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五、言行得體,時刻自警自勉

五、言行得體,時刻自警自勉

2024-09-12 19:31:04 作者: 宋濤
  【原文】

  聖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言,自奉者少恩,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譯文】

  古之聖者以天道為法則,賢者以自然法則為效法對象,而智者則以古人為鏡。驕傲自大的人易招致毀滅,狂妄無知的人則自找禍端,誇耀其詞的人沒有信用,自我標榜的人刻薄寡恩,獎賞沒有功勞的人會使眾人離心,懲罰沒有罪過的人會使士卒抱怨,喜怒無常的人則會導致滅亡。

  【心得】

  為將貴在有自知之明,要不斷的進行自勉。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可見自警自勉的重要性。特別是為將者,更應注重言行,熟知言行不當的危害。

  "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只有講究信用、先人後己、賞罰分明,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會減少禍患,加強向心力和戰鬥力。

  三國後期,司馬懿奉魏主曹睿之命,統領二十萬大軍直撲祁山。祁山蜀軍大寨中的諸葛亮推斷司馬懿必先取街亭,因街亭是漢中咽喉要地,街亭若失,蜀軍糧道則斷,隴西一帶將不再穩定。

  參軍馬謖請命帶兵去守備街亭,雖然先帝劉備在生前曾告訴諸葛亮,馬謖此人不可大用,諸葛亮剛開始還有些猶豫,但見馬謖胸有成竹、信誓旦旦,於是讓馬謖立下軍令狀,派上將王平任其副將,統率兩萬五千精兵去堅守街亭,並囑咐他們安營紮寨一定要在要道之地。

  馬謖和王平率兵馬到街亭,觀察地形後,王平建議在五路總口安營,馬謖卻堅持要在路口旁邊的一座小山上紮寨。王平說:"若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不能通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於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

  馬謖笑著說:"憑高視下,勢如破竹。若魏兵到來,吾叫他片甲不回!"

  王平又勸他說:"如果魏兵斷了山上的水源,那我軍就會不戰自亂。"

  馬謖反駁說:"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軍真的斷我水源,我軍必會死戰,以一當十,定會大敗魏軍。"

  王平無奈,只好帶五千人馬在山下安一小寨,與馬謖成犄角之勢。

  果然不出王平所料,司馬懿率軍到達街亭後,大笑馬謖是個庸才。他一面派大將張郃領兵擋住王平,一面派兵斷絕了山上的水源,自己率大軍把馬謖紮營的小山團團圍住。

  馬謖下令軍兵向山下進攻,但兵士們看見漫山遍野都是甲明盔亮的魏軍,竟然不敢下山;不久,山上滴水皆無,蜀軍更加惶惶不安、軍心散亂。

  司馬懿眼見時機已到,便下令放火燒山。蜀軍一片混亂,馬謖殺開一條血路,拼死往山下衝去,幸得山下的王平和前來增援的魏延的接應,才僥倖得以逃命。

  街亭失守雖然諸葛亮難辭用人失誤,但像馬謖這種驕傲自大、誇大其詞、狂妄無知的將領,如果不招來禍端,那才是千古奇談。

  正所謂"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其"哀兵必勝"這一軍事用語起源於周代李耳,即老聃《道德經》: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老子並非軍事家,卻充分認識到精神因素對戰爭勝負的巨大作用。兩軍對壘,群情激憤,同仇敵愾,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定能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云:

  殺敵者,怒也。

  《百戰奇法》云:

  凡與敵戰,須激勵士卒,使忿怒而後出戰。

  這就把"哀兵"上升到了軍事藝術、兵家權謀的高度了。"哀兵"的運用形式,不僅是以上講的,還有如:本來能攻,故意作不能攻的樣子;本來能守時,故意作不能守的樣子;本來有戰鬥力,故意假裝成沒戰鬥力。以此迷敵、驕敵,陷敵於被動地位。

  一般說來,作戰雙方都想求勝,都想在作戰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示以"哀兵"之形,往往會造成敵方驕縱輕敵心理,而己方因處於受壓迫、受侵凌的地位,必然懷著滿腔悲憤求勝爭強,則可以積極準備,見機而作,戰而能勝。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