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據地勢,施展謀略
2024-09-12 19:32:04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地勢者,兵之助也。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狹,蔓衍相屬,此車騎之地;依山附澗,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淺土平,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槍矛之地也。
【譯文】
地形與地勢,是行軍作戰時的輔助條件。不能準確把握戰場的地形、地勢就能取得勝利,是從來沒有過的。山地、叢林與平原、丘陵,是適合於步兵作戰的地理條件。山高路狹、廣延相連,是適合於戰車騎兵作戰的地形、地勢;靠著山並挨著河流,樹木高大、山谷深幽,是適合弓箭手作戰的地形、地勢;草淺地平,可以自由進退的地方,是適合長戟軍作戰的地形、地勢;蘆葦叢生,竹林樹木交錯的地方,是適合長槍長矛軍作戰的地形、地勢。
【心得】
諸葛亮在此提出,將領應利用地理優勢,為我所用。山地、叢林、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勢,各有不同的優勢,必須制定不同的作戰方案和作戰計劃。
孫子也曾說過:
地形者,兵之助也。
行軍打仗如果能"知天知地",則"勝乃可全"。孫子還把地形分為通形、掛形、支形、隘形、險形、遠形六種。這六點是利用地形的原則,是將領的重大責任,不能不認真考查。
善於運用地形,往往對軍隊作戰有莫大幫助。東漢末年,羌人經常騷擾邊境,隴西太守馬援受命平定塞外諸羌。各部落羌人間知馬援到來,便用輜重、樹木堵塞通道,企圖據險頑抗到底。
馬援對隴西的地形了如指掌,如今羌人占據有利地形,人數又多,如果硬攻,絕對會吃大虧。於是,他一面命令少部分兵力在正面進行佯攻,以吸引羌人的注意力;一面親率主力部隊在當地漢人嚮導的指引下,巧妙地利用山谷中的小道作掩護,悄悄地迂迴到羌人的大本營後面,然後突然發起進攻。
羌人慌忙應戰,狼狽逃竄。但羌人對地形更加熟悉,他們迅速重新集結,利用地險山高的有利條件,與馬援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馬援也並不急於進攻,便在山下紮營駐寨。到了夜晚,馬援利用夜幕作掩護,親率領數百名精銳騎兵,從山後繞到羌人的營地放火,山下的部隊又趁機擂鼓吶喊。羌人不知虛實,亂作一團,馬援立刻揮軍衝殺,大獲全勝。此後不久,馬援又在氐道縣徹底擊退羌人,從此隴西就安定下來了。
在南宋紹興年間,岳飛率兵去收復被偽齊所占領的襄陽、鄧州等地。襄陽左臨襄江,憑險可守;襄陽右面是一馬平川的曠野,正是適合拼殺的戰場。
駐守襄陽的偽齊守將李成有勇無謀,派騎兵於襄江邊上布防,步兵反而駐紮在空曠的平地上。岳飛在充分了解李成的軍事布防情況後,就有了破敵之計。他命令部將王貴:"江邊亂石林立,道路狹窄,正是步兵的用武之地,你可利用江邊的地形,率領步兵,用長槍攻擊李成的騎兵。"然後又命令牛皋:"你率領騎兵攻擊李成布陣於曠野的步兵,只許勝、不許敗。"
雙方交戰後,王貴率領的長槍步兵迅速衝進李成在岸邊的騎兵隊伍中,長槍刺向了一匹匹戰馬的腹部,戰馬應槍而倒,李成的騎兵隊很快便失去了戰鬥力。猛將牛皋繼而率領鐵騎軍迅速衝殺李成的步兵,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的步兵紛紛命喪鐵蹄之下,剎那間李成的步兵隊伍也全線崩潰。李成最終只得棄城而去,讓岳飛收復了襄陽。
馬援之平諸羌、岳飛之破襄陽,都是發揮地形優勢而大獲全勝的典範。在軍事上,不同的地勢有不同的優勢,地勢是用兵的重要輔助條件之一。
除了占據有利的地形外,更為關鍵的是為將者能夠準確地判斷敵情,以便做出正確的策略對敵。在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時,對天時、地利情況要有全盤地了解。正所謂:
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