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青春有悔> 序言二:大學四年,不重樣的青春——《中文系》與《》

序言二:大學四年,不重樣的青春——《中文系》與《》

2024-09-13 01:04:43 作者: 王愷
  文/桑海

  也許每一個在中文系混過的人,都有過寫寫大學四年的衝動。然而據我所知,一百多號同學裡真正動筆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李師江,一個是王愷。

  李師江是成名已久的作家,對《中文系》這本書津津樂道的粉絲還真不少。他們對這本書的情愫來源複雜,有的是因為作者的才情,有的是因為故事的純情,有的是熟人中的索隱派八卦黨,更多的還是心中懷念或好奇的陌生人。

  作為大學四年的共同經歷者,讀到這本書當然很驚喜,但又覺得還不夠解渴。或許是因為寫法太個人化了。小說本來就該在天馬行空的故事裡抒發隱秘的情懷,然而遺憾的是,太多的集體記憶,特別是那些在同學聚會時不斷被提的典故、故事、事件,都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

  此時,遠在上海的王愷恰好找我吐槽這本書,半推半就地中了我的激將法,摩拳擦掌要另寫一本追憶大學的書了。曾有位同學,畢業後故地重遊時,沉思良久後吐出一句:「一時多少豪傑!」90年代的校園,表面沉寂卻暗潮湧動,多少青春的心靈在和整個中國一起尋找方向。用兩部長篇小說來寫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時代,其實也不算太奢侈吧。

  更令人意外的是,王愷竟然真的把一部《青春有悔》寫了出來。在大學時代,王愷和李師江雖然都被稱為才子,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李師江低調內斂,甚至當時不少同班的女生都不認識他,全憑一首首詩作揚名立萬;王愷則是風流倜儻,在文才之外還有表演天賦,入學沒多久便成了婦孺皆知的明星人物。畢業後的李師江成了全班唯一的專業作家,而王愷則成了獨立學者,還羞於與學院派為伍,卻冷不丁寫出了一部厚如板磚的《莊子還原註譯》。除了當學者和作家,他還登台演話劇。

  《青春有悔》仍然是一部成長小說,經歷了校園裡太多的事,主人公王悅的少年心氣屢經磨折,從理想漸入現實,他的愛情也在大學四年經歷了成住壞空的循環。這部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在我看來就是一種還原歷史的努力,即在虛構作品中儘量多地包含非虛構的元素。書中的不少故事和人物,不用太費勁就可以猜出原型,有些甚至接近實錄,比如大一時的戲劇比賽和大別山支教,其中有很多的細節描寫,是從記憶中搶救出來的歷史真實。因此,這部書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大歷史的寫作。

  當然,這歷史主要還是王愷個人的歷史,他超越於一般學生的經歷,戲劇般曲折的愛情,甚至他的自負和自戀,都使得這部致力於還原歷史的小說,終於還是倒向了浪漫的一端。或許,關於校園生活的歷史本來就是捉摸不定的,因為每個人的青春都不會重樣。

  桑海,畢業於北師大和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澳門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曾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