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格勒會戰02

2024-09-14 04:42:38 作者: 蕭楓
  10月14日,德軍出動5個師,再次派出2000架次飛機,對蘇軍發起新的進攻,妄圖一舉結束史達林格勒的戰鬥。但是,和先前一樣,德軍又遇到了蘇軍的頑強防禦。蘇軍第95師、第112師、第138師、坦克第48旅及近衛第13師、近衛第37師尤為勇猛善戰。日日夜夜,戰鬥不停地在街道上、建築物內、工廠內、伏爾加河岸上,到處進行著。蘇軍各部隊遭到重大傷亡,據守在史達林格勒的許多不大的「島」上。

  10月19日,頓河方面軍各部隊轉入進攻,支援史達林格勒保衛者。這次也像以往各次一樣,德寇被迫從突擊史達林格勒的部隊中抽調了大部分航空兵、炮兵和坦克來抵禦頓河方面軍的進攻。與此同時,第64集團軍在庫波羅斯諾耶、綠草地地域由南向敵進攻部隊的翼側實施了反突擊。頓河方面軍的進攻和第64集團軍的反突擊減輕了第62集團軍的困難處境,並粉碎了敵人攻占史達林格勒的企圖。如果沒有頓河方面軍和第64集團軍的援助,第62集團軍就會支持不住,史達林格勒也可能會陷入敵手。

  11月初,德軍數次企圖消滅市內的各個防禦基點。11月11日,當蘇軍已充分做好反攻準備時,德軍又一次企圖進攻,但均未得逞。這時,德軍已精疲力竭,其部隊和兵團的人數極少,不僅士兵,連軍官的士氣也一落千丈,很少有誰相信,能夠活著離開這個令人苦惱不堪的數個月交戰的地獄。

  從7月~11月期間,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地域和史達林格勒的交戰中,損失近70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德軍在伏爾加河地域的總的戰役態勢也複雜化了。沒有師和軍預備隊,在「B」集團軍群兩翼上是戰鬥力不強的軍隊,他們已經開始懂得了自己所處的暗淡無光、岌岌可危的困境。

  蘇軍在頓河上占領著可以保障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的反攻出發地位的有利陣地。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以前,第51集團軍以局部反突擊把敵人驅逐出湖間隘路,牢固地把薩爾帕湖、察察湖和巴爾曼察克湖這段有利的地區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建議,這個地域被選作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左翼11月份反攻時的出發地域。

  保衛史達林格勒的激烈交戰持續了3個多月。全世界人民都在屏住呼吸注視著頓河、伏爾加河和史達林格勒地域的大會戰。蘇軍的勝利、蘇軍與敵人的英勇鬥爭鼓舞了全體進步人類,並增強了他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史達林格勒會戰對蘇軍來說是一次十分嚴峻的考驗。指揮人員和參謀人員取得了組織步兵、坦克、炮兵、航空員協同動作的重大實踐經驗。部隊學會了在城市實施堅守防禦,並將防禦與機動結合起來。蘇軍士氣大為高漲。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為蘇軍轉入反攻準備了有利條件。

  1942年11月中旬,以史達林格勒地域和北高加索的防禦交戰,結束了在蘇聯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衛國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對蘇聯人民及其武裝力量來說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沉重的,尤其是散布死亡和破壞的德寇進到列寧格勒、莫斯科附近和占領了烏克蘭後,更是這樣。

  至1942年11月,敵軍占領了蘇聯的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的大片領土。戰前,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約8000萬人。遭受戰禍的數百萬蘇聯人被迫背井離鄉,撤往蘇聯東部地區。在當時的軍事形勢下,蘇軍不得不退往蘇聯腹地,撤退時人力和物力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是,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蘇聯軍民也從未喪失粉碎敵寇的信心。生死存亡的危急使蘇聯軍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蘇聯共產黨的周圍,他們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在所有作戰方向上阻擋住了兇猛的敵人。

  在歷時16個月的戰鬥中,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遭到了蘇軍和占領區人民的頑強抵抗,損失極為慘重。至1942年11月,敵軍死、傷和失蹤者達250萬人之多。這些都是德軍中的精銳力量,到戰爭第一階段結束時,德軍統帥部已無法加以補充。

  由於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的巨大努力,蘇軍手中已掌握足夠數量的現代化坦克、飛機、戰鬥技術裝備和輔助技術裝備。1942年生產了作戰飛機21萬餘架,坦克24萬餘輛,而且,根據蘇聯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從年底開始,還將批量生產自行火炮。可靠的武器裝備更加提高了蘇軍的士氣,他們戰鬥得更富有成效。

  以保衛史達林格勒的防禦交戰而結束的戰爭第一階段是學習與強大的敵人進行武裝鬥爭的一所大學校。蘇聯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各部隊的首長和司令部取得了組織與實施積極防禦交戰和反攻戰役的豐富經驗。

  在戰爭第一階段最激烈的交戰過程中,蘇聯軍民表現出驚天動地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所畏懼的勇敢精神。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很好地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布列斯特要塞、列寧格勒、莫斯科、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史達林格勒、基輔、新羅西斯克、刻赤和高加索保衛者的英勇鬥爭,以光輝的一頁載入戰爭第一階段的光榮史篇。

  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是:蘇軍作戰部隊中有660萬人,坦克7350輛,作戰飛機4544架,火炮和迫擊炮77800門。在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內儲備有27個步兵師、5個獨立坦克和機械化軍以及6個獨立步兵旅。德軍有266個師,共編有約62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5080輛、作戰飛機3500架、作戰艦隻194艘、火炮和迫擊炮近21700門。由此可見。在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前,兵力對比開始向有利於蘇聯的方面轉變。蘇方對德寇的優勢還表現在,蘇聯武裝力量已學會對自己的作戰意圖嚴加保密,慎之又慎,並製造大量假情報迷惑敵人,隱蔽地變更部署和集結兵力,對敵實施突然打擊。

