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金錢的秘密> 50.金錢並非快樂之源

50.金錢並非快樂之源

2024-09-12 19:39:52 作者: 馮化平
  人若要慷慨,先要節儉。節儉不只給自己帶來方便,而且與人為善,它興建醫院,廣施錢財,捐資辦學,倡導教育。只有最善良的心靈,才可能生出仁愛,它有一種近乎於神的品質。

  普通的人,心理有同樣的情感。一個人,無論他如何窮途末路,勞碌辛苦,身分低微,行善之於他,是天賦,更是祝福,——它帶給施與快樂,與領受者相比,不見得少呢!

  其實,我們誇大了錢財的能力。固然,為了讓人們脫離他們罪惡的歷程,為了讓他們向善,我們募集了大量的捐贈。但單單捐贈並不能夠達到目的,錢財從未能影響社會的重大變革。有誠摯的決心,切切實實的獻身,努力的工作,才能夠使人克服放縱、短視、不虔敬的惡習,使他們在追求正當高貴的目標時,實現自己的幸福。錢也許有很多的用途,但金錢自身什麼也做不到。

  錢財的力量被誇大得太歷害的了。決心在社會出人頭地的人,都把它看作很要緊的東西。他們有了錢,可能大度,也可能驕傲。有的人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日常生活常常掛在嘴邊的那些言不由衷的自白,徒增人的反感。

  某些人對錢財崇拜得五體投地。以色列人有他們的金牛,希臘人有黃金做的朱比特神像。愛慕金錢、財物,是人類天性中最低賤的部分。人們常常會問,「他有多少財產?」「他收入多少?」如果你告訴他們:「我發現一個仁慈、有德、完美的人!」他們毫不在意;如果你說:「我發現一個有百萬家財的人!」人們會對他刮目相看。

  「野心、貪婪,如果說它們可以使國家揚眉吐氣,卻會使國家的每個分子變得粗鄙不堪。現在,每個人都在拼命賺錢發財,他們已經不能看到那些更高的品質……人們現在的許多奇思異想足可以說明,他們對資本的渴慕,已經取代了其他一切高尚的志向,無論是現世的,還是來世的。

  對金錢的追求會將它前面的一切都掃開,而現在,它已經成為人民的一種習慣。人們的注意力完全在它身上,其他的幸福,或者全不放在眼裡,或者被說得一無是處。而後,這些渴求金錢的人又希望通過捐助,來恢復自己的道德品質;山一樣的財富沉重地壓在他們的心頭,壓在他們的靈魂上,如果他們能夠抵抗住這種壓力,繼續保持勤勉的習性,堅強的心靈,那他們真可以說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為人一旦有了錢,往往容易虛度光陰,揮霍無度。

  如果錢財不會使人們相互疏遠,世上一半的罪惡就會消失。如果僱主多接近工人,也允許工人多接近僱主,我們就不會遇到現在這麼嚴峻的考驗。他們應該有所作為,幫助那些工人不要沉溺於酒店;他們應該從他們的財富中,拿出更多的部分,為人們建造娛樂消遣的場所;他們應該提供更好的住房,更清潔的公廁,更好的街道。如果這些都能做到,業主無須停工,工人也不必罷工。

  確實,如果金幣像冬天的雪片一樣飛舞在我們的面前,像夏天的草莓一樣地沉甸甸,有什麼理由要去注意一位布道牧師的嘮叨呢?

  人們繼續辛辛苦苦地幹活,希望錢財能攢得更多。看他們十分賣力的樣子,我們真會以為他們是在貧困中掙扎,其實在他們周圍、財富堆積如山。他們抓住一切機會搜刮,一分一分地掙,有時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什麼低賤的活也肯屈尊,而實際上,他們累積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他們能夠享用的程度。但他們仍然夜以繼日,不斷地絞盡腦汁,希望能夠錦上添花。

  這些人也許在早年沒體驗過教育的好處,因而完全不能感受書本的樂趣,對書沒有任何興趣,有時,甚至自己的姓名都拼寫不出。他們腦子裡只有一件東西,就是錢;只盤算一件事情,就是怎麼賺錢。他們除了信仰財富,別的沒有任何信念。他們把孩子置於完全的控制之下,只教他們服從,不培養他們的才能。

  最後,這些積累的財富傳到孩子手裡。以前,他們花錢受到限制,現在限制解除,他們就大手大腳;他們從不知道,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活方式。他們揮金如土,他們不願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做苦力,他們要做「紳士」,要像紳士那樣開銷。很快,錢猶如長了翅膀一樣,都飛走了。第一代積攢財富,第二代揮霍,到了第三代就一窮二白,又重新淪為貧困的階層,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有一句諺語,「兩隻木底鞋,一雙長統靴。」意思是說,父親穿木底鞋積累了財富;兒子有錢,把它花得乾乾淨淨;再到孫子輩,又穿起木底鞋來了。

