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六十六章 為反登陸做最好的準備

第六十六章 為反登陸做最好的準備

2024-09-12 19:29:18 作者: 胡元斌
  志願軍搶修交通運輸線

  1953年1月,志願軍先後從國內組建鐵道工程部隊6個師及5000名鐵路員工入朝,從事修建鐵路,改造和完善朝鮮北方的交通運輸網絡,進行作戰物質儲備。

  1953年初,志願軍鐵道工程部隊奉令向開城開進,搶修新木到開城的100多千米鐵路。

  部隊首長在作動員時,把這個任務取名為"前進搶修"。

  部隊通過一段時間的行軍,來到臨津江邊。開城這段鐵路靠近板門店,在交換戰俘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為阻止中國人民志願軍修復這段鐵路,美國的空軍加大了轟炸力度,晝夜不停。

  夜間的地面目標不好找,美軍就時常投下照明彈尋找,也派遣南韓的特務裝扮成朝鮮的老百姓,在志願軍部隊和重點目標附近,用手電筒給飛機發信號,指示轟炸目標。

  這給志願軍晚間的行動帶來很大幹擾,有時也造成很大損失。

  因此,抓特務也成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群眾的一項任務。發現敵特,志願軍和朝鮮老百姓就把整個山頭圍起來,一步一步向上搜索,使特務無處可逃。

  後來,志願軍楊光和回憶到,他也參加過幾次這樣的行動,他們團還抓獲了幾個南韓軍特務。

  在當時,楊光和所在部隊負責橋樑維修。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下,要打開冰窟窿,跳到水中去打木樁,這個時候全靠酒壯英雄膽了。

  志願軍用水壺裡裝著酒,喝一口酒,就往冰窟窿里跳,凍得牙齒直打顫,身子凍得發紫,每次下水,只能堅持10多分鐘。

  楊光和後來回憶說:

  在當時的戰場上,沒容你有過多的考慮,想的只是如何消滅敵人,也只有消滅了敵人,自己才能活下來。

  在臨津江,有兩次危險讓楊光和難以忘記。

  有一次,他與幾個測繪兵坐吉普車前往開城的途中,遇到敵機的轟炸,沒地方可以隱蔽,只得往前開。一個炸彈投了下來,落在他們邊上幾米遠的山上爆炸了。

  見此情景,楊光和還開了句玩笑:"美國空軍有什麼了不起,投個彈也投不准。"

  還有一次,他和田錦福等3名戰友在一座30多米高的橋墩上搞測量,剛擺開測量器材不久,美軍的轟炸機就來了,撤下來隱蔽是來不及了,3人只好趴在橋墩上。

  他們在橋墩上趴著,炸彈不斷地在身邊爆炸,彈片雖然傷不著他們,但橋墩隨時有被炸垮的危險,敵機的機槍掃射也時刻威脅著他們。

  楊光和說,曾有兩架敵機盯著他們來回兩次掃射,但沒傷著他們一根毫毛。敵機匆忙投完炸彈就飛走了。事後,團里給楊光和他們3人都記了三等功。

  楊光和說,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另外值得驕傲的是,他們的團長楊柯從朝鮮戰場回來後,還出了部長篇小說《炸不斷的運輸線》,專門寫抗美援朝中的鐵道兵的。

  鐵道兵和工兵部隊以戰鬥的姿態,對朝鮮北方的交通網絡進行了改造和完善,新建鐵路提前一個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至4月10日,建成龜城至价川段、价川至殷山段鐵路,整修和加寬公路560千米,使三大鐵路幹線聯為一體。既減輕了新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區的運輸壓力,又解決了在反登陸作戰中一旦鄰近西海岸的京義線被敵切斷後我軍物資供應和兵力機動的問題。

  同時,還抽調了1個步兵師和工程兵部隊一起,新建縱橫公路各4條。另外,志願軍還架設橋樑47座。

  以上鐵路、公路的修建,使我軍交通運輸困難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了作戰物資的送達和儲備速率。

  空軍全面加強保衛運輸線

  1953年初,侵朝美國空軍為了阻止志願軍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和運輸物資,制定了一個所謂"對鐵路目標進行一系列短促猛烈的突擊"的計劃。

  這個計劃的內容是,集中大部分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重點轟炸大寧江、清川江的主要橋樑。

