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金錢的秘密> 11.別恐懼金錢的成功

11.別恐懼金錢的成功

2024-09-12 19:38:06 作者: 馮化平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金錢是權力的象徵,是操縱權力的工具。於是,某些人逃避金錢的成功。這類人就屬於恐懼金錢成功的人。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並非是可愛的人物,其實他渴望把頭放在砧板上。大家往往試著阻止他,但是很遺憾,他不肯聽人家的勸告。

  這種人往往具有真能力,他會再爬起來,他永遠在捲土重來。跌倒不會毀了他。他的「墜落」局面正是「重升」局面的必備基礎。

  華特·拉里爵士就有不少這類人的特質。在一陣「墜落」局面中,曾被關在倫敦塔13年之久。最後他仍然無畏無懼。

  到了64歲,他對於找到蓋亞那黃金(傳說中的寶城)還是非常肯定。他的信心有什麼根據呢?

  20年前的第一次遠征失敗了。

  第二次出發探險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放棄了希望。但是拉里堅信他會成功,他把自己和妻子的財產全部賣掉,籌到1萬多英鎊,然後出發了。

  他記得20年前看到了一座克里斯多山,像高聳的教堂尖塔,上面有一條大河,沒有碰到山上的任何一部分。他確定,河對岸有一個高寒、未受侵犯的城市,有金鷹、金狗和寶石的牆壁與屋頂。

  在100年搜索中,其他的遠征者都失敗了,但是拉里在獄中已把寶藏的一切刻畫在腦海里,險峻的隘口,歐里諾克河的道路,他看得清清楚楚。這是他贖回財富的機會。

  這完全是金錢的狂熱,把自己趕入幻想的境地。光說是過分自信或過分樂觀還不足以解釋其中的奧妙。在這種錯誤的冒險中,一定看得出大輸家動力的作用,強烈違反自然規律法則,卻帶著成功的保證。拉里在這次遠征中,失去所有的錢以及他的健康和兒子的性命。更糟糕的是,回到英國以後,還失掉了自己的頭顱。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的生活其實很不舒服,這和幾周時間缺乏某些享受是不同的。有警察來查收他的財產,趕他搬家。還有無盡的等待,等電話鈴聲(如果電話沒有剪斷的話),等某一件事發生。看到不那麼能幹、不那麼有價值的人卻得到了報酬,而且發達下去,自己覺得實在很辛酸。

  此外,你不得不考慮公車的票價;電影則根本看不起了;請客是不可能的;不管你去哪裡,人家總叫你等待,待在附近,去這兒去那兒,填這個表,試試那個地址,等待回去。

  社會制度對於沒有錢、沒有辦法的人從來就懷疑他的身價,他是最低等的生命。每一個際遇中,苦楚的環境總和他作對。面對明顯的輸家,大家的態度都變了,他們敷衍他,把他呼來喚去,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朋友們對他說教,你該這樣、該那樣、好好干、堅持你的想法。

  他生活在別人勝利的世界裡,被鎖入討厭的比較系統中。別人擁有的比他多,而且情況很明顯。事實上,也就是比他有錢。他活在把更多所需看成生活目標的社會裡,拿不到更多錢就使他卑賤、使他一文不名、使他變成微不足道的人。惟有循著生命意義也就是勝利的默許,才能了解失敗的特殊痛苦和屈辱。

  落後那麼遠,不再是比賽選手,就會被剔出去、忽略、看不起、壓倒在地上。他雖比下有餘,但並不能給他什麼安慰。卡庫達的苔瑞莎姆發現,最窮的英國人也比一般印度人富有。這一點卻不能使英國人不叫窮。

  大家的貧困感與當時當地有關。入不敷出的人都有這樣經驗,他們一年用2萬美元,還過得很苦。這不是一種姿態,事實的確如此。在他們進入的環境中,他們賺的錢不夠支付新的需要。

  如果你的胃口和億萬富翁的財產相當的話,連百萬富翁都會是一個窮人。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看見同一圈子的人比自己更富裕。應付這種痛苦有幾個基本的方法。其一是自欺欺人的方法,假裝自己擁有的和別人一樣多。他終生使用威脅、吹牛、裝腔作勢等騙術,以欺騙來支持自己的地位,最後終於被迫犯法,以維護外表的幻想。