  希特勒軍事當局錯誤地認為,蘇軍經過在蘇聯南部、史達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的艱苦交戰後,已無力在這些地域實施大規模進攻。實際上情況遠遠不是這樣。蘇軍正在積極準備對德軍實施大規模進攻。

  3.轉入反攻

  11月12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各部隊的計劃工作完成後,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給史達林打電話說,他們需要親自向他匯報有關當前戰役的意見。

  11月13日晨,他們到了史達林那裡。史達林情緒很好。他詳細詢問了在準備反攻過程中史達林格勒附近的情況。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匯報的基本情況如下:

  關於雙方兵力在數量、質量方面的對比,在蘇軍主要突擊地段即西南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突擊地段上,仍然主要由羅馬尼亞軍隊防守,其戰鬥力不強。如果在蘇軍轉入進攻前,德軍統帥部不往這些方向調集預備隊,那麼在這裡蘇軍在數量上將占很大的優勢。到目前為止,蘇軍偵察尚未發現敵人有任何調動。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主力正被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的部隊牽制在史達林格勒地域。

  蘇軍各部隊按計劃規定已在指定的地域集中,看來,敵方尚未發現蘇軍變更部署的情況。蘇軍採取了更加隱蔽的措施調動兵力兵器。蘇軍各方面軍、集團軍和兵團的任務都經過研練。諸兵種協同動作,直接進行了協調。計劃規定的西南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突擊集團的會合問題,已經與方面軍、集團軍和將要進入蘇維埃農莊、喀拉蚩地域的部隊的司令員和司令部進行了周密研究。各空軍集團軍在11月15日前顯然不可能完成準備工作、至於建立對敵史達林格勒集團合圍的對內正面和建立保障消滅被圍敵人所需的對外正面的各種方案,可以說已經準備就緒。彈藥、燃料和冬季的前送工作。雖耽擱了一些時間,但有足夠的根據認為,至11月16~17日日終前,各種物資器材均可送至部隊。反攻發起時間,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可在11月19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則晚一晝夜。

  史達林十分認真地聽取了匯報。他不慌不忙地抽著菸斗,持著鬍鬚,而且一次也沒有打斷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匯報。顯然,史達林對匯報頗為滿意。他十分清楚,實施如此巨大的戰役意味著戰略主動權從德軍手中再次轉入蘇軍手中。

  在匯報過程中,蘇聯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和蘇軍中央政治局的一些委員來到史達林辦公室時,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則不得不把匯報過的內容再簡明扼要地重新匯報一遍。

  對反攻計劃進行了簡短的討論後,史達林全面批准了該計劃。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提請史達林注意,德軍統帥部在史達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一旦出現嚴重的局面,將會被迫從其他地域尤其是維亞濟馬地域抽調部隊來支援其「南方」集團。為了不致發生這種情況,必須迅速在維亞濟馬以北地域準備和實施進攻戰役,而且首先應粉碎勒熱夫突出部地域的德軍。他們建議由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部隊參加這個戰役。

  史達林說:「那很好!但是他們哪位負責這件事呢?」

  「史達林格勒戰役在各方面均已準備就緒。華西列夫斯基可負責協調史達林格勒地域的部隊行動,我可以負責準備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進攻。」朱可夫回答說。實際上,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事先已商量好了。

  「好吧!明早你們就飛往史達林格勒,再次檢查一下部隊和指揮人員的戰役前準備情況。」史達林說道。

  11月14日,朱可夫到了瓦圖京部隊中,華西列夫斯基到了葉廖緬科處。翌日,朱可夫收到了史達林的如下電報:

  康斯坦丁諾夫同志親收:

  費多馬夫和伊萬諾夫移動的日期由你酌定,以後來莫斯科時向我匯報。如果你認為他們當中的某人應先一兩天或後一兩天移動,那我賦予你酌定的權限。


  瓦西里耶夫

  1942年11月15日13時10分

  朱可夫接電話後,立即與華西列夫斯基商定了轉入進攻的時間: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的第65集團軍為11月19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為11月20日。史達林批准了這一決定。

  從11月19日開始,蘇軍第65集團軍率先開始了反攻,猛烈的炮火一時間使羅馬尼亞集團軍驚慌失措。蘇軍的坦克很快的全速通過了陣地,並突入村內。20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也開始了猛烈的炮擊……

  11月23日16時,西南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坦克部隊進入蘇維埃農莊地域,終於封閉了對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敵史達林格勒集團的包圍圈。

  第64、57、21、65、24和66集團軍得以向史達林格勒總方向發展進攻。從兩側壓縮敵人的內包圍圈。獲得坦克兵團加強的西南方面軍的近衛第1集團軍、坦克第5集團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第51集團軍等,在追擊退卻敵人的過程中,接受了任務,將被擊潰的敵人部隊趕到距被圍的敵史達林格勒集團儘可能遠的西部,並建立牢固的對外正面以保障順利地肅清被圍之敵。

  11月24日,蘇軍西南方面軍的第21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粉碎了被圍的羅馬尼亞集團後,俘獲了包括將軍在內的官兵3萬餘名,以及大量的技術兵器。

  蘇軍反攻的第1階段,到此即告結束。

  11月28日傍晚,史達林給正在加里寧方面軍司令部討論即將實施的進攻戰役的朱可夫打來了電話:

  「你是否了解史達林格勒的最新情況?」「了解。」朱可夫回答得十分乾脆利落。

  「好!那就請你考慮並儘快提出有關肅清史達林格勒附近被圍德軍的意見。」史達林命令道。

  11月四日晨,胸有成竹的朱可夫向史達林發了如下電報:

