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

2024-09-14 04:42:41 作者: 蕭楓
  1.德軍超強準備,蘇軍嚴陣以待

  德軍自1941年6月入侵蘇聯至1943年初,已經損失了200萬以上的兵員。除了歷年的征補外,希特勒在1943年1月13日又發布了「防衛第三帝國」的總動員令,其中把男子徵召的範圍定在16~65歲。這樣,德軍此刻仍然能在東線保有198個師。雖然素質不如往昔,但是其整體實力仍舊不可輕視。只是軍備的生產一直趕不上作戰的損耗,從而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例如1943年1月時,東線全部18個裝甲師竟然只有495輛坦克可用,其困境可想而知。

  與德軍形成對照的是,蘇軍方面自從史達林格勒大勝後,利用潮水般的猛攻解放了許多城市,並從中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兵源。同時,蘇聯龐大的工業能力也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軍備。更值得注意的是,蘇軍4-34坦克的出現使德軍也漸漸喪失了武器上的優勢。這樣,德軍便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面對東線的嚴峻態勢,轉任南方集團軍司令的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兩種選擇:其一是放棄鄧尼茨河附近的土地以引誘蘇軍深入,待蘇軍戰鬥力衰竭後再予以反擊;其二是乘蘇軍尚未完成攻勢準備前先行發動攻擊,藉助大規模的包圍及殲滅戰重創蘇軍。然而,不論是「先攻」或者「後攻」,對曼斯坦因而言,充其量不過是在東線上造成一個和局罷了。

  對兼任陸軍總司令的希特勒來說,東線的攻守問題不僅僅是個戰略問題,更是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史達林格勒大敗之後,軸心國之間隱隱產生了一些動搖。希特勒認為,若採取「後攻」,不僅將被迫放棄無數德軍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廣大的土地及資源,更會對巴爾幹半島上的軸心國家產生不良的印象。唯有採取主動攻勢才能重新鞏固「德軍無敵」的神話,以加強各盟國的向心力。而且此時土耳其的問題也很棘手,同盟國及軸心國都想爭取土耳其加盟,德軍勢必要在東線有所表現。凡此種種因素,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先攻」的決定,而庫爾斯克戰線的突出部分正是攻擊的最佳目標。

  史達林格勒慘敗之後一直苦惱不已的希特勒決定先發制人,以庫爾斯克為突破口,發起新一輪攻勢,殲滅蘇軍主力兵團,保住奧寥爾突出部,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進一步東進創造有利條件。希特勒為此將集中50個陸軍師,共90萬人、2000多輛坦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準備蘇軍豈會視而不見?他們通過有效的情報偵察,對希特勒的企圖了如指掌。統帥部決定後發制人,先在庫爾斯克地域以堅強的防禦作戰拖垮進攻之敵,爾後發起反攻,回兵削掉奧廖爾突出部。他們在該地域投入了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共130萬人,坦克也達近3000輛,另有草原方面軍的強大預備隊作後援。

  1943年4月15日,德軍開始擬定第6號作戰行動。由中央集團軍及南方集團軍對庫爾斯克一帶的突出部分實施南北夾擊,企圖包圍並殲滅其間的大量蘇軍。依照曼斯坦因的計劃,攻勢應當在5月初融雪期結束後發動,只要蘇軍整補還未完成,德軍便有可能重演1941年的大勝。但是許多的因素使得攻擊發起日一延再延,結果白白地延誤了大好戰機。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坦克數量的不足,重坦克更是如此。德軍入侵蘇聯初期雖然在坦克數量上居於劣勢,但是仍能靠優秀的乘員以及新式坦克打敗蘇聯。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蘇軍在1941年底又研製出了新型T-34型坦克,這種坦克無論在火力、防護力還是機動力方面都比德國坦克優秀。因此,德軍對新型坦克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為此,德軍也研製開發了新型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是搭載88毫米反坦克炮的重裝甲坦克,深得希特勒的厚愛。希特勒甚至認為一個虎式坦克營即抵得一個坦克師的戰鬥力,因此堅持要等到擁有足夠的數量時才能發動攻擊。然而此時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月產量不過各只有25輛而已。

