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花相上官婉兒
2024-10-16 21:49:39
作者: 酷酷的橙子
大唐王朝。
那是男女地位發生改變的時代。
那是一個女人挑戰男人的時代。
那也是女性在政治權力上登上歷史舞台的時代。
上官婉兒,一代曠世才女,閃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
上官婉兒,原本只是階下女奴,命運註定沉淪於深宮冷院。
但她卻在權謀詭譎、腥風血雨的朝堂之中,步步為營。
最終攀至權力巔峰,成為唐朝歷史上第一位女宰相。
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輝煌與悲愴並存。
她雖出身名門,卻也嘗盡世態炎涼,備受人生百折。
她才華出眾,敢於打破傳統桎梏。
憑藉過人智慧,化身詩界盟主,權傾一時。
然而,過於急功近利,爭名奪利的欲望。
最終使其功虧一簣,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紅顏薄命,青史留名。
上官婉兒無疑是大唐王朝最具傳奇色采的女性之一,值得後人無限唏噓。
對於上官婉兒的一生,我們不予評判對錯。
但對於上官婉兒,我們不禁還要感嘆一句,不服丈夫服婦人。
上天給了她這樣的天資,她就要展露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以證明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一樣可以活出精彩!
「上官婉兒自稱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
「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副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664年,祖父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
「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
「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
「上官婉兒文不加點,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渾然天成。」
「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
「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
「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696年開始,武則天又讓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
「權勢日盛,軍國謀略,殺生大權,大多取決於上官婉兒。」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
「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
「上官婉兒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的故事。」
「於是韋皇后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
「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歲就免除勞役。」
「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柳如是:儘管上官婉兒是一代才女,但終生未嫁實在可惜。
上官婉兒終身未嫁,原因眾多。
第一,上官婉兒沒有瞧得上的人。
上官婉兒有極高的政治才幹,又有極高的文學才華。
這樣的女人,放眼當時的唐朝。
在青年人中,可以說很少有上官婉兒瞧得上的。
如果是有成就的老頭子,但大都有三妻四妾,上官婉兒絕不甘心去給人家當小妾。
第二,上官婉兒不願意嫁出去。
上官婉兒是個政治人物,從她一生的作為來看,政治也是她極為愛好的一件事。
既然是政治人物,那就只能在宮中,在武則天身邊才能發揮政治作用。
要是嫁出去,她也就只能相夫教子了。
武則天雖然當了女皇帝,但也沒有讓天下的女人都走上仕途。
所以,上官婉兒絕對不會嫁出去。
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封為才人,後來又被李顯封為昭容,這相當於一種女官的職位。
也可能就是借妃子的封號,為上官婉兒專門設定的。
不應該是嫁給了唐高宗,或者嫁給了李顯的表現。
再說了,按照武則天那樣的性格,也不會讓才華橫溢的上官婉兒和自己分享丈夫。
李顯的皇后韋後也是一個政治權欲極強的人,她自然也不會同意李顯娶上官婉兒。
第三,武則天不想把上官婉兒嫁出去。
因為上官婉兒非常能幹,而且對武則天非常迎奉。
武則天很喜歡,經常讓她幫助處理政事,堪稱宰相。
如果要考慮上官婉兒的婚姻,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把上官婉兒嫁出去,二是讓上官婉兒嫁給皇帝。
這兩種情況武則天都不願意看到,也就不提讓上官婉兒嫁人的事情。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
「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
「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
「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並誅其親黨十餘人。」
「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揚言太子造反。」
「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
「令右羽林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
「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以死相諫。」
「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兒深得唐中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
「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
「此後,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
「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
「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世人大多傳誦唱和。」
「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
「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
「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
