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外調嗣昌貶監軍
2024-10-16 20:12:38
作者: 老酒有酒
崇禎沒有理會,下了輦,直接來到後殿坐下。高起潛二人跟了進來,重新跪下行禮。
崇禎瞥了高起潛一眼,立時心生厭惡。這個死太監,保養得比自己這個皇帝還要好,歷史上不光坑死盧象升,最後更是投降了滿清,著實想不通往昔的崇禎為什麼會重用此等人物。
他轉頭看向楊嗣昌,道:「先生起來。」
楊嗣昌又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等候崇禎繼續問話。直到這時,崇禎才看清楊嗣昌相貌,果然一副精明強幹之相,這還是自己魂穿以來第一次見到重要歷史人物。
這個時期的楊嗣昌權勢可謂蒸蒸日上,其所提「四正六隅十面網」之計圍剿流賊頗見成效,崇禎帝對他很是器重,所提議案無不許可。
今年六月,楊嗣昌又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於機務,仍掌兵部事,成為權傾一時的宰相式人物,朝中皆稱其為「楊閣老」、「楊相」,可見其權重望崇。
而高起潛等了半天,卻不見皇上喚自己起來,只得尷尬地跪著。
崇禎輕輕咳了一聲,問:「宣大人馬多久能到?」
「稟陛下,依兵部的摺子,盧督師領千餘精騎先行,預計明日可達京畿,步軍大部最遲初五便可到達。」
「京城防務如何?」
「臣從三大營中選精銳者萬餘,分為三部,一部守城,一部駐於東直門與朝陽門外,一部駐於德勝門外,以備援昌平。如今關寧三千鐵騎已到,由高監軍領著,現駐紮於昌平附近,可保昌平皇陵無憂。待宣府、大同、山西三處勤王兵馬來到,駐守得勝門外的兵馬也可調到朝陽門外。」
楊嗣昌頓了頓,繼續說道:
「其餘京營營兵分為八部守城,紅衣大炮等火器昨夜都已經運到城上。」
見楊嗣昌安排得當,對答如流,崇禎心下滿意,終於遇到一個會做事能做事的官員了。
不過,就在今年三月初十,楊嗣昌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內主張,力主對清妥協,還令遼東巡撫方一藻暗派術士周元忠往關外傳達議和之意,如今自己還是要試探一下他的態度。
崇禎沉吟片刻,把下巴一擺。王承恩會意,不動聲色地將幾個宮女和太監趕出去。
「自朕登基以來,」崇禎語氣低沉嚴肅,「東虜已四次入塞,如今內亂未息,東虜又長驅而入,蹂躪京畿。依先生來看,如何是好?」
楊嗣昌跪下正色道:「臣身為本兵,內不能蕩平流賊,外不能征討逆東虜,實在有負聖恩,罪該萬死!當下局勢,唯有對虜行款議和,方可專力剿賊!」
聽楊嗣昌如此表態,崇禎已明白自己這個兵部尚書還是主張議和的。
歷史上的崇禎在「戊寅之變」中也主張與清軍議和,他認為清軍雖數次入寇,但心腹大患還是流賊。只有剿滅流賊無後顧之憂後,國家才可整軍備武,討伐清兵,一雪前恥,永絕邊患。
今日的忍辱負重,是為來日的報仇雪恨。大明多年用兵,折損極大,如果貿然與清軍決戰,一旦敗亡,僅存幾萬能戰之兵盡數隕落,再也無力鎮壓流賊。
但大明幾百年從無和議之事,賊兵臨城下與之議和,那他豈不是成了簽訂屈辱城下之盟的無能之君?
因此歷史上的崇禎對是戰是和搖擺不定,難下決心,最終導致清軍攻城略地、擄錢糧人口無數後大勝而歸,還戰死了盧象升、孫承宗等忠臣良將。
心腹大患李自成也從潼關之圍中率十七騎突圍而出,潛伏於商洛山。
而身為後世穿越者的蕭明淵明顯比剛愎自用的崇禎看得更加長遠通透,他也不會向崇禎那樣既當婊子又立牌坊。對於是戰是和,他已拿定主意,那便是主戰。
自己在後世深受教員思想薰陶,好不容易穿越當了皇帝,豈能行屈辱城下之盟?
