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花剛太平公主
2024-10-16 21:49:41
作者: 酷酷的橙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唐朝是一個最為開放和繁盛的朝代。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甚至,武則天的女皇時期,都讓世人對那個時代充滿了嚮往。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
有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她的子女也一定會有一番傳奇的經歷。
「太平公主年幼時常常去探望外祖母榮國夫人,一次她的侍女隨行時被她的表兄賀蘭敏之玷污。」
「這件事情使得武則天非常忿怒,尤其是因為賀蘭敏之之前曾經玷污過一名准太子妃。」
「武則天最終決定取消賀蘭敏之作為武家繼承人的身份,並將其流放,中途處以死刑。」
「公元670年,榮國夫人去世。」
「太平公主為武則天給外祖母盡孝,出家當了道士,起道號太平。」
「雖然號稱出家,但她大部分時間住在宮中。」
「太平公主十二三歲時,吐蕃方面派出使者要求娶走太平公主。」
「武則天不願讓太平公主遠嫁吐蕃,便為她修建了太平觀。」
「讓太平公主進入觀內出家受戒,以此拒絕吐蕃。」
「公元681年,太平公主16歲時,嫁給了唐高宗的嫡親外甥薛紹。」
「武則天因薛紹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曾想讓薛紹休妻。」
「但有人告訴她蕭氏出身為蘭陵蕭氏,她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計劃稱帝,宗室成員開始密謀造反。」
「薛顗參與唐宗室李沖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與。」
「武則天下令處死薛顗,將薛紹杖責一百,最終薛紹餓死在獄中。」
「這一年,太平公主剛滿25歲,她最小的兒子才剛剛出生不久。」
「事後,為了安慰女兒,武則天打破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太平公主的封號加到了一千二百戶。」
「薛紹去世不久後,武則天開始為太平公主另選駙馬。」
「武承嗣成為駙馬的第一人選,他是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兒子。」
「太平公主不願意嫁給武承嗣,在婚禮即將舉行時逃婚。」
「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給了武攸暨。」
「在此之前,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
「不久之後,武則天正式登基成為皇帝。」
「太平公主和武攸暨之間,共生育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太平公主不僅大肆包養男寵還與朝臣通姦。」
「不久後,武則天的第一任男寵薛懷義因與武則天賭氣燒掉了明堂。」
「太平公主派人去薛懷義那裡假傳聖旨,說武則天宣他到瑤光殿相會。」
「同時又派自己的心腹乳母張夫人率領壯士到瑤光殿埋伏起來,最後將薛懷義處死。」
「隨後,太平公主將她中意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張昌宗又將他的哥哥張易之引薦給武則天,太平公主因此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
「此外,太平公主又參與扳倒了酷吏來俊臣。」
「來俊臣原本幫助武則天糾察謀反案,但武則天統治日漸穩定後。」
「他因為缺乏謀反嫌疑人,羅織罪名誣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
「又想誣告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希望藉此竊取國家權力。」
「武則天早已洞察他的企圖,並沒有被騙。」
「但她的侄子武承嗣卻認為來俊臣的行為令人不安,於是就決定藉助太平公主的權力來打壓來俊臣。」
「太平公主簽署了控告來俊臣的上書,之後私下找武則天溝通,最終來俊臣被處死。」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與她商議政事。」
「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泄。」
「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
「武周末年,武李兩家的矛盾日益尖銳。」
「為了避免未來的政治鬥爭,武則天召回廬陵王李顯,並通過一系列聯姻將武李兩家聯繫起來。」
「武則天還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兩個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掌握權力。」
「雖然太平公主是武家兒媳,但她政治上一直支持李家。」
馬皇后: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好在沒有把皇位傳給太平公主。
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代女皇,她的上位是因為她的丈夫。
李治本就患有頭痛症,一開始武則天只是幫著李治批奏摺。
後來權力逐步滲透到每個角落,漸漸地掌握了實權。
其實,在這個時候,武則天心裡已經感覺有些對不住李家了。
武則天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左右為難。
之所以左右為難,是因為選誰為接班人,都有對她不利的地方。
無論是兒子還是娘家的侄兒,都不是她的最佳選擇。
不過,如果武則天選太平公主當繼承人的話,她一定不會左右為難。
但是武則天之所以最後沒有傳位於太平公主,原因有兩個。
其一,朝廷勢力支持。
唐朝看上去是君主專政,實則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結果。
太平公主政治地位薄弱,無力支撐朝政。
其二,唐朝雖然很開放,但是依然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社會。
