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詩囚孟郊

2024-10-16 21:51:25 作者: 酷酷的橙子
  唐朝詩人孟郊出身寒門,一生際遇坎坷。

  因此寫詩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的悲苦情緒融入其中,終於成為了唐朝苦吟詩人的代表人物。

  後代的蘇軾非常不喜歡孟郊的詩作,認為他寫的是寒蟲號,讓人一讀心情就糟糕。

  不過孟郊最出名的兩首詩《遊子吟》和《登科後》,卻都不是苦吟詩。

  尤其是《登科後》,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二句,非但沒有半點愁苦情緒,反而寫得得意揚揚。

  可是沒想到這樣一首情緒上揚,興高采烈的詩歌,依然得不到古代詩評家們的歡心。

  曾有多位古代詩評家,罵孟郊的《登科後》寫得得意忘形、格局太小。

  沒想到這句話,對孟郊的結局評價得非常準確。

  如此看來,孟郊作詩,喜也不是,悲也不是了。

  「唐玄宗天寶十載,孟郊出生於崑山縣。」

  「父親孟庭玢時任崑山縣尉,母親裴氏,出身名門望族。」

  「這一年,安祿山於長安城過生日,楊貴妃用錦繡做襁褓裹住安祿山。」

  「李隆基不怒反喜,賞了楊貴妃很多洗兒錢。」

  「從此安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通宵不出,遂有反意。」

  「孟郊六歲,安祿山起兵造反,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倉皇西遁,楊貴妃於馬嵬驛香消玉殞,天下大亂。」

  「就在這一年,孟庭玢去世,留下裴氏和三個孩子。」

  「家裡頓失頂樑柱,孟郊一夜之間長大了。」

  「雖然小小年紀,但是深明事理,待人接物儼然大人模樣。」

  「直到三十歲,他都陪在母親身邊,侍奉母親起居,沒有結婚生子。」

  「孟郊在村里呆著,除了種地,便是作詩。」

  「由於沒有俗務纏身,所以把詩寫的神施鬼設。」

  「三十歲,孟郊開始出門遊歷。」

  「聖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孝順有兩種,一種是一輩子陪在父母身邊,好處是每天能看見,壞處是窮苦一輩子。」

  「一種是出外闖天下,壞處是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著,好處是如果飛黃騰達,全家就能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

  「無所謂對錯,都是一種選擇。」

  「孟郊也想陪母親一輩子,但是母親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怎能一輩子呆在田間地頭,做個山野農夫。」

  「太白有詩云,我輩豈是蓬蒿人,你該出去闖闖。」

  「孟郊聽了,前往河陽縣遊蕩,不料正趕上李希烈叛變。」

  「遂滯留河陽,眼見黎民塗炭,心憂家中老母。」


  「五年後叛亂平定,孟郊前往上饒縣,遇到茶聖陸羽。」

  「陸羽在上饒城北三里外廣教寺旁種了數畝茶田,建了一所茶舍,潛心專研茶道。」

  「唐德宗貞元七年,孟郊在湖州縣取解。」

  「根據大唐科制,考生先在各州府參加鄉試,過線的考生再由各州府將名單報往長安。」

  「不經考試直接報送的考生便稱為取解,也叫拔解。」

  「當年深秋,孟郊來到長安,攜友同游終南山。」

  「孟郊羨慕隱居終南山修道者心無掛礙,不像自己為了俗世浮名刻苦攻讀。」

  「但是浮名並沒有那麼好得,翌年春試,孟郊毫無意外落榜了。」

  「科場失意,羈旅長安,落魄無聊,鬱悶之情躍然紙上。」

  「整天蝸居小旅館,十幾天才梳一次頭,一個月才喝九次酒。」

  「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朋友們紛紛奔走豪門,沒一個來看他。」

  「朋輩成新貴,斯人獨憔悴,其中況味,不堪細品。」

  辛棄疾:孟郊老邁多病時喪子,接著喪母,他一生真是苦難曲折。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

  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


  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

  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

  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後曾由鄭餘慶買棺殮葬。

  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

  孟郊的父親孟庭玢,做過崑山尉,是個小官吏。

  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

  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貞元七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

  可能就是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與韓愈。

  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為敵。

  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

  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

  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


  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

  貞元十七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縣尉。

  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孟郊往往去游,坐於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

  於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

  唐憲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鄭餘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

  自此,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

  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於凍餓了。

  元和九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

  孟郊聞命自洛陽往,以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夜半時分,孟郊孤枕無眠,舉杯向月,自遣述懷。」

  「帝都顯而易見待不下去了,長安不僅米貴,房租更貴。」

  「孟郊只好告別好友韓愈李觀,前往徐州,臨行作詩贈別。」

  「字裡行間透露出無盡苦楚,令人讀之心碎。」

  「孟郊回到崑山,跟母親呆了不到半年。」

  「於貞元九年再入長安,參加第二次科考,結果再次落第。」


  「一個人失敗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貞元十二年,孟郊第三次來到長安,這次命好終於考上了。」

