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詩史岳飛

2024-10-16 21:51:27 作者: 酷酷的橙子
  在中國歷史的浩瀚星空中,岳飛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南宋時期的抗金鬥爭。

  他不僅是戰場上的英雄,更是忠誠與正義的象徵。

  儘管岳飛的生命短暫,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他的故事激勵著無數後人,成為忠誠與勇氣的象徵。

  岳飛,這位抗金英雄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忠誠與勇氣的重要性。

  雖然他經歷了悲劇,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宋徽宗崇寧二年,岳飛出生於相州湯陰縣,家中世代以務農為生。」

  「雖然家中貧寒,但岳飛少時頗有氣節和抱負,喜好讀書。」

  「此外,岳飛曾向武術家學習射箭,力氣頗大,能夠左右開弓。」

  「宣和四年,岳飛在真定宣撫使劉韐處應徵入伍,曾率二百兵士在相州擊潰盜賊,並將賊首陶俊和賈進和活捉而歸。」

  「時任康王的趙構到達相州時,岳飛得以進見趙構,並奉命討伐游寇吉倩成功,岳飛得以晉升承信郎。」

  「此後,岳飛在相州多次與金人作戰。」

  「先是在李固渡率騎兵誘敵擊敗金兵,後又跟隨劉浩與金兵在滑州以南相持。」

  「岳飛趁金兵不知宋軍虛時果斷迎敵並獨自陣前殺敵,最終擊退金兵。」

  「在廣德,岳飛六次戰勝金兵,俘虜金將王權及其他將領四十餘人。」

  「岳飛挑選一些可以為自己所用的金軍,將他們遣回金營,並讓他們在夜間焚燒金營,岳飛則趁亂大敗金軍。」

  「岳飛進駐鍾村時,即使將領們挨餓也不允許他們向百姓索要糧食。」

  「當時,很多被徵召入金營的漢民聽到岳飛駐紮鍾村都前來歸附。」

  「建炎四年,完顏宗弼進逼常州,岳飛率部屯駐境內,期間降伏盜賊郭吉等人。」

  「當地百姓紛紛稱讚岳飛,並為岳飛畫像立祠。」

  「完顏宗弼大舉入攻常州,岳飛率部與之交戰,獲四戰四勝。」

  「後完顏宗弼緊逼建康,岳飛命部下趁夜混入金營襲擾從而引起金營士兵因難以分辨敵友而自相殘殺。」

  「後又率騎軍進攻龍灣,大敗完顏宗弼,最終迫使完顏宗弼逃亡淮西,建康得以收復。」

  「在討伐賊寇戚方時,岳飛屢戰屢勝。」

  「張俊途經見岳飛能征善戰,向宰相范宗尹誇讚岳飛,朝廷得知後任命岳飛為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

  「但岳飛未受任,而是主動請求鎮守淮南東路,並率軍收復沿路各州郡。」

  「金軍進攻楚州時,岳飛代替張俊前往支援,先後三戰三勝,並殺死金將高太保,俘虜敵軍首領七十多人。」

  「奉命前往支援岳飛的劉光世畏敵不前,岳飛得到宋高宗之命,令他孤守通州、泰州。」

  「然岳飛認為泰州無險可守,因而退守柴墟,泰州失守。」

  「紹興元年,節度使張俊與李成部將馬進在洪州對峙月余,岳飛達到後自請作為先鋒前去平定。」

  「岳飛率軍渡江作戰,在玉隆觀大敗馬進,迫使其竄入筠州。」


  「隨後,馬進進行反擊,再被岳飛誘敵深入,最終落敗。」

  文天祥:岳飛死於秦檜之手,其實宋高宗才是幕後的主使。

  宋朝揚文抑武的傳統,宋朝自開國以來就奉行揚文抑武的政策。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政權後,對武將權力進行了嚴格限制,以防止武將擁兵自重。

  宋高宗趙構作為宋朝皇帝,自然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屢立戰功,聲名遠揚,勢力逐漸壯大。

  這讓宋高宗深感不安,擔心岳飛會成為下一個威脅皇權的武將。

  宋朝時期樞密院掌管國家軍事大權,而樞密使多由文官擔任,武將的權力受到極大限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岳飛的岳家軍的強大實力無疑讓宋高宗如坐針氈。