  不過這種窘狀很快便得到改善,1943年2月,德軍「裝甲部隊之父」古德里安將軍出任德軍裝甲兵總監,肩負起重建裝甲部隊的任務。另外,修貝亞接任軍需部長,統一併強化了德國的軍需生產。由於這兩人不斷努力,德軍裝甲部隊又漸漸恢復了元氣。

  另外,1943年5月,北非的25萬軸心軍向英美盟軍投降,這對希特勒而言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在掃清非洲障礙後,英美聯軍極可能在近期內進攻義大利,這也是個潛在的威脅。在東部前線,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出蘇軍已經加強了庫爾斯克一帶的兵力。德軍的攻勢越往後延,蘇軍的防禦工事就越堅固。況且此時蘇聯正以每月近千輛的速度生產T-34型坦克。德軍擔任北面主攻的第9軍團指揮官摩德爾不得不一再請求增加部隊,以面對越來越強的蘇軍。

  這許多因素使得希特勒一再延後攻擊發起日,直到7月初,德軍才算完成攻擊準備,而曼斯坦因原本計劃的時機早已不存在了。

  與德軍一籌莫展的境況相比,蘇軍也強不到哪兒去。在紅軍最高指揮部內,史達林和以朱可夫為首的將軍們也面臨著「先攻」或「後攻」的抉擇。然而他們藉助於「露西」間諜網的幫助,準確而迅速地作出了決定。

  「露西」是魯道夫?李斯特的匿名。他在第一次大戰時即加入德軍,但他卻是個徹底反納粹的人。納粹興起後,李斯特偷偷組織了10名反納粹的軍官,這10人都留在戰後的國防軍中,其中5人升至將官。8人任職於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另2人任職於德國空軍。李斯特本人則住在瑞士,隨時將手下得到的情報傳到蘇聯,這些情報後來果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連李斯特自己也始料不及。

  早在1943年4月,「露西」即對紅軍提出了警告:德軍將在泥濘期結束後立即發動夏季攻勢,而庫爾斯克的突出部正是德軍的攻擊目標。由於情報周全,再加上希特勒一再延後開戰日期,蘇軍遂得以從容布置防禦陣地,靜待著德軍的攻擊。

  對壘雙方都深諳空中支援之道,為此都投下了血本。德國空軍集結了2000餘架飛機,占蘇德戰場的70%。其中13個大隊專門從本土和法國、挪威調來,這當中不乏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包括曾擊落近千架敵機的第3戰鬥聯隊、第52戰鬥聯隊,以及俯衝轟炸航空兵主力——曾在波蘭參與維盧尼大屠殺、在海上擊沉蘇聯「瑪拉塔」號戰列艦的第2俯衝轟炸聯隊。蘇軍的投入也並不遜色,他們投入了中央方面軍空軍第16集團軍、沃羅涅日方面軍空軍第2集團軍、西南方面軍空軍第17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主力兵團,共有飛機3100架,兵力數量遠遠優於德軍。蘇軍的主力戰鬥機是雅克-3、雅克-9和拉-5,性能與德國最新型的Me-109G和FW-190A大體相當,特別是拉-5H型屬最新改進型,首次投入戰場。該型飛機發動機1850馬力,比一般戰鬥機高出80馬力,機動性好,堅固耐用。

  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共集結了130萬名士兵、超過2萬門的火炮和3500輛坦克,它們分屬北邊洛克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面軍以及南邊瓦圖丁指揮的佛洛尼茲方面軍。另外它的北面有帕波夫指揮的白揚斯克方面軍,南邊是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面軍。其後的預備隊則是可涅夫指揮的斯帝普方面軍。這些兵力合在一起,總數超過200萬,坦克更多達5000輛。

  蘇軍把這項行動取名為「庫圖佐夫作戰」。蘇軍在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以層層的地雷、鐵絲網、碉堡及戰壕構成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地。據估計,平均每公里正面埋下了1500枚以上的反坦克地雷以及無數的人員殺傷雷。其密度是莫斯科防禦戰的6倍,史達林格勒會戰的4倍。

