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人不疑,任賢使能
2024-09-12 19:32:09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用兵之道,在於人和,人和則不勸而自戰矣。若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取勝於匹夫,況眾人乎?
【譯文】
帶兵作戰的方法,關鍵在於全軍團結和睦,若全軍團結和睦則不需要勸勉就會自行投入作戰。如果將領官吏互相猜疑,士兵們就會不服從指揮,忠誠有謀略的人未被任用,人們私下議論紛紛,而讒言與惡語迭起,則即使有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聰明才智,也無法戰勝一個普通人,更何況是一般的人呢?
【心得】
在此諸葛亮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孟子早就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語。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可見人和的力量不可低估。歷代亡朝滅國之禍多半都是失去"人和"所致。
人和,則軍士不勸自戰,奮勇爭先。失去人和,則險象橫生,軍隊上下二心,士卒不服,智謀不用,即使有通天的智慧也不敵匹夫之勇,豈不悲乎?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榮陽已經一年,漢軍的外援和糧草補給的通道也完全斷絕了。在此內外交困的關鍵時刻,劉邦的大謀士陳平獻出了一條絕妙的計謀:
項羽為人心胸狹窄、猜忌信讒,亞父范增、鍾離昧、龍且等人才是他所依靠信賴的心腹之人。而且,每次論功行賞時他又吝嗇爵位和封邑,所以有很多人不願再為他效力。如果大王願舍數萬金,使其上下互相猜疑、讒言四起,到那時我軍趁機反擊,必能大獲全勝。
於是,陳平從劉邦那裡取得四萬金,他用這些錢收買了楚軍中的將士,指使他們四處散布謠言,說鍾離昧、龍且、周殷這些戰功赫赫的大將,因為不能得到項羽的封賞,欲與劉邦聯合。
謠言傳到了項羽的耳中,他果然起了疑心,不再與鍾離昧、龍且他們商量軍機大事。之後,項羽派往漢營打探虛實的使者也中了陳平的計謀,使項羽對亞父范增也失去了信任,范增又氣又恨,終於離開項羽。
在陳平設計使劉邦逃離滎陽一年之後,劉邦擊敗了項羽,建立漢王朝。"和人"之重點在於團結和睦,以及彼此信任。陳平之計,旨在使敵方內部失去團結、互相產生猜忌,從而乘虛而入。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和楊端兵分兩路進攻趙國,趙國著名將領武安君李牧和大將司馬尚率兵阻擊。王翦雖然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但李牧亦是久經沙場、能征善戰之人。
雙方交戰達一年之久,互有勝負。然而秦軍遠離本土、長時間的拉鋸戰,不僅使士兵們的厭戰情緒高漲,而且後勤補給也發生困難,於是秦王想出了一條妙計以求儘快贏得戰爭。
趙國有一位叫王敖的謀士,其實是秦國埋伏在趙國的奸細,他在接到秦王的命令後,就開始在趙國四處活動,並買通了趙王最寵幸的大臣郭開,到處傳播李牧有二心的謠言,終於使趙王對李牧產生懷疑,最後並強行用趙蔥接掌李牧的兵權。
但趙蔥指揮無能,軍事才能根本無法和李牧相比,最後趙軍一敗塗地,秦軍大獲全勝。
項羽無端猜疑忠心於自己的重將,使得軍心不穩,喪失了除掉劉邦的最佳機會,從而放虎歸山,終於亡於烏江;趙軍在戰勢有利之時卻因讒言而換帥,最後導致一敗塗地。
由以上不難得出,作為領導者要做到用人不疑,任賢使能。漢高祖劉邦"性明達,好謀能聽",是任賢使能的著名政治、軍事統帥,在他麾下,有一個由各類賢土能人組成的強大人才集團:張良是貴族,蕭何是小吏,韓信是流氓,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英布是刑徒,陸賈是說客,周勃是吹鼓手,酈食其是獄吏等等,劉邦都能恰當使用,各盡所能。
劉邦對麾下論述得天下之道時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又說:"項羽妒賢嫉能,手下只有一個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可想而知,劉邦得天下的要訣是任賢使能。
推而廣之,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文化上、教育上,外交上等各行各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都離不開任賢使能這一具有關鍵意義的條件。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