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格勒會戰

2024-09-14 04:42:34 作者: 蕭楓
  1.圍困史達林格勒

  史達林格勒位於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的西岸,是連接蘇聯歐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樞紐,是貫通歐亞的咽喉,也是蘇聯南部著名的工業中心和糧食儲存地。希特勒狂妄地宣稱:攻下史達林格勒之後,巴庫的石油、頓巴斯的煤以及庫班的小麥也將隨即成為德意志帝國的資源;同時,還可沿伏爾加河北上,從東面包圍莫斯科,再出波斯灣。希特勒甚至吹噓實現這一切不需要幾日。

  頓河是一條巨大的河流,它緩緩流過俄國的原野,從莫斯科南方的高地發源,流向俄國南端的羅斯托夫進入亞速河。其彎向東方的河床部,跨史達林格勒及伏爾加河不足十幾公里。河向東彎去形成了大河套,就是在這個大河套區內,德軍將展開對史達林格勒的猛烈攻勢。

  為保衛史達林格勒,城內軍民爭取時間,建立了3道防線。最外邊的一道防線,全長150公里,延伸至頓河東岸;中間的一道防線,全長也有上百公里,沿著狹窄的羅沙卡與齊伏林那也兩條河設防;最裡邊的一條防線全長25公里,從史達林格勒北面的雷諾克村起至南面的庫普洛斯諾耶及卡拉斯諾亞美斯克止。

  1942年春夏之交,蘇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失利,尤其是在哈爾科夫戰役和克里木戰役中的失利,使德軍重新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接著,德軍憑藉其在西南方向的優勢兵力向史達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迅速發展進攻。蘇軍雖進行了頑強抵抗,最後不得不放棄在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南部地區,退至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山前地帶。德軍於7月中旬以前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威脅史達林格勒附近的伏爾加河,造成分割蘇軍戰略防線的態勢。德軍的戰略企圖是:集中主力於蘇德戰場南翼,迅速攻占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占領巴庫和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奪取豐富的石油資源、糧食和工業設施,爾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灣。德軍最初將主力集中在高加索方向,企圖首先以史達林格勒方向上的進攻行動保障對高加索的突擊。由於防守史達林格勒方向的蘇軍頑強作戰,打亂了希特勒的計劃,迫使其將主力轉移至史達林格勒方向進行決戰,從而使這一方向很快就從輔助的地位變成了整個蘇德戰場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方向。

  在史達林格勒方向,奧廖爾至哈爾科夫一線部署的是德軍B集團軍群,其編成內有第2、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共41個師,其中5個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6個匈牙利師。德軍統帥部最初指定由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擔任史達林方向的突擊任務。由於第6集團軍戰鬥力最強,在B集團軍群右翼展開,擔任主攻史達林格勒的任務。但是,當B集團軍群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後,希特勒認為史達林格勒無須那麼多兵力,遂命令第4裝甲集團軍從史達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集團軍群,以便向羅斯托夫發展進攻。為確保第6集團軍集中兵力擔負主攻史達林格勒的任務,又向B集團軍群調撥了義大利第8集團軍。該集團軍擬前出到頓河沿岸,在頓河西岸的巴甫洛夫斯克至韋辛斯卡亞地段展開。得到加強的德軍第4航空隊部分兵力擔任史達林格勒方向的空中支援任務。截至7月17日,在史達林格勒方向進攻部隊計有實力較強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14個師、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500輛坦克和1200架飛機。

  在高加索方向上部署的是德軍A集團軍群,其編成內有第1裝甲集團軍、第17、第11集團軍。

  為便於統一指揮防禦部隊抗擊德軍重兵集團在史達林格勒方向上的進攻,蘇軍最高統帥部於7月12日決定在西南方面軍原有基礎上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由鐵木辛哥為方面軍司令員,擔負史達林格勒方向的防禦任務。該方面軍編成內有從大本營預備隊抽調的第62、第63、第64集團軍,原西南方面軍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團軍,第13、第22、第23坦克軍,以及第8航空集團軍和伏爾加河區艦隊。截至7月17日,在德軍第6集團軍當面對峙的主要是蘇軍第62、第63集團軍的12個師約16萬人,22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400輛坦克和454架飛機。蘇軍遠程轟炸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殲擊航空兵可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

  為了保衛史達林格勒及其市區,蘇軍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構築了4道防禦地帶,即外層、中層、內層圍廓和市區圍廓。7月17日史達林格勒會戰開始前,這些圍廓的工程僅完成40%至50%,但仍對城市防禦發揮了不小作用。史達林格勒居民18萬餘人積極參加了防禦圍廊和方面軍機場的修建。史達林格勒城防委員會和州黨委,採取多種措施加強民兵和城市消防,組織了由工人、職員組成的許多民兵營。

  蘇軍統帥部採取的種種措施,使史達林格勒方向的形勢得到改善,消除了德軍突然沖至伏爾加河的威脅。

  7月17日,蘇德雙方開始了史達林格勒遠接近地的交戰。德軍第6集團軍前衛在頓河大彎曲部的奇爾河、齊姆拉河一線與蘇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第62、第64集團軍前進支隊遭遇。蘇軍各前進支隊在第8空軍集團軍協同下頑強抵抗,德軍被迫以5個師的兵力,用了6個晝夜,於7月22日才前出到蘇軍第62、第64集團邊界主要防禦地帶。蘇軍前進支隊的頑強抗擊,消除了德軍對蘇軍主要防禦地帶突擊的突然性。

  蘇軍在保障地帶的抗擊,迫使德軍加強其第6集團軍。至7月22日,該集團軍編成內已有18個師,雙方兵力對比變得對德軍更為有利。除炮兵對比大體相當外,其他各項對比德軍均居優勢:人員對比12∶1,坦克對比2∶1,飛機對比36∶1。德軍企圖向蘇軍第62、第64集團軍翼側實施包圍突擊,前出到喀拉蚩地域,爾後沿最短路線突向伏爾加河,從行進間攻占史達林格勒。為此,德軍第6集團軍主力組成北路突擊集團和南路突擊集團。