  與此同時,蘇軍一道道的壕溝及反坦克陣地也布滿了庫爾斯克地區。光是中央方面軍即挖了大約54公里的戰壕。每個陣地有3~5門重型反坦克炮、

  2~5門迫擊炮,並有交通壕互相連結。蘇軍將許多反坦克炮放在改裝的農舍中,前線的坦克也開進坦克壕中,僅露出炮塔射擊。這種陣地戰準備的規模之大,也是歷次戰爭中罕見的。

  為了防禦德國空軍的攻擊,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內集結了9個防炮師、40個防空團、17個防空營,甚至還有10列防空裝甲列車。

  在蘇軍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同時,德軍至7月初也已完成所有的攻勢準備:擔任北面夾擊任務的是克魯格指揮的中央集團軍,下轄第2裝甲軍團及第9軍團,擔任主攻的第9軍團由摩德爾指揮,轄有6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及十多個步兵師。大約有960輛坦克、2400門火炮,第2裝甲軍團則防守奧廖爾突出部以掩護第9軍的側翼。

  伴著俄羅斯平原的暖風陣陣吹來,數千輛坦克和數千架飛機齊聚庫爾斯克地域,一場規模空前的空地大血戰即將拉開帷幕。

  北線的戰鬥首先在空中打響。還在雙方籌備戰事階段,雙方空軍就競相以對方航空兵為主要目標展開了一場對攻戰,目的都是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作準備。

  1943年5月6日,蘇聯空軍首先發起空中進攻戰役,連續4天猛烈地轟炸庫爾斯克及其毗鄰地區的德軍26個機場,出動飛機總數高達1392架次,在機場上擊毀德機373架,擊傷51架,令慣於突擊敵方機場的德國空軍飽嘗了被別人攻擊之苦。5月8日開始,蘇軍又進行了第二次空中進攻戰役,繼續猛轟德軍機場,出動規模竟達到了3360架次。在突擊機場的同時,蘇聯空軍還對戰區內和敵縱深交通線、倉庫、通信指揮中心施加了猛烈打擊。

  德軍也出動大批飛機對蘇軍機場和鐵路線進行突然轟炸。6月2日,德軍

  287架轟炸機在戰鬥機掩護下,分多批撲向庫爾斯克鐵路樞紐,蘇軍起飛386架殲擊機攔截,經過數小時空中對攻,一舉擊落德軍第一梯隊轟炸機58架。但德軍後續梯隊的160架轟炸機乘機突入了庫爾斯克,對鐵路樞紐投下了數十噸炸彈,致使蘇軍鐵路運輸中斷了12小時。此役德軍總共損失飛機145架,蘇軍損失則少得多。

  蘇軍這兩次空中進攻戰役,使德軍航空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善了空中力量對比,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庫爾斯克南,德軍的實力也不弱。在那裡,主攻的第4裝甲軍團由霍斯指揮,轄有5個裝甲師、1個機機械化師及5個步兵師。右側是肯夫指揮的肯夫軍團,包含3個裝甲師及3個步兵師,士兵總數也有20萬之眾,擁有坦克1500輛。

  加上全線的防禦及支援兵力,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共投入了90萬名士兵、27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以及1萬門火炮。其全部兵力占德軍總兵力的1/3強。

  當大進攻進入倒計時階段時,雙方的空軍都加緊展開了偵察工作。7月2日,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的總統大本營中召見德軍的高級將領及主要的前線指揮官。由於德軍攻勢延後,偵察得到的種種跡象都顯示蘇軍已經增強了兵力,德軍已經不可能再有奇襲的優勢。曼斯坦因最初原本傾向「後攻」方案,後來雖然勉強同意採取「先攻」,但拖到此時,情勢已經改觀了。在一番分析比較後,希特勒最後下令:7月5日凌晨3時30分展開強擊。