對女性的歧視還是非常嚴重的,朝廷官員幾乎全是男性。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有歷史的偶然性,太平公主學不來。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有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太平公主骨子裡是支持李家的。
太平公主支持李家的想法,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她並沒有表現。
但是,從後來她參與誅殺韋後、上官婉兒等活動,以及對武家的參與打擊來看。
可以確定,太平公主是認定自己是李家的人,並不是武家的人。
如果將來讓她當了皇帝,她說不定會把武家江山,改為李家江山。
這樣的話,武則天的願望就沒辦法實現了。
第二,太平公主存在李顯和李旦這兩個威脅。
太平公主有執政能力,但是和武則天比起來,可就差遠了。
如果她當皇帝,她各方面優勢都不在,而且還有李顯李旦存在。
這兩個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就算他們想善罷甘休,也有不少大臣會擁戴他們鬧事。
除非武則天把這兩個兒子殺掉,但是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綜合種種考慮。
武則天最後還是沒有把皇位傳給太平公主,而是還給了李家。
雖然太平公主也很能幹,武則天也非常喜歡太平公主。
但武則天怕一旦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天下人不服氣,到時候天下又會大亂,最終受苦受累的還是老百姓。
「公元701年,張昌宗和張易之的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招致武李兩家的反感。」
「次年,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聯合上書,請求封賞武則天最寵愛的張昌宗為王。」
「當時,武則天已經率領朝廷從洛陽回到李唐舊都長安。」
「武則天拒絕了這個請求,改封二張為國公。」
「公元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
「二人因此被下獄,二張和太平公主以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了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
「由於太平公主參與誅殺二張兄弟,她因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
「公元707年,安樂公主要求唐中宗立她為皇太女,同時武三思父子掌權,引起太子李重俊的不滿。」
「七月,李重俊謀反,殺死了武三思父子。」
「但在進攻皇宮時被隨從殺死,政變失敗。」
「之後,唐中宗想要徹查與政變相關的人。」
「安樂公主和兵部尚書藉此機會想要對太平公主和李旦進行陷害,誣告他們與李重俊勾結。」
「然而,主審官在審訊中向李顯流淚進諫。」
「為太平公主和李旦鳴不平,二人得以倖免於難。」
「之後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各自拉幫結派,相互誹謗。」
「公元710年,燕欽融面見唐中宗,狀告韋皇后干預朝政,安樂公主謀逆反。」
「燕欽融出殿後不久,便被韋皇后的死黨、宰相宗楚客派人殺死在殿前。」
「同年六月,李顯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由韋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但不久後,宗楚客率領宰相一同上表。」
「請求韋皇后臨朝主持政事,免去相王李旦參謀政事的職務。」
「7月,太平公主參與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韋皇后的黨羽和支持皇太子李重茂的人。」
「最終,太平公主成功將相王李旦擁立為新的皇帝,太平公主也因此晉封萬戶。」
「李旦常和太平公主商討朝廷大政方針,還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意見。」
「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都會詢問是否與太平公主商議過。」
「凡是太平公主想要做的事情,李旦都會全力支持。」
「太平公主的權威和地位超過了李旦皇帝,因此對她趨炎附勢的人不勝枚舉。」
「官員們的升遷或降任都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話之間決定,而那些通過太平公主的推薦獲得要職的士人更是不計其數。」
「太平公主的財產,包括田地和園林遍布於長安城郊和其他地方。」
「她的珍寶和器物收購的足跡遍及嶺南和巴蜀地區,為她收購珍品,派運物品的人絡繹不絕。」
「此外,太平公主在日常生活中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在衣著、食品或住房方面,都展現出皇家的奢華和氣派。」
「李旦上位後,李隆基因有功被封為太子。」
「起初,太平公主並未太在意太子李隆基,認為他還很年輕,沒有成熟的能力。」
「但是不久之後,太平公主認為李隆基比較睿智沉著,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
「因此,太平公主開始打算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讓自己能夠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太平公主屢次散布流言。」
「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不應被立為太子。」
「公元710年,李旦頒下制書曉諭,警告天下臣民不要聽信任何的流言蜚語。」
「而太平公主在這個時候卻經常派人去監視李隆基的所作所為,即使是一些細微之事也要報告給李旦。」
「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她的耳目,這讓李隆基感到十分不安。」
王安石:在權力面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從合作走向反目是早已註定的。