  7月23日,德軍的大量坦克和步兵在強大的航空兵空中支援下,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的防禦。蘇軍最高統帥部詳盡研究了德軍在蘇德戰線南翼各個地段突擊的結果後認為,史達林格勒方向岌岌可危。當日晚,史達林用電報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進行聯繫。方面軍司令員戈爾多夫中將報告說,德軍150輛坦克投入戰鬥,其中35輛被擊毀,但敵人並沒有停止前進。德軍還正在向史達林格勒急速推進。

  史達林在給戈爾多夫的電報中說:

  「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在齊姆良斯卡亞的渡口……而是在方面軍的右翼。敵人將自己的兵力投入齊姆拉地域,意在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南面,而敵人正是在這時將其主力悄悄地調到了方面軍的右翼。敵人這一軍事計謀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們沒有可靠的偵察。我們務必考慮這一情況,儘可能加強方面軍右翼。」

  史達林要求把整個航空兵9/10的兵力集中到右翼,他命令「不要為敵人在齊姆拉的佯動和詭計轉移注意力,再重複一遍,要把所有突擊力量轉向方面軍的右翼。」他宣布了最高統帥部調給方面軍統一指揮的兵力兵器,並批准了組建坦克第1、第4集團軍的計劃。

  史達林提醒戈爾多夫將軍:

  「請注意,一旦敵人突破右翼,進至頓河左姆拉卡或以北地域,它就會切斷你們同北方的鐵路交通聯繫,因此,我認為,你們方面軍的右翼目前是決定性的。」

  史達林還給方面軍下達了一項對以後史達林格勒會戰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的重要任務:

  「我要求,絕對控制住頓河以西從克列茨卡亞、羅日科夫斯卡亞到下卡利諾夫卡一線的防禦地區。」

  「要不惜任何代價消滅突入近衛師作戰地域內的敵人。你們有完成這一任務的兵力,你們應該做到這一點,絕不允許撤離指定的防禦地區……」

  儘管戈爾多夫將軍完全清楚第62集團軍司令員科爾帕克奇將軍的情況,史達林還是再次向他強調指出:

  「……請注意,科爾帕克奇是個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的人,能派一個堅定的人幫助他就好了,如果戈爾多夫本人能到他那裡去,那就更好了。」

  史達林預見到即將發生重大戰事,遂指派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率領一個軍官小組到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去。華西列夫斯基的主要任務是到第一線了解情況,並協助方面軍首長工作。

  華西列夫斯基親眼看到了第62集團軍地帶日趨緊張的情況。德軍正在繼續施加壓力,並在克列茨卡亞、葉夫斯特拉托夫斯基地段取得顯著戰果,已突入防禦縱深併合圍了蘇軍的兩個師。德軍迂迴了第62集團軍主力,即將抵達頓河,從而有可能使蘇軍遭致新的更加沉重的失敗,致使德軍突向史達林格勒。於是,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和方面軍司令員戈爾多夫中將只好採取迫不得已的、在當時情況下也是唯一正確的解決辦法:立即以尚未完成組建任務的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的兵力實施反突擊。時間是最寶貴的,延誤和錯過時間,敵人就會渡過頓河,固守已占領地區。到那時,再想把敵人打回去,就十分困難了。

  蘇軍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司令員很快接到了以現有兵力立即行動,消滅楔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戰鬥隊形的敵人和恢復防禦態勢的命令。該兩個坦克集團軍的任務是:從南北兩面突擊,斬斷德軍的楔形攻勢。7月25日10時,莫斯卡連科指揮的坦克第1集團軍的一個軍已開始進攻,集團軍的其他兵力隨後也投入了進攻。該集團軍部隊作戰英勇、堅決,迫使德軍轉入防禦繼而退卻了。克留喬金指揮的坦克第4集團軍於7月27日拂曉在第62、第64集團軍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開始了突擊。

  華西列夫斯基組織了坦克集團軍向頓河的突擊後,就飛向莫斯科,向蘇軍最高統帥部匯報自己關於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結論和建議。然而,戰況瞬息萬變,飛機飛得快仍比不上情況的變化快。當他正在空中飛行時,地面上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德軍制止了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反突擊的發展。

  7月25日夜,史達林指示華西列夫斯基親自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聯繫,並轉達嚴肅的警告:

  「最高統帥部堅決要求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竭盡全力迅速肅清突入之敵,恢復防禦態勢」。

  7月26日,史達林指示華西列夫斯基傳達更加嚴厲的指示:「最高統帥部很不滿意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首長的行動……最高統帥部要求,近幾日內務必毫無條件地恢復史達林格勒地區——從克列茨卡亞到卡爾梅科夫防線,必須把敵人趕到奇爾河一線以外。如果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不能保證做到這一點,那就請直爽坦白地提出來。最高統帥部要求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首長對是否準備執行這一指示做出明確答覆。」

  華西列夫斯基在發報機旁等待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首長的答覆,但戈爾多夫將軍到第62集團軍部隊去了。沒能馬上找到他。答覆遲了一些:方面軍首長向最高統帥部保證,完全執行最高統帥部的一切指示。


  客觀地講,史達林這一嚴厲指示的根據並不十分充分。因為德軍在戰場上直接占有優勢,尤其是坦克和航空兵。當時,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編有38個師,其中一半是每師6000~8000人,其餘的都是每師1000~3000人。這些實力薄弱的兵團必須在50公里的漫長正面上作戰。整個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也不過187萬人,坦克360輛,完好的作戰飛機337架,火炮和迫擊炮約1900門。而當面德軍卻有25萬人,坦克近740輛,飛機1200架,火炮和迫擊炮

  750門。雙方兵力對比,德軍顯然處於壓倒優勢。因此,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要完成最高統帥所賦予的任務並非易事,需要每一個軍人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史達林收到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關于堅決執行最高統帥部指示的保證後,心裡還不那麼踏實。他依然認為,有必要再次派華西列夫斯基到蘇德戰線最緊張的地方去,這是形勢的需要。7月27日凌晨1時,總參謀長就已經在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指揮所了。

