越強,其歐洲盟國面對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也都憂心忡忡。因此,此時"聯合國軍"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聯合作戰方面開始各懷鬼胎。

  此時的艾森豪究竟怎麼想的,戰爭要停下來,還是繼續下去,美國民眾想知道,其盟國在期待,中國和朝鮮也想搞清楚,這位新總統會不會履行自己參選時的諾言。

  艾森豪開始行動了。

  在他上任不久,他就飛往朝鮮半島了,在那裡,他視察了"聯合國軍"空軍和地面部隊,並召開了軍事會議,那些戰地指揮官們極力慫恿這位五星級上將出身的總統打一場全面戰爭。

  南韓的李承晚更是極力叫囂要來一次全面進攻,把戰火引向中國東北地區。

  艾森豪是要來朝鮮半島"尋找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的方法,卻被這些戰爭言論引誘得怦然心動了。

  後來,艾森豪在回憶錄中說:

  在我離開朝鮮時,我的結論是: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條固定的線上,繼續承受著看不到任何結果的傷亡。小山丘上的小規模進攻是不能結束這場戰爭的。

  在結束朝鮮半島之旅前,這位新總統對記者說:

  我認為,不去冒擴大戰爭這一嚴重的風險,要想以積極而確定無疑的勝利來結束戰鬥是很困難的。然而,美國將把此事辦好。

  回國之後,艾森豪又採納了杜勒斯提出的"三齒耙捕龍"策略來遏制中國,從而迫使中國在談判桌上讓步。

  在杜勒斯提出的這三點措施中,甚至提出了以原子彈來威脅中國。

  其實,早在抗美援朝剛開始時,當中國與美國交手後,宣布"除了教訓一下中國外什麼都不欠他"的杜魯門總統,卻不斷聽到被中國教訓的消息,於是,他便放出要用原子彈的威脅。

  對美國可能放原子彈的威脅,毛澤東早有心理準備。早在離韓戰開戰還有50天的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九次會議上,毛澤東就曾豪邁地說:"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

  面對這次杜魯門要放原子彈的叫囂,毛澤東不理他,中央也沒有開會討論,外交部都沒有對外發布隻言片語的回應和抗議,根本不予理睬。這位很不客氣地宣布要放原子彈的杜魯門總統,只好把話收了回去。

  現在杜勒斯舊話重提,也只能自討沒趣。

  但是,美國軍方對杜勒斯"三齒耙捕龍"策略並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他們渴望採取更加直接有效措施。

  於是,在艾森豪支持下,由"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成立專門小組,制定出《8-52作戰計劃》,妄圖通過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把戰線推進到元山至平壤一線。

  此後,"聯合國軍"頻繁進行登陸作戰和空降作戰演習,並派出大批特務潛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後方刺探東、西海岸的情報。

  對方的這一系列舉動,毛澤東都洞若觀火。

  1952年12月9日,毛澤東致電鄧華:

  應估計敵已決策在漢川江至清川江線登陸,並在積極準備中,我方必須火急準備對敵,粉碎其登陸計劃。

  12月上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接見了從朝鮮回國匯報工作的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鄧華。

  11日,毛澤東在鄧華關於朝鮮戰局形勢與明年方針任務的報告上批示:

  對方有可能以5至7個師在漢川鴨綠江線、通川元山線、鎮南浦漢川線登陸,並在我後方空降。

  ……


  時間應準備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應十分加強地堡和坑道,部署5個軍於這一線。其中要有4個有經驗的軍,劃定防區,堅決阻敵登陸,不可有誤。

  ……

  決不許敵在西海岸登陸,尤其不能許其在漢川鴨綠江線登陸。

  16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

  毛澤東在電文中說:

  朝鮮戰局,由於停戰談判已告停頓,而美軍在朝鮮的損失還沒有達到它非罷手不可的程度,估計今後一定時期內(假定為一年),會趨向於激烈化……

  從朝鮮戰場的軍事行動做估計,"敵人從正面向我較堅固的縱深工事施行攻擊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後方兩側進行登陸作戰的可能性大……