  蘇軍代理最高指揮官朱可夫及參謀總長瓦西列夫斯基在綜合各項偵察情報後,於7月2日對各地守軍提出警告。他指出德軍可能在7月3日至6日展開攻擊,要求各地軍隊嚴加戒備。

  到了7月4日晚上,蘇聯中央方面軍的偵察部隊發現前線的德軍工兵正在清除前線的地雷帶,便派兵追殲。雙方發生小規模的衝突後,蘇軍帶回一名德軍俘虜。該俘虜屬於德軍第6步兵師的工兵營,他透露說:德國將於翌日凌晨3時30分發動攻擊,各部隊已進入戰鬥位置等等。有了這些情報後,蘇軍將領們對戰局更加有把握了。

  7月5日凌晨3時25分,就在德軍準備猛攻之際,一顆顆重型炮彈突然從天而降,砸向德軍陣地。緊接著,蘇聯空軍也一齊沖向德軍前線機場,只幾分鐘便炸毀德機60餘架。幸虧一些德戰鬥機部隊反應敏捷,緊急升空,遏制了蘇機的攻勢,停放在各機場上的大批轟炸機才未遭到更大損失。但它們發起進攻的時間卻被迫推遲。早上5時30分,穩住陣腳的德軍才分別從北面的奧寥爾和南面的別耳哥羅德發起了南北對進攻勢,早有防備的蘇軍地面部隊立即展開了頑強阻擊。

  德國空軍為了給接下來的坦克部隊前進鋪平道路,在南北兩路的進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強擊機。同時還派出大批戰鬥機為轟炸機和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蘇聯空軍也針鋒相對,派出大批殲擊機爭奪制空權,攔截來襲之敵,同時以轟炸機、強擊機猛轟敵地面部隊。雙方在地面戰場均投入了上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空軍均拿出反坦克殺手鐧。蘇軍強擊機配備了一種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彈,它重約25公斤,能擊穿德軍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軍則使用了兩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一種是改裝了的HS-129B2強擊機,它發射的穿甲彈由鎢合金包覆彈頭,能穿透數十毫米厚的坦克裝甲;另一種是JU-87G型飛機,摧毀力更大。這兩種飛機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製成功,屬世界第一批專用反坦克攻擊機,德軍用它們組建了若干個反坦克攻擊大隊,指望它們能在這次行動中一顯身手。

  激烈的戰鬥在空中和地面同時鋪開。雙方的殲擊機與殲擊機之間、殲擊機與轟炸機之間、轟炸機與坦克之間展開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戰。空戰、空襲、反空襲交替進行,直殺得庫爾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濃煙遮天蔽日。

  2.地空大決戰

  7月12日,德軍南方集團軍對普洛赫洛夫卡發動了總攻擊。如果德軍能順利占領該城,那麼德軍進攻庫爾斯克的取勝把握便會大增。

  德國擔任主攻的是豪瑟將軍指揮的第2SS軍團,轄有近700輛坦克。SS是希特勒的私人軍隊,也是希特勒種族優越神話下的產物。加入SS的士兵不僅要有純正的雅利安血統,也要求具備強健的體格。納粹在宣傳上總是將SS塑造成鋼鐵般的勁旅,但實際上SS缺乏有經驗的各級幹部,戰鬥的傷亡率頗高,並不見得比國防軍的精銳部隊高明多少。不過SS的人員及裝備補充都有優先權,編制也比國防軍的部隊大。因而,SS仍稱得上是德軍引以為傲的精銳部隊。

  在SS軍團左側是身經百戰的第48裝甲軍,右側還有肯夫軍團的300輛坦克支援。自清晨發動攻擊開始,德軍就陸續遭到蘇軍數個機械化部隊的攻擊,到了大約上午9點,兩軍的主力終於在普洛赫洛夫卡城的南郊遭遇。

  作為蘇軍先鋒的第5近衛坦克軍團首先衝進了德軍的隊伍中。德軍坦克炮雖然能在1500至1800米的距離開火,但此刻它們面對蘇軍坦克的全速出擊只能望洋興嘆,於是兩軍很快糾結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德軍虎式坦克強力的火炮以及蘇軍的拉——5H型坦克,都無法討到什麼便宜,它們那巨大的炮塔不易旋轉反而成了致命傷。不多久,草原上到處都是坦克的殘骸。濃密的硝煙瀰漫著戰場,坦克行進和射擊揚起的沙土更阻礙了兩軍的視野,雙方的士兵也混雜在其中互相廝殺。

