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4-09-13 00:29:02 作者: 陳慶軍
  這疑問,沒能難倒學究,他好像知道程心明要這樣問似的,早就成竹在胸。

  不要只看到現在大湖圩的樣子,之前,「她」還有孤懸在外的地方,也有添加進來的地方。比方說在解放前,就有一塊地,那裡叫鱤魚嘴,只是解放後,才劃到了鄰縣。

  有意思,那時人還真有想像力,居然還附會上了這麼個東西。

  學究一股正氣繼續往下說,不但有鱤魚嘴這個地方,還有鱤魚頭、鱤魚膽、鱤魚尾這些稱謂呢。

  「我怎麼沒聽說過,這些地名又在哪兒呢?」

  「別急嘛,聽我慢慢說。」

  魚頭在大湖圩的東南角。汛期來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敢在這裡打樁。老輩人說了,要是在這裡打樁,魚頭上負了痛,就會劇烈地扭動身子,尤其是在圩西北角的魚尾巴,就會立即攪動起來。

  一旦魚尾巴攪動起來,這還了得,圩埂必定要分崩離析,圩必破無疑。

  學究煞有介事說了這話後,臉面跟著嚴肅起來,好像真的圩破了,眼前立即出現了大水滔滔的可怕場景。

  程心明沒有跟著他的表情起舞,只是微笑地看著他表演……

  鱤魚膽在大湖圩的圩心。那裡有一個扁圓的小塘,形狀上極像魚膽,孤零零的嵌在農田當中,塘中的水呈墨綠色,跟膽汁的顏色差不多。

  這也實在是神奇了吧,有時間一定去看看這口小塘,看看像不像學究說的這樣。

  鱤魚嘴離鱤魚頭直線距離也不過四、五里,但隔著水沒有船不能直達,要是從陸地上走,就要繞很長的路。

  這是處水中的孤島,遠遠看去,真像個大魚頭。但只要上了島,就什麼也不是了。

  學究還說,解放前他家在那裡還有塊地,由於遠,就租給了別人耕種。

  他很小的時候隨他父親去過那裡。那時,島上有一座小廟,叫鱤魚廟。每次,他的父親去收租時,都要到鱤魚廟前放一串爆竹,燒上幾刀俵紙,磕上幾個響頭。這還不算,他的父親還要小學究,也要在魚廟前磕上幾個響頭。

  後來,程心明知道了,這種神乎其神的說法,範圍很小,也就在東埂一帶,影響也很小,以至於現在很多專注於大湖圩研究的人,都不知道大湖圩還有這樣的一種神奇的傳說。

  按學究的說法,鱤魚頭那地方,程心明不知走過多少遍了,除了那裡有個排灌站以外,就什麼也沒有了,沒有住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鱤魚嘴、鱤魚膽,程心明後來也去看過。鱤魚尾由於太遠,全靠腳力,他就沒去了。除了鱤魚膽和他說的有點相近的話,鱤魚嘴那個地方,無論如何想像,也看不出魚嘴的形狀來。

  學究說的那口叫鱤魚膽的小塘,水確實呈墨綠色。那是因為那口塘是死水,富營養化的結果。可當地人卻不叫魚膽,而稱它為官圩膽。

  可能是學究說興奮了,更有可能他想賣弄一下他的學問。在說了大湖圩的傳說後,接著又說起大湖圩的前世今生。

  他喝了口水,又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

  這次,他可是眉飛色舞神氣活現搖頭晃腦地說了。

  古代的時候,這裡曾是汪洋一片,濁浪滔滔,只有冬天水瘦,才會露出水面。這裡也曾是古代的水上交通要道,稱之為中江古道。稱為巨浸的清漪湖,在夏秋之季,湖水豐盈,和石盪湖,蘭城湖,南漪湖連為一體,有三千平方公里之巨。