  在目前情況下,被合圍的德軍如無敵人由下奇爾斯卡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實施的輔助突擊,是不會冒險突圍的。

  德軍統帥部顯然將竭力固守史達林格勒、維爾佳奇、馬里諾夫卡、卡爾波夫卡、「高山曠地」國營農場地域的陣地,並在最短期間內在下奇爾斯卡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集結突擊集群,在卡爾波夫卡總方向上突破我軍防線,從而在我軍防線上打開缺口,形成向其被合圍部隊供應各種補給品的走廊,爾後再利用這條走廊實施突圍。在對敵有利的情況下,這條走廊可能在馬里諾夫卡、利亞皮切夫、上奇爾斯卡亞地段形成其對北正面。在齊邊科、澤特、格尼洛夫斯卡亞、舍巴林一線形成其對東南正面。

  為了不讓敵下奇爾斯卡亞和科捷利尼科沃集團與史達林格勒集團會合,並形成走廊,必須:


  1.儘快擊退敵下奇爾斯卡亞和科捷利尼科沃集團,並在奧布列夫斯卡亞、托爾莫辛、科捷利尼科沃一線建立密集的戰鬥隊形。在下奇爾斯卡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保持兩個坦克集群,每一集群中至少應有100輛坦克作為預備隊。

  2.將史達林格勒附近敵被圍集團分割為兩部分。為此……應在大羅索什卡方向上實施分割突擊。同時,在其對面杜比寧斯基、135高地方向上實施突擊。在其餘地段上則轉入防禦,只派出獨立的支隊進攻,以消耗和疲憊敵人。將被合國的敵人分割為兩部分後……應首先消滅較弱的那部分,爾後再集中全力突擊史達林格勒地域的敵軍集團。

  朱可夫第02號,1942年11月29日

  朱可夫給史達林發出電報後,又利用高頻電話與華西列夫斯基通了話。華西列夫斯基完全同意朱可夫的見解。與此同時,他們還交換了西南方面軍當前行動的意見。華西列夫斯基同意暫時放棄「大土星」戰役,而使西南方面軍向敵托爾莫辛集團翼側實施突擊。蘇軍總參謀部也是這樣的意見。

  蘇軍西南方面軍受領了代號為「小土星」的任務:以近衛第1、3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的兵力向莫羅佐夫斯克總方向實施突擊,以粉碎該地域的敵軍集團。西南方面軍的突擊,由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支援,該集團軍在坎捷米羅夫卡總方向上進攻。

  德軍統帥部急需預備隊來改善其部隊在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上的危險處境。為了制止德軍由「中央」集團軍群調動部隊,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史達林格勒地域反攻的同時,組織西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進攻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從11月20日至12月8日,進攻的計劃和準備工作完全就緒。

  12月8日,蘇軍最高統帥部給西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下達了如下訓令:

  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應共同努力於1943年1月1日前粉碎勒熱夫、瑟切夫卡、奧列尼諾、別雷地域的敵軍集團,並在亞雷吉諾、瑟切夫卡、安德列耶夫斯科耶、列寧諾、新阿熱沃、堅佳列沃、斯維特一線牢牢地鞏固下來。

  西方面軍在實施戰役時應遵照下列事項:

  1.12月10~11日,在大克羅波托沃、亞雷吉諾地段突破敵人防禦,12月15日前攻占瑟切夫卡、12月20日至少有2個步兵師進入安德列耶夫斯科耶地域,協同加里寧方面軍的第41集團軍封鎖被合圍之敵。

  2.突破敵人防禦並待主力進到鐵路線後,方面軍快速集群及至少4個步兵師應向北進攻,突擊敵勒熱夫一切爾托利諾集團的後方。

  3.第30集團軍應在科什基諾、布爾戈沃東北的交叉路口地域突破敵防禦,並於12月15日前進到切爾托利諾地段的鐵路線上,進至鐵路線後應與方面軍快速集群協同,沿鐵路線進攻勒熱夫,並於12月23日攻占勒熱夫。

  加里寧方面軍在完成受領的任務時應遵照下列事項:

  1.第39和第22集團軍繼續向奧列尼諾總方向發展進攻,以粉碎敵奧列尼諾集團,並於12月16日前進入奧列尼諾地域。

  以第22集團軍的部分實力在葉戈里耶方向上實施輔助突擊,協助第41


  集團軍粉碎敵別雷集團。

  2.第41集團軍應於12月10日前粉碎突入齊齊諾地域的敵軍集團,並恢復奧科利查地域的原態勢。

  12月20日前,應以部分實力進入莫利尼亞、弗拉基米爾斯科耶、列寧諾地域,協同西方面軍部隊從南面封鎖被合國的敵軍集團。

  最高統帥部

  史達林朱可夫

  第170700號

  由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這兩個方面軍實施的這次戰役,對於粉碎勒熱夫突出部的敵人,具有重要作用。普爾卡耶夫中將指揮的加里寧方面軍執行了任務。在別雷以南進攻的方面軍部隊,順利地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向前推進與加里寧方面軍部隊會合,以便閉合對德軍勒熱夫集團的合圍圈。但是,西方面軍未能突破敵人的防禦。於是,史達林命令朱可夫立即前往西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處。

  朱可夫抵達西方面軍指揮所後,經過了解情況,認為:繼續進行這次戰役已不適宜,因為敵人已猜透蘇軍意圖並從其他地段向該地域調來大量兵力。與此同時,在蘇軍突破的地域中,加里寧方面軍的情況也複雜化了。敵人的猛烈的翼側突擊切斷了索洛馬京少將指揮的機械化軍與主力之間的聯繫,該軍陷入合圍。蘇軍最高統帥部不得不從其預備隊中抽調一個步兵軍協助該機械化軍實施突圍。該機械化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奮戰了3個多晝夜。第4天夜間,趕來援救的西伯利亞人突破了敵防線,該機械化軍的官兵才得以突圍,但已精疲力竭,不得不撤往後方休整。