  秦檜作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為了實現與金國議和的目的,不惜夥同他人進讒言誣陷岳飛。

  秦檜向宋高宗進言,稱岳飛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有謀反之意。

  他還編造各種謊言,聲稱岳飛與金國勾結,企圖顛覆南宋政權。

  雖然這些都是無中生有的誣陷,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卻給岳飛帶來了極大的危機。

  在秦檜的煽動下,宋高宗對岳飛的猜忌愈發加深。

  岳飛一心匡扶社稷,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無可置疑。


  然而,他的一些行為卻引起了宋高宗的猜忌。

  岳飛積極主張迎回二聖,這一口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士氣,但卻讓宋高宗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如果徽欽二帝被迎回,宋高宗的皇位將受到威脅。

  此外,岳飛還勸宋高宗立太子,這是極為敏感的問題。

  武將干預立儲之事,往往會被視為有野心的表現。

  岳飛的這些行為,雖然出於對國家的忠誠。

  但卻不懂政治權謀,最終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岳飛具有士大夫品質,剛正不阿,在一些事情上得罪了宋高宗。

  岳飛性格直爽,不會圓滑處世,在官場中得罪了不少同僚。

  他對宋高宗的決策有時也會提出不同意見,這讓宋高宗感到不滿。

  例如,在軍事行動上,岳飛堅持自己的主張。

  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多次違抗宋高宗的調遣。

  這種有個性的行為,在宋朝那個對武將極為防範的時代,無疑是危險的。

  南宋與金國議和後,主要矛盾轉移到了內部權力分配上。

  宋高宗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必須回收兵權。


  岳飛作為手握重兵的將領,自然成為了宋高宗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宋高宗看來,岳飛的岳家軍只聽從岳飛的命令,這是對皇權的巨大威脅。

  為了實現兵權的回收,宋高宗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岳飛進行打壓誣陷等。

  最終,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馬進落敗後,李成增援不成也被岳飛所部擊敗,致使馬進被斬,李成奔亡投靠了齊劉豫處。」