如果不是自己現在這副軀體實在羸弱,他還想著御駕親征。
但楊嗣昌畢竟是朝之重臣,又才能出眾,自己以後剿滅流賊、處理朝政還用得著他,當然不能直接對其貶官訓斥。
因此崇禎表面依舊頻頻點頭,故作遲疑一下,換了一個話題,道:「九年七月,孫傳庭於黑水峪大破流賊,生擒賊首高賊後,卿接任兵部尚書,當時朕就與卿說過『用卿恨晚』,如今朕還是要說一句『用卿恨晚』。」
見崇禎提起往事,楊嗣昌忙恭聲道:「凡為臣子,都應臥薪嘗膽,以誓復國讎為己任!」崇禎對他,除有君臣之情以外,更有伯樂知遇之恩。
因此,他任兵部尚書以來,可謂殫精竭力,變著法的為崇禎搞錢剿賊。
奈何大明如今四下起火、八面冒煙,若不是局勢艱難,他堂堂兵部尚書,又怎會甘願被黃道周那些諫臣、言官彈劾,冒著被天下士林所恥的風險主張與滿清議和?
還不是為崇禎所想、為朝廷所憂嗎?
「朝堂百官泄泄沓沓,一到緊急時刻,只知狺狺狂吠,說些不切實際的空泛之談,連一個可行的主意、一兩銀餉都拿不出!於朕而言,百官為朕排憂解難,難達卿千分之一。」
崇禎從雕龍靠椅上起身,緩緩踱步至楊嗣昌身旁,道:「先生所受委屈,乃是為朕、為社稷所受,這些朕都知道。昔日之事,都已過去,朕現在希望與先生共赴國難。」
「聖上!」
楊嗣昌聽聞崇禎如此理解自己,瞬間眼眶泛紅,雙膝跪地,聲音哽咽道:
「陛下如此信重於臣,臣萬死難報聖恩。臣當肝腦塗地,鞠躬盡瘁,以報陛下知遇之恩。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說罷,叩頭不止,額頭觸地,砰砰有聲。
「王承恩,宣旨!」見楊嗣昌已被自己打動,崇禎再度迫上。
王承恩站在雕龍靠椅前,拿出早已擬好的聖旨,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尚書楊嗣昌憂國憂民之心,天地可鑑!現加授楊嗣昌為太子少保,總理山、陝、川、湖、廣五省軍務,駐西安,全權處置討賊一事。另賜尚方寶劍,陣前大小事宜,可代朕處置;遇武將文臣不聽調遣者,無論品級大小,可先斬後奏!」
「臣......」楊嗣昌有些猶豫,他還是想要與滿清議和的。
畢竟眼下大明能戰之兵屈指可數,若孤注一擲,一旦敗亡,後果不堪設想。更何況,節制五省兵馬,所要考慮、解決的事務繁多,尤其是當務之急的軍餉問題。
「朕知道,你憂慮的是什麼。」
崇禎手持尚方劍,王承恩手拿一包著黃布的托盤站在旁邊,「討賊之事交與卿,防虜之事交與朕。有卿總理五省,朕便無後顧之憂,可放心率關寧、宣大勤王之師與入寇東虜一戰!」
他指了指王承恩手中的托盤,道:「這是一千賞功牌,專供卿獎賞有功之士。另還有金三萬兩作為軍餉,皆由朕內帑所出,隨卿一同抵達前線,以振我將士奮勇殺賊之心。至於剩餘餉銀,由朕來解決,卿只管專心討賊即可。」
說著,崇禎來到楊嗣昌面前。見他還是猶豫不決,崇禎直接將尚方寶劍遞到楊嗣昌頭頂,威嚴地反問道:「難道卿要負朕嗎?」
聽崇禎如此說,楊嗣昌趕忙雙手高舉過頭,聲音顫抖道:「臣領旨!」
崇禎將尚方劍放在楊嗣昌雙手之上,目光堅定地望著他,說道:「此劍代表朕之信任,卿當持劍斬除賊寇!」
楊嗣昌抬頭,大聲應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必不負陛下重託,定當剿滅流賊,保我大明江山!」
崇禎微微頷首,道:「卿快快起身,即刻準備出征事宜,勿負朕望。」
一把尚方劍,一句糧草無憂的承諾以及之前的知遇之恩,崇禎終於徹底說服楊嗣昌離京討賊。
