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3 干」水平的領導
2024-09-13 00:42:57
作者: 浮生夢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企業提拔幹部還是比較講究民主集中制的,可也得有機會、有欣賞的人提拔。俗話說朝里有人好做官,雷福就是靠岳父的小計謀才進入中層幹部的行列。
在提拔雷福時,當時他的准岳父柏步平,還真沒有給他走後門。
在提拔幹部的會議上,組織部部長拿出一串後備人選名單,發給與會班子成員時,柏步平看到了雷福的名字。在二十一個人中提拔四個人,「中籤率」是很低的。當討論到雷福的時候,柏步平站起身來說:「我迴避,雷福正在和我閨女柏衛紅談對象,我避嫌。」就往外走,其實沒有人知道這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書記說:「老柏你坐,俗話說舉賢不避親,你們這還不是親戚呢。」柏步平其實是在提示大家呢。
那時提干還不講究使用「子彈」。其原因有三,一是,大家的收入相差不大,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都沒有儲蓄。二是當幹部的也沒有太多的特權,利益就少,熱情沒有後來那樣大。三是當時還沒有實行廠長負責制,工廠一把手是黨委書記。黨委書記不敢肆意妄為,每周一次的民主生活會,與會者平等發言,互相提意見,有的意見很尖銳。
柏步平的行為可謂「此地無銀三百兩」。看在他的面子,雷福脫穎而出,成為礦務局改革後「第二代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文革前算作第一代吧。別看柏步平沒文化,可他有「損」招。
後來提拔幹部的原則發展為:本人申請干,領導支持干,群眾擁護干。大家對這個原則的理解為,本人積極申請干就是要靠上一個領導,只要這個領導欣賞你,同意你干,他就會在幹部調整會上被提名,把你的能力、優點向與會人員推薦,替你說好話,你才有希望能進入候選人名單。但其前提是,領導班子成員沒有任何提反對意見,只要有一個提出質疑,你基本就泡湯了。這要看你靠的領導在班子裡說話硬不硬,有沒有分量。石大慶靠的是工作積極肯干、業務能力強、為人忠厚老實、穩重,口碑好。礦務局領導對他印象不錯,想提拔他為技術科科長,但是石大慶為人死板,沒有和局長建立起私人感情,提拔他也行,不提他,他說不出什麼,機會就失去了。
那個時候,企業的各個級別的領導層,還殘留著一些魯莽的沒有讀過幾天書、不具備專業知識和管理才能的人擔任領導職務。這些人雖然當時都是工人中的佼佼者,一部分屬於老實能幹、任勞任怨、政治可靠的勞模,另一部分屬於政治投機之流。領導層文化底子薄,讀書很少,缺乏對企業現代化管理才能,缺乏長遠規劃思維。而大批有文化、業務精英絕大多數都靠邊站,領導崗位不會重用這些人的。
文革以後十年沒有招生,處於管理人才青黃不接,人才斷層的時期。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企業的管理混亂、惡性事故屢屢發生,一次性死亡幾百人的礦難也不罕見。每年上級部門給企業下達的生產指標中,產量指標難以完成,死亡指標超額完成。這些人充斥在企業的各個管理層,他們瞧不起知識分子,把知識分子搞得灰溜溜的。
當年人們把這些沒有文化的大老粗廠領導戲稱為「23 干」幹部。
「23 干」的來歷起源於雷福的岳父柏步平。
他的岳父柏步平當年是礦務局副局長,初小文化,幾乎是個大老粗。他的發言稿都是秘書寫的,稿子寫得是非常有水平的,可是被他念出來有時就讓人啼笑皆非。一次在會戰動員大會發言中,他把秘書寫的稿子中「大幹苦幹加巧幹。」讀成「大幹苦幹加23 干」。
當人們反應過來哄堂大笑時,他才發現自己讀錯了。於是他靈機一動,說「這23 干都是什麼呢?就是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領導在場要干、領導不在場也要干、吃飽飯了要干、餓著肚子也要干、身體舒服了要干、身體不舒服,帶病也要干、天氣寒冷要干、天氣炎熱也要干……」他還真的湊齊了23 干。因此,就有「23干」幹部一說了。
當年柏步平使了一個小聰明,讓中專生的雷福先走一步進入礦務局中層,雷福特別感激岳父。他很尊敬柏步平,比親兒子還孝順。
他的孝順、他的不忘本也得到了公眾的好名聲。