  「多年鬱悶一掃而光,喜作《登科後》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但是考中進士還笑得太早,進士只是禮部試,通過禮部試還有吏部試。」

  「韓愈連續三年沒中吏部試,只好去宣州當推官。」

  「孟郊送走韓愈,在長安呆了半年,眼看進入寒冬。」

  「只好也赴宣州吃閒飯,宣州司馬陸長源對他照顧有加。」

  「貞元十五年,韓愈離開宣州,孟郊隨後離開。」

  「兩人離開沒幾天,陸長源便被亂兵殺死,二人逃過一劫。」

  「貞元十六年,孟郊前往洛陽參加吏部試,被授溧陽縣尉。」

  「孟郊一生蹉跎,五十歲才弄了個從九品下階小官。」

  「不僅沒有感到欣慰,反而感到很累很煩。」

  「但是既然好不容易當了官,於是回崑山接了老母前往溧陽。」

  「漂泊半生,終於能讓母親享幾天清福,過幾天好日子了。」


  「母親見兒子終於出息了,心中也很欣慰,給他密密麻麻縫了新衣。」

  「孟郊眼含熱淚,作《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此時孟郊還沒結婚,一直跟老母相依為命。」

  「30歲離家遠遊,20年一事無成,五十歲還在穿母親縫的衣服,吃母親做的飯菜。」

  「這份母愛,宛若三春陽光孕育小草,小草區區孝心,不能報答萬一。」

  「孟郊來到溧陽縣,恰逢陳縣令離任,遂和一幫同事於唐興寺觀薔薇花相送。」

  「新任縣令名叫季操,性情卞急,加上新官上任必燒三把火立威,孟郊很快就吃不消了。」

  「唐制,縣令負責全縣政務,縣丞輔佐縣令執政,主簿負責勾檢文書,縣尉負責具體執行。」

  范仲淹:孟郊一生很灑脫,《遊子吟》道盡了多少母親的愛。

  孟郊從小家境清貧,父親也只是一名小吏。

  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與人來往,所以青年時代一直隱居於河南的嵩山。

  就這樣,一直到他三十歲的時候,才離開中原到江南遊歷。


  很快又是十年,孟郊已經四十一歲了。

  這時候,他才想起來要考取個功名,說實話他真是有點後知後覺。

  孟郊五年內考了三次進士,都是母親的勸說他才來的,第三次如願進士登第。

  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韓愈,被其推崇,從此他的詩名聲大振。

  到五十一歲的時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陽參加選才授官,被選為溧陽縣尉。

  等他赴任的時候,已經五十二歲了。

  赴任前,韓愈寫了一封信給他。

  去做縣尉是與你的願望相違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

  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歡旅遊作詩,導致政務荒廢。

  他的上司縣令大人只好另外請來了人代他處理縣尉的事,俸祿還被分走了一半,生活過得窮困潦倒。

  又過了三年,他辭去縣尉一職。

  孟郊被任命為水陸運從事,從此定居洛陽,生活也逐漸好了起來。

  孟郊是一個比較灑脫的人,並不沉醉於仕途。

  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務正業,只會遊玩寫詩度日。

  從他考進士,再到選才授官,都是聽從母親的話。


  體現了孟郊對母親的孝順,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會按照母親的意願去辦。

  其中最出名的《遊子吟》就是他對母愛的歌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孟郊在溧陽當縣尉生活穩定後,將母親接來同住的信中寫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詩。

  慈祥的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之前,一針一針密密麻麻地縫著,不敢有半點的馬虎。

  怕的時候兒子回來的晚,衣服會出現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那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一樣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們的深厚恩情呢?

  整首詩語言簡單淺顯,通過對母親為遠行的兒子縫製衣服這樣一個細節的描寫,凸顯了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尤其最後一句,詩人通過小草和春暉這樣懸殊的事物作對比,寄託了作者對母親發自肺腑的真情。

  「司法捕盜、審理案件、判決文書、徵收賦稅等等,全是縣尉的活兒。」

  「孟郊一個五十多歲閒散慣了的文人,根本不能勝任如此繁雜瑣碎的基層工作。」

  「只好跟季縣令請假,季縣令匯報州府,調了一個假尉下來,幫助孟郊幹活。」


  「官府不另外出錢,孟郊把俸祿一半分給假尉。」

  「孟郊月俸三千錢,還得分一半給臨時工,生活立馬捉襟見肘。」

  「溧陽縣城南五里有片樹林,鬱鬱蔥蔥,草木旺盛。」

  「孟郊無事一身輕,隔三差五來林下吟詩作賦,日出而來,日夕而還。」

  「這種離群索居的日子不言而喻過得很悲催,他融不了現實圈子,被排擠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韓愈正在長安任國子監四門博士,一個窮教書的,跟孟郊境遇不相上下。」