  蘇軍在這裡儘管未能達到最高統帥部規定肅清勒熱夫突出部之敵的目標,但卻以積極的行動使德軍統帥部不能從這個地段向史達林格勒地域調動大量援兵。而且,德軍統帥部為了保住勒熱夫——維亞濟馬基地,還被迫從維亞濟馬、勒熱夫地域調來4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

  西方面軍進攻何以受挫?最主要的是對所選定的實施主要突擊地段的地形的困難條件估計不足。眾所周知,若敵防禦配置在視界良好、沒有防炮火的天然遮蔽地的地形上,則炮兵和迫擊炮火力易於破壞這種防禦,通常在該處進攻時會獲得勝利。倘若敵防禦配置在視界不好的地形上,在高地的反斜面上及與防禦正面平行的峽谷內還有良好的遮蔽地時,則這種防禦很難用炮火加以破壞,也很難突破,尤其在使用坦克受到限制時更是這樣。而在西方面軍進攻時,恰恰是沒有估計到德軍配置地點的地形影響,在該處起伏地的反斜面上有良好的遮蔽地。受挫的另一個原因是,保障突破敵人防禦所需的坦克、飛機、火炮和迫擊炮的數量不足。方面軍首長曾力圖在進攻過程中彌補這些缺陷,但未能成功。

  12月上半月,蘇軍頓河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消滅被圍敵軍的戰役,發展極為緩慢。

  德軍則等待著希特勒親自答應的支援,他們為固守每一個陣地而頑抗。

  蘇軍的進攻由於分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力量去消滅由科捷利尼科沃地域轉入進攻的德軍集團,因而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對於德軍來說,在史達林格勒地域的潰敗可能發展成為戰略規模的大失敗。德軍統帥部認為,為了改變總的態勢,首先必須穩住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方向上的防線,並在史達林格勒德軍的掩護下由高加索撤出其「A」集團軍群。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德軍組建了新的「頓河」集團軍群,其編成內主要是從蘇德戰場其他地段上抽調的部隊,還有部分部隊是由法國和德國抽調的。該集團軍由被希特勒當局視為「最合適和最能幹的司令官」曼施泰因擔任司令。希特勒給他賦予的任務是,從史達林格勒西南向前推進,為第6集團軍解圍。

  為了挽救在史達林格勒被合圍的部隊,曼施泰因元帥打算在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和托爾莫辛地域建立兩個突擊集群。實際上,這樣的計劃是註定不能實現的。當時德軍極端缺乏預備隊。能夠拼湊到的部隊在漫長的交通線上像蝸牛似的艱難地、緩緩地前進著。而在德軍後方的蘇軍游擊隊神出鬼沒,竭盡全力阻止德軍前進。他們置德軍的種種防範措施於不顧,置生死於度外,既勇敢,又機智,打翻了數十列運送德軍的列車。時間過去了,而指望集中德軍以打破封鎖和建立新的防線的企圖卻像肥皂泡似的破滅了。


  希特勒預感到德軍將在史達林格勒附近面臨滅頂之災,一再催促曼施泰因不要等部隊全部集中完畢即發起進攻,為第6集團軍解圍。

  但是,希特勒對這位新任司令官的要求,簡直是無法實現的。曼施泰因竭力向他解釋,唯一的成功的機會在於第6集團軍從史達林格勒向西突圍,另一方面曼施泰因自己的部隊以第4裝甲集團軍為前鋒,向東北進攻,夾擊處於這兩支德軍之間的蘇軍部隊。但是,希特勒仍然不同意從史達林格勒撤退。

  實際上,只要看一看地圖,便可以看出蘇軍的作戰企圖。德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一清二楚:蘇軍顯然正以大量兵力從南北兩面夾擊,企圖切斷史達林格勒德軍的退路,逼迫德軍第6集團軍不是倉皇向西退卻,就是束手就擒。於是,蔡茨勒向希特勒建議同意第6集團軍從史達林格勒撤退至頓河彎曲部一帶,恢復被突破了的陣線。沒想到總參謀長的這麼一個建議竟惹得希特勒火冒三丈:

  「我決不離開伏爾加!我決不從伏爾加後退!」希特勒大聲吼叫著,並親自下令:第6集團軍務必堅守史達林格勒周圍陣地!希特勒甚至還催促曼施泰因儘快發起進攻。

  12月12日,出於無奈,曼施泰因只是由科捷利尼科沃地域沿鐵路發起了進攻。曼施泰因在科捷利尼科沃集群中編有坦克第6、第23師,後來又增加了坦克第17師,還有1個裝備「虎」式重型坦克的獨立坦克營、4個步兵師和一些加強部隊,以及2個羅馬尼亞騎兵師。經過3天戰鬥,敵人向史達林格勒推進了45公里,並渡過了葉紹洛夫斯基阿克塞河。在上庫姆斯基地域進行了激烈的交戰,雙方均有重大損失。德軍和僕從國軍隊不顧傷亡,向史達林格勒突進。但是,蘇聯軍隊畢竟經受過戰鬥鍛鍊,十分頑強地扼守著防禦地區。只是迫於新開來的德軍坦克第17師的壓力以及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蘇軍第51集團軍的部隊和沙普京將軍指揮的騎兵第4軍才撤過梅什科瓦河。