  「李、馬進平定後,賊寇張用再興叛亂,岳飛因與張用為同鄉,故而寫信勸服。」

  「岳飛與張俊聯手平定了賊寇李成、張用等人的禍亂,岳飛也因首功被朝廷任命為神武右軍副統制,留守洪州。」

  「次年,又遇曹成率部十餘萬占領道州、賀州,岳飛奉命招安。」

  「岳飛請求趁盜賊力量弱小還未形成強大力量,將他們剿滅,得到宋高宗允准。」

  「在賀州境內,岳飛製造糧草用盡的假象,迷惑抓來的曹成間諜,又故意放間諜逃走,讓他傳信給曹成。」

  「曹成聽後果真進擊岳飛,岳飛率軍大破曹成,使其逃亡連州。」

  「岳飛不忍殺掉曹成同夥,但又怕他們重新聚集,於是只派人誅殺他們的首領,對部眾則加以招撫。」

  「於是,岳飛招撫曹成舊部二萬人,並繼續追擊曹成,使其不得已到宣撫司投降。」

  「紹興三年,岳飛本受命前往臨安,但因怕寇亂再次死灰復燃,因而行程未成。」

  「當時,虔州、吉州兩地盜賊橫行,並進入循州、梅州等十餘個州郡進行掠奪。」


  「岳飛奉命前去平定,在虔州大敗賊寇,又命徐慶等人前往各地招降殘餘的賊寇。」

  「宋高宗密令岳飛在占領虔州城後屠盡城中民眾,岳飛再三懇求只誅殺首惡,宋高宗同意。」

  「虔州百姓因此感激岳飛,並在虔州內供奉岳飛像。」

  「同年,岳飛入朝覲見宋高宗,得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旗幟。」

  「紹興六年,岳飛於襄陽設宣撫司,以圖收復中原的大業。」

  「期間,岳飛因母親去世居家守喪,宋高宗多次詔令岳飛前往武昌調動軍隊,岳飛不得已回到軍中。」

  「後又負責河東路事務,管轄河北路,多次攻克敵軍。」

  「九月,劉豫派遣兒子劉麟、侄子劉猊分路侵犯淮西地區。」

  「時岳飛因連年作戰導致眼疾嚴重,但仍奉命前往淮西並擊敗劉麟軍隊。」

  「途中宋高宗致信稱劉麟等人已離開,不必追擊,岳飛因此中途撤軍。」

  「紹興七年,岳飛朝見宋高宗,被封為太尉。」

  「岳飛多次與宋高宗談論恢復中原的方略,分析金人利用劉豫建立齊,企圖攪亂中原讓宋人自相殘殺,而金人自己得以修養兵馬。」

  「岳飛請求宋高宗准許率兵進軍汴梁、洛陽、陝府等地,招降叛將,從而讓金兵放棄汴梁。」

  「宋高宗非常信任岳飛,坦言將光復國家之事交予岳飛。」

  辛棄疾:岳飛被奸人害死時,十萬岳家軍無動於衷。


  岳飛被殺,舉國震驚。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他麾下那支戰無不勝的十萬岳家軍,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報仇。

  岳家軍是忠於朝廷的軍隊,即使岳飛蒙冤,他們也不能擅自行動。

  岳家軍當時已經被分散到各地駐守,無法形成合力。

  岳飛生前治軍嚴明,不允許將士們有任何違抗命令的行為,即使是對他不公的命令。

  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無法完全解釋岳家軍的沉默。

  畢竟,岳家軍對岳飛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他們不可能對岳飛的冤屈無動於衷。

  軍權的制衡,宋朝自建立之初,就吸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

  實行杯酒釋兵權的政策,極力削弱武將的權力。

  岳飛雖然戰功赫赫,但他的兵權始終受到朝廷的嚴格控制。

  一旦岳飛被捕,岳家軍群龍無首,很難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政治的黑暗,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據了絕對優勢。

  他們貪圖享樂,害怕戰爭,一心只想與金國議和。

  岳飛主張抗金到底,與他們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他們的排擠和打壓。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即使岳家軍想要為岳飛報仇,也無異於以卵擊石。


  百姓的麻木,長期以來,南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他們渴望和平,即使是屈辱的和平。

  岳飛的抗金主張,雖然代表了民族大義,但卻無法得到大多數百姓的支持。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岳家軍即使起兵,也難以得到廣泛的響應。

  岳飛之死,是英雄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哀。

  他的一生,是忠義的化身,是愛國精神的典範。

  他的悲劇命運,也反映出社會政治的黑暗和人性的複雜。

  記念岳飛,不僅要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更要學習他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和高尚品格。

  也要反思歷史,以史為鑑,避免悲劇重演。

  「就在岳飛計劃北伐之時,遭遇秦檜、張浚等主和派的阻擋,拒絕將淮西軍交予岳飛節制,而是將兵權交由不堪重用之人。」

  「岳飛與張浚理論無果後,岳飛上奏請求解除兵權,為母服喪。」

  「宋高宗多次下詔催促岳飛回軍,但被岳飛推辭。」

  「直至宋高宗命令岳飛幕僚在其面前懇求多日,岳飛才答應回軍。」

  「岳飛回軍後,上奏詢問宋高宗為何遲遲不願北伐,一直拖延下去會喪失北伐的大好時機,並請宋高宗親自督戰。」

  「岳飛得知完顏宗弼厭惡劉豫,劉豫與完顏宗翰交好,於是設計離間三人。」

  「岳飛寫了一封意圖與劉豫合謀殺掉完顏宗弼的書信,利用完顏宗弼的間諜,讓其知曉此事。」


  「完顏宗弼得知此事後上奏金廷,金廷為此廢掉了劉豫。」

  「岳飛則上奏朝廷趁機進攻,順利收復中原,再次遭到宋高宗的拒絕。」

  「紹興八年,岳飛奉命回到杭州得以參見太子,事後岳飛誇讚太子是中興之君。」

  「恰逢金廷遣使者前來商議歸還河南失地之事,岳飛上奏宋高宗。」

  「表示金人不可信,宰相秦檜和議之事有所不當,怕是會被後世譏笑。」

  「次年,河南失地得以歸還,岳飛上表慶賀,但仍指出朝廷不該與金人和議。」

  「也不應該因此而有所鬆懈,要謹慎戒備以備他日事情有變,同時堅持北伐收復燕地等。」

  「宋高宗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但被岳飛辭謝。」

  「岳飛還請求宋高宗率騎兵前往祭掃先帝陵墓,以此查探金兵實力以此策劃北伐的方略。」

  「紹興十年,金人再次起兵,進犯亳州等地,岳飛受宋高宗之命指揮軍隊與金軍作戰。」

  「岳飛命手下將領分兵作戰,自己則率主力軍北進中原。」

  「大軍出發之前,岳飛秘密上奏宋高宗請他立太子以安民心。」

  「宋高宗對岳飛的忠心予以表彰,封他為少保,不久改任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而岳飛大軍捷報頻傳,軍隊士氣頗盛。」