  隨後,史達林吩咐準備一份特別嚴厲的命令:要求各部隊無條件地扼守所占領地區。他認為,蘇軍若繼續東撤,蘇聯整個國家就有遭到沉重災難的危險。史達林口述了命令的基本原則,並命令總參謀部一絲不苟地監督各部隊無條件執行這一命令。

  史達林的這份口述命令是一份極其重要的軍事文件。它簡明扼要地評估了國家的總形勢,描繪了各個戰線的總形勢和敵情的真實情景,給蘇軍下達了最緊迫的任務:

  「我們的祖國正經歷著艱難的日子……必須徹底剷除這樣一些議論……如說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糧食永遠過剩。這種議論是自欺欺人的,是有害的,它只會削弱我們自己而增強敵人。因為,如果我們不制止退卻,我們就會沒有糧食,沒有燃料,沒有金屬,沒有原料,沒有工廠,沒有鐵路……該是結束退卻的時候了。不得後退一步!現在該成為我們的主要口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部隊必須堅守所占領的地區,然後趕走和消滅敵人。」

  史達林口述命令中關於敵情和戰爭現階段性質的論斷也是非常有遠見的。這些論斷堪稱科學戰略預見的典範。他在口述命令中明確指出:

  「德國人並不像一些驚慌失措的人所描繪的那樣強大,他們只是強弩之末。只要現在,在近幾個月內頂住他們的攻擊,這就意味著保證能贏得勝利……我們能頂住攻擊,然後把敵人趕回西方嗎?是的,我們能,因為我們後方的工作現在幹得很出色,我們的前方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飛機、坦克、火炮和迫擊炮……我們現在還缺什麼呢?我們的連、營、團、師、坦克部隊和飛行大隊缺少制度和紀律。這是我們目前的主要缺點。如果我們想要扭轉局勢,保衛我們的祖國,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軍隊裡建立起來最嚴格的制度和鐵的紀律……今後,沒有上級的命令,不得後退一步,這一要求,應是每一個指揮員、紅軍戰士、政治工作人員的一條鐵的紀律法規。」

  7月29日,史達林以國防人民委員的名義,簽署了第227號命令,原文印發到作戰部隊,並向全體軍人進行了宣傳。蘇軍總政治部頒發了向指戰員宣傳這一命令的指示,軍隊中共產黨員的巨大政治作用表現在絕對執行「不得後退一步」的要求。總參謀部責成駐部隊的參謀人員現地檢查這一命令的執行情況。

  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的反突擊雖未能擊潰德軍第6集團軍,但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德軍的作戰行動,並使其暫時喪失了進攻能力。德軍未能合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第62集團軍。而且,德軍企圖一鼓作氣奪取頓河渡口並前出到史達林格勒的計劃也落空了。德軍統帥部開始明白:只用第6集團軍的兵力進攻,是無法突進到伏爾加河的。如果蘇軍再把該集團軍擊退,情況將會如何呢?

  該是德軍統帥部做出重大決斷的時候了。德軍統帥部需要確定:在頓河形勢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在南翼應把軍隊主力集中到哪裡,是高加索還是伏爾加河?德國的戰略家們決定:集中到史達林格勒!於是,希特勒命令將原指定向高加索進攻的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從齊姆良斯卡亞附近的登陸場急速轉向史達林格勒。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方向上的使用計劃簡單而明了:兩個集團軍向伏爾加河方向實施突擊,於伏爾加河附近分別向左和向右轉變方向,夾擊整個史達林格勒地域及其防守部隊,但要把這一計劃變為現實並不那麼簡單!

  蘇德雙方在頓河大彎曲部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有一段時間,蘇軍成功地穩定了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防禦,贏得了至為寶貴的時間。蘇軍總參謀部採用一切手段向史達林格勒地域集中預備隊,有10個步兵師開到了那裡。在史達林格勒的遠、近接近地上構築了野戰工事。早在國內戰爭時期就十分熟悉該地域地形的史達林,親自給總參謀部指示各防禦地區。史達林格勒的黨組織動員成千上萬的市民挖掘防坦克壕、塹壕,構築史達林格勒外圍防禦的支撐點。這時,偵察人員帶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使構築防禦工事的工作更加緊張和急迫。原先在巴甫洛夫斯克、韋申斯卡亞地段擔任防禦任務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兵團,被義大利第8集團軍的部隊替換下來,集中到史達林格勒方向上了。蘇軍總參謀部向最高統帥部報告,德軍近期內將在史達林格勒附近展開積極的作戰行動。

  蘇軍總參謀部認真地研究了史達林格勒地域部隊指揮的能力。這裡的戰線太長,敵人不僅能向史達林格勒,而且能向史達林格勒以南發展進攻。第51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編成內,卻在頓河對岸、齊姆良斯卡亞以南組織防禦。蘇軍總參謀部設想,如果在史達林格勒方向不是一個方面軍,而是兩個,那就更好了。當了解到敵坦克第4集團軍已轉向東行動時,華西列夫斯基更加堅定了這一想法,並以總參謀部的名義上報最高統帥部。8月5日最高統帥部下令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分為兩個方面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分界線沿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接合部,從莫羅佐夫斯卡亞、經上奇爾斯卡亞至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在東南方面軍地帶內。

  德軍在收攏和調整兵力後,於8月6日轉入進攻。德軍對頓河以西防禦的蘇軍南、北兩翼實施突擊。蘇軍總參謀部知道,德軍統帥部的企圖是切斷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與史達林格勒的聯繫,但目前無力實施對抗措施,因為預備隊尚未到達。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地帶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情況,德軍占領了頓河渡口,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首長對防禦的穩定性極為擔心。

  8月9日,當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季霍米羅夫將軍向史達林報告前線情況時,史達林命令轉達:


  「我為你們缺乏遠見和驚惶失措而吃驚,你們有的是兵力,缺乏的是應付這一情況的勇氣。我等待著你們方面軍結束令人不安狀況的消息。」

  令人遺憾的是,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令人樂觀的消息並沒有隨之而來,德軍加緊施加壓力,蘇聯軍人死守著陣地,而局勢卻一天比一天嚴重。史達林格勒就要變成直接角逐的戰場。華西列夫斯基剛到總參謀部不久,又被史達林派到史達林格勒去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再次被更換。9月,季霍米羅夫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方面軍第42集團軍副司令員,作戰部長的職務由伊萬諾夫少將接任。