「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陳圓圓:上官婉兒的風流,武則天都要靠邊站,不僅征服男人還能征服女人。
上官婉兒是一位絕世才女,不僅能征服男人還能征服女人。
原本身為階下囚的她,憑藉著自己的才華成為了萬人之上的女宰相。
不過在上官婉兒得勢之後,私生活卻是風流不堪。
十幾歲的上官婉兒成為了武則天的心腹,甚至武則天與男寵張昌宗玩樂也不避諱她。
上官婉兒正值情竇初開,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男色惑人。
十幾歲的上官婉兒哪能把持的住,因此兩人很快打得火熱。
一次,上官婉兒與張昌宗眉目傳情,被武則天發現。
武則天震怒,本欲處死上官婉兒。
但最終仍是憐惜她的才華,便只下令處以墨刑,在臉上刻字。
從此之後,上官婉兒如花般的容顏就有了瑕疵。
但是,聰明的上官婉兒為了遮蓋難看的傷痕,便在傷疤處畫了一朵紅梅。
經過這件事兒,上官婉兒深知在皇宮之中,權力才是自己的護佑。
上官婉兒為了在殘酷的後宮生存下來,就開始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相好,只是朝堂上暗流涌動。
在武則天勢危,李唐復位聲漸高后,上官婉兒便偷偷與前太子李顯相好。
不過她十六歲就已經與李顯眉目傳情,只是沒有名分。
不久之後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
李顯又重新當上皇帝,上官婉兒因為提前轉舵投靠韋皇后與李顯。
不但沒有被武則天牽連,還受命專掌起草詔令,被封為昭容。
因韋後野心很大,也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
只是她政治精力不足,需要有過經驗的上官婉兒來輔助。
就這樣,中宗夫妻倆都對上官婉兒寵愛有加,此時的上官婉兒更加春風得意。
上官婉兒還評定詩文,選舉人才,大力提倡清雅脫俗的文風。
一時間,上官體盛行,上官婉兒也成為中宗文壇的引領者。
甚至得到皇帝的允許,白天去皇宮任職,晚上回宮外舉辦詩會。
在此期間,上官婉兒結識了一位英年才俊崔湜。
因此在上官婉兒的一力提攜下,不久後便當上了宰相。
甚至崔湜因受賄被貶,上官婉兒也能全力幫他復職。
後來崔湜人到中年,力不從心,便找了自己的三個年輕俊秀的兄弟一起服侍上官婉兒。
從此,上官婉兒不論走到哪兒,崔家兄弟四人都寸步不離陪伴在旁。
為了在新勢力中站穩腳跟,上官婉兒把武三思推薦給了韋後。
武三思依靠韋後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以張柬之為首的五王。
不久太子李重俊派兵把武三思和其他黨給殺了,並想將上官婉兒一併捉拿。
不得已,上官婉兒跑到了韋後宮中謊稱李重俊要造反,於是取得了兩人的信任。
隨後,上官婉兒設計勸降了叛軍。
而太子李重俊被殺,上官婉兒依靠自己聰明才智再次站在巔峰。
然而盛極而衰,李隆基發動政變,趁機處死了上官婉兒。
一個風華絕代的才女,就這樣香消玉殞。
「其母鄭氏去世後追諡為節義夫人,上官婉兒上表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後恢復。」
「李顯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修建園林,常引大臣宴樂其中。」
「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
「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
「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
「不久,崔湜又在主持事宜時,多有違失。」
「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
「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710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
「六月初二日,李顯突然駕崩。」
「韋皇后將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
「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
「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
「唐隆元年,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
「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
「在李隆基率軍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
「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
「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斬上官婉兒於旗下。」
「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朱棣:從巾幗宰相到挫骨揚灰,上官婉兒最幸與最不幸的一生。
中宗李顯去世後,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處死了韋後和上官婉兒等人。
儘管上官婉兒向李隆基投誠,但李隆基還是執意處死了上官婉兒。
唐中宗時代,唐代的政治比較混亂,各色各樣的人都想參政。
比如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想做武則天第二。
上官婉兒也是強力參與其中,不停的和別人拉幫結派,形成政治集團。
但她本身根基比較淺,如同牆上草,風吹兩邊倒。
誰的勢力大,她就跟誰跑。
可悲可嘆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當她還沒有完全成為李氏這一黨的時候,唐隆政變發生了。
儘管上官婉兒手持火燭,拿著遺詔以表忠心。
但李隆基知道上官婉兒善變,不知道她以後還會再和誰拉幫結派,不如立即處死,以絕後患。
上官婉兒死後,她的墓葬是由睿宗皇帝下制修建並予以禮葬的。
其實上官婉兒的墓完全是太平公主一手所建,但這背後機隱含著政治動機。
李氏宗親恨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又不能公開批判李隆基的行為。
太平公主對侄兒李隆基發動政變雖然同意,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
可對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這種做法不滿,可也無可奈何。
只能通過哥哥睿宗皇帝為上官婉兒正名,並批准為她舉行葬禮。
這就明顯表示了太平公主系,而上官婉兒留下的政治勢力也一併被太平公主收攏。
之後,太平公主謀逆被李隆基賜死。
李隆基下令平毀駙馬武攸暨墓,讓太平公主死無葬身之地。
由此可見,唐朝的政治是何等的殘暴。
太平公主對死於李隆基之手的上官婉兒高調示好,並親自安排志墓下葬。
在太平公主倒台之後,新仇加舊恨,被認定為太平公主一黨的上官婉兒。
她的墓葬自然難以倖免,也一同被毀,屍骨蕩然無存。
建墓與毀墓,成了兩股勢力你死我活的鬥爭。
上官婉兒的生命生前在政治的旋渦中翻滾,即便死後也仍無法難以逃脫。(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