  「完顏宗弼認為岳飛難以抵擋,計劃引誘岳飛到軍前與其決戰。」


  「岳飛則每日在金兵陣前挑釁,令完顏宗弼難以容忍,聯合兵力進攻,岳飛長子岳雲領兵與金軍作戰。」

  「岳飛則親自率兵擊敗金兵拐子馬,皆獲全勝。」

  「郾城一戰勝利後,岳飛斷定金兵會回師潁昌,便讓兒子岳雲前往潁昌增援,最終在潁昌再勝金軍。」

  「正值岳飛北渡黃河之時,秦檜一黨則企圖放棄淮河以北之地,奏請宋高宗命令岳飛班師回朝。」

  「岳飛反駁稱此時金兵士氣沮喪,正是收復失地北伐的好時機。」

  「然宋高宗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岳飛憤恨而泣,無奈之下南撤回朝。」

  蒲松齡:秦檜對岳飛妻子兒女的處置狠辣,好在最後平冤得雪。

  岳飛被害後,秦檜將其妻子李娃與子女們流放到嶺南這一蠻荒之地。

  李娃帶著岳霖、岳震、岳霆三個兒子,以及岳飛與前妻劉氏所生的岳雷,在艱難的旅途中飽嘗辛酸。

  嶺南地區環境惡劣,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他們只能住在破舊的房屋中,忍受著寒風瑟瑟的冬天和蚊蟲叮咬的夏天。

  為了換取微薄的口糧,一家人不得不辛苦勞作。

  地方官對他們嚴密監視,按月上報人口存亡情況,他們毫無自由可言。

  岳雷在流放途中,因父兄相繼被害,心中悲憤交加。

  又加上生活的困苦與折磨,最終含恨而死。


  岳霖、岳震、岳霆雖在母親李娃的庇護下艱難生存,但也歷經無數磨難。

  岳飛的大女兒岳安娘因已出嫁,未受牽連。

  而小女兒岳銀瓶,在得知父兄被害後,四處奔走為父鳴冤,卻屢屢碰壁。

  在絕望之下,年僅十三歲的她懷抱銀瓶投井自盡,以死明志。

  二十年後,宋孝宗即位,為岳飛平反昭雪。

  此時,岳飛的妻子和兒女終於迎來了曙光。

  李娃被封為正德夫人,後又加封許多稱號。

  她帶領著三個兒子北歸,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流放生活。

  岳霖、岳震、岳霆也都被授予官職。

  岳霖憑藉自身才能和宋朝對岳飛冤案的愧疚補償,官至兵部侍郎。

  他還與兒子岳珂共同努力,搜集整理岳飛遺文、事跡。

  岳震、岳霆也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為國家繼續貢獻力量。

  岳安娘的丈夫高祚也因岳飛平反受到特別待遇,特補承信郎。

  岳銀瓶雖已離世,但她的剛烈與忠義被後人傳頌。

  在岳王廟旁設有孝娥祠,在岳飛故居也設有孝娥祠,以紀念這位孝女、烈女。


  岳飛的家人在經歷了漫長的苦難後,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回報,民族英雄岳飛也得以安息。