  在近距離對攻中,無數的慘烈戰鬥不斷地在上演,炮聲、槍聲、爆炸聲和哀嚎聲處處可聞。坦克乘員僥倖從燃燒的坦克里爬出後,往往被迫拿起步槍像步兵一樣地作戰,有時雙方的坦克兵甚至用匕首肉搏。

  就在南線坦克部隊激戰正酣之時,北線也展開了正面對攻。不過唱主角的卻不是坦克而是空軍擔任北線防禦的蘇聯空軍第16集團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同德軍展開了激戰。空戰中,蘇聯飛行員表現出的機智勇敢令德軍吃驚不小,加上飛機本身性能良好,於是一架架德軍飛機拖著濃煙撞向地面,往往還誤中自己的坦克。戰鬥中,蘇軍研製的聚能炸彈大顯神威,強擊航空兵第291師使用這種武器,一口氣便幹掉了德軍坦克30輛,以致德軍坦克參謀長梅倫將軍悲嘆道:「許多坦克成了蘇聯空軍的犧牲品,俄國飛行員表現得特別勇敢。」

  在空軍的有效支援下,蘇軍地面部隊頑強地頂住了各路強攻的德軍。到7月5日夜,德軍僅在奧利霍瓦特卡方向楔入蘇軍防禦區6~8公里。

  然而,防禦戰役的第二天表明,蘇聯空軍為壓制和消滅大量目標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殲擊機的作戰也暴露出一些缺點:他們迷戀於同敵戰鬥機作戰,有時竟把敵轟炸機置之於不顧;有些殲擊機巡邏隊只在己方上空值班待命,沒有按高度作梯次配置,這樣就只能通過不間斷的空中巡邏來掩護地面部隊,造成了兵力的大量消耗。

  7月6日,蘇軍航空兵克服了前一天作戰中存在的缺點。他們注意監視空中情況,必要時還用機場值班分隊來加強殲擊機巡邏隊。為了更加主動地打擊德機,他們甚至還大膽地把巡邏警戒線推至敵占區空域。


  德軍航空兵遇到頑強的抵抗,其攻勢嚴重受挫。而蘇軍航空兵卻不斷加強突擊,這一天出動架次比7月5日多了一倍。在戰鬥機的92次空戰中,共消滅德機113架。轟炸、強擊航空兵也於6日展開了強大的反突擊,給楔入防線之敵造成重大殺傷。

  從7月7日開始,蘇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區北部的空中主動權,大部分德軍轟炸機還未開到戰場即遭到了攔截,並且損失慘重。

  至10日,德軍在奧寥爾——庫爾斯克方向上的進攻能力已經枯竭,不得不轉入了防禦。首先,北線作戰中,蘇空軍第16集團軍出動飛機7600架次,遠程航空兵出動800架次,共消滅德軍飛機517架,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粉碎德軍進攻。陸軍部隊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很高評價,第13集團軍總指揮在報告中寫道:「請向空軍全體人員轉達我們地面部隊的衷心感謝,感謝他們從空中給我們的積極支援。我們都懷著愛戴的心情讚揚自己的戰友從空中實施的成功突擊。」

  在南線,擔任防禦的蘇軍航空兵打得更加頑強。當德軍從別耳哥羅德向庫爾斯克城以南的奧博揚發起主攻後,沃羅涅日方面軍幾乎將其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了奧博揚一線。從5日開始,雙方又展開了殲擊機大戰,參戰飛機之多、空戰頻率之高、戰況之慘烈,均達到驚人的程度。在寬20公里、長69公里地區上空,同時有雙方的2000多架飛機在縱橫交織,幾乎遮蔽了天空。

  一次參戰的飛機常常多達100~150架。7月5日雙方編隊空戰達99次。至10日止,僅空軍第2集團軍的殲擊機就進行了205次空戰,擊落德軍飛機330架,自己只損失153架。