  在戰術上,對方採取了一種"口袋"戰術,就是採用混合大機群的方式,派出一小部分兵力佯動,把大批飛機分成左、中、右路,待我機進入他們布置的"口袋"中後,就從側翼兩路包抄堵截,並力圖封鎖志願軍一線基地,其戰鬥轟炸機距殲擊機100千米左右跟進,伺機竄過清川江襲擊地面目標。

  1月15日上午9時許,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發出通報:

  在龜城西北地區上空,發現敵F-86機3批72架,掩護衝擊機(強擊機),企圖轟炸破壞我交通幹線。伺時命令志願軍空軍第十二師起飛一個團迎敵。


  三十四團團長鄭長華受命帶領16架戰鷹,騰空而起,直插戰區。

  對方72架飛機分西、中、東三路,像張開的大口袋一樣,黑壓壓的,頗有氣勢。

  "162號,敵人使用'口袋'戰術,堅決擊敗它!"地面指揮員下達著戰鬥決心和命令。

  "明白,堅決完成任務!"鄭長華堅定地回答。

  對付美軍的"口袋"戰術,三十四團已不是第一次了。他們大膽革新作戰方式,初期採用的"一字隊形",研究提出的"菱形"、"蛇形"隊形,在打破對方的這種戰術上已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所謂"不可戰勝"的對方F-86"佩刀"式飛機連連落地。三個月的時間,"聯合國軍"飛機就被擊落、擊傷30多架。

  在今天,鄭長華率領的16架飛機,分4個中隊,又按"蛇形"隊形擺開:4機為一個中隊,每4機為"品字"加1,即"楔形"隊。

  每4機組間距離800至1000米,後4機高於前4機400至600米。飛在全團機群最前面的,當然又是敢打猛衝的1中隊,也叫"尖刀"中隊;飛在全團最後的,是被戰友們稱作"長空鐵牆"的掩護中隊即第四中隊;團長鄭長華位於編隊左側的三中隊。

  無線電里首先傳來"尖刀"中隊的報告:"左側方發現敵機兩架,斜對頭飛來";"右前下方有兩架敵機";一中隊長閻其維也報告:"右前方有敵F-86兩架,向我編隊後方飛去。"

  二中隊也報告發現了敵情。同時,隊長鄭長華也發現前下方有對方的F-86機4架,經編隊下方向西南海面飛去。

  但鄭長華卻根據美機多批連續出動的規律斷定,雖然各方向都發現了美機,但比起地面指揮所的通報來,這還是極少部分,大批量的美機還在後頭。如果攻擊了對方的這少數先頭部隊,我編隊必為對方後續主力所襲擊。

  鄭長華沉著地大聲命令:

  注意隊形,繼續前進!

  不要管,打後面的!

  地面指揮所的標圖板上,代表我機編隊的紅色箭頭已經插到了對方的"口袋"中了。


  突然,傳來了空中指揮員鄭長華的聲音:"四中隊掩護,一、二、三中隊按原計劃向敵猛攻!"

  "好,做得對!"地面指揮所里的指揮員都點頭稱讚。

  頓時,16架戰鷹猶如16支銀光閃閃的利箭,4支一組,向左、右、前、上四個方向射去,立即把美機F-86排列的"口袋"隊形,撕開了4道口子。

  當4中隊聽到空中指揮員命令後,4架飛機猛然一個急躍升,上升到14000米高空,然後排成密集的純楔形隊。

  他們一面搜索周圍的空域,一面俯瞰著其它中隊的作戰情景,隨時準備沖向對方陣營,支援戰友。

  鄭長華率須12架飛機,以4架為1隊,從三個方向向對方"口袋"隊形兩側邊沿上左右穿插,上下翻滾。他們始終保持在一個空域,既不被美機誘餌迷惑,也不因追趕逃敵而戀戰。

  在最後,70多架美機組成的"口袋"隊形被衝撞得到處是裂開了口的窟窿,各隊之間完全失去了聯繫。

  在這時,志願軍的12架戰鷹又迅速組成"蛇形"隊形,開始分別攻擊美機。

  只見空中白色煙球交織,紅色曳光彈來回穿梭,炮彈撕裂著空氣,尖銳地呼嘯著,無線電里不時傳出"揍掉了!""我又幹掉1架!"的歡呼聲。

  過了不久,標圖板上又出現了兩條粗粗的藍色箭頭,從西、南兩個方向向我機群合攏。對方擺出緊收"口袋"的架勢。

  地面的同志們正為勇士們的安全擔心。突然,無線電里傳來鄭長華果斷的聲音;"爬高到13000米返航!"