  「聽聞孟郊對自己處境頗有怨言,遂寫信勸解。」

  「貞元二十年,孟郊這種苦逼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乾脆辭職,帶著老母回家種地。」

  「又過兩年,唐憲宗元和元年,故友鄭餘慶當了河南尹,請他來洛陽干協律郎。」

  「協律郎是個閒職,正八品上階,錢多事少。」

  「孟郊很高興,在洛陽市中心立德坊租了房子。」

  「安頓下來以後,經鄭餘慶拉線,孟郊娶了媳婦鄭氏,可謂雙喜臨門。」

  「「然而美好日子總是短暫的,兒子出生未久便不幸夭折,孟郊肝腸寸斷。」

  「禍不單行,第二年,相依為命大半生的母親裴氏也去世了。」

  「孟郊去職丁憂,由於上司便是好友鄭餘慶,鄭餘慶照樣給他發工資。」


  「孟郊給長安一位鄭姓朋友寫信,一個月工資三千錢不敢隨便花,留著養老救急。」

  「元和九年,鄭餘慶調任興元尹,聘請孟郊為行軍參謀。」

  「孟郊攜夫人西上,至閿鄉縣暴疾而卒。」

  「鄭餘慶聞知痛惜,給錢數萬作喪葬費用。」

  「鄭氏將喪訊報給韓愈,韓愈遂召賈島等一干生前好友於洛陽料理後事。」

  「料理完畢,韓愈寫信跟鄭餘慶匯報,除卻一切開銷,還剩二百七十千錢,足夠鄭氏安度餘生。」

  「孟郊死後多年,鄭餘慶每年還給鄭氏生活費,可謂仁至義盡。」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鄭氏本來便是鄭餘慶本族親眷,不是外人。」

  「孟郊死後,諸友作詩祭奠,尤以王建二首最為知名。」

  王安石:孟郊歷經坎坷50歲時登上仕途,後來卻在貧困交加中離世。

  提起孟郊可能不太了解,但詩句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卻耳熟能詳。

  出生於湖州的孟郊自小性格孤僻,且家境窮困。

  他的一生可以用悲慘來形容,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沒有什麼背景的他只有通過科舉這座獨木橋來改變命運。

  博學多才的孟郊應該在官場上春風得意的,可實際情況卻大相逕庭。


  孟郊自幼博才多學,一年冬季,朝廷上的欽差大臣來到孟郊的家鄉體察民情。

  當地的縣令當然是阿諛奉承,大擺酒宴的討好。

  正當縣太爺與欽差觥籌交錯之際,身穿破爛的小猛郊公然入堂,縣太爺非常不耐煩的要轟走他。

  孟郊不服氣的說,家貧人不平,舉頭三尺有神明。

  欽差大臣就想戲弄他,遂出了兩個都極盡諷刺之意的對聯讓孟郊對下聯。

  孟郊不僅對的即快又工整,還狠狠的嘲諷了一番。

  欽差大人與縣令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發作,只好默默的吃了這個啞巴虧。

  雖然頗具才華的孟郊在官場上卻不盡如意,直到41歲才中吳興鄉供。

  在前兩次進京考試中皆以落榜告終,自覺滿腹才華的他難免鬱郁不得志,在失意之際寫下了《落第》這首詩。

  本想放棄的孟郊又覺得不甘心,終於在他年近50歲時考上了。

  壓抑多年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力,並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佳句。

  雖然你的考試過了,但是也不能直接做官,還要由禮部主持參加選拔考試方能授予一官半職。

  在這樣的境況下,孟郊又呆了四年好不容易做了一個縣城的小官。

  對於此時境遇他還是少許有些安慰,終於能將辛苦半生的母親接到身邊盡孝了。

  本以為做官後從此仕途便一帆風順了,也許是擁有文人的通病,骨子裡不屑阿諛奉承。

  與上下級的關係也並不是很好,時常不在衙門,騎一頭小驢遊蕩四方。

  經常是日出而出,傍晚才歸,對外便宣稱是去體察民情。

  很快孟郊的不務正業讓他的上司非常的反感,就將他的行徑上報給朝廷。

  上面分撥了一位來協助他工作只是月俸要從孟郊的月錢里分一半。

  本就微博的薪水更是所剩無幾,孟郊的日子日漸捉襟見肘。

  無奈之下,孟郊辭職在家,他的好友韓愈不忍見他如此的落魄,便在洛陽為他謀得一份差事。

  在他60歲時母親去世,傷心欲絕的孟郊辭職歸鄉為母親守孝。

  三年後,孟郊暴斃家中,家徒四壁的孟郊就連身後事也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才買了口棺材下葬。(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