  德軍在向伏爾加河進攻時,利用蘇軍作戰布勢中很小的間隙地,在空中轟炸和強擊突擊的強有力支援下,迅速向間隙地投入坦克,步兵緊隨坦克前進。戰鬥異常激烈,德軍直逼史達林格勒城下。

  在史達林格勒十萬火急的情況下,蘇軍總參謀部不得不考慮史達林格勒本身的處境了。該城已成了蘇軍的近後方並有成為前線的危險。從西部撤下來的居民在這裡居住,現處於法西斯德軍飛機狂轟濫炸的困境之中。以科茲尼科夫為首的總參謀部的一些軍官奉命前往東南方面軍視察市內情況。兩三天後的8月20日,總參謀部收到了他們從史達林格勒送來的報告。科茲尼科夫寫道:

  「城市人口密集,甚至牆腳下、花園、伏爾加河畔、山腰上等,都住滿了人。由於缺乏足夠的交通工具,加之後送部門的工作開展得不好,城市疏散工作進展太慢,等候交通工具的人們,在後送基地就得住五六夜……所有的學校和俱樂部都擠滿了傷員。野戰醫院只得繼續留在市內。燈火管制很差……

  我個人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全城實行戒嚴。

  2.加快城市疏散工作,首先是疏散野戰醫院,其次是疏散城市居民,城裡只留下堅持企業生產和能協助軍隊進行城防的居民,只留下城市防禦所需的物資。

  3.要整頓城市秩序,為此要指派一名要求嚴厲的史達林格勒城防警備司令。

  4.為了維護城市的革命秩序,必須把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部隊和民警歸屬衛戍部隊管轄,只能按照衛戍部隊的命令作戰和撤退。

  5.從保衛城市的戰鬥一打響,就不允許後勤和其他部隊在市內移動,為此要在史達林格勒以北修築迂迴道路。」

  情況緊急,要求最高領導機關立即介入。蘇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伊萬諾夫將軍給東南方面軍司令員下達了整頓城市秩序的指示,將《應採取的措施》的複製件交給了當時擔任疏散委員會主席的什韋爾尼克。什韋爾尼克擔負把工廠和其他國家財產從軍事行動地區疏散至內地的工作。這些措施是非常及時的。

  8月23日,向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發展突擊的德軍坦克和摩托化部隊幾乎衝到了史達林格勒北郊的伏爾加河畔。第62集團軍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主力的聯繫被切斷。與此同時,德軍第4航空隊對史達林格勒狂轟濫炸。致使蘇軍最高統帥部與史達林格勒的電話、電報通訊都中斷了。華西列夫斯基在第62集團軍部隊只好採用無線電短波傳輸的方法向史達林報告戰況。電話員和電報員採取各種措施來恢復聯絡。深夜,有線電通訊修復。史達林直接從華西列夫斯基那裡獲得了史達林格勒地域的詳細情況。

  8月25日,德軍克萊斯特的坦克部隊已進駐莫茲多克,距格羅茲尼四周的蘇聯最大產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裏海也只有100英里。8月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陸軍元帥糾集所有可以調集的力量向格羅茲尼作最後進攻,以便他「能夠拿到油田」。

  希特勒對他的將領們的戰績從來沒有滿意的時候。他於7月13日罷免指揮整個南線攻勢的博克陸軍元帥的職務後,仍喋喋不休地責罵大部分司令官和參謀總部進攻遲緩。儘管如此,他現在仍然相信,決定性的勝利已經在握。他命令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在攻占史達林格勒以後,沿伏爾加河北進,形成一個大規模的合圍行動,從東西兩面進逼蘇聯中部和莫斯科。他認為,蘇聯人已經完了,蘇聯在整個前線的後備力量已消耗殆盡。8月底,他在與雷德爾海軍元帥舉行會談時,其心思已從蘇聯轉移到英美方面。他說,蘇聯現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個「不怕封鎖的生存空間」。他確信,不用多久便迫使英美達到「可以談和的程度了」。


  實際上,狂妄至極、頑固不化的希特勒的這些想法不過是鏡中幻影而已。差不多所有戰地的將領和參謀總部的將領們一樣,看出了這幅美麗圖畫上的破綻。概括起來說就是,德國根本缺乏人力、槍炮、坦克、飛機和運輸手段等種種資源,來實現希特勒執意要達到的目的。但是,當哈爾德和李斯特陸軍元帥想就蘇德戰爭前線的情況指出這一點時,他們卻被撤了職。

  蘇軍在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頑強,秋雨綿綿的季節臨近,就連最外行的戰略家也會看出德軍軍隊在蘇聯南部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危險。第6集團軍的北翼戰線極長,從史達林格勒沿頓河上溯到沃羅涅日共長350英里,毫無掩護。希特勒在這一線部署了僕從國家的3個集團軍:匈牙利的第2集團軍在沃羅涅日的南面;義大利的第8集團軍在東南面更遠一些的位置;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正西、頓河彎曲部的右側。由於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有著很深的敵對情緒,因此不得不用義大利人把他們隔開。

  在史達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帶,還有第4支僕從軍隊,羅馬尼亞的第4集團軍。其戰鬥力不可靠自不用說,其裝備也不充足,缺乏裝甲、重炮和機動能力。還有,他們的兵力十分分散。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只有69個營,卻守著一條105英里長的戰線。但是,這些「盟邦」的部隊是希特勒所擁有的全部人馬了。德國自己騰不出足夠的兵力來填補這個缺口。同時,正如希特勒對哈爾德所說,由於他認為蘇聯人已經「完了」,因此,他並不為頓河翼側這條暴露在蘇軍面前的漫長戰線過分操心了。但是,這條戰線卻恰恰是關鍵所在。後來,希特勒發覺自己犯了錯誤,但為時已晚,而且,接著他一錯再錯。