世人皆知唐朝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從自己親生兒子手裡奪來了權力。
對待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是傾盡全力培養,希望女兒能夠和自己一樣。
卻沒想到自己去世以後,皇位還是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手裡。
這一切都是因為李隆基,這個太平公主的親侄子。
當初唐中宗李顯退位以後,李顯的皇后韋氏並沒有離開李顯。
反而是不離不棄,毅然決然的陪同丈夫度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終於等到了李顯稱帝,但是韋氏並不滿足於繼續做皇后。
看到了自己的婆婆武則天的所作所為,也希望自己能成為武則天第二。
加上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也整天迷戀權力,想讓父皇廢黜皇太子,立自己做皇太女。
李顯本就是個懦弱的人,即使妻子和女兒對自己的權力表現出了強烈的欲望,甚至想讓自己消失。
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什麼也沒看見。
韋氏母女將手慢慢伸到了朝堂內外,感受到了權力的美妙滋味。
知道李顯才是她們稱帝的最大阻礙,竟然下毒殺死了李顯。
韋氏以為李氏子孫會依舊和武則天時期忍氣吞聲,不敢吭氣。
卻沒想到,這也侵犯了太平公主的利益。
李隆基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和太平公主合作,想要一起扳倒韋氏。
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權力給到了韋氏,未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肯定再也進不了權力中樞。
兩人都是聰明有能力的人,李隆基也用自己優秀的人際關係和說服能力,說動了御林軍首領。
最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下達了發動政變的指令。
這場戰爭以李隆基的勝利告終,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登上了皇位。
李旦知道這一切都是李隆基的功勞,所以封李隆基為太子,雖然李隆基僅僅只是李旦的庶子。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合作在政變勝利之後就崩塌了,兩人爭鋒相對。
李旦夾在兒子和妹妹之間,來回和稀泥,希望兩人不要這麼敵對,但是這些都無濟於事。
太平公主為了能拉李隆基下馬,甚至提出血統論。
因為李隆基是庶出,皇位應該有嫡長子李成器繼承。
但是李旦沒有答應,每每看到請求改立太子的奏章,都當做沒有看見。
太平公主一看這個辦法不奏效,又另外想了一個,編造出星象法。
趁著星象變化,告訴李旦帝星有變。
哪成想李旦理解錯誤,以為是老天爺給了提示想讓李隆基繼位,反而讓李隆基得到了好處。
太平公主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李隆基順利繼承帝位。
李隆基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斷的對太平公主出手。
因為太平公主做的太過,這讓李隆基大為惱怒,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的勢力。
李旦一看自己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反而加劇了自己妹妹的倒台。
這讓他感到心灰意冷,把權力全部移交給了李隆基,自己躲在宮裡安享晚年了。
從此唐朝的皇權才算真正的集中在皇帝身上,再也沒有人故意擾亂朝政了。
李隆基這兩次政變的勝利,足以看出他確實是一個聰明的皇帝。
前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人合作的時候相互信任,後期對付太平公主的時候也非常果斷,可以看出其確實有能力。
「公元711年,太平公主與益州長史等人結成朋黨,計劃攻擊太子李隆基。」
「她派人邀請韋安石到她的家中,但是被韋安石拒絕。」
「某天,李旦私下召見韋安石,請他留意李隆基與朝廷內文武百官的關係。」
「韋安石說李隆基受文武百官的支持,而之前有關太子的流言都是太平公主散布的,並在唐睿宗面前誇讚李隆基。」
「太平公主在帘子後面偷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之後太平公主便傳播各種謠言攻擊韋安石,甚至想逮捕他,但沒有成功。」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攔住宰相,含蓄地表示應該改立皇太子。」
「宰相宋璟稱太子有功於天下,是宗廟社稷之主,拒絕了太平公主的請求。」
「公元711年,唐睿宗打算傳位給太子,依附太平公主的御史進言勸阻才作罷。」
「不久後,太子請求將太子之位讓給宋王李成器,被唐睿宗拒絕。」
「太子隨後又請求將太平公主召回京師,太平公主這才回京。」
「回京後,太平公主參與朝臣的任用事宜。」
「公元712年,蒲州刺史主動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舉薦他當刑部尚書。」
「同年秋,太平公主指使一位懂得天文曆法的人對李旦進言,稱彗星的出現表明除舊布新。」
「這是皇太子即將登基為新皇帝的徵兆,但李旦聽後卻說應當將皇位傳給有德行的人來避免災禍。」
「太平公主和她的同黨極力反對,並認為這樣做是不可行的。」
「但李旦不聽,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公元713年,在李隆基即位後不久。」
「太平公主開始藉助太上皇唐睿宗的勢力,專擅朝政。」
「她與李隆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七位宰相中有五位是她的門徒,朝中的文臣武將也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她。」
「太平公主與左羽林大將軍、知右羽林將軍、中書舍人等人一起密謀廢掉唐玄宗。」
「此外,太平公主還與宮女元氏合謀,計劃將毒藥摻入李隆基所服用的天麻粉中。」