  現在,敵人距史達林格勒只有40餘公里了,顯然認為勝利即將在握。然而敵人高興得未免太早了。根據史達林的指示,華西列夫斯基向該處調去馬利諾夫斯基將軍指揮的、裝備有充足坦克和火炮的、加強了的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並使之進入交戰。該集團軍的突擊最終決定了交戰的命運有利於蘇軍。

  12月16日,為了粉碎頓河中游地域的德軍並進到敵托爾莫辛集團的後方,蘇軍西南方面軍部隊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第6集團軍發起了對德軍的進攻。蘇軍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粉碎義大利第8集團軍後,迅猛地向莫羅佐夫斯克總方向發展突擊。坦克第24和第25軍及近衛機械化第1軍在第1戰役梯隊中進攻,採取撞擊的辦法粉碎敵人的抵抗。坦克第17和18軍為右梯隊,進入米列羅沃地域。

  蘇軍西南方面軍在這個方向上的迅猛行動,迫使曼施泰因將其預定由托爾莫辛地域向史達林格勒方向突擊的兵力用來對付前出到整個「頓河」集團軍群翼側和後方的蘇軍西南方面軍。

  12月19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離史達林格勒已不到40英里,21日,離城已不到30英里。夜晚時分,被圍的德軍第6集團軍部隊已能看到在大雪覆蓋的草原的那一邊,來救他們的援兵所發出的信號彈了。第6集團軍這時如果從史達林格勒向第4裝甲集團軍的前進陣地突圍,應該說,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一意孤行、極端自負、只知進攻不知防禦和撤退的希特勒,再一次禁止第6集團軍突圍。

  12月21日,德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再次請求希特勒批准第6集團軍突圍,這次希特勒總算同意保盧斯的部隊突圍,但要以他們同時能守住史達林格勒為前提條件。希特勒這種愚蠢的想法差不多把蔡茨勒給氣瘋了。

  翌日晚,蔡茨勒再次請求希特勒批准第6集團軍突圍。蔡茨勒說:

  「這肯定是我們解救保盧斯20萬大軍的最後機會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但是,希特勒硬是一點兒也不肯讓步。

  這時,蔡茨勒把這個所謂堡壘的內部的真實的情況告訴他:士兵們飢餓不堪,沮喪至極,對最高統帥部已失去信心,傷員們得不到照顧而奄奄一息,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活活地被凍死。但希特勒長就一副鐵石心腸,對所有這一切境況仍無動於衷。蔡茨勒的說服工作再次宣告失敗。

  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在正面和兩翼遭到蘇軍官兵的頑強抵抗,再也無法越過這最後的30英里,打到史達林格勒。霍特將軍認為,儘管如此,如果第6集團軍突圍,他還是能夠同它會師,然後兩支部隊便可以一起撤退至科捷爾尼科夫斯基。這至少能挽救20萬德軍的生命。這在12月21日~23日近幾天內進行的話,或許能夠成功。但如果再晚的話,便無濟於事了。因為蘇軍這時已在更北面的地方開始進攻,威脅著曼施泰因的整個頓河集團軍的左翼。


  12月22日夜間,曼施泰因打電話給霍特,要他按照即將頒發的完全不同的新命令行事。翌日新命令頒發,要求霍特立即停止向史達林格勒推進,派遣他們率領的3個裝甲師中的1個師到北面的頓河前線,他自己則率其餘部隊就地死守。

  德軍為史達林格勒解圍的努力失敗了。

  曼施泰因之所以給霍特發來這項新命令,是因為他在12月17日得到一個緊急的消息,一支蘇軍部隊在頓河上游地區的博古查爾突破了義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線,至傍晚時分,已打開一道27英里寬的缺口。3天以後,缺口擴大到90英里,義大利部隊倉皇潰逃。南邊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11月19日蘇軍發動攻勢的第一天就受到重創,正處在瓦解中。因此,曼施泰因必須調出霍特的一部分裝甲部隊來協助堵住這個缺口。於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發生了。

  不僅頓河方面的部隊向後撤退,已經進到史達林格勒這樣近的霍特的部隊也後撤了。這些撤退又轉過來使高加索方面的德軍受到威脅。一旦蘇軍打到羅斯托夫,高加索方面的德軍將被切斷。聖誕節後一兩天,蔡茨勒向希特勒指出:「如果你再不下命令立即撤出高加索,我們就要碰到第二個史達林格勒了。」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才很不情願地於12月29日給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下達了必要的指示。「A」集團軍群由德軍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編成。它們沒有完成奪取盛產石油的格羅茲尼油田的任務,現在也不得不在目標在望時開始迅速後撤了。

  原來在蘇軍西南方面軍當面的大約17個師的全部敵人被殲,物資儲備亦被蘇軍繳獲。德軍及僕從國軍隊被俘6萬人,擊斃者亦不少於此數。現在,少得可憐的德軍,除少數例外,已幾乎不作抵抗了。

  但是,在奧布利夫斯卡亞——上奇爾斯卡亞一線,德軍還在頑強地進行防禦。在莫羅佐夫斯克地域,蘇軍已於11月28日抓到原先在羅馬年科集團軍當面的敵坦克第11師和官軍野戰第8師的俘虜。由科捷利尼科沃地域渡過頓河後進到切爾內什科夫斯基、莫羅佐夫斯克、斯科瑟爾斯卡亞、塔欽斯卡亞一線的敵人對蘇軍列柳申科集團軍和快速部隊的抵抗最為強烈。敵人的這支部隊力圖占領防禦地區,以阻止蘇軍快速兵團繼續進攻並以此保障其部隊有撤退的可能。敵人在有利的條件下,可能會堅守這個突出部,以便將來通過這裡援救其被合圍的集團。但蘇軍未能得逞,蘇軍竭盡全力割裂這個突出部。蘇軍通過逐日實施的航空偵察發現,德軍正在羅索什、舊別利斯克、伏羅希沃夫格勒、切博多夫卡、卡緬斯克、利哈亞、茲韋列沃地域卸載。顯然,德軍打算沿北頓涅茨河占領基本防禦地區。德軍首先不得不堵塞蘇軍造成的寬達350公里的缺口。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圖京認為,蘇軍最好能不作特別間歇地打擊敵人。11月28日,瓦圖京向史達林匯報了近期進攻戰役進程,並提出建議:「為了不作特別間歇地打擊敵人,請求最高統帥部向這裡調撥援軍,因為這裡現有部隊要用於完成叫『小土星』戰役,而實施『大土星』戰役則需要補充力量。」