  德軍向史達林格勒以北伏爾加河畔的突破終於被蘇軍阻止住了。德軍未能從行進間奪占城市。雖然情況非常嚴重,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仍然不屈不撓地堅守著。他們英勇頑強,抗擊和長久地鉗制了德軍強大的突擊集團。同時,還吸引了德軍的補充兵力及其僕從國軍隊。史達林格勒地域已成為解決蘇德戰爭這一階段主要戰略任務的地點。

  9月初,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情況繼續惡化。突至伏爾加河畔的德軍沒有被肅清。蘇聯國防委員會代表馬林科夫、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大將和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來到現場。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尋求肅清突至伏爾加河畔的敵人和保證史達林格勒取勝的途徑。

  當時,在史達林格勒附近對峙的蘇德軍隊雙方都在尋求完成任務的途徑,

  8月底形成的軍事部署基本上沒變。蘇軍部署沒有明顯地表現出兵力的集中,史達林格勒以北也是如此,這也是殲滅突至伏爾加河畔之敵的一切企圖屢遭失敗的原因之一。此外,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已料到蘇軍將向城市以北實施反突擊,已在這裡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德軍在他們建立的通往伏爾加河的走廊上組織起堅固的防禦,而蘇軍各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6集團軍的兵力在連續戰鬥中明顯削弱。德軍一天天地向史達林格勒增兵。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如沒有外援,不把德軍兵力吸引到其他方向上,就不可能保住史達林格勒。因此,蘇軍各集團軍的突擊,勢必一次次地反覆實施。

  在對史達林格勒地域蘇軍的指揮上也存在一些缺陷。蘇軍總參謀部很快就覺察到這一點,因為在史達林格勒爭奪戰的嚴重關頭,從那裡向最高統帥部呈送的戰鬥報告,突然來的過遲了。

  2.朱可夫臨危受命

  8月27日,史達林的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打電話通知西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8月26日國防委員會研究了蘇聯南部的局勢,並通過了任命朱可夫為副最高統帥的決定。當時朱可夫正在波戈列洛耶戈羅季謝地域,部隊正在實施進攻戰役。國防委員會對史達林格勒的地區的鬥爭結局十分擔心。波斯克列貝舍夫要朱可夫14點務必在指揮所等候史達林的電話。

  果然,史達林準時以高頻電話與朱可夫通了話。史達林詢問了西方面軍的態勢後說:

  「你必須儘快到最高統帥部來。留下參謀長代理你的工作。請考慮一下,任命誰來接替你擔任方面軍司令員。」

  當日朱可夫趕到達克里姆林宮時,夜幕已經降臨。史達林已在他的辦公室里,國防委員會有幾位委員也在那裡。史達林對他簡單問候了一聲,便直截了當地說:

  「南方情況進展對我方不利,德寇有可能占領史達林格勒。在北高加索,形勢也不太好。根據8月26日國防委員會決定,現在我宣布你已被任命為副最高統帥並派往史達林格勒地域。目前在史達林格勒的有華西列夫斯基、馬林科夫和馬雷舍夫。馬林科夫留下和你一起工作,華西列夫斯基應飛向莫斯科。你何時可以起程?」

  「我需要用一晝夜的時間研究情況,29日才能飛往史達林格勒。」朱可夫答道。


  「那好吧!」史達林說,又突然回過頭來問朱可夫:「你不餓嗎?不妨稍稍吃一點東西。」

  有人送來了茶和10份夾肉麵包。在喝茶時,史達林簡略地介紹了史達林格勒附近的戰況後說:

  「最高統帥部已決定把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撥給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由於史達林格勒形勢困難,我們已命令火速將莫斯卡連科指揮的近衛第1集團軍調到洛茲諾耶地域,並由9月2日晨在該集團軍及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其他部隊對突至伏爾加河的敵軍集團實施反突擊,與第62集團軍會合。同時,馬利諾夫斯基的第66集團軍和科茲洛夫將軍的第24集團軍均撥歸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你必須採取措施,使莫斯卡連科將軍的近衛第1集團軍能在9月2日實施反突擊,並在其掩護下使第24和第66集團軍進入出發地域。這兩個集團軍必須迅速進入戰鬥,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史達林格勒。」

  一言以蔽之,當前的史達林格勒會戰具有極其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意義。如果史達林格勒陷入敵手,敵統帥部就有可能把蘇聯南部與中部的聯繫切斷,蘇聯就可能喪失由伏爾加河沿岸和高加索向北運送大量物資的伏爾加河這條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命脈。因此,蘇軍統帥部正調動一切可用力量派往史達林格勒地域。蘇聯還採取緊急措施,增加飛機、坦克、火炮、彈藥和其他物資的生產,以便及時用於粉碎進入史達林格勒地域的敵軍集團。

  8月29日,朱可夫由莫斯科中央機場起飛,4小時後已出現在伏爾加河畔卡梅申地域的野戰帳篷中了。華西列夫斯基迎接了朱可夫,並當場給他介紹了最新情況。經過簡短交談後,他們便驅車前往設在小伊萬諾夫卡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司令部。大約12點,他們抵達方面軍司令部。戈爾多夫中將也在前沿陣地上。參謀長尼基舍夫和作戰部長魯赫列匯報了情況。從其匯報中聽得出,他們並不完全相信在史達林格勒地域能阻止住敵人。

  朱可夫給近衛第1集團司令部打了電話,當時戈爾多夫在那裡。朱可夫讓他在莫斯卡連科集團軍司令員的司令部等候。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在近衛第1集團軍指揮所里遇到了戈爾多夫和莫斯卡連科。他們的匯報和言談舉止使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很高興,因為他們既對敵人的力量了如指掌,又對己方的能力心中有數。四人共同討論了情況,一致認為,正在集中的各集團軍部隊直到9月6日才能做好反突擊的準備。朱可夫由該處通過高頻電話向史達林作了匯報。史達林聽取匯報後未表示異議。華西列夫斯基奉命於9月1日飛離史達林格勒,返回莫斯科。

  蘇軍最高統帥部規定9月2日為近衛第1集團軍實施反突擊的時間。但實際情況是,編入該軍的部隊缺乏燃料,途中延遲了,直至9月2日晨尚未進入出發地域。朱可夫根據集團軍司令員莫斯卡連科的請求,將實施衝擊的時間改為9月3日,並報告了最高統帥部:

  「近衛第1集團軍未能於9月2日轉入進攻,因為該集團軍的部隊沒有來得及進入出發地位,沒有來得及前送彈藥、燃料和組織戰鬥。為了不致使部隊無組織地進入戰鬥和因此而遭受無謂的損失,經過我在現地親自檢查後,將進攻時間改在9月3日5時。」

  「第24和66集團軍的進攻時間,我規定在9月5~6日。現全體指揮人員正在詳細研究任務,我們也正在採取戰役的物質保障措施……」

  9月3日晨,經過炮火準備後,蘇軍近衛第1集團軍的部隊轉入進攻,但在史達林格勒只前進了數公里,給敵人造成的損失不大。由於遭到敵航空兵不間斷的突擊和敵坦克與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由史達林格勒所實施的反衝擊,近衛第1集團軍繼續前進受阻。

  同日,朱可夫收到了史達林簽署的一份電報:

  「史達林格勒的形勢惡化了。敵人距史達林格勒3俄里。如果北部集團部隊不立即援助,史達林格勒可能在今天或明天被攻占。應要求位於史達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隊司令員立即突擊敵人和援助史達林格勒的軍民。不得有任何延遲。現在延遲無異於犯罪。應將全部飛機都用於援助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剩下的飛機已經很少了。」

  朱可夫當即給史達林打電話報告:

  「我可以下令在明天一早就發起進攻,但所有3個集團軍的部隊將不得不在沒有彈藥的情況下開始戰鬥,因為最早要到9月4日黃昏才能把彈藥送到炮兵陣地上。此外,在9月4日黃昏之前,我們不可能組織好各部隊與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協同動作,而沒有協同動作,是什麼也搞不成的。」

  史達林開始發火了,在電話中的聲音越來越大:


  「你是不是認為敵人會等你慢騰騰地弄好了再干?……葉廖緬科斷定,如果你們不立即由北面實施突擊,敵人只要用第一次猛攻就可以拿下史達林格勒。」

  朱可夫仍沉著鎮定,從容作答: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請求准予按原定時間5日發起進攻。至於航空兵,我現在就下令全力轟擊敵人。」

  「那好吧!如果敵人對市區發起總攻時,你們應不待部隊做好準備就迅速向敵人衝擊。你的主要任務是把德寇的兵力由史達林格勒引開,如果辦得到,不應消除隔開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的德軍走廊。」史達林終於冷靜下來,最後拍了板。

  9月5日早晨之前,正如朱可夫預測的那樣,史達林格勒附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事件發生。9月5日凌晨3時,史達林打電話給馬林科夫詢問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部隊完成轉入進攻的準備情況。當他確信他的命令正在貫徹時,就沒有再讓朱可夫聽電話。

  9月5日拂曉,在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6集團軍的全正面上開始了炮火和航空火力準備,但甚至在各集團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上,炮火的密度也不大,致使沒有取得必要的效果。待「喀秋莎」齊射後,發起了衝擊。朱可夫就在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員的指揮所里進行觀察。從德軍抗擊蘇軍衝擊部隊的火力強度來看,顯然,蘇軍炮火準備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致使蘇軍進攻部隊不可能推進很遠。

  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後,德軍在很多地段上以火力阻止了蘇軍的前進,並以步兵和坦克實施反衝擊。蘇軍通過航空偵察查明,德軍大量的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集群正由左姆拉克、奧爾洛夫卡、大羅索什卡地域向北移動。德軍航空兵開始轟炸蘇軍戰鬥隊形。下午,德軍新的部隊進入戰鬥並在某些地段上將蘇軍擠回到出發地區。持續了一整天的火力戰到傍晚時分幾乎沉寂。蘇軍近衛第1集團軍通過激烈交戰才前進了2~4公里,而第24集團軍幾乎仍在出發陣地上。

  蘇軍利用傍晚時分給部隊補充了炮彈、迫擊炮彈和其他彈藥。根據晝間戰鬥中查明的敵情,朱可夫和馬林科夫等決定,在夜間作好新的衝擊準備,並在可能範圍內對兵力兵器部署作必要變更。

  天黑以後,史達林給朱可夫打來電話:「情況怎麼樣?」

  「整整一天都進行了艱苦的交戰。敵人被迫由左姆拉克地域向史達林格勒以北調動新的部隊投入戰鬥。」朱可夫報告說。

  史達林聽後滿意地笑了,說道:

  「這就不錯嘛,這可以把敵人的力量從史達林格勒引開。」

  「我軍稍有進展,但在不少地方仍停留在出發地區。」朱可夫繼續報告說。史達林開始有點不耐煩了,問道:

  「怎麼回事啊?」

  「由於時間不夠,我軍沒有來得及作好進攻準備,沒有很好地進行炮兵偵察和查明敵人的火力配系,自然就不能將其壓制住。當我軍轉入進攻時,敵人就以其火力和反衝擊阻止我軍進攻。此外,敵航空兵整天都在掌握著制空權,並對我軍進行轟炸。」朱可夫回答道。


  史達林以強硬的口氣命令說:

  「繼續衝擊。你們的主要任務是把儘可能多的敵人調開史達林格勒。」

  翌日,戰鬥更加激烈。蘇軍航空兵於9月5日整個夜間對敵人實施了轟炸。除前線航空兵外,戈洛瓦諾夫將軍指揮的遠程航空兵也參加了轟炸。9月6日白天,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再次發起衝擊,但是,這次衝擊又一次被德軍擊退了。9月6日這一天,德軍由史達林格勒地域調來新的部隊。德軍在許多制高點上設置了預伏坦克和強擊火炮並可靠地組織了支撐點。只有使用威力強大的炮兵火力才能摧毀這些防禦設施。而當時蘇軍的這種炮兵很少。

  9月7日下午,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作戰部長魯赫列找到朱可夫:「最高統帥詢問,要消滅敵人,我們的力量夠不夠?」

  「要消滅敵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現有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補調1個集團軍,而且要在最短期限內對敵實施更強大的突擊……」朱可夫向史達林作了答覆。