  這裡是皖南山洪的匯集之地,也是長江西水東流入震澤的通道。

  由於年長日久,長江和區間洪水夾帶的泥沙不斷淤積,造成中江淤塞,湖泊日益萎縮。於是,出現了眾多的窪地藪澤。

  隨著生活日繁,尤其是軍屯興起,沿湖灘地由零星圍墾發展為邊片圩區。

  清漪湖築圩肇自三國,唐宋為鼎盛期。尤其到了明朝時期,在淳縣那地方築起了高高的東壩,湖水不再東流了,改為向西後注入長江。

  現在的陽江、南津、古城、南漪四湖以及沿湖的許多圩區,均屬古清漪湖地。

  據縣誌記載,夏秋之季的清漪湖,湖面寬廣,水天一色,雲飛浪涌,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湖水有時如馴羊,平穩而不喧,水平如鏡,遠山浮黛。清晨,東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朝霞滿天,波光粼粼,蓮荷迎著朝陽綻放,點點鮮艷,蒿苗仗著微風搖曳。這個時候,湖面上就漸趨喧鬧,沙鷗飛翔,魚蝦戲水,輕舟逐浪,片片綠茵,美不勝收。有時卻如烈馬,奔騰且咆哮,陰風怒號,湖面上洪濤湧起,濁浪排空,捲起千堆雪,驚濤拍岸,撞碎萬點珠。鷗鳥驚飛,水草隱沒,遠山藏霧,漁舟疾歸,驚天動地。

  冬天,清漪湖不見了夏天的喧嘯,湖淺水瘦,天高雲淡,遠山滴翠,風吹之下,莎草翻波浪,蘆花舞翩躚,蒼天之上,大雁排長陣,野鴨如奔雲,一派恬靜的草原風光。要是遇上大雪的年景,天地一色,漫天飛白。


  看來學究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一番亦文亦白的敘述,說明他肚子中確實有些貨。隨著學究的敘述,程心明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煙波浩渺的大湖,排山倒海般的巨浪……這使程心明有些沉醉。

  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

  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

  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程心明還在沉醉當中,這時,學究卻吟起詩來了。那搖頭晃腦,一副陶醉其中的神情,讓程心明驚愕不已,有這樣讀詩的嗎?這也太誇張了吧!

  「程老師,你吟詩的樣子,是不是有點癲狂?」

  「不癲狂,吟詩就要這樣,有一種忘我身臨其境的感覺。」

  「哦,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吟詩的,看來你對詩自有自己的心得。」

  「……」

  這首詩,程心明讀過,當時並沒有引起什麼心靈上的共鳴,但經學究的這一番表演,立馬就覺得有些異樣了。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窮困潦倒之際,常盤桓於此。

  這首詩就是他漫遊清漪湖時寫下的。

  這真是個又瀟灑又逍遙的主,窮困潦倒中,竟還有這樣的心境,寫出這樣優美的詩。景色看了,湖魚吃了,美酒也喝了,似醉非醉中,寫出了這麼一首美妙絕倫萬古流傳的詩。不用說,這詩寫得還真大氣,一看就能讓人想像出清漪湖煙波浩渺的氣勢。再看,那雲中的帆影、蓮葉蘆花、千年的老龜、鳴叫的小鳥、划槳的少女,流動的小船、動聽的漁歌……人與景輝映,動與靜結合,讓人充滿遐想,充滿嚮往……難怪學究要搖頭晃腦了,他肯定是沉入了詩中的意境。

  其實,程心明還讀過一首讚美清漪湖的詩。那是明代女詩人端淑卿寫的。

  「秋水茫茫帶白苹,漁舟蟹網集湖濱。長空入暮煙雲起,只聽歌聲不見人。」

  這首詩寫出了清漪湖的神秘——只見歌聲不見人!

  現在,清漪湖只是個歷史名詞了,「她」已被圍墾殆盡。好在南津湖還在,風光一如當年的清漪湖,只是氣勢上要小了許多。

  程心明突然間覺得,荷葉地的環境不就是個濃縮版的大湖圩嗎?四周被水環繞,有荒灘,有野鴨,也有捕魚人。程心明當即把自己荒唐的想法,告訴了學究。

  學究聽後,一拍大腿,說,真是像!

  大湖圩有一傳說,荷葉地也有一傳說,都跟水有關。

  這是由於圩區的最大災害是水患,迷信也好,傳說也罷,都是出於美好的願望。兩人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長時間討論。

  程心明本不是來聽傳說的,而是來向學究討教大戶黃家情況的。但學究還是說了個傳說。這使他有些失望。不過,他也不虛此行,知道了大湖圩的來歷和傳說,「領略」了古清漪湖優美的自然風光。

  程心明興致仍很濃,想繼續再問下去。可學究不行了,他看了看腕上的手錶,然後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連聲說:「忘事了……忘事了……」

  原來他老婆交待過,曬場上的稻穀要及時翻曬。學究站起身關掉了電扇,拿上工具匆匆就要出門,程心明只好作罷。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