  標圖板上,對方的"口袋"收攏了。但他們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34團在此次空戰中,又擊落擊傷美機3架,而我機無一損失。

  這個團在整個抗美援朝中,按擊落數計算,我軍與對方之損失比為1比3.6。這個團以勇猛頑強、機智善戰而著稱,由於他們的勇敢與機智,保證了志願軍運輸線的安全,使得大量的物質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有力地支持了志願軍反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

  海軍總部準備派海軍入朝

  1952年12月9日,總參召開特種兵首長會議。聶榮臻傳達了中央關於反登陸作戰的指示。


  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副司令員王宏坤研究了中央這一指示後,給中央和軍委、總部寫了報告,盡力爭取海軍派部隊參加朝鮮戰場這一作戰。

  彭德懷考慮到:志願軍沒有空軍的保護,又無海軍的兩翼支持,恐怕會受到敵人的左右進攻。

  彭德懷說:"敵人不是傻瓜,他們現在在想什麼呢?會不會設下圈套讓我們鑽呢?他們會不會利用我們現在的戰線過長,再造一次仁川登陸計劃呢?"

  1953年春節前,彭德懷預料到美軍第二次登陸計劃醞釀出台。彭德懷立即指示:

  命令華東海軍派員入朝,在清川江秘密布雷,擊退美軍於灘頭,粉碎對方的登陸計劃。

  海軍總部做出決定,派出魚雷艇部隊、布設水雷部隊、岸炮部隊入朝,參加西海岸的防守。

  海軍參戰部隊由志願軍西海岸指揮部領導,海軍設前線指揮所,由魚雷快艇學校政委朱軍負責,辦公室主任由海軍炮兵學校副校長王一平擔任。

  預備參戰的快艇部隊是魚雷快艇三十一大隊,下轄一、二、三中隊共18艘魚雷快艇和預備中隊,由於在朝鮮沒有補給設施,沒有實際赴朝,在青島備戰。

  海軍參戰部隊由志願軍西海岸指揮部領導,海軍設前線指揮所,由魚雷快艇學校政委朱軍負責。

  1953年1月上旬,首先進入朝鮮是海司海道測量部派出的測量隊,有陸上、海上兩個測量隊。

  1953年1月9日,海軍淞滬基地參謀長孫公飛帶領部分布雷部隊人員到達朝鮮,布雷隊主要人員3月到達。

  1953年2月22日,華東海軍"濟南"艦水雷班班長林有成,"西安"艦、"武昌"艦和"長沙"艦的水雷班長鄭長暉、唐兆賢和應加琪,來到支隊司令部作戰室開會。

  作戰室主任立即宣布了命令:

  你們4人後天出發,到北京去,到海軍司令部接受作戰任務。至於甚麼任務,報到以後就會知道了。

  在海軍司令部,他們領受了戰鬥任務。直到此時,他們才知道:他們要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西海岸指揮部參加抗美援朝,並單獨執行清川江水下設雷任務。


  此次作戰任務由海軍參謀長張學思任總指揮,任命華東海軍掃雷大隊隊長孫公飛為總負責。

  至此,一支由華東海軍抽調17人組成的赴朝作戰"別動隊"秘密組成。在當月底,他們集體乘火車到達安東。按規定,他們把海軍呢制服脫下來,換上了志願軍穿的棉大衣、棉製服及毛皮鞋。

  由於這次戰鬥任務非常特殊,他們的準備工作全部是在高度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在美國海、空軍眼皮底下,在清川江偌大的江口上敷設水雷,只能加強保密和發揮反偵察手段。

  積極構築各種陣地工事

  志願軍第六十八軍於1952年11月初交防後,正在淮陽西北地區進行休整。

  1952年12月26日,奉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為防敵由元山及通川地區登陸,保證我側翼安全,調第六十八軍構築以淮陽為中心的弧形陣地"之命令,全軍立即動員,進行充分準備。

  自1953年1月5日起,以師為單位,先後以3至5天的徒步行軍,於1月13日前先後到達指定的地區。

  1月15日起,全軍開始了東海岸通川、沛川、元山方向之沛川里、黃龍山、風流山、馬龍山地區共約650平方千米地區進行構築工事。同時進行戰術、技術訓練和囤積彈藥、物資的準備工作。

  構築工事的具體任務為:

  第二0二師在黃龍山、將帥峰、風流山地域,第二O三師在1108.7高地、望馬岩山、萬年德山地域第二O四師在1052.3高地、822.8高地、875.6高地地域。均進行坑道工事的施工,並於鐵馬嶺、石垡洞、江曲、五郎里地區構築反坦克陣地。同時以第二O四師一部及高炮部隊在淮陽、里、洗浦、道納里一帶構築反空降工事。

  志願軍在"堅決打好過關仗,鞏固抗美援朝可愛的人榮譽"的響亮口號鼓舞下,轟轟烈烈地行動起來,在零下30度的嚴冬季節里,在海拔高達千餘米的高山上,在沒膝積雪的環境中,志願軍指戰員為了戰爭的勝利,同心協力,不怕重重困難,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岩石和寒冷進行頑強的鬥爭。

  截止4月底,按照上級要求,志願軍第六十八軍提前完成了任務。

  第二十師共完成坑道155條,共長5881米,還有各種附屬工程。

  第二0三師共完成坑道136條,共長10976米,還有各種附屬工程。

  第二O四師在完成以洗浦里、淮陽兩地區為重點反空降作戰任務的同時,還完成坑道43條。


  志願軍幹部戰士以驚人的毅力和沖天的幹勁,在650平方千米的地區內,築起了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

  他們沒有經驗就自己開創,沒有工具就自己製造,為完成任務,大家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第六0五團三連首次試驗成功了"空心裝藥爆破法",在全軍推廣後,工效提高了70%以上。

  為了解決炸藥缺乏的困難,各單位就組織掏倒對方臭彈的炸藥。僅第六一二團就掏倒出炸藥1740餘斤。第六0八團第二營鐵工組的兩人,利用炸彈破片打釺2300多根,小鎬2700多把。

  為了全面構築防禦工事,完成戰區防禦體系,志願軍官兵日夜築壘,艱苦作業,到1953年4月底,在東西海岸設置了縱深達10千米的兩道防禦地帶,還構築了防空降和反坦克陣地,共挖掘坑道8090多條,總長720餘千米,挖塹壕、交通壕3100多千米,構築永備工事609餘個及大量火器掩體。

  在戰爭中,中部軍隊構築坑道工事總長約為1250千米,塹壕、交通壕總長為6240千米。

  在這時,在東西海岸和防禦正面1130餘千米的弧形防線上,形成了以坑道和永備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完備防禦體系。

  志願軍進行海上布雷

  1953年春節前,在彭德懷預料之中的"聯合國軍"第二次登陸計劃醞釀出台了。

  彭德懷立即下達指示:

  命令年輕的人民海軍派員入朝秘密布水雷以擊退美軍於灘頭,徹底粉碎對方的第二次登陸計劃。

  由海軍參謀長張學思任總指揮,華東海軍抽調官兵秘密趕赴朝鮮。

  1953年2月22日,林有成當時正在"濟南"艦上當水雷班長。上午9時左右,水雷長劉文華通知他,讓他立即趕到支隊司令部作戰室去開會。

  這次行動由張學思掛帥,還有"西安"艦、"武昌"艦和"長沙"艦的水雷班長鄭長暉、唐兆賢和應加琪等人。

  到了作戰室以後,作戰室主任立即下達了命令:


  你們4人於後天出發,到北京海軍司令部接受作戰任務。至於什麼任務,報到以後就會知道了。"

  作戰室主任接著說:"由於任務很緊急,去北京的車票已經買好了,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困難?"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還有什麼價錢好講的。他們4人毫不猶豫地回答:

  堅決完成戰鬥任務、為海軍爭光!

  經過5天奔波,他們於27日按時抵達北京。

  在當天,海軍司令部作戰部李副部長親自到火車站迎接他們,並把他們送到了位於前門大柵欄的海軍第一招待所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趕到海軍司令部接受戰鬥任務。

  直到這時,他們才知道:他們要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西海岸指揮部參加抗美援朝,並單獨執行清川江水下設障的戰鬥。

  海軍首長命令:

  此次作戰任務由海軍參謀長張學思任總指揮,任命華東海軍掃雷大隊長孫公飛為總負責。

  由掃雷大隊參謀長劉培良、中隊長馬志高配合,由掃雷大隊航海業務長楊德全和登陸艦五艦隊楊航海長帶領5位航海班長負責航海保障,掃雷大隊參謀錢鰲任作戰參謀,"濟南"艦水雷班長林有成等7名同志負責各型水雷的各項戰鬥準備及定深和敷設到海中的戰鬥任務。