  人到老年,永遠擺脫了為錢的勞作、期待和焦慮,為了晚年過得幸福,他們在青年、中年的時候,就應當保持他們的心靈健康活潑。他們應當熟悉各類知識,對於那些使得世人一代勝過一代的種種已行的事,正行的事,應當培養自己的興趣。多數人的生活中,有足夠的閒暇可以去閱讀傳記、歷史,可以去掌握許多科學知識,了解那些與賺錢不同的、更加高尚的事業。純粹的享樂不能使人幸福,純粹追求快樂的人是不幸的動物。

  如果一個瀕臨死亡的人,面前除了成堆的金幣外,別無任何慰藉,那是多麼悲慘的結局啊!世界正從他眼中消失,他卻在緊挨著金幣不放,然後咽了氣,最後一個動作仍是在撫弄他的金幣。守財奴愛爾維斯,死時還在高聲叫著,「我的錢!誰也不能奪走我的財產。」一幅多麼可怕、難堪的景象啊!

  人往往因為不夠節儉而遭報應,富人則因為節儉得過頭而遭報應——他們越來越吝嗇,越來越感到自己的錢袋在縮小,死時像個乞丐。我們知道許多這方面的例子,比如,倫敦一個最有錢的商人,過一段貧苦日子之後,去了農村,來到他出生的那個教區,請求領取救濟金。他雖然家財萬貫,但卻惶惶不可終日,惟恐某天自己會身無分文。當地人給他發了救濟金。他死時其狀如同乞丐。

  世上所有的有錢人,所有的守財奴,自己終會發現,——世人也會為他們發現,——他身後所留的,無非是人們的一句『他死時很有錢』;他的財富,對躺在墳墓里的他,沒有任何益處,只是末日審判之際為他的並不光彩的記錄再添上一筆。如果這便是他一生的報償,那真是一種不幸的報償。

  福裕和幸福,兩者並無必然的關聯。有些場合,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幸福與財富恰成反比。有許多人,他們一生最幸福的時刻,正是他們與貧窮做鬥爭、逐漸擺脫貧窮的時候。正是這段時間,他們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將來的自立放棄眼前享樂;也正是這段時間,他們一方面每天為麵包而辛勞,一方面又滋養自己的心靈,努力使自己的家庭智慧更多,境況更好,生活更幸福,對社會更有貢獻。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補償。窮人還是富人,其間命運的差別沒有我們通常想像得那麼大。富人固然有許多的特權,常常卻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他因為自己的財產而茶飯不思,也許會成為勒索的對象;他更容易上當受騙,容易成為眾人的目標;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幫向他伸手要錢的人,不把他的錢袋榨乾,他們不會甘休。有這樣一種說法是,錢一旦多了,去得就快。

  窮並不丟臉,如果在貧窮中能夠保持誠實,那是值得讚美的事情,我們也常常聽見這樣的讚美。如果一個人能在貧窮之中保持自己的尊嚴,不為金錢出賣自己,待人誠實,那麼他的貧窮是值得大大誇耀的。此外,一個能夠自立的人不能算是貧窮,比之那些無所事事、一身債務的紳士,他要幸福得多。

  孟德斯鳩曾說過,一個人一無所有並不是貧窮,只有他不去工作,或者不能工作,那才是真正的貧窮。一個能夠工作、並且願意工作的人,比之好些擁有萬貫家財、無須工作的人,要更為福裕。

  貧窮會磨鍊人的智慧,所以許多偉人最初都很落魄。貧窮能淨化人的道德,振奮人的精神。在勇士的眼裡,艱辛也是一種快樂。如果我們從歷史中去搜索證據,便會看到,人的勇氣、正直、大度,不取決於他的財富,反倒取決於他的寒微。至勇者往往是赤貧者,他們往往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實現自己世俗的需要。

  上帝造出了貧窮,而未造出痛苦;這兩者有天壤之別。痛苦讓人蒙羞,它往往出自不檢點,出自無聊和酗酒;貧窮而不失誠實卻讓人尊敬。在貧窮中能夠忍受、能夠堅持的人,尊嚴並無損害;但一個安於乞討生活的人,卻於社會毫無用處,只會造成禍害。

  一切人中,最幸福的往往是窮人,而不是富人。然而,儘管人們都羨慕窮人,卻沒有人願意落到他們的境況。

  一位哲人說得好,「讓空虛和謊言都離我們而去;貧窮非我所欲,富裕亦非我所欲;粗茶淡飯,我已足矣。」人的快樂的天性也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較之財富的不平等,更為重要。財富所賜其實有限,人性的好壞,並不取決於它。靈魂的力量遠大於財富,它決定了人性的善惡,進而決定天性的快樂或者憂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