  強擊航空兵和轟炸航空兵主力,用於打擊猖狂北進的德軍坦克集團。頭兩天,強擊機和轟炸機都以6~8機編隊活動,收效並不很大。後來為了提高突擊效率,減少飛機的損失,便改以30~40機編隊實施集中突擊。因為大編隊強擊機和轟炸機的防禦能力更強,殲擊機也更容易掩護。如此鋪天蓋地的空中火力,給德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德國空軍歷來以作戰迅速勇猛而一度讓盟軍傷透腦筋,此次在庫爾斯克的表現當然也不同凡響。他們對蘇軍地面部隊的空襲曾一度十分兇猛。7月8日清晨,德軍第一個反坦克大隊——第9強擊聯隊第4大隊在巡邏中發現別耳哥羅德以北有蘇軍1個坦克旅,正向德軍的側翼運動,立即集中了全大隊的56架HS-L29B2強擊機展開超低空迎頭痛擊,30毫米穿甲彈雨點般飛向坦克集群,短短几分鐘內便有6輛坦克起火燃燒。蘇軍被迫停止了攻勢後撤。

  面對蘇軍優勢兵力的頑強抵抗,7月10日,損失慘重的德軍被迫中止了對奧博揚的進攻,德軍第一階段南北對進計劃就這樣被無情粉碎了。但是,希特勒不肯罷休,他進行了重新部署,把進攻重點放到南線,將坦克師、機械化師和航空兵的主力調到了奧博揚東南的普羅霍羅夫卡地域,打算從東南方向迂迴包抄庫爾斯克。沃羅涅日方面軍針鋒相對,及時調整了自己的部署,決心以攻對攻,徹底粉碎進攻之敵。

  至7月23日,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部隊完全恢復了7月5日前所處的位置。在別耳哥羅德——庫爾斯克方向防禦戰役期間,蘇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1926架次,擊落德機899架。至此,希特勒攻占庫爾斯克的「衛城作戰」計劃徹底破產。

  3.庫爾斯克大反攻

  早在戰役開始之前,蘇軍統帥部在作戰計劃中就明確規定,在挫敗德軍攻勢後,應抓住戰機,對德軍占領區實施全面反攻。7月12日,雙方南線部隊鏖戰普羅霍羅夫卡之際,蘇軍便在北面開始執行「庫圖佐夫」計劃,一直伺機而動的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分別從奧寥爾突出部的北、東兩個方向發起了強大攻勢,總兵力超過德軍兩倍,占據了絕對優勢。

  戰鬥開始前夜,蘇軍遠程航空兵和夜間轟炸航空兵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航空突襲,對德軍火炮陣地、防禦支撐點和兵力集結地域徹夜猛轟,炸得德軍暈頭轉向。其中在東線出動了600多架次,投彈550噸。

  12日晨,各路航空兵又以猛烈的直接火力和施放煙幕掩護陸軍發起了地面衝擊。北線,強擊航空兵也連續出動,為進攻部隊清障開道。

  發起進攻1小時後,德軍轟炸機群飛臨戰場上空,企圖對蘇軍部隊實施突擊。早在空中和機場待戰的近衛殲擊航空兵第1軍的殲擊機立即迎擊,它們以猛烈的攻擊將德轟炸機隊形打亂,使其無法對蘇軍部隊進行瞄準轟炸。

  當日,蘇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2174架次,空戰72次,消滅德機86架,自己則損失59架。與蘇軍飛行員共同作戰的還有「自由法國」志願飛行員組成的「諾曼第」大隊,他們由戴高樂將軍派遣,於1943年5月到達前線,編入空軍第1集團軍。他們在同德機的格鬥中表現尤為英勇,到7月底,已擊落敵機30餘架。


  在8天之內,蘇聯西方面軍部隊推進了70公里,布良斯克方面軍部隊推進了20公里。德軍急忙增調來10個師的兵力,發起了強大的反衝擊。蘇軍空軍出動第1和第15集團軍的幾乎全部兵力,對德軍反衝擊部隊實施全力突擊,打得德軍人仰馬翻、屍橫遍野。僅7月25日一天,空軍第1集團軍就消滅德軍大約25輛坦克、150輛汽車、5個炮兵連和大量步兵。到7月29日止,博爾霍夫的德軍集團完全被粉碎。