  我如能堅守北韓東西海岸,使敵人的登陸計劃失敗,並以正面戰線的技術出擊作配合,給敵人以更多更大的殺傷,那麼,朝鮮戰局的發展就能更加穩定,而向著更加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為預防敵人登陸和提早發動進攻,我軍現正在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準備盡一切力量來贏得戰爭的勝利。為此,請求蘇聯政府能夠滿足我們1953年關於朝鮮作戰的軍事訂貨和關於兵工生產的貿易訂貨要求。

  可見,毛澤東對美國軍方的登陸計劃是有著充分的準備的。

  中國闡明嚴正的立場

  1953年1月20日,新當選的美國總統艾森豪正式上台。

  2月2日,他發表"國情咨文",極力鼓吹其全球侵略政策,繼續進行戰爭叫囂,並妄圖唆使台灣國民黨軍隊進攻祖國大陸,以配合其在朝鮮進行軍事冒險。

  艾森豪新政府的政策一出台,在美國國內及其盟軍中立即引起一片譁然。

  但是美國軍方仍然一意孤行,要冒險玩火,擴大戰爭。


  2月4日,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美國對中國的禁運政策,明確指出:

  以美帝國主義者為首的各國對我國的"封鎖"、"禁運"政策,卻並未嚇到我們,因為真正受到侵害的並不是我們,恰好是那些屈從美帝國主義者的意志而對我國實行著封鎖禁運的國家自己。

  針對朝鮮問題,周恩來指出: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是並不懼怕戰爭。如果美國新政府還有意於用和平方式結束韓戰,那麼,它就應該無條件地恢復板門店的談判。朝中方面準備按照已經達成協議的朝鮮停戰協定草案,立即先行停戰,然後再由"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委員會"去解決戰俘全部遣返問題。因為這樣,既可以迅速滿足有關戰爭各國人民及全世界人民對於立即停止現行戰爭的熱望,又可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及遠東其他有關問題開闢道路。如果美國新政府仍然執行杜魯門政府的政策,仍然無意於恢復板門店談判而繼續和擴大韓戰,那麼,朝中人民在這方面也將繼續鬥爭下去,並且是有了充分準備的。朝中人民深刻地了解,對於帝國主義者的挑釁,只有進行堅決的鬥爭,使帝國主義者的每一個戰爭計劃都受到粉碎性的打擊,每一個侵略行動都遭到徹底的失敗,才能迫使敵人罷手,取得人民所熱望的和平。

  2月7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針對艾森豪的戰爭叫囂,也給予了有力地回擊,並嚴正地宣告: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橫蠻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

  這不是因為我們好戰,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來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但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罷,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毛澤東的這一講話,表明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使志願軍全體指戰員受到了莫大鼓舞,更加加緊了反登陸的作戰準備工作。

  聶榮臻的反登陸建議

  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自韓戰開始時,就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擔負起組織志願軍出國作戰的任務。

  從志願軍編組、訓練、集結、運送武器裝備、後勤供應、軍工生產、傷病員安置、兵員補充、部隊輪換、幹部上前線見習等等,他都要運籌實施。

  此時,聶榮臻從戰局出發,從"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真考慮,他向毛澤東、彭德懷建議:

  組織國內軍隊機關幹部,分批輪換到朝鮮戰場實習,使他們也得到與美軍實戰的鍛鍊。由總參謀部及各大軍區司令部機關幹部去朝鮮分別換回志願軍司令部及各兵團司令部機關人員,時間約到1953年夏完成。政治工作及後勤工作幹部也分批輪換,由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分別擬出計劃後實施。

  毛澤東對這一建議很是讚賞,他於12月6日在這個建議上作出批示:

  同意這個計劃。政治後勤兩系統請聶告兩處負責人擬出一個計劃來。


  後來,毛澤東又對批示作了補充:

  同意這個計劃。只是數目還覺小一點。

  聶榮臻代總參謀長立即行動組織召開會議,討論具體方案。為了迅速拿出有效的具體方案,有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

  當時,在中南海作戰室工作的參謀王亞志後來回憶說:

  聶總常常晚飯顧不上吃,只嚼幾塊餅乾,繼續忙到深夜,這對他已是常事了。

  當時的警衛參謀李常海後來回憶說:

