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六、身先士卒,不享特權

六、身先士卒,不享特權

2024-09-12 19:31:07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譯文】

  作為將領,軍井裡的水沒有打上來,就不說口渴;飯還沒煮熟,就不喊餓;火沒有點燃,就不說寒冷;帳篷沒有搭好,就不說睏倦;夏天不拿扇子,下雨不撐雨傘,一切都和士兵一樣。

  【心得】

  將領不僅要以過人的智慧折服人,更應以高尚的德行感化人。諸葛亮一生身先士卒、事必躬親,本文強調為將的風範,就是要把自己當作普通的成員,不享特權,而做好遵紀守法的模範,不輕言飢餓、寒冷、酷熱、睏倦,要以一身鐵骨和正氣來影響眾人。

  《戰國策》中記載:

  燕王吊生問死,與百姓同其甘苦。

  《淮南子》中記載:

  故將必與卒同甘苦,俟饑寒。

  《新編五代史平話》中記載:

  李周盡力拒守,每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軍心,效死勿文。

  這些典故記錄,都是對"為將者風範"的最好釋義。

  戰國時期有位著名的軍事家叫吳起,他曾任魯國的將軍,為魯王打過不少勝仗。後來魯王不信任他,吳起一怒之下投奔魏國,在魏國被魏文侯封為將軍。

  吳起的聞名,和他治理軍隊以愛護士兵、和將士們患難與共是分不開的。在魏文侯命令吳起率領大軍西征討伐秦國的途中,吳起和其他普通的士兵一樣背著糧袋徒步行走,而把戰馬讓給那些體弱或途中患病的將士們騎行。

  到了吃飯的時候,吳起每次都是與士兵們坐在一起,圍著大鍋,和士兵們在同一口鍋里舀湯添飯,大家有說有笑,好像自己就是士兵中的一員士卒。

  夜晚睡覺休息的時候,吳起也還是和士兵們睡在一起,以地為床、以天為被。魏國的將士們很受感動,只要打起仗來,全都為吳起拼死作戰。

  有一次,一個士兵的背上長了個大瘡,因為部隊正在行軍途中,一時也沒有辦法找到好的藥物來治療,吳起就親自為這位士兵把膿瘡中的毒汁用嘴吸了出來,治好了士兵的病痛。

  當年這位士兵的父親也曾在吳起的軍隊當兵,吳起也曾親自為其療傷,後來他感激吳起的恩德,每次作戰都異常勇猛,後來戰死沙場。吳起愛惜士兵,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將士們的愛戴,都願意為他效力賣命。

  魏、秦兩軍交戰後,魏軍因將士作戰勇猛,連連獲勝、所向披靡,而秦軍一敗再敗,接連失掉了五座城池,魏軍大獲全勝,吳起也在戰後被魏文侯任命為西河郡守將,擔負起了魏國西部邊陲的守衛重任。

  身為三軍統帥,權傾一方的吳起,從不把自己當成特殊的一員,時時刻刻都和士兵們同甘苦共患難,能有這樣的將軍,實是魏國之幸、軍隊之幸、士卒之幸,無怪乎魏軍海戰必會三軍用命。

  《諸葛亮集》記載: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瞻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厲之以信,則士無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盡一,則士無不服矣;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不勸矣。

  諸葛亮所說的"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就是要為人師表,處處作出好傍樣,只有這樣,才能帶出一支攻必克,戰必勝的隊伍。

  《曾古治兵語錄》說:

  做好人、做好官、做好將,又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所以,歷代名將為了培養自己的部屬成為好人、好官、良將,大多強調"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歷代兵家都十分強調:作為將帥,必須做到"三忘"。這就是《尉繚子》所說的:

  受命之日忘其家,張軍宿營忘其親,授桴而鼓忘其身。

  "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就是作為將帥,要身先士卒,為人師表。

  明朝六十八歲老將鄧子龍在抗倭戰場上任援朝水師副總兵,新率二百名勇士躍上朝鮮戰船,支援受困朝鮮官兵與日軍搏鬥,壯烈犧牲。

  康熙帝率軍遠征漠北,在荒漠上馳騁數千里,正遇上大風雪。他想到的不是個人休息,而是佇立在大風雪之中,看部隊結營完畢,自己才進入行幄;部隊食畢,他才進膳。廣大官兵受到很大的鼓舞,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昭莫多之戰的大勝利。

  因此,只要將帥"先之以身,後之以人",時時身先士卒,處處為人師表,才能帶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我們現代指揮員應從"先之以身,後之以人"的治軍謀略中受到啟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