  到更不成功的人群中去謀生,是治療失敗之苦的另一貼止痛藥。這樣一來,他就不會一直想起自己的挫敗了。

  有一段時間,英國上層社會的落魄子孫都跑到殖民地,對土著作威作福。失敗的藝術家常常到鄉村建立小殖民地,那兒生活水平低,他們在封閉落後的鄉民之間得到敬仰。因此,貧民窟的愜意,賴債者和失敗者世界的歡樂,都屬於同一性質。

  當然,他還要忍受其他各方面因素,現實的艱辛和實際的匱乏。不過慘敗的痛苦已經緩和多了。大家都同樣失敗,即使是處於低層社會,沒有競爭的標準,環境也不會真的令人感到安慰。

  還有一種冷漠防衛術,也就是癟三的生活。過這種日子的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想要。懶散也是避免失敗痛苦的途徑。這種人能偷懶就儘量偷懶,每天晚上把腳一翹總是替自己的失敗找理由。

  這種人變成一片浮木,漂來漂去,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動。他完全依賴別人的興致和決定,因此可以說是完全被動的僕人。手上沒錢的人不能為自己做任何事情。他體會到金錢對起碼的自由是多麼重要。沒有了錢,他只好受制於眼前的需要。而且,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只要貧困存在,他就會嘗到驚恐的滋味。大家都為食物、住處而擔憂,家庭堡壘的團結也破壞了,彼此的指責愈來愈尖刻。總有人為這種難以忍受的情況而挨罵,那個人顯然是輸家。當家裡真正缺錢時,父親的啤酒剝奪了孩子的食物。

  金錢爭吵是社會情況中最恐怖的人性表現之一。

  其他各種秘密的恐懼之所以聚攏而來,完全歸咎於貧窮這個惡魔,他們都因為缺錢而遭受迫害,使這種人的痛苦更加尖銳。他們的債務似乎永遠償還不清。在這種磨人、令人退化的缺錢壓力下,人格很快就墮落了,大家都退回到自我生存的叢林動物姿態中。

  難道會有人追求這樣的情況?

  心理分析家貝瑞爾·山德福描述過這樣一個仁兄的故事:

  他不去賺錢,他靠疾病救濟金和他哥哥給的錢過日子。他說他的病使他不能工作。但是他卻能替一個政治協會做免費的工作,奔跑演講、提任榮譽出納等。

  有一段時間他有麻庳性神經症的徵兆,不能單獨走出房子,但只要不拿酬勞,他就能做非常有用的工作。當主席在一篇籌款慶祝組織的報告中稱讚他時,輸家立刻有了成功的恐懼。

  山德福注意到,從此他的病人就開始不自覺地安排一切,以免他最後從該企業的成功中得到光榮。他告訴分析師,慶典一結束,他就向協會辭職了。


  實際上,在童年的時候,這樣眼看要成功卻默默退開的現象就發生過。在學校里,他曾經角逐運動會頭獎。他前幾項都大贏,只剩下最後的跳高。他跳過5尺,與另一個選手同分,雖然他以前曾輕易跳過更高的高度,此時卻倒在地上,不能動彈。

  他不記得有什麼感覺,只記得他自忖道:「我必須默默退開。」這一項他和一位對手不分勝負,但是前面的項目使他得到了頭獎。他不能讓同學抬起他來慶功,卻爬到母親懷裡,他把頭埋在她身上,遮住自己的面孔,緊緊抓著她,閉著雙眼走回家。歡呼的同學似乎令他很不安。

  這是失敗的需要造成討厭賺錢的例子。這位病人只有在失敗的形象中才能找到安全感,凡是帶有成功意味的東西都使他焦慮不安。

  追求輸家生活的另一觸目例子就是喬治·歐威爾在巴黎的破產。他曾在艾頓受教育,曾在印度帝國警察署服務,他落到赤貧的境地不能完全用作家生活的艱苦期來解釋。讀到他描寫慘敗巴黎和倫敦的文章,讀者會覺得他對卑屈地位幾乎有一種敏感的喜好。他發現:「在一定的限度內,你的錢愈少,煩惱確實就愈少。你有100法郎的時候,很容易感受到最強烈的驚恐。你若只有3法郎就不同了,3法郎夠你吃到明天,你不能想更遠的事。你心煩,可是並不害怕。你模模糊糊想到我一兩天就會餓死,然後腦子就想其他問題去了。一片奶油麵包多多少少都能起到鎮定的作用。