  至此,這支由華東海軍抽調17人組成的赴朝作戰"別動隊"秘密組成,任務明確,待命出發。

  在當月底,他們集體乘火車到達安東(今丹東)市,在抵達目的地以後,他們按規定換上了志願軍穿的棉大衣、棉製服及毛皮鞋。

  根據西海岸指揮部的安排,張學思一行改乘大嘎斯車直奔朝鮮平安南道龜城郡青龍里,分散住在朝鮮老鄉家裡。

  由於這次戰鬥任務非常特殊,他們事先的準備工作全部是在高度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


  在當時,他們也在想,要在"武裝到牙齒"的美海、空軍眼皮底下,在清川江若大的江口上埋設水雷,只能加強保密和發揮反偵察手段。

  在船隻的選擇上,張學思他們考慮到鐵殼船會招來對方雷達的跟蹤,決定選用木船。

  張學思他們從大連徵集了5條木製機帆船,分別由地方的10名船工,晝宿夜行,悄悄送至清川江口,防止了對方的雷達跟蹤。

  在抵達目的地以後,他們立即對漁船進行改裝,拆除了上層甲板和建築,以便能裝載更多的水雷。

  此時,另一路由海軍司令部裝備部水中兵器科杜科長提運的蘇制水雷,從中國西南地區某彈藥庫運抵清川江畔的肅川前線。

  為了能很好地把水雷儲存好,他們冒著被美軍轟炸的危險,在肅川坑道內,每隔10米左右挖個山洞,大、中型水雷每個洞放一個,小型的水雷每個洞放兩個。

  此外,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們把所有的美軍登陸艦畫出圖樣,送到安東做成模型,大大小小做了100多個,對照模型了解美艦的作戰性能,以求做到更精確的打擊。

  當時,這些K6型觸發錨雷,大型的有180公斤,中型的有110公斤,小型的也有20多公斤。按照蘇聯專家的要求,必須用布雷艦布設才更為科學。

  面對當時的作戰條件,他們只能採取土法上馬,將清川江海域進行了精確的換算,用尺子在麻繩上量好了布雷的距離,決定在布雷時採用邊放麻繩邊布雷的辦法。

  萬事俱備後,指揮部突然提出來:

  考慮到戰爭結束後,還要清掃清川江航道,以恢復通航,要求戰士們布設不規則、零散型的水雷陣,並要求在布設過程中,依水雷在退潮後露出水面為宜。

  由於西海岸潮差都在4米以上,他們為此傷透了腦筋。

  有一天,錢參謀在制定作戰計劃時找到林有成,想聽聽他的意見。

  林有成說:"敵人必定會選擇高海潮時登陸,我們只能圍繞敵人登陸時的觸雷概率來推算,不能考慮退潮時彈體露出水面,即使露出來又何妨?我們就等於告訴敵人,清川江已經有了反登陸的準備……"