  當瓦圖京匯報情況時,恰好史達林和朱可夫都坐在電報機旁邊呢。史達林立即回復瓦圖京:

  「你的首要任務是不得讓敵人粉碎巴達諾夫的部隊,並應儘快派帕夫洛夫和魯西亞諾夫所部去援助他。你做得對,在最危急的時刻允許巴達諾夫放棄塔欽斯卡亞。你們對托爾莫辛的突擊,最好給騎兵第8軍再加強以某個步兵部隊。至於經蘇沃羅夫斯基向托爾莫辛調近衛騎兵第3軍1個步兵師,那是非常適時的。為使『小土星』變為『大土星』,我們已經給你調撥了坦克第2和第23軍,再過一個星期,你還可以得到兩個坦克軍和三四個步兵師……我們對坦克第18軍的使用有不同的見解。你想把他調往斯科瑟爾斯卡亞,最好讓它與坦克第17軍一起留在米列羅沃、上塔拉索夫斯科耶地域。總之,你應當注意,坦克軍派往較遠距離去時,最好兩個軍同時派出,而不要一個軍單獨行動,以免陷入巴達諾夫的處境。」

  這時朱可夫接過電話問瓦圖京:「坦克第18軍現在何處?」

  「坦克第18軍現在米列羅沃以南……它不會被孤立。」

  「請記住巴達諾夫,不要忘記巴達諾夫,無論如何要援救他!」

  「我一定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我們一定要救援巴達諾夫。」瓦圖京向史達林和朱可夫作了保證。

  西南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部隊在科捷利尼科沃和莫羅佐夫斯克方向上的順利突擊,最終決定了被圍在史達林格勒地域的、希特勒常常引以為豪的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的命運。他們出色地完成了蘇軍最高統帥部賦予他們的任務並迅猛地粉碎了敵人,從而打破了曼施泰因給保盧斯部隊解圍的計劃。


  12月底,蘇聯國防委員會開會討論今後的行動。史達林建議:

  「粉碎被圍敵人的工作交給一個人領導,現在有兩位方面軍司令員在指揮,有礙於這一任務的完成。」

  出席會議的所有國防委員無一例外地都支持這一意見。

  「最後肅清敵人的任務交給哪位司令員呢?」史達林進一步問道。這時,有人建議把所有部隊都交給羅科索夫斯基指揮。

  史達林問朱可夫:

  「你怎麼一聲不吭呢?」

  「我認為,這兩位司令員都能幹,如果把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部隊撥歸羅科索夫斯基指揮,那麼,葉廖緬科必然會感到委曲的。」朱可夫回答道。

  「現在不是談論委曲不委曲的時候,」史達林打斷朱可夫的話,並命令朱可夫道,「打電話給葉廖緬科,向他宣布國防委員會的決定。」

  當天晚上,朱可夫即用高頻電話給葉廖緬科打了電話,告訴他說:

  「葉廖緬科同志,國防委員會決定最後肅清敵史達林格勒集團的工作委任羅科索夫斯基進行,因此,你應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第57、第64和第62集團軍轉交給頓河方面軍。」

  「為什麼要這樣呢?」葉廖緬科迷惑不解地問道。

  朱可夫給他解釋了作出這個決定的原因。

  但這顯然使葉廖緬科十分難過,情緒激動,難以自抑。朱可夫建議他過一會兒再打電話。15分鐘剛過,朱可夫的電話鈴又響了。

  「大將同志,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特別看重頓河方面軍的領導人。我請你報告史達林同志,我要求留在這裡直至肅清敵人為止。」葉廖緬科略帶幾分委屈地說。

  朱可夫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他還是按著史達林的指示下達了關於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3個集團軍撥歸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訓令。


  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司令部應領導在科捷利尼科沃方向上行動的部隊,繼續殲滅科捷利尼科沃地域的敵軍。

  不久,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改稱南方面軍,在羅斯托夫方向上行動。根據蘇軍最高統帥部1942年12月30日訓令,第62、第64和第57集團軍由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撥歸頓河方面軍編成內。

  1943年1月10日,頓河方面軍編成內共有212萬人,坦克250餘輛,作戰飛機近300架,火炮和迫擊炮約6900門。

  圍殲敵64集團軍

  1942年12月底,華西列夫斯基主要研究有關肅清科捷利尼科沃、托爾莫辛和莫羅佐夫斯克地域的德軍問題。蘇軍最高統帥部任命沃羅諾夫將軍為其駐頓河方面軍代表。他和頓河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共同提出一個最後肅清被圍德軍集團計劃,該計劃的代號為「指環」。

  蘇軍總參謀部和最高統帥部審查了該計劃,認為尚存在一些問題,並在訓令中向沃羅諾夫將軍指出:

  你提出的「指環」計劃的主要缺點是,主要突擊和輔助突擊向不同的方向實施,而且從不連接,這就使戰役的勝利深為可疑了。

  最高統帥部認為,在戰役第一階段,你的主要任務應當是在克拉夫佐夫、巴布爾金、馬里諾夫卡、卡爾波夫卡地域切斷並殲滅被圍敵軍的西部集團,以便我軍由德米特里耶夫卡、第一國營農場、巴布爾金地域發起的主要突擊轉向南直指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第57集團軍由克拉夫佐夫、斯克利亞羅夫地域應實施與主要突擊相向的輔助突擊,並在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域與主要突擊會合。