  在東線,強擊航空兵第3軍於12日晨也向德軍發起猛攻,消滅和壓制突破地段上的敵軍火器和部隊。在部隊發起衝擊前5分鐘,89架轟炸機又對德軍一些重要的抵抗樞紐和炮兵陣地投下了500枚爆破彈和3000多枚殺傷彈。

  轟炸機、強擊機和炮兵的集中突擊,打得德軍士氣沮喪,防線土崩瓦解,蘇軍乘勢順利推進。強擊機不停地消滅德軍殘存的發射點和抵抗樞紐部。蘇軍地面部隊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節節推進,到7月16日已前出到奧列什尼亞河。7月19日,德轟炸機以8~35機編隊在戰鬥機掩護下出動,攻擊北線蘇軍坦克兵團,嚴陣以待的蘇軍殲擊機與之展開激烈空戰,擊落德機23架,其餘德機落荒而逃。8月4日拂曉,蘇軍突入奧寥爾城,一天之內城內德軍便全部被肅清。

  在北線,堅守在那裡的中央方面軍也於7月15日對奧寥爾突出部南翼發起猛攻。空軍第16集團軍每天出動飛機1000多架次,實施強有力的空中支援。8月6日,蘇軍收復了奧寥爾市南面重鎮克羅梅。

  德軍兵敗如山倒,全線大潰逃,蘇軍乘勝轉入追擊。偵察機頻頻升空,四下捕捉德軍動向,轟炸機、強擊機、殲擊機晝夜不停突擊奧寥爾一帶的公路、鐵路網,無情追殺逃竄中的德軍車隊。8月6日至10日,德軍有60列列車和大批坦克、汽車被擊毀,死傷慘重。8月18日,奧寥爾反擊戰勝利結束。此役蘇軍航空兵共出動60995架次,投彈5000噸,為戰役勝利立下了大功。

  南線的大反攻從8月3日開始。反攻前夜,遠程航空兵飛機在突破地段實施了突擊。翌日晨,在部隊發起衝擊前兩小時,空軍第2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在殲擊機掩護下,對突破地段上的敵支撐點進行了壓制。而在部隊發起衝擊前,兩個空軍集團軍又有200多架飛機對主要防禦地帶內的目標實施了集中突擊。

  在蘇軍航空兵和炮兵的有效打擊下,德軍支撐點的火器有的被擊毀,有的被壓制,所以在進攻的頭30分鐘內,德軍基本上沒有進行抵抗。個別炮兵剛準備開炮,便被戰場上空的蘇軍強擊機發現並擊毀,沃羅涅日方面軍當日上午即占領了德軍主要防禦地帶。

  困獸猶鬥的德軍把大量航空兵投入被突破地段,意欲阻止蘇軍的進攻。其轟炸機主要以小編隊活動,重點突擊蘇軍進攻的步兵和坦克。但每次襲擊都遇上了蘇軍殲擊機的猛烈攔截,紛紛敗下陣來。在強有力的空中掩護下,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坦克集團軍很快突破了德軍防禦,到8月3日夜已向前推進了26公里。草原方面軍部隊也突破敵防線,楔入7~9公里。

  8月5日,草原方面軍部隊首先解放了別耳哥羅德,並向哈爾科夫防線外圍逼近。幾日後,沃羅涅日方面軍也將德軍別耳哥德——哈爾科夫集團軍攔腰切成兩段。

  德軍急忙把預備隊從其他地段調往哈爾科夫一帶。蘇軍空中偵察機及時發現了德軍的調動,蘇軍也採取了果斷的措施,調來大批航空兵給予打擊。南方面軍空軍第8集團軍第一個投入對德軍預備隊的戰鬥,其轟炸機向調往哈爾科夫地區的敵坦克兵團和摩托化兵團發起猛烈攻擊。空軍第17、第5和第2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也先後參戰。它們成功地襲擊了沿線許多鐵路車站,消滅了行進途中的許多軍列和汽車縱隊。