  但史達林關於補調幾個師的決定一直沒有下達。交戰的第3天和第4天,主要是各種火器對射和空戰。

  9月9日夜,在匯報各方面軍的情況時,史達林對蘇軍諸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以北裹足不前的情況極為不滿,並對城市本身的局勢更加嚴重而深感不安。

  9月10日凌晨4時30分,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所在方向處主任博伊科夫與該方面軍作戰部長魯赫列進行聯繫,問道:「集中兵力於近衛第1集團軍的正面上突破敵人防禦,以緩和史達林格勒的局勢,威脅敵軍集團的一翼,爾後實施翼側突擊,效果不是更佳嗎?」

  魯赫列回答說:

  「進行任何兵力的變更部署都會浪費時間和減輕敵人的壓力,要邊進攻,邊調整兵力部署。」

  這樣做了,但這次在極端緊張情況下實施的進攻又未獲成功。

  9月1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試圖從北面實施突擊,恢復同第62集團軍的聯繫,又遭到了失敗。

  當日,朱可夫再次巡視各個集團軍的部隊和兵團後,最終堅決地認為,以現有的兵力和部署是不可能突破敵人的戰鬥隊形並消除其走廊的。戈爾多夫、莫斯卡連科、馬利諾夫斯基和科茲洛夫將軍都表示了同樣的看法。於是,朱可夫通過高頻電話再次向史達林作了匯報,史達林希望朱可夫能當面匯報這些情況。

  這時,法西斯德軍統帥部也沒有完成奪取史達林格勒這一主要任務。德軍在這裡的進攻停止了,而且,在蘇德戰線中央決定性方向上作戰的是德軍最有戰鬥力、裝備和指揮精良的德軍重兵集團,而在其兩翼則是戰鬥力很差、裝備不好的匈牙利集團軍、義大利集團軍和羅馬尼亞集團軍。高加索會戰雖然在奪取領土上取得了明顯的勝利,但並沒有最後完成。對於希特勒軍隊來說,巴庫和裏海沿岸仍是可望而不可及。德軍精銳兵團都陷在捷列夫和高加索山脈各山口上了。

  9月11日,「B」集團軍群司令馮?魏克斯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被召到文尼察附近的希特勒統帥部匯報史達林格勒地域的情況。希特勒認為,總的講,史達林格勒的情況是十分有利的。他認為,奪取史達林格勒只要10天就夠了,並命令魏克斯和保盧斯於9月14或15日突擊史達林格勒。而將軍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並提出了證實對史達林格勒地域的德軍存在著嚴重威脅的理由。保盧斯指出,史達林格勒附近的德軍戰線是脆弱的,最大的危險就在於第6集團軍的左翼,在那裡作戰的是義大利和德國其他盟國的軍隊。保盧斯認為,已有必要將德國兵團使用到同盟國軍隊的地段上,把這些德國兵團用作集團軍群預備隊。


  9月中旬起,蘇聯武裝力量大反攻的企圖和計劃的制定工作,在蘇軍最高統帥部領導下,同時在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和方面軍分別進行。結果,經過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和各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的共同工作,制定出了當時情況下最佳的殲敵史達林格勒集團的方法。這次圍殲戰,勝過著名的坎尼戰。根據蘇聯戰略領導的決定,除了建立直接包圍的正面外,還建立了防止敵人統帥部從外面突破以解救其被圍部隊的對外正面。在地圖上詳細規定了這個對外正面的輪廓;對它所需兵力進行了周密的計算;特別注意確定了可能行動的地區。蘇軍總參謀部所制定的對德軍第6集團軍的包圍,只是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勝利的開端。主要的是蘇軍爾後在蘇德戰線的南翼深入發展粉碎敵軍的各進攻戰役。

  9月13日、14日、15日,對史達林格勒保衛者來說,是極其艱難的日子。市區爭奪戰異常殘酷。當時,德軍用在史達林格勒方向的兵力有50多個師,其中13個師直接投入市區的戰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雖已擁有6個集團軍,但各個師都嚴重缺員,有的師甚至僅有800人。防守市區的蘇軍僅9萬人,但是,蘇軍士氣高昂,為保衛神聖的國土,個個視死如歸。德軍從南、北、西三面包圍了史達林格勒,蘇軍的陸上交通完全被切斷,伏爾加河成為支援這次會戰的唯一運輸線。敵人不顧一切,一步步通過市內的廢墟,愈來愈逼近伏爾加河。似乎史達林格勒保衛者要支持不住了。但是,只要敵人一向前推進,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英勇無畏的戰士就加以阻擊。市內古老建築物的廢墟變成了堡壘。然而,兵力卻在每時每刻都在減少著。在艱巨而且看來似乎是最後一刻的時候,羅季姆采夫的近衛第13師起了轉折作用。該師一渡過伏爾加河進入史達林格勒後,立即就對敵人實施反衝擊。該師的突擊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9月16日,近衛第13師奪回了馬馬耶夫崗。

  戈洛瓦諾夫和魯堅科指揮的航空兵的突擊,以及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部隊由北面對德寇第8軍各部隊所進行的衝擊和炮擊,援助了史達林格勒的保衛者。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向第24、近衛第1和第66集團軍的官兵、空軍第16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的飛行員不惜一切犧牲,對東南方面軍的第62和第64集團軍固守史達林格勒,給予了無可估價的幫助。尤需指出的是,如果沒有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部隊頑強的反突擊,如果沒有航空兵的不斷攻擊,那麼,史達林格勒的情況可能還會更加惡化。

  從9月中旬起,史達林格勒全市的街道和廣場都變成了激烈的戰場。蘇軍浴血奮戰,為爭奪每一個街區、每一幢房屋,甚至為每一層樓或每一個房間,都要展開反覆的殘酷的戰鬥。後來甚至為爭奪廢墟而戰。第1火車站在1周之內曾13次易手,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保盧斯集團軍的一位德軍軍官寫道:「我們軍的各個部隊在9月份抗擊敵人企圖由北面突破我斜切陣地的猛烈衝擊時,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在這個地段上的各個師虛弱不堪,一個連一般只剩下30~40人。」