自從一九七八年恢復高考以後,一批批專業人才逐步進入管理層。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突飛猛進,是與人才培養政策密不可分的,是大批大中專畢業生走上技術和管理崗位釋放出來的紅利。偉人曾說過,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如果是一個沒有人才的企業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一批批大學生走進了企業,職務競爭也非常激烈,只知道低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的人永遠是被動的。一個人處於被動地位,你就施展不出自己的才能,你的主張就得不到認可,你對企業的貢獻是有限的,因此,想升職並不是什麼卑劣的事。
此時的石大慶在廠技術辦副主任(副科級)負責集團公司的一個大的科研項目。該項目是國家級新技術推廣項目,項目的現場試驗由鋼鐵集團負責,石大慶就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他已經進行了三年多的現場試驗,取得了很多項階段成果,並且在全國行業技術總結交流會上獲得了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沒有考研專項經費,實驗費用走企業成本。廠里對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不重視。沒有項目津貼,靠的是老一輩科研人員勤儉節約、任勞任怨的精神支撐著他們的幹勁。職工們反正幹啥都是干,到點上班到點下班。石大慶就不一樣了,他得思考、得協調、得總結匯報,還得親手去操作。上層主管領導對他的項目並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仕途上走關係,生活上吃吃喝喝,帶著情人到處開會、旅遊,經濟上專門與乙方打交道。
石大慶想明白了,他也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有強的業務能力做基礎,另一條腿是和有關領導搞好關係,找個「朝」里人。
業務能力自不在話下,找一個可以靠得住的找個「朝」里人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近萬人的一個副局級單位里,像他這樣的技術幹部不少於幾百人,每個人都在躍躍欲試,想方設法地巴結領導。即使你真正工作做得再好,你沒給領導「做工作」也比給「做工作」的人差一截。
所謂的「做工作」是行話,就是你給沒給領導「上炮」(上炮,東北話。
指舊社會用大煙招待客人。通俗講,就是把裝好罌粟的煙槍送給要巴結的人)。那些「做了工作」的人都在那裡排著號呢,你這沒有做工作的人領導根本就沒考慮過。尤其那些「做工作」力度大的、還沒有被提拔的人,領導見面總有一種「欠帳感」,領導也是從普通百姓走出來的人,他更了解求職人的心態:畢竟人家都是平頭百姓,口攢肚挪口攢了點兒錢不容易,為了謀一份差事,真金白銀地送給了你,你若不為其兌現承諾,人家會結仇的。只要是領導接受了你「做的工作」,說明你有被重用的條件,是可以被提拔的,只不過是崗位和時間問題。你若是不夠條件,硬是「做工作」,一般領導是不會接受你「做的工作」的。
石大慶慢慢地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摸透了領導的心理。他們在大會上大講自己是多麼清廉、正統,多麼厭惡那些攀附權力的人,那都是反話,聰明的人會反向理解,只有那些初出茅廬的或像石大慶那樣的人,才會相信他們的話,才會認為給他們送禮,是玷污了他們的人格。他忘記了中國一句古話:狗都不咬送禮的。
雖然石大慶「刻板」「死性」的處世能力讓他一個出色本科生被雷福這個中專生超越,但是,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他的工作業績和他穩重的處世之道給人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集團公司專業部門對石大慶的評價引起廠領導的注意,同時正逢企業用人之際,石大慶被廠里推薦為後備幹部(副處級)人選。
集團公司規定,提拔副處級幹部必須有帶過隊伍的經歷。不久石大慶就出任北方鐵礦機械設備廠長(正科級)。
機械設備廠是個中等規模的輔助生產單位,有職工400 多人。
擔任廠長後,工作的繁忙、應酬沖淡了家庭矛盾,早出晚歸成為常態。
工作雖然很忙,但是石大慶還是很顧家的。他對張賢芝的關心也多了起來。他的工資獎金全部交給張賢芝,從來不問錢花在何處。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