  由於蘇聯陸軍和空軍協調一致的行動,德軍的反突擊一直未獲成功。空軍第2集團軍的飛行員幾天中就消滅了德軍數十輛坦克、數百輛汽車,以及幾個火炮和追擊炮連。德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卻。

  當沃羅涅日方面軍正在抗擊德軍的反突擊的同時,草原方面軍又於8月18日突破了哈爾科夫外圍防線,對敵構成三面合圍態勢。德軍棄城出逃,蘇軍立刻派出空軍第5集團軍幾乎全部兵力進行阻截。僅8月21日至22日,蘇軍就出動1300架次,擊毀、擊傷坦克多輛、汽車上百輛。

  總之,在別耳哥羅德一哈爾科夫方向的反攻中,蘇聯航空兵共出動飛機28265架次,為陸軍部隊完成任務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自7月12日開始,蘇軍的反攻便一浪高過一浪,蓄勢已久的蘇軍投入了大批的預備隊,使得庫爾斯克一帶的蘇軍累計兵力多達264萬人、火炮5萬多門、坦克8200輛,飛機也多達6950架。連日來德軍也對庫爾斯克增援,一共投入了15萬餘人,16萬門火炮以及5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

  7月13日,希特勒緊急召回克魯格和曼斯坦因兩位前線總指揮,在一番商議後,克魯格兵團撤出蘇聯前線,用於防守英美盟軍在義大利的新攻勢。最終,希特勒只同意讓曼斯坦因單獨繼續作戰。曼斯坦因也認為自己軍隊已到了勝利的邊緣,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能消滅南部蘇軍主力。

  然而,曼斯坦因這次可能誤判了戰況。蘇軍不僅擁有超過他想像的預備隊,同時也已經準備進攻南部德軍的右側面,該地面僅有少數德軍防守而已。但由於曼斯坦因的頑強作戰,嚴重打擊了南線的蘇軍,許多蘇軍部隊一直等到8月3日才發動反攻。

  在北部的奧寥爾方面,蘇軍以第11近衛坦克軍團為主,向德軍名將摩德爾的第2裝甲軍團的陣地突破,其火炮的密度達到每公里150~200門,坦克密度也達到每公里15~20輛。儘管蘇軍此次反攻規模堪稱世界之最,他們卻仍然無法重演史達林格勒的大包圍。摩德爾利用數道預備好的防線,巧妙地遲滯蘇軍的攻勢,從容地將德軍撤出了奧寥爾。

  蘇軍用在奧寥爾的兵力達到128萬人,此外還有2萬門火炮及24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德軍方面,摩德爾除了49萬部隊外,還有1000輛坦克及1000架飛機。直到8月5日蘇軍才終於收復奧廖爾,此時大部分的德軍已安全撤退到下一道防線。而在南部戰線,希特勒於7月17日又撤出了33裝甲軍前往義大利。曼斯坦因雖然非常不願意,但也無可奈何。最後南部戰線只好改攻為守,蘇軍乘機展開了全面反攻。

  最後,長達2個多月的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大勝、德軍慘敗而告結束。它不僅演出了一場世紀坦克大會戰,而且也是蘇德空戰的一個轉折點。整個戰爭中,德軍損失坦克近2000輛,飛機損失更達2000多架。經庫爾斯克一役後,德軍元氣大傷,再也無力阻止蘇軍前進。不過德軍的防禦仍然可圈可點,減緩了蘇軍的前進。在戰爭進入尾聲時,蘇軍又於8月23日奪回了哈爾科夫。但直到11月6日,蘇軍才進入基輔,接著光復了整個烏克蘭。往後,整個東線就是蘇軍不停地進攻,德軍不斷地防禦,直到蘇軍攻入柏林為止。

  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戰役中,蘇德雙方皆動員了上百萬的士兵以及數以千計飛機,尤其令人注目的是雙方共投入了4000輛坦克展開鐵甲對攻,堪稱「世紀坦克之戰」。在這場歷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中,德軍耗盡了幾乎全部的坦克師。與此同時,雙方空軍作戰之慘烈也是歷次戰爭中絕無僅有的。在經過十多天的血戰後,希特勒的東線擴張野心被重重地打上了休止符。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