  我作為一名工作人員,那時感到特別緊張。但聶總作為一個領導人,從來沒有講過累,實際上他是非常累的……有一回坐汽車回家,他在車上就睡著了,叫都叫不醒,我都有點害怕。這種情況不止一次……

  正是在這種工作節奏之下,聶榮臻於12月10就向毛澤東等提交了詳細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

  遵照毛澤東對朝鮮今後戰局發展之判斷和決心,於9日下午召集有關方面負責人共同研究討論了防敵於朝鮮我軍側後登陸及各項戰備工作,朝鮮鐵路的修建與改善,國內新兵動員,以及遼東、山東兩半島的設防問題,並制定了具體部署。

  毛澤東於11日在這個報告上批示:

  同意這個部署,抓緊檢查,務必完成任務。

  毛澤東又批示:

  鐵路爭取4月底完成龜城球場德川線,並於球場,德川間高山修汽車路及大量倉庫,先行搗(倒)運通車。龜城球場間另需保持一條寬的公路。熙川德川間爭取加修一條寬的公路。原有兩條公路爭取加寬。滿浦球場間線路爭取大大改善。

  聶榮臻的這份報,事實上成為中朝方面部署反登陸作戰的開始。

  積極進行反登陸準備


  根據中央指示,1952年12月17日,志願軍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和軍以上幹部會議。

  會議認真研究了如何加強反登陸作戰的準備問題,決定在"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指導下,以反登陸作戰準備作為1953年的首要任務,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來加強兩翼海防,特別是西海岸的防禦,做到堅決不准對方登陸。

  18日,志願軍代司令員鄧華在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的有關指示,會議布置了反登陸的問題。

  20日,中共中央給志願軍下達了《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爭取戰爭更大勝利》的指示電。

  電文指出:

  根據種種情況(艾森豪上台,談判的中斷,聯合國通過印度提案)判斷,敵人有從我側後海岸線,特別是西海岸漢川江、清川江、鴨綠江一線,以7個師左右兵力舉行冒險登陸進攻的充可能。我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有堅決粉碎敵人登陸進攻,爭取戰爭更大勝利的任務。

  指示電還對反敵登陸作了具體部署。對反敵登陸準備的指揮機構亦作了明確指示:

  以志願軍代司令員和代政治委員鄧華兼任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以梁興初為西海岸副司令員,西海指揮部的其他幹部應予加強。

  指示電最後還指出:

  中央堅決相信我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是能夠粉碎敵人的冒險計劃的。希望同志們小心謹慎,堅忍沉著,動員全力,爭取時間,完成一切對敵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只要準備好了,勝利就是我們的了。

  22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於繼續加強抗美援朝工作的指示,指出:

  由於美帝國主義蓄意侵略和擴大戰爭,拖延談判,最後竟至宣布無限期休會,並無理拒絕了蘇聯代表在聯大上提出的"先停火,後遣返"的建議,其目的仍在繼續將戰火在朝鮮燃燒下去,陰謀擴大侵略。因此,韓戰還要拖延,還要中朝人民部隊再接再厲給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還要我全國人民繼續加緊抗美援朝的鬥爭,以求朝鮮問題的最後的公平合理的解決。指示向全國人民提出四項中心任務:繼續深入抗美援朝思想教育;加強愛國增產節約運動;認真做好一切擁軍優屬工作;切實做好供應和慰問工作。

  23日,志願軍司令部下達了《粉碎敵登陸進攻部署》的命令。命令對各部隊防備調整和工事構築等任務作了明確規定。

  從此,全軍展開了以思想動員、調整部署、工事構築、物資儲備以及戰備訓練為主要內容的規模巨大的反登陸作戰準備。

  1953年1月15日,志願軍政治部召開第二次組織工作會議。


  會上就如何加強部隊黨支部建設作了研究,提出:

  一、加強支部和黨員對戰爭的認識,牢固樹立打到底的思想,直到韓戰公平合理解決為止;

  二、 發揚黨內民主,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首創性;

  三、加強支部建設,應從教育著手,以提高黨員的覺悟程度為主。

  1月16日,毛澤東批准了總政治部擬定的《積極準備,堅決粉碎敵人冒險登陸的政治動員要點》。

  《要點》指明了"聯合國軍"從朝鮮側後發動登陸進攻的可能性和粉碎對方登陸進攻的重要性,要求志願軍全體指戰員:

  除繼續加強'三八線'作戰,積極殲滅對方外,必須用一切力量加緊側後準備,為徹底粉碎敵人的登陸進攻而鬥爭。當敵人冒險進攻時,要不惜任何代價和犧牲,堅決勇敢、頑強地進行戰鬥,誓死粉碎敵人的進攻,為祖國為黨為爭取抗美援朝戰爭的徹底勝利而奮鬥。

  志願軍各級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根據《要點》提出的要求,自上而下,普遍而深入地進行了政治思想動員和戰備教育,糾正了麻痹思想,樹立了必勝的信心。

  志願軍進行調整部署

  1952年12月11日,中央軍委決定,為加強反登陸作戰力量,第一、第十六、第二十一、第五十四軍開始入朝,準備參加反登陸作戰。

  12日,中央軍委決定坦克第一師之第一、第二團入朝,後又增加坦克獨立第三團。並以坦克第一師師部和坦克第二師師部一部分人員組成志願軍第二裝甲兵指揮所,由羅傑任主任,統一指揮東西海岸坦克部隊。

  12月20日,中共中央給志願軍發出《關於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爭取戰爭更大勝利》的指示。

  據此,志願軍領導人於12月23日下達了《關於粉碎敵登陸進攻部署》的命令。確定反登陸作戰的方針是:

  積極防禦,堅決殲滅。

  其目的就是不准美軍登陸。


  志願軍在思想政治動員的基礎上,全面展開了反登陸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全面調整戰場部署,充實了指揮機構。

  為增強反登陸作戰力量,志願軍先後增調4個軍,在朝部隊由原來的17個軍增加到21個軍,組織了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共7個團另5個營、坦克3個團等入朝;空軍十四個師,海軍一個魚雷快艇大隊和兩個岸炮連也參加了反登陸作戰的準備。

  加了加強海岸防禦力量,對正面防禦部隊進行了輪換。經過調整部隊後,志願軍的部署為:

  西海岸防禦部隊達6個軍、人民軍1個軍團另1個旅、地面炮兵14個團另9個營、高射炮兵2個團另13個營、坦克6個團;

  東海岸防禦部隊達2個軍1個師、人民軍2個軍團另2個旅、地面炮兵兩個團和3個營、高射炮兵5個營、坦克1個團;

  正面戰場防禦部隊共11個軍、人民軍3個軍團另2個旅、地面炮兵14個團和28個營、高射炮兵24個營、坦克6個團(內人民軍2個團),另有預備隊1個軍、地面炮兵4個團又2個營。

  此外,空軍部隊也完成了作戰準備。海軍在西朝鮮灣航道也布設了水雷,另有兩個海岸炮兵連也進入了陣地。

  調整充實後的東西海岸指揮機構,以志願軍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兼任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並政治委員,由第三兵團指揮機構兼任東海岸指揮部。

  28日,志願軍第十六軍軍長尹先炳,政治委員陳雲開率領第三十二師、第四十六師、第四十七師由安東入朝參戰。

  之後,志願軍又根據戰事進展的情況,不斷地調整各方面的部署。

  1953年1月3日,彭德懷召集空軍負責人吳法憲、常乾坤、王秉璋研究空軍協同地面部隊作戰的問題。

  彭德懷指出:

  如今春敵人在清川江以南登陸,友軍空軍應作第二梯隊(清川江以北),我空軍需單獨擔任第一線協同地面部隊作戰。

  22日,志願軍第一軍在軍長黃新廷、政治委員梁仁芥率領下奉命入朝參戰,擔當正面防務。

  在此時,志願軍的作戰部署為:


  志願軍第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四十六軍接替第三十八、第四十、第十五、第十二軍防禦陣地,擔任正面防務;第三十八、第四十軍調至西海岸,將第十五、第十二軍調至東海岸,分別擔任西、東海岸的防務。