「謝主隆恩!臣告退!」楊嗣昌站起身來,雙手捧著尚方劍,再次向崇禎施禮後,轉身大步走出殿外,準備啟程。
「高公公,」崇禎一屁股重新坐回雕龍靠椅上,喝了一口茶,玩味兒地看著已在地上跪了將近兩刻的高起潛。對於這麼個表面忠心實則一肚子彎彎繞的賤奴,自己就不必向對楊嗣昌那般小心。
他滿不在乎地說道:「你從牛欄山大營一路走來鞍馬勞頓,便不要再總監天下勤王兵馬了,協助三大營主將監管城防即可。至於來援的三千關寧軍,仍駐紮於昌平,待宣大人馬來了後一併撥與盧象生調遣。」
「奴婢......」
高起潛原本還想辯駁,但當崇禎說起「牛欄山大營」五字時,他不覺心頭一顫。清軍入寇時,他正領京營屯兵於牛欄山大營。
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戰死後,中官鄭希詔逃至牛欄山大營,告知高起潛清軍勢大。他本就對清軍畏懼如虎,聽聞此消息後,更是膽怯,忙連夜率軍狼狽回京。
不過他轉念一想,皇上一向久居深宮,自己又嚴令手下不可走漏風聲。此等消息,皇上又怎會知道。
難道,自己身邊已被皇上安插了眼線?
想到這裡,高起潛更是後怕不已。這些年他憑藉監軍身份大肆斂財,若真查起來,怕是誅了他的十族都不夠,忙道:「奴婢領旨!」
他哪裡知道,眼前這個崇禎已被蕭明淵奪舍,莫說他敗走牛欄山,就是他在明亡後投降滿清,崇禎都一清二楚。
二人走後,崇禎對王承恩道:「令李慶連夜出發,帶朕親筆書信,密召孫承宗、曹變蛟、周遇吉入京!」
......
深夜,乾清宮內,太監宮女早已撤了下去,只餘下周皇后與崇禎在龍床之上行周公之禮。
皇帝也是人,也有煩憂之事。如今流賊未平、東虜肆虐、百官掣肘,哪件都令崇禎心煩意亂。
為了對抗這不斷湧入內心的煩心事,崇禎也需要一些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來讓自己短暫地從繁雜事務中抽離出來。
二人一直折騰到下半夜,周皇后才如小鳥依人般依偎在自己夫君懷中,一臉滿足地沉沉睡去。
崇禎有些疲倦,經過這幾天太醫院鹿血大補湯的調養,崇禎的氣血有了不少改善。雖還不能上馬殺敵,但好歹不會再無緣無故地咳嗽了。
崇禎輕撫著周皇后滑嫩如脂的美背,思慮當下破局之法。
如今大明雖四下起火,八方冒煙,但還未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最起碼自己沒有像《紹宋》里趙老九那樣開局只有半壁江山,群臣也不敢過分對自己陽奉陰違。
而且明朝作為華夏五千年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皇權高度集中,先前經過文官專政(如萬曆張居正)、宦官專政(如天啟魏忠賢),到了崇禎一朝則成了君主專政。
不然歷史上的崇禎也不會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九位首輔,更易內閣大學士五十人。
而這也意味著自己不必大費周章與朝堂上那些老狐狸玩陰謀手段,玩得過就玩,陰謀玩不過就玩陽謀,直接下一道聖職貶官砍頭就是。
都說萬事開頭難,外調楊嗣昌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明日早朝,自己這個昔日的「特戰尖兵」、如今的崇禎皇帝就要正式開啟「調教」大明之路。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