  9月底,史達林又把朱可夫召回莫斯科研究更具體的反攻計劃。這時,在東南方面軍左翼各集團軍研究反攻條件的華西列夫斯基也回到了莫斯科。去最高統帥部以前,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會了面,以便交換意見。

  在討論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地段的情況時,史達林向朱可夫問道:「你對戈爾多夫將軍的看法如何?」

  「戈爾多夫在作戰方面是一位成熟的將軍,但與參謀人員及指揮人員有點不和。」朱可夫匯報說。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任命另一位司令員擔任方面軍的領導。你看誰適合?」史達林說。

  朱可夫提名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為這個職務的候選人。華西列夫斯基支持朱可夫的意見。於是,當時史達林做出決定: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改稱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稱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由羅科索夫斯基擔任,其參謀長由馬利寧擔任。新組建的西南方面軍司令員預定由瓦圖京中將擔任。決定以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部為基本核心擴建成西南方面軍司令部。該集團軍司令員莫斯卡連科調任第40集團軍司令員。

  接著,史達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詳細討論了反攻戰役的計劃。之後,史達林轉過頭來對朱可夫說:

  「請飛回前線去。要採取各種措施,更多地消耗和疲憊敵人。要再去看一看計劃中規定的預備隊集中地域和西南方面軍及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右翼的出發地域,尤其在謝拉莫菲維奇和克得列茨卡亞地域。華西列夫斯基也應以同樣的目的再去一次東南方面軍的左翼,並在那裡研究計劃中規定的所有問題。」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奉命在現地詳細研究了準備反攻的所有條件後,回到最高統帥部,再一次討論了反攻計劃。史達林隨即批准了這一計劃。反攻計劃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簽署,最高統帥史達林簽字批准。

  「不要暴露我們計劃的企圖,應該徵詢各方面軍司令員對他們以後行動的意見。」

  10月1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進一步擬定反攻計劃。

  10月份,根據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決定,有6個以上滿員B的師經伏爾加河調入史達林格勒,因為原第62集團軍編制內,除後勤和司令部門外,實際上什麼部隊也沒有了。頓河方面軍也得到了一些加強。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對新組建的西南方面軍尤為關注。

  在史達林格勒市內和附近地區,最激烈的交戰正在繼續進行。希特勒要求其「B」集團軍群指揮官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於最近期間拿下史達林格勒。按德國國防軍參謀總長哈爾德的說法,「希特勒的決定與自古以來公認的戰略、戰術原則不再有共同之處。他的決定是一種狂暴的天性在一時衝動下的產物,這種天性不承認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只憑願望和夢想行事……」希特勒總是「對自己的力量病態地估計過高,對敵人力量有害地估計過低」,而且根本聽不得不同意見。有一次,有人把一場非常客觀的報告念給他聽。報告上說,史達林於1942年在史達林格勒以北、伏爾加河以西地區仍能集結100萬至120萬生力軍,在高加索的50萬人還不包括在內。這份報告證實了俄國為前線生產的坦克每月至少達1200輛。希特勒未等聽完,便擦著拳頭、嘴角掛著白沫,把念報告的人大罵了一頓,不許他今後再念這種「愚蠢的廢話」。用哈爾德的話說,「用不著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預見到一旦史達林把這150萬大軍用於史達林格勒和頓河翼側,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正是因為哈爾德十分清楚地向希特勒指出這一點,而招致被免除陸軍參謀總長這一職務的後果。

  繼哈爾德擔任德陸軍參謀總長的是庫特?蔡茨勒將軍。陸軍參謀總長一職曾在德國陸軍中職務最高、權力最大,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現在庫特?蔡茨勒擔任這個職務時,卻比希特勒的一個聽差好不了多少。

  調換一個參謀總長並不能改變德國陸軍的命運。這時兵分兩路進攻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軍,受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阻滯不前。10月份一個月中,史達林格勒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巷戰。德軍逐屋戰鬥,雖獲得一些進展,但損失十分驚人。凡經歷過現代戰爭的人都知道,大城市中的斷垣殘壁,對頑強而持久的防守十分有利。蘇聯英勇無比的士兵充分利用這些障礙物,拼命爭奪每一寸焦土廢墟。儘管哈爾德及其繼任者對希特勒作過警告:德國進攻史達林格勒的部隊已疲憊不堪,但是一意孤行的希特勒仍然硬要他們繼續前進。一批又一批新的師投入戰鬥,但轉眼間就在這人間地獄中化為齏粉。

  進攻史達林格勒本來只是德軍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卻成為目的本身了。當德國部隊已到達史達林格勒城郊的南北兩面的伏爾加河西岸,幾乎切斷了伏爾加河的交通時,這個目的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但現在對希特勒來說,能否占領史達林格勒已成了一個關係到個人威信的問題。有一次,蔡茨勒終於鼓足勇氣,斗膽向希特勒提了一個建議:由於沿頓河一帶漫長的北翼戰線情況危險,應將第7集團軍從史達林格勒撤退到頓河彎曲部一帶。希特勒聽後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說道:

  「德軍士兵到了哪裡,就要守到哪裡!」

  儘管困難重重,損失慘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卻於10月25日打電報向希特勒報告:他估計最遲可於11月10日完全占領史達林格勒。希特勒聽到這項保證興奮極了。翌日便下達命令:第6集團軍和正在史達林格勒南面作戰的第4裝甲集團軍應準備於史達林攻陷以後,立即沿伏爾加河向南北兩面繼續向前推進。

  難道希特勒不知道德軍在頓河翼側戰線所受到的威脅嗎?不是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大事日記的記載表明,這種威脅曾引起希特勒忐忑不安。問題在於:他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威脅的嚴重性,結果沒有設法應付這種威脅。他深信局勢已在他掌握之中,於是,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和最高統帥部人員及陸軍參謀總部撤出了在烏克蘭維尼察的大本營,回到臘斯登堡的「狼穴」。他確實相信。如果蘇聯果真會發動冬季攻勢的話,也只能在中路和在北路戰線發動。那樣,他在東普魯士的大本營可以更好地進行指揮。

  但是,他一回到「狼穴」,壞消息便接踵而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