  2月2日,志願軍第五十四軍奉命入朝參戰,軍長為丁盛,政治委員為謝明。該軍入朝後即開赴西海岸,加強該地的防禦力量。

  1953年3月底,志願軍整個戰場部署調整已經完成。

  志願軍此時已完成的軍事部署如下:

  第一、 為了增強我軍在朝兵力,第一軍、第十六軍、第二十一軍、第五十四軍第一三0師、已改裝的第三十三師以及擔負構築工事任務的第一三八師先後人朝。

  準備參加反登陸作戰的第五十四軍,軍部率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師,已集結於東北地區,作為志願軍的戰略預備隊。

  另有地面炮兵6個團4個營,高射炮兵一個團一個營先後入朝,分別加強給正面各軍和東西海岸部隊。

  空軍14個師,海軍一個魚雷快艇大隊、一個海巡大隊、兩個海岸炮連,亦準備參加反登陸作戰。

  第二、 為了使幾個新入朝的軍能依託正面工事得以鍛鍊取得經驗,而將幾個在朝鮮有戰鬥鍛鍊的軍加強到東西海防,將第三十八軍、第四十軍從第一線調至西海岸,將第十五軍、第十二軍調至東海岸,並準備將在正面第一線的第四十七軍調至谷山地區為志願軍預備隊,而以1952年9、10月間新入朝的第二十三軍、第二十四軍、第四十六軍和1953年1月間入朝的第一軍分別接替上述各軍原先擔任的正面防務。

  以1952年底入朝的第十六軍、1953年2月入朝的第五十四軍之第一三0師以及第一三八師加強西海岸防禦力量。

  以第二十一軍之第六十一師、第六十二師一個團和第三十三師加強東海岸防禦力量。

  以游擊支隊改編的摩托化團則置於北倉里地區,作為快速機動的反空降部隊。

  志願軍調整後的部署為:擔任西海岸防禦的部隊有志願軍六個軍十九個師,人民軍一個軍團另一個旅,地面炮兵十四個團另九個營,高射炮兵兩個團另十三個營,坦克六個團。

  擔任東海岸防禦的部隊有志願軍兩個軍七個師,人民軍兩個軍團另兩個旅,地面炮兵兩個團另三個營,高射炮兵五個營,坦克一個團。

  擔任正面防禦的部隊有志願軍11個軍33個師,人民軍三個軍另兩個旅,地面炮兵14個團另18個營,高射炮兵24個營,志願軍坦克兵4個團,人民軍坦克兵2個團。


  志願軍預備隊有步兵1個軍,地面炮兵4個團又2個營。

  第三、對東西海岸指揮機構進行了調整與充實。以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機關部分人員及原西海岸聯合指揮所人員組成了西海岸部隊聯合指揮部,並在指揮部內設立了炮兵主任辦公室、空軍前方指揮所和海軍作戰辦公室。

  將第三兵團司令部與第九兵團司令部對調,由第三兵團司令部兼任東海岸指揮部。

  另外,以坦克第一師指揮機構為基礎,加坦克第二師部分幹部組成了裝甲兵第二指揮所,負責指揮西海岸的坦克部隊。

  第四、 抽調了4個汽車團、3個陸軍醫院和14個醫

  療隊入朝,加強運輸和戰地救護力量。

  同時,還抽調了鐵道工程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師及5000名鐵路員工入朝,會同朝方鐵道兵第三旅,在新建鐵路指揮局指揮下,負責修建從龜城至德川間的橫向鐵路和价川至殷山間的京義鐵路縱向輔助線,溝通京義線、滿浦線、平元線三大鐵路幹線的聯繫,以改變鐵路運輸集中於靠近朝鮮西海岸的京義線的局面。

  另外,調工兵第十二團入朝,同第二十一軍第六十三師及原在朝的工兵5個團,修建公路新線,並對原有公路進行整修。

  後方供應部署亦作了相應的調整:以後勤第一、第二、第三分部分別負責對正面各軍的供應;以第四分部負責東海岸、第五分部負責西海岸各軍的供應,並加強了第五分部的力量。

  中國展開外交攻勢

  為防止美軍的冒險登錄,促使韓戰早日結束,在志願軍積極準備反登陸的同時,中國方面還頻頻利用外交方式向美國施加壓力。

  在中朝方面醞釀和實施反登陸期間,中國政府在外交方面與美國進行了多次較量。

  1952年12月14日,美軍在蜂岩島戰俘營中打死中朝方面被俘人員87人,打傷12人。

  在當日,《人民日報》就發表社論,抗議美方在蜂岩島戰俘營的血腥罪行。文章指出:

  美方這次在蜂岩島戰俘營又製造了這個血淋淋的大屠殺事件。美國侵略者這種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殘暴的屠殺戰俘的罪行,分明是"對於人類所共有的基本人道本性的一個挑戰",然而在美國操縱之下的聯合國大會,竟在本月三日根據印度提案通過了關於朝鮮問題的非法決議,支持美國強迫扣留戰俘的荒謬主張,這是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侵略者為了要迫使大會通過以強迫扣留戰俘為目的的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案,曾口口聲聲侈談什麼"人道原則"與"戰俘自由意志",它以為玩弄這一套騙人的把戲就可以遮蓋它的滔天罪行,然而蜂岩島大屠殺事件,卻把美國侵略者的所謂"人道原則"與"戰俘自由意志"的謊言和所謂"不強迫遣返"的招牌摔得粉碎了。因此,一切維護和平與正義的人們都必須起來,反對美國扣留戰俘的陰謀和屠殺戰俘的罪行……


  21日,周恩來致電聯合國大會主席皮爾遜,對美國軍隊在峰岩島打死打傷大批朝中被俘人員的行為提出嚴重抗議。

  周恩來同時指出:

  這個事件,又一次充分證明了美國所謂"自願遣返"或"不強迫遣返"原則的實際內容,就是用慘無人道的集體屠殺來脅迫戰俘表示"不願遣返",以便達到其強迫扣留戰俘的目的。

  同一天,蘇聯外長葛羅米柯在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上,作了關於美國軍事當局屠殺朝鮮與中國戰俘問題的演說。

  葛羅米柯指出:

  大會有責任採取緊急的適當措施,制止美國軍事當局為了有計劃地殺害朝中戰俘而在朝鮮進行的罪惡行動。大會絕對有必要在休會前立即處理此項事件。

  同時,葛羅米柯還提出:

  堅決要求美國政府火速採取措施,終止美國軍事當局對朝鮮與中國戰俘所犯下的罪行,並嚴懲犯下這些罪行的人。

  由於中國的外交努力,讓世人從戰俘問題上,看到了美國"自由""民主"的真相,美國政府在一片譴責聲中簡直灰頭土臉。

  迫於強大的輿論和道義壓力,2月22日,"聯合國軍"被迫於當日以總司令克拉克的名義,致函金日成和彭德懷,要求在戰爭期間先行交換病傷戰俘。

  3月28日,我方同意了這一建議,並建議立即恢復停戰談判。

  3月30日,周恩來發表聲明,提出中朝兩國政府共同擬定的公正解決戰俘問題的新建議。

  根據這一建議,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戰俘轉交給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遣返問題的公平合理解決。

  後來,這一方案成為恢復停戰談判和最後達成協議的基礎。

  4月1日,金日成、彭德懷致函克拉克,同意舉行聯絡組會議,以初步安排交換病傷戰俘事宜,並商定恢復停戰談判的日期。

  4月10日,雙方聯絡組會議就遣返病傷戰俘協定草案達成了協議,並於11日正式簽字。

  4月20日,雙方開始交換病傷戰俘。到26日,我方將對方病傷戰俘684人遣返完畢。至5月3日,對方將我方病傷戰俘遣返完畢。

  另外,我國政府在此期間,還對美國的一些戰爭挑釁行為不斷發表聲明,讓世人了解其真相。

  如1953年1月21日,周恩來發表聲明,抗議美國政府派遣特務飛機侵入中國東北地區領空進行戰略偵察活動。

  聲明中指出:

  1月12日當地時間21時15分,美國飛機一架侵入中國東北地區領空,被中國空軍擊落,機上11人被俘(含上校司令官阿諾德),其中3人摔死。聲明警告美國政府:美國空軍這一連串的侵略行動,是中國人民所絕對不能容忍的,美國政府對於這種侵略行動的一切後果必須負起絕對的責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