  「當地百姓得知後請求岳飛留下,但岳飛有聖旨在手不得不從。」

  「見民眾多痛苦流涕,於是等待五天與跟隨他一同南遷的百姓共同南下,並奏請以漢水上游的六個州府安置這些願意南遷的百姓。」

  「岳飛回朝之後,之前所收復的失地再歸金人之手。」

  「於是岳飛向宋高宗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但未得允許。」

  「紹興十一年,岳飛得知金軍分兵過淮河南侵,宋高宗連寫十七封信命岳飛率兵增援。」

  「時岳飛正患風寒,他以病體出征,得到宋高宗讚賞。」

  「聽聞岳飛率軍而來,金兵一一逃散。」

  「時宋金和議已簽訂,秦檜與宋高宗密謀解除岳飛、韓世忠、張俊三位大臣的兵權。」

  「張俊得知韓世忠不聽從秦檜,於是想要夥同岳飛瓜分韓世忠的軍隊,但岳飛不肯。」

  「加之在廬州一戰時,張俊因不敢應戰而未立戰功,對有戰功的岳飛心中有所妒。」

  「張俊的想法被逢韓世忠的軍吏景著傳給了總領胡紡,胡紡則上奏朝廷。」

  「秦檜得知後,將景著下獄,準備用他誣陷韓世忠,岳飛寫信勸告韓世忠面見高宗來表明自己。」

  「張俊對岳飛更為不滿,於是散布謠言說岳飛倡議放棄山陽,並且秘密地把岳飛給韓世忠寫信這件事告訴秦檜,秦檜極為惱怒。」

  「岳飛多處在政見上與秦檜對立,秦檜認為岳飛不死,會阻礙自己和議,因此圖謀殺死岳飛。」


  「於是,秦檜指使建議大夫万俟卨、御史何鑄、侍御史羅汝楫等人接連彈劾岳飛,誣陷他停兵不前,欲意放棄山陽。」

  「岳飛自請免職,但秦檜等人仍心中不滿,於是再次設計構陷岳飛。」

  「秦檜指使張俊誣告岳飛手下張憲謀反,岳飛、岳雲父子因此被捕入獄。」

  「起初,何鑄審理此案,查無實據認為岳飛無罪,秦檜又該讓陷害過岳飛的万俟卨繼續審理。」

  「岳飛被關押兩個月始終未能認罪,万俟卨又指使孫革、元龜年等人作偽證,構陷岳飛前往楚州時違抗旨意。」

  「紹興十一年岳飛死於獄中,其子岳雲被斬首於鬧市,岳飛家產被抄沒,家人則遷往嶺南。」

  「岳飛死後,其幕僚於鵬等六人也受牽連獲罪。」

  「曾為岳飛一案上書進言的大理寺丞等人都接連被彈劾,而參與構陷岳飛的人則被提拔。」

  「秦檜死後,朝廷欲恢復岳飛官職,但當時朝廷正與金人講和,因而此事未成。」

  「至宋孝宗時期,詔令恢復岳飛官職,以相應的禮儀改葬於杭州棲霞嶺。」

  「並在鄂州為岳飛建立祠廟,稱忠烈廟。」

  陸游:岳飛之死的影響極為深遠。

  岳飛被害後,天下百姓無不感到冤屈。

  殺岳飛……子云及張憲殺於都市,天下冤之,聞者流涕。

  飛父子與憲俱死,天下冤之。


  飛死於獄中,梟其首,市人聞之,悽愴有墮淚者。

  侯中毒而卒,葬於臨安菜園內,天下聞者無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檜。

  秦會之殺岳飛於臨安獄中,都人皆涕泣。

  百姓們對岳飛的遭遇痛心疾首,對秦檜等奸臣恨之入骨。

  這種民怨不僅體現了岳飛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南宋朝廷的黑暗與不公。

  岳飛之死,使南宋失去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極大地削弱了南宋的軍事實力。

  岳家軍在岳飛的帶領下,軍紀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深受百姓擁護。

  岳飛被害後,岳家軍軍心渙散,南宋的軍事防線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同時,岳飛之死也讓其他主戰派將領寒心。

  如韓世忠等雖未被害死,但也不敢再積極主戰。

  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據上風,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和議,割地賠款,使南宋的國力進一步衰退。

  此後,南宋在面對金國的威脅時。

  再也沒有了像岳飛這樣的將領能夠力挽狂瀾,為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岳飛之死是千古奇冤,他一心報國,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岳飛的冤屈不僅在於他沒有謀反之心卻被誣陷,更在於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被南宋朝廷所辜負。

  岳飛的死,是王朝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是南宋朝廷腐敗無能的象徵。

  他的冤屈歷經千年,依然被後人銘記。

  岳飛的故事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段悲壯篇章,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正義和真理。(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