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只有先治己,才能後治敵
2024-09-12 19:31:24
作者: 宋濤
【原文】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徵也。士卒惰慢,三軍數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徵也。
【譯文】
讓有道德才能的人居於上位,讓沒有本事的人居下位,全軍上下關係融洽,士兵敬畏服從,互相議論的是勇敢和戰鬥,互相崇尚的是兇猛威武,而用刑罰和獎賞來互相勸勉,這是取得勝利的徵兆。如果士兵懶惰怠慢,全軍多次被驚擾,下屬不遵守禮義信用,人們都不畏懼法規的懲處,而用敵人來互相恐嚇,互相交談的是利益,互相囑託的是吉凶禍福。除此之外,還用怪誕的言語來迷惑人心,這是註定要失敗的徵兆啊!
【心得】
戰爭的勝利與失敗,往往在開戰之前就能預知。如果將帥能重用賢才,根據他們才能的高低授予不同的職位;能得到士卒的擁護,使全軍團結一致;士兵勇敢尚武,將帥同心協力;以賞罰嚴明來整治軍紀軍規,這些都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
相反的,如果士兵懶惰散漫、不守信用、貪生怕死、法紀不嚴,那就難以服眾,再加上軍隊中謠言傳說不止,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優秀的將領在未戰之前先要治軍,只有先治己才能後治敵。
讓有才能的將領擔當重任的重要性,可以從孫權任命儒將陸遜為三軍統帥而大敗劉備的故事中窺知一二。
劉備為報其弟張飛之仇,統率大軍討伐東吳。東吳懾於蜀軍的威勢,主動獻出暗殺張飛的范疆、張達二人,希望劉備能夠退兵。但劉備在把范疆、張達凌遲處死並祭奠張飛之後依然怒氣未消,他不聽馬良的勸阻,決定要繼續進兵江南滅掉東吳。
而此時的東吳在周瑜、魯肅和呂子明先後亡故後,似乎已經沒有能夠擔當大任的將才了,所以孫權相當驚慌,不知該如何對付大兵壓境的劉備,最後起用了闞澤推薦的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
文武兼備的陸遜不僅用破蜀之奇謀妙策使全軍上下無不佩服,而且還因此大大提高了東吳將士的士氣,士卒們不再懼怕蜀軍的聲勢,將領們也有了要和蜀軍一爭高下的勇氣。全軍將士在這位白面書生的指揮下,火燒連營七百里,取得了江陵、彝陵的勝利,使得劉備大敗而歸,不久之後在白帝城歸天。東吳有陸遜這樣的良將擔當要職,戰爭的勝利是可以預見的。
明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後金汗王努爾哈赤親率十一萬大軍,號稱二十萬,攻打明朝。後金兵不血刃攻下遼西一些城池,最後進圍寧遠,就是後來遼寧興城一帶。
明朝守將袁崇煥率一萬七千人抵抗,形勢極為險惡。他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何可剛等,集合全體將士,誓死守城。袁崇煥正確運用了一系列謀略:
堅壁清野,大力修築寧遠,配備了威力強大的"西洋大炮",讓城外全部居民攜帶防守器具遷入城中,然後放火燒掉所有城外房屋,使敵人來時面臨堅城而一無所獲。
袁崇煥當眾醮血為書,激勵士氣,並向全體將士下拜,拜請大家能與他一起為國捐軀,將士們忠憤之心被激發,全軍團結得如一個人一樣,誓死與寧遠城共存亡。
袁崇煥又發出緊急公文給前屯和山海關的守將楊麟等,要求"凡寧遠將士逃至此者,悉斬首示眾"。
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明軍同仇敵汽,萬眾一心,奮勇還擊。後金軍在明軍"西洋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大敗,連努爾哈赤本人也被擊成重傷,不得不立即撤軍。
1862年,湘軍主帥曾國藩令其弟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由北沿長江東下,進攻天京。
早在1861年,曾國荃兵進雨花台,兵部侍郎彭玉麟所率的湘軍水師進駐護河口,至此,曾國藩已成功地指揮湘軍對天京形成了合圍之勢。
這時的太平天國早已因內部權力的紛爭而實力大損,且洪秀全唯一可用的人李秀成並沒有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那樣的才幹。面對湘軍強大的軍事圍攻,洪秀全只得多次詔令李秀成迅速返回天京救援,而忙於上海戰場的李秀成在十月才抵達天京護駕。
李秀成同湘軍在雨花台激戰後不久,天京城外的防禦工事就被湘軍全部摧毀,身負重任、擔任援救天京主帥要職的李秀成原本就沒有力挽狂瀾的軍事才幹,也無使全軍將士信服的能力,再加上外無援軍、內缺糧草,他竟然向洪秀全提出了"棄城遠走"這種動搖軍心的計劃。洪秀全當然不會答應,只能死守。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
太平天國天京的失守,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而洪秀全把重擔交給了能力有限的李秀成,這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