  在設陣布局上,他們提出了"總體上正規,局部上零散"的思想。


  最終,西海岸指揮部採納了錢參謀他們提出來的作戰方案,並批示他們儘早按作戰計劃,實施布雷行動。

  他們把布雷實施時間放在了1953年4月10日晚。

  真是天公作美,這一晚是個非常理想的時間,天色出奇的黑,伸手不見五指。

  由於連年遭受戰火摧殘,清川江兩岸已經找不到一個可以導航的參照坐標。

  為確保布雷準確到位,由楊德全航海長率領的航海保障組同志看中了對方所占島嶼的一座山頭,並決定偷襲到那裡去設一個臨時航標燈。這個位置可以覆蓋整個布雷工作海域。

  晚飯後,布設導航燈的幾名同志,潛伏進山,21時,他們準確地將導航燈放上了指定位置,解決了航海保障問題。

  與此同時,他們海上布雷分隊也在規定時限內,將裝滿水雷的木船駛抵布陣區內。

  由於作戰計劃做得詳細充分,錢參謀他們在海上布雷過程中,按計劃執行得非常順利、快捷。

  我軍布雷人員對著導航燈,將水雷按麻繩上的距離一個個拴好,進入布雷區後,依次將水雷推入水中。

  前後僅一個小時,他們就將90枚水雷神不知鬼不覺地放進了清川江底,可以說,這次布雷行動真是在對方的眼皮底下進行的。

  海軍的布雷行動有效的阻止了"聯合國軍"的登陸計劃,極大的配合了陸地作戰

  4月12日,他們按指揮部的命令,悄悄撤出了肅川前線,返回到平安南道青龍里待命。

  4月28日,美軍試圖離開談判桌,依靠強有力的海、空優勢,掀起新一輪戰爭,並拿出了第二次登陸計劃,試圖從清川江突破,爭取更多的談判"砝碼"。

  美軍這次聰明了些,沒敢冒失來犯,僅派出了幾艘艦艇,在清川江先搞了一次試探性的登陸。結果,一艘登陸艦當場觸雷沉沒。

  美軍看到無隙可乘,只好倉皇地退出了清川江。


  我軍布雷激怒了美軍,在我布雷部隊駐地一平方千米內,對方戰機竟炸出了500個彈坑。

  其實,在我軍返回青龍里的當天,就有對方偵察機來犯,但他們當時卻沒有太多在意。

  由於當時美軍在強大的海空優勢上都沒有打贏戰爭,開始使用細菌武器來維持戰爭。

  因此,4月12日,就在林有成他們回到青龍里的當晚,就立即趕到第五十軍衛生所注射"四聯"預防針,剛巧,軍部也正在召開上甘嶺英模總結表彰大會。

  等到回到駐地後,林有成因為注射反應,加上勞累,鞋子衣服都沒脫,就倒在地坑的外沿睡著了。

  21時左右,林有成迷迷糊糊聽到敵機的轟鳴和炸彈的爆炸聲,立即去叫醒睡下的戰友趕快撤離。

  在跑往防空洞的途中,林有成感到左腕一麻,等跑到防空洞後,發現左邊的棉衣袖已被鮮血浸透了,那塊擊穿了三件毛衣一件棉襖的彈片深深地扎在他手臂上。

  第二天,當地群眾在一平方千米的士地上,就清點出了500多個彈坑。可見,美軍簡直是氣急壞了。

  志願軍加強戰備訓練

  為徹底粉碎"聯合國軍"冒險登陸的企圖,志願軍各部隊在建成堅固防禦屏障、作好充分的戰場和物資準備的同時,還深入進行了思想準備和全面的戰術、技術準備。

  為了克服"打不起來"的僥倖心裡,作好打大仗、打惡仗的思想準備,各部隊請上甘嶺戰鬥英雄作報告,開展了向上甘嶺英雄學習的活動,使部隊進一步認清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

  深入的思想教育,使廣大指戰員都能自覺地以英模人物為榜樣,決心打好過關仗,並大大激發了部隊的施工積極性和練兵熱情。

  根據第二O二師6個連隊的統計,873人中學會使用四種步兵武器的就有842人,湧現出了打坦克能手362人。

  在此期間,志願軍各單位還根據志願軍司令部、兵團指示和軍的安排,分別對幹部進行了識圖用圖、防毒、坑道戰、反空降、抗登陸等課題的訓練,重點是組織與協同,通過訓練,使各級指揮員進一步熟悉了反空降、抗登陸作戰的組織指揮原則和戰術手段運用。

  根據志願軍司令部及兵團的戰備指示,志願軍在構築抗登陸工事的同時,還有支援平康方向之第二十四軍、金城方向之第六十七軍以及人民軍第一軍團作戰的任務,志願軍即組織有關人員從3月22日至4月19日,分別去兄弟部隊陣地勘察和熟悉地形,並明確具體任務:第二0三師有支援人民軍第一軍團作戰的任務,第二0二師、第二0二師有支援第二十四軍、第六十七軍作戰的任務。

  為便於訓練和隨時支援兄弟部隊的作戰,志願軍於4月24日對部隊部署作了適當的調整:

  第二0二師在幕德里地區,第二0三師在後谷地區,第二0四師在浦村地區。鑑於我軍已基本完成志願軍司令部賦予的施工任務。除第六0五團二營,第六0九團二營仍留原地繼續構築工事,完成掃尾工程,待全完工移交後歸建外,其餘均轉入訓練正面第一線部隊積極進行戰術反擊。

  擔任海岸防禦的部隊進行了戰前訓練和實兵演習,熟悉了作戰預案,提高了戰術技術水平。

  1953年1月至4月,正面部隊各自組織的戰術性反擊戰鬥760餘次,向連排支撐點發起進攻殲滅"聯合國軍"5萬餘人,這大大豐富了我軍的作戰經驗,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和反登陸作戰準備。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