  此外,應組織第66集團軍經奧爾洛夫卡向「紅十月」村方向實施突擊,第62集團軍則實施與該突擊相向的突擊,以便這兩個突擊能夠會合併從而切斷工區的敵人與敵主要集團的聯繫。

  最高統帥部命令根據上述內容修改計劃。最高統帥部批准你在第一個計劃中提出的戰役發起時間。

  戰役第一階段應於發起後5~6天結束。

  戰役第二階段應於1月9日前通過總參謀部送呈,計劃中應考慮到第一階段的戰果。

  史達林朱可夫

  第170718號

  1942年12月28日


  1943年1月,在頓河地域的蘇軍對外正面,經西南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努力,向西推進200~250公里。壓縮在合圍圈中的德軍的態勢急劇惡化,已沒有任何解救的希望,其物資儲備業已耗盡。部隊領到的是不夠充飢的口糧。醫院的傷病員大大超過容量。傷、病致死的人員急劇增加。不可避免的覆滅的命運即將來臨。

  為了停止流血,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頓河方面軍領導人向德軍第6集團軍發出最後通牒,要他們根據慣例條件投降。

  於是,1943年1月8日,3名蘇軍青年軍官帶著一面白旗,進入史達林格勒北部的德軍防線,把蘇頓河方面軍前線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一份最後通牒送交保盧斯將軍。最後通牒提醒保盧斯,他的部隊已被切斷,解救無望,空中接濟也不能保持了,然後說道:

  「你軍已陷入絕境。你們饑寒交迫,疾病叢生。而蘇聯的寒冬還只剛剛開始。嚴霜、寒流、暴風雪還在後頭。你的士兵缺少冬衣,衛生條件又差到極點……你們的處境暗淡無光,繼續抵抗下去實在毫無意義。」

  「有鑑於此,並為了避免無謂的流血犧牲,茲建議你們接受下列投降條件……」

  這些條件是體面的。所有被俘人員一概發給「通常標準的口糧」。傷病員和凍傷人員將得到醫治。所有被俘人員可以保留他們的軍銜領章、勳章和個人財物。通牒要求保盧斯於24小時之內答覆。

  保盧斯立即將最後通牒的全文以電報形式發給希特勒,並要求批准第6集團軍向蘇軍投降。希特勒立即駁回了他的請求。蘇軍要求投降的期滿之後,又過了24個小時,即1月10日晨,蘇軍以5000門火炮對德軍狂轟猛炸。經過猛烈的炮火準備後,頓河方面軍部隊轉入旨在分割並各個殲滅被圍敵軍的進攻,但未能獲得全勝。

  這一仗打得激烈而殘酷。在瓦礫成堆、遍地冰凍的城內廢墟上,雙方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英勇,不顧一切地戰鬥。但是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6天之中,德軍的袋形陣地已縮小了一半,只剩下15英里長、9英里寬的一塊地方。

  1月22日,頓河方面軍部隊經過進一步準備後再次轉入進攻。敵人經不住這次突擊,開始後退。會戰中托爾布欣將軍指揮的第57集團軍和扎多夫將軍指揮的第66集團軍取得的戰果最好。

  1月24日,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本來就已十分可憐的陣地又被蘇軍一劈為二,最後一條小型的臨時跑道也失去了。過去,德軍飛機還運來些供應品,特別是治療傷病員的藥品,並運走了2900名傷病員,現在飛機再也不能降落了。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再次給保盧斯所屬部隊一次投降的機會。1月24日,蘇聯的使者帶著一份新的建議來到德軍陣地。保盧斯又一次感到左右為難,並再次發電報向希特勒請示:

  「部隊已彈盡糧絕……已無法進行有效的指揮……傷員18萬人,無衣無食,也無藥品繃帶……繼續抵抗下去已毫無意義。崩潰在所難免。部隊請求立即准予投降,以挽救殘部生命。」

  但是,希特勒的答覆一如既往:「不許投降。第6集團軍必須死守陣地,直至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實際上,繼續抵抗不僅毫無意義、毫無用處,而且是根本辦不到的事。第6集團軍被迫開始全線退卻……退卻變成了逃跑……亂作一團……路上布滿屍體,並很快被白雪所覆蓋……整個部隊開始無命令地退卻,勢不可擋,因為他們在和死亡賽跑,稍慢一點兒,死神便會輕易地追上他們,捉住他們……隊伍里一批批人死去,集團軍縮在越來越小的地獄裡。

  1月28日,德軍第6集團軍這樣一支曾經煊赫一時的軍隊的殘兵余卒被分割在3小塊袋形陣地之中,保盧斯將軍的司令部在南面的一塊,他坐在黑暗角落裡的行軍床上,樣子頹喪至極。


  第6集團軍的「光榮」和可怕的痛苦都快要結束了。1月30日,保盧斯電告希特勒:「最後崩潰不出24小時之內。」

  希特勒得到這個信息後,趕緊對史達林格勒的那些面臨死亡的軍官們封官晉爵,顯然希望這種「恩典」能加強他們頑強到底的決心。希特勒對約德爾說,「在德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陸軍元帥被生俘的」,隨即給保盧斯發去一封電報,授予他元帥節杖。117名軍官也都升一級。這真是骷髏賣俏的把戲!