  「還有一種感覺也是貧窮的一大安慰。我相信每一個苦過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知道自己終於徹底失敗,是一種輕鬆的感覺,幾乎有一點快樂。你常常談到一切都成泡影,如今就是慘敗了,可是你卻能忍受,於是你減少了很多焦慮。」

  從這段話看出了恐懼成功者真正想找的就是解除焦慮。很妙,他卻在痛苦的貧窮境況中找到了。歐威爾曾在一本書中描寫自己在倫敦開始流浪生活的經過。為了籌一點錢,他決定賣幾件很好很乾淨的衣服,他要求換幾件舊衣,錢則隨店主的慷慨程度。對方除了給他一堆髒兮兮的破衣,只有一先令。

  「我正要爭辨,」歐威爾說,「但是我一張嘴,他好像就要伸手拿回那一先令,我看我是沒有辦法了。」

  他接著描寫這幾件新換的衣服有多麼糟糕,卻又為它們陳年的污垢而愜意。

  恐懼成功者的世界和心情很少描寫得這麼準確、這麼傑出。歐威爾沒有明說他怎麼會落入赤貧的情況,與杜夫妥也夫斯基一年四季都賭得一貧如洗實在很相似。

  賭徒執迷於不輸錢的遊戲,正好表明了潛在「輸定」的動機,杜夫妥也夫斯基的太太在日記里寫道:「我丈夫在俱樂部大輸一頓之後,才寫得出最好的作品,這是我的一大發現。」

  弗洛伊德下結論說,杜夫妥也夫斯基在賭桌上毀滅自己,這是很多神經性和強迫性賭徒都有的表現,他把罪惡感的擔子化為欠債的包袱。

  他推測,杜氏賭博是他自我懲罰本能的一面,他在西伯利亞度過多年屈辱、囚禁的政治犯生涯,沒有崩潰,也與這種本能有關。

  懲罰的需要能使人度過別人受不了的情況。他們的心靈經濟學需要墜落和屈辱來「平衡帳目」。沒有了這種自我的責罰,未贖的罪惡感就變得無法忍受了。

  需要這一類失敗儀式來解除的罪惡感,其本質是什麼呢?罪惡感當然有許多來源,但是弗洛伊德認為,有一種普遍的罪惡感是由戀母情結產生的。在杜夫妥也夫斯基的例子中,戀母情結特別尖銳。他父親被人謀殺,他對這個罪惡的偏執以及心理的負擔,曾在《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一書中寫得很清楚。

  不過恐懼成功的人在本能上也有另外的一面。弗洛伊德在《悲哀與憂鬱》一文中寫道:「憂鬱病人的自虐無疑是快樂的,意味著虐待狂傾向和恨意的滿足,兩者都和一個另外的目標有關,只是又轉回自己身上。病人迂迴地懲罰自己,最後往往對原來的目標達到報復的目的。而且借病痛來折磨他們自己時,竟然發展出後者以免公開對自己所愛的人表示敵意。傷害病人感情、使他害病的人物,通常都在他身邊。」

  換句話說,恐懼金錢成功的人不但以自我懲罰來解除罪惡,也暗暗懲罰身邊他不能公然打擊的親人。他對他們的怨恨由來已久,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於是,失敗就變成打擊親人的方法。這含有拖人下水的邪惡滿足心態。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的另一個動機可以由山德福那個病例看出來。他是真的怕贏。他不敢擁有任何比別人好、比別人大、比別人強或有力的東西,因為他覺得優於別人一定會引來嫉妒,因此他將自己放在「失敗」的階層,一文不值,微不足道。他認為這樣就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攻擊了。

  「別叫人眼紅」就是揭示這樣的道理,意思是不要炫耀你的財富;你若這麼做,大家就會嫉妒,起貪心,想要奪走,還不如少說一點好。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覺得成功太危險,他認為成功有各種恐怖、刺激的意義。比別人大、比別人富有,就意味著攻擊了別人,實現了各種秘密的狂想,擊敗並毀滅了對手。他們常常想:我若這樣對他,他會怎麼對我呢?所以輸家寧可用撫綏自衛法,他撫綏的策略就是突出自己渺小、微不足道。

  恐懼金錢成功的人永遠把自己退到從屬的位置,順服於要靠自己支持的人,以安撫原始的對手。劍橋的伊弗·米爾斯教授報導過一個例子,有一位分行經理工作過多,公司為他雇一位助手,他卻決定自己擔任較低的職務,把大權讓給新人。這種人認為,優越感會招致下屬的報復。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