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陳述陳年> 第六章 楊威哥的婚事——三線建設紀事之二

第六章 楊威哥的婚事——三線建設紀事之二

2024-09-13 00:50:25 作者: 德安
  一 買來的小男孩

  國家特殊時期以前,我並不認識楊威。他是湖南南縣一中高中畢業生,家住三仙湖,離縣城60里。而我則是一個住縣城的初中畢業生。高中部和初中部不在同一個校園,所以我們沒見過面。可是從1966年開始的特殊時期,由於我倆都是南縣一中同一派的紅衛兵,所以相識並成了好友。他常來我家,我們全家都同他熟識了。我也多次去三仙湖,每次都是住在他家,因而也認識了他的父母和妹妹,了解了這不平凡的一家人。

  表面上看,楊威一家倒是極平常的。忠厚的父母親,從1947年起,就一直在三仙湖鎮上開個小小雜貨鋪。1966年楊威高中畢業的那年,漂亮的妹妹小莉初中二年級了。一家人靠雜貨鋪的小本生意維生,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

  他母親楊阿姨和我很談得來,閒談中有時會說起一些往事。每次聽楊阿姨的回憶,我就想起當時革命樣板戲《紅燈記》中《訴說家史》一幕,戲中的台詞是「你爹,他不是你的親爹,奶奶也不是你的親奶奶。孩子,我們祖孫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啦!」

  楊威的父母親原本是在益陽資江邊桃花侖碼頭擺煙攤的小販。結婚幾年,沒有生育。到1947年內戰的戰火開始向南方蔓延。物價漸漲,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的日子愈發艱難,賣兒賣女已是經常見到的現象了。有好心的朋友就勸他們買個孩子來養。說來說去,動心了。這一天,桃花侖碼頭來了一對農村夫婦。女的牽著個五六歲的兒子,男的一根扁擔兩個筐,挑著兩個孩子。一問,小女孩兩歲,小男孩半歲多。每個孩子賣5個「袁大頭」(大洋)。老楊說,兩個我也養不起,我買這個小男孩吧。可憐的鄉下人說:求你把這一對孩子都買了吧,錢多錢少我都不講了,只求你們好生對待孩子。老楊說,我給你六塊光洋,只買這個小男孩。至於這個小女孩,你們要碰到好人家,就把她送人吧。

  就這樣,記下了生辰年月日,小男孩就成了楊家人了,取名叫楊威。

  第二天一大早,益陽桃花侖碼頭已沒有了擺煙攤的老楊夫婦了。他們連夜搬家,從益陽消失了。

  那時洞庭湖水路四通八達。老楊夫婦抱著小楊威,乘船來到了南縣三仙湖,搭了個小茅棚,在沱江邊上做起了小買賣。三仙湖的生意當然比不上益陽桃花侖碼頭。但為了能夠把小楊威順利撫養成人,他們特意選擇了這個相對偏僻的地方。

  他們到三仙湖安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楊阿姨的妹妹家住在三仙湖垸子中間的陳子湖,離沱江邊只有七八里地。兩家彼此能有個照應。

  生活似乎按照他們的設想在繼續。即使政權更迭,敵軍潰敗台灣,解放軍打下益陽和南縣,也沒有對他們家庭造成實質的影響。小商人,小百姓,從不過問政治,政治也就不過問他們了。小楊威一天天在長大,長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男孩,五六歲就懂事地幫父母看攤子了,鄰居們都說老楊真有福氣。當然絕大多數鄰居並不知道這個懂事的小小子是新中國成立前花幾塊大洋從益陽買來的。

  鄰居中,有一家開中藥鋪的劉郎中與楊家關係最好。劉家有一兒一女,兒子小建與楊威同歲,而女兒小莉則小兩三歲。兩個男孩子成天玩在一起,遇到誰家做了好菜就在誰家吃飯,有時候困了就擠在一床睡覺,幾乎成了一家人。孩子稱呼對方的父母都叫乾爹乾媽。

  1953年夏天,楊阿姨要帶楊威到垸子裡陳子湖去看望小姨媽。劉家的小建知道了,非要同去玩耍。劉家的大人說,反正兩個孩子也分不開,乾媽就帶他去玩兩天吧。楊阿姨剛一點頭,兩個小傢伙便歡呼雀躍地撒腿就跑在前頭去了。誰能料想到這其中有一個竟會一去永不回呢!

  同意帶劉家的小孩同去,是楊阿姨一輩子後悔不迭的事情。因為當天下午,兩個小孩到水塘邊玩水,小建滑落水中。楊威急得在水塘邊大哭。等到大人們聞訊趕來撈出小建時,才發現已經淹死了。

  早晨活蹦亂跳地出門,傍晚抬回來一具死屍。這對劉家是多大的打擊。劉郎中有一個表親,是鄉政府的幹部。他帶了十多個劉姓的親戚和民兵,把楊威的父親抓到鎮政府,要求楊家賠償損失、厚葬小建,並把楊家稍微值錢的東西甚至房契都搜走了。

  劉郎中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他強忍悲痛,反而為楊家人說話:生死有命,我兒子短命是前世註定的。人死不能復生,人家又不是有意讓他淹死,就不要為難人家了。反正我還有一個女兒,就當兒子養了。

  在劉郎中的堅持下,退還了從楊家搜走的全部財物和房契。他按照當地的風俗,自家埋葬了兒子。

  對楊家而言,則是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內疚。每當楊阿姨和我講起這事的時候,儘管事情已經過去好多年,仍然激動不已。她說:「我寧肯淹死的是自家的孩子,可是偏偏把別人家的兒子淹死啦!」

  楊家感動之餘,就表態說:從今往後,楊威就是你們的兒子。當即就叫小楊威跪拜爹娘。從此兩家更是親如一家。

  就這樣,楊威在三仙湖便有了爸媽、爹娘和妹妹。楊威在南縣二中上初中,為了輔導妹妹小莉學習,不在校住宿,而是每天早出晚歸,渡過沱江,往返十多里走讀。直到1963年,楊威以優異成績考上南縣一中高中部。第二年,妹妹小莉也小學畢業,考上了二中。

  後來劉郎中病逝的時候,楊威披麻戴孝,捧靈送葬,完全充當一個孝子的角色,受到眾人的一致稱讚。

  劉郎中病逝之後,楊家便承擔起了撫養劉家母女的責任。小莉從小聰明能幹,因為哥哥楊威遠在60里之外的縣城上高中,她便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幫乾爹算帳看攤,幫乾媽做家務。在小姑娘的心目中,這也是自己家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