  1月31日晚,保盧斯向德軍統帥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第6集團軍……已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同日7點45分,第6集團軍司令部的發報員自己決定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蘇聯人已經到了我們地下室的門口。我們正在搗毀器材。」最後寫上「CL」——這是國際無線電碼,表示「本台停止發報」。

  實際上,在第6集團軍司令部並未發生最後一分鐘的戰鬥。保盧斯和他的司令部並沒有堅持到最後一兵一卒。總司令的地下室的黑黝黝的洞口,由一名蘇軍下級軍官率領一班士兵窺看。蘇軍士兵叫黑洞中的德軍軍官投降,第6集團軍的參謀長施密特將軍接受了投降的要求。保盧斯癱軟無力地坐在行軍床上。施密特問保盧斯:

  「請問陸軍元帥,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此時此刻,曾不可一世的保盧斯竟連吭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了。

  1月31日,蘇軍最後粉碎了德軍的南部集團。德軍的南部集團殘部,包括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元帥在內,無一例外地統統投降了。2月2日,北部集團的殘部亦投降。至此,蘇軍徹底完成了伏爾加河畔的最大的會戰,由德軍及其僕從軍所組成的最大的軍隊集團徹底遭到覆滅。

  91萬名德軍,其中包括24名將軍,正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淒涼的西伯利亞戰俘營。這批戰俘都是飢腸轆轆,身患凍傷,大部分還負了彈傷,人人迷茫頹喪。他們抓緊了裹在頭上的滿是血污的毛毯,以抵禦攝氏零下24度的嚴寒。兩個月前,這支遠征部隊共285萬人,現在除了2萬名左右羅馬尼亞部隊和2000名傷員已空運回國外,殘存者還就是這麼多了。其餘人員已全部戰死,成為希特勒的犧牲品。

  此時此刻,希特勒正在東普魯士的暖氣燒得熱乎乎的大本營里責罵其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將領不懂得如何和何時殺身成仁。其實,該對這次慘重失敗負責的正是希特勒自己的固執和愚蠢。2月1日,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在最高統帥部舉行會議。會議里,希特勒像一頭髮瘋的獅子,不斷責罵在史達林格勒被俘的保盧斯:

  「他們已經在那兒投降了——正正式式、完完全全地投降了。他們本來應該團結一致,負隅頑抗,然後用最後一粒子彈自盡……那個人應該舉槍自殺,正像歷來的司令官眼看大勢已去便拔劍自刎一樣……」希特勒越說越對保盧斯恨之入骨。

  希特勒還與蔡茨勒將軍就如何向德國民眾公布投降消息的問題,簡單地交換了一下意見。2月3日,即保盧斯等投降後的第三天,德國最高統帥部發布了一項特別公報:

  「史達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元帥的卓越領導下,忠實地履行了他們戰鬥到最後一息的誓言,終為優勢的敵人和不利於我軍的條件所壓倒。」

  史達林格勒的會戰極其激烈,只有莫斯科會戰可與之相提並論。史達林格勒會戰反攻過程中,蘇軍共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義大利第8集團軍。德軍共損失32個師和3個旅,另外還有16個師傷亡50%~75%,損失人員80餘萬、坦克和強擊火炮近2000輛、火炮和迫擊炮1萬餘門,作戰和運輸飛機3000多架,以及汽車7萬多輛。蘇軍把德軍從伏爾加河和頓河擊退幾百公里。史達林格勒戰役是德國軍隊所曾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失敗。敵人在頓河、伏爾加河、史達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占其當時在蘇德戰場作戰總兵力的1/14,還有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實力兵器的損失對法西斯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它的整個戰爭機器。

  在200個日日夜夜的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蘇聯軍民充分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行艱苦卓絕的頑強作戰,計損失113萬人,終於贏得了輝煌的勝利。

  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後,從南到北向蘇軍各個方向的反擊作戰也頻頻告捷。列寧格勒、頓河流域、北高加索等地的德軍先後敗退。

  蘇聯軍民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首先,史達林格勒會戰使德軍遭到沉重打擊,元氣大傷,粉碎了希特勒滅亡蘇聯、進而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改變了蘇德戰場的戰略形勢,是蘇聯衛國戰爭的重大轉折點,也是歐洲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蘇軍從此牢牢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蘇德戰爭的進程開始發生根本轉折。

  第二,蘇聯軍民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引發了法西斯集團內部的深刻政治危機和軍事危機。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軍在蘇德戰場的空前失敗,德軍士氣一落千丈,在德軍內部甚至在部分希特勒將領中,對打贏戰爭的信心產生嚴重動搖。在希特勒大本營里,怨聲四起,一些納粹將軍還暗中策劃了推翻希特勒的政變。德國與其夥伴和僕從國的關係顯著惡化,這些國家的離心傾向日趨明顯,不願再聽命於德國。史達林格勒會戰後,儘管希特勒一再堅持要求增加蘇德戰場的力量,但僕從國不願再做出更多的承諾。日本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後,也向德國表示,無法參加對蘇作戰。義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覆滅,使這些國家的執政者對希特勒的信心產生嚴重動搖,他們開始尋求退出戰爭的方法和道路。1943年3月26日,墨索里尼在給希特勒的信中,建議同蘇聯單獨媾和。一些中立國家對德國也越來越持慎重態度。1943年,同德國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從蘇德戰爭前夕的40多個減少至22個。此外還有不少國家正在醞釀與德國斷絕關係。第三,蘇聯軍民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地位,擴大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鞏固和擴大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一步堅定了世界人民共同打敗法西斯集團的信心,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新高潮。1942年至1943年,蘇聯同澳大利亞、古巴、埃及、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連同盧森堡、墨西哥和烏拉圭先後恢復了外交關係。美英國家的政治家,看到蘇聯展示出來的強大威力及其戰略、戰術的明顯提高,開始認真考慮和研究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蘇聯軍民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促進了在反法西斯同盟國團結合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一次會議——德黑蘭會議的召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