「在太平公主謀劃毒殺李隆基的時候,王琚認為形勢緊迫勸諫李隆基採取行動。」
「尚書從東都洛陽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了一把佩刀,以請求玄宗及早決斷,剷除太平公主的勢力。」
「荊州長史也入朝奏事勸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而李隆基擔心驚動太上皇而遲疑不決。」
「荊州長史又勸李隆基以江山社稷為重,並建議他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然後再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李隆基十分贊同,便任命他為吏部侍郎。」
「公元713年,魏知古向李隆基告發太平公主已經發動叛亂。」
「李隆基得知消息後,與岐王李范、薛王李業等人決定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勢力。」
「太上皇唐睿宗聽聞事變發生,登上了承天門的門樓。」
「郭元振告訴他,這只是皇帝為了誅除逆黨而做出的決策,並未發生其他重大事件。」
「李隆基也隨後來到門樓上,李旦頒布了一項詔令。」
「以竇懷貞等人的罪行為由,下令大赦天下,但其親屬和同黨卻不在其中。」
「薛稷被關押在萬年縣獄,並被判處死刑。」
「太平公主在事變後逃入山寺,匿藏三天後才現身。」
「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將太平公主賜死於自己的府邸,數十人包括她的兒子以及黨羽一併被處決。」
蘇軾:雖然太平公主具有很強的政治野心和政治能力,但是她不可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一代女皇。
太平公主就算手握滔天權勢,操縱天子廢立,但是還是當不了女皇。
這要從當時的政治環境,歷史背景,思想局限,武則天對太平的感情,以及太平自身的能力來看。
首先,從太平公主與武則天的身份對比來看,太平公主比不上武則天。
從出身來看,太平公主的出身確實比武則天高貴得多。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出身高貴並不是什麼優勢。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屬於自己家了,而是夫家的了。
放在太平公主和武則天身上,就是說一個是皇家的媳婦,一個是皇家的女兒。
在父權盛行的制度下,只聽說有妻子照顧丈夫,母親照顧兒子。
沒聽過有妹妹照顧兄長,嫁出去的女兒照顧父親的。
所以,武則天在身份這方面,比太平公主有利得多。
前期,武則天控制權力的時候。
在外人看來,武則天是輔佐唐高宗。
而在唐高宗過世後,是因為兒子不爭氣。
所以,武則天才暫時替他掌管權力。
哪怕武則天最終把兒子踢下皇位,人們也只會說是因為兒子不爭氣。
所以,在倫理道德方面,並不會太過苛責她。
然而,太平公主就被動得多了,她有權力的原因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
但是,正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
所以,她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王。
畢竟,從常理來說。
嚴格意義上,一旦出嫁她就不是皇家的人了。
可以說,女兒是毫無繼承權的。
有些人家沒有兒子,寧可從兄弟族人中過繼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家業,也不能給女兒女婿外孫。
所以,武則天不可能傳位給太平公主。
所以,哪怕太平公主確實是力挽狂瀾,穩定了動盪的李唐王朝。
但是,一旦政局穩定,她就沒有理由再插手皇家的政局了。
其次,從政治實力來看,太平公主遠遠不如武則天。
在唐高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
從中央到地方,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她都培養了自己的勢力。
在數十年的皇后生涯中,她靠著唐高宗的信任,為自己培養了一波又一波的實力派新人。
並且,她出台的各項政策,讓百姓看到了成效。
武則天上位,雖然得到了一些老牌勢力的排擠和諷刺。
但是,對她而言,並沒有太大損失。
百姓從來不會在意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是誰,他們只在乎當權者的政策對自己是否有利。
武則天的政策對他們有利,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支持武則天了。
然而,太平公主雖然在武則天早期就開始參政,並因此掌握了不小權力。
但是,她的政治高潮是從唐睿宗上台之後開始的。
從唐睿宗執政的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的一年,滿打滿算不過三年。
在這三年裡,太平公主的權力看起來十分強大。
但是,她掌控的官員卻十分有限。
也因此,李隆基殺掉了跟隨太平公主的人之後,她就無力反抗了。
並且,對於百姓而言。
無論是太平公主掌權,還是李隆基掌權都無所謂,他們並不在意這些。
最後,從敵人的實力來看,太平公主面臨的敵人實力遠遠超過武則天。
武則天稱帝,要面對的敵人是她的兩個兒子。
在他們面前,武則天有一個天然優勢,就是母親這一身份。
對她而言,兒子聽她的是遵循了孝道,不聽她的就是不孝。
武則天兩個兒子的政治天賦,與武則天相比,實在是拿不出手。
所以,武則天稱帝在世人看來。
雖然有些驚世駭俗,但是也是合乎情理的。
只要她最後把政權還給李唐血脈,別人也就無話可說。
然而,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的最終政治敵人是她的侄子李隆基。
雖然,姑媽也是長輩。
但是,她對侄子的權威,卻不及母親對兒子的權威。
即使承認侄子應該孝順姑媽,但是在皇權面前,李隆基怎麼可能會心慈手軟呢!
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威望,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名分上的優勢。
再說,李隆基的政治天賦比太平公主還是要高一點的。
所以,太平公主上不了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