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慎大覽·下賢》講析

《慎大覽·下賢》講析

2024-09-14 13:08:39 作者: 李宏
  有道的士人本來就傲視君主,不賢明的君主,也傲視有道的士人。他們天天這樣互相傲視,什麼時候才能相投合?這就像儒家、墨家互相非議和齊國、楚國彼此不服氣一樣。賢明的君主則不是這樣。士人雖然傲視自己,自己越發以禮相待。這樣,士人怎能不歸附呢?士人歸附了,天下人就跟著歸附。

  所謂帝,是指天下人都來親附;所謂王,是指天下人都來歸服。得道的人,有天子的尊貴地位而不顯現驕橫傲慢,富有天下而不放縱自誇;卑下到當百姓而不感到失意屈辱,貧困到無衣無食而不憂愁恐懼。他們誠懇坦蕩,確實具備了高尚的修養;他們大徹大悟,遇事不疑,必然是弄清了事理原因;他們卓爾不群,堅守信念,絕不改變;他們順應自然,隨著陰陽一起變化;他們明察事理,意志堅定牢固;他們忠厚淳樸,不行詐偽行為;他們志向遠大,高遠無邊際;他們思想深邃,難以測量;他們剛毅堅強,節操高尚;他們做事謹慎,不自以為是;他們光明正大,恥於運用智謀;他們胸襟寬廣,看輕世俗的誹謗、讚譽。

  他們以天為法則,以德為品行,以道為根本,隨萬物變化而沒有窮盡。他們精神充滿天地,不會竭盡;覆蓋宇宙,無邊無際。他們所擁有的"道",沒有誰知道何時開始,沒有誰知道何時終結,沒有誰知道它的門徑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開端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本源在哪兒。道大到無所不包,小到微乎其微。這就叫做無比珍貴。士人能達到這種境界,五帝也不能與他交友,三王也不能以他為師。如果拋開帝王身上的尊貴光環,那就差不多能得賢士為友、為師了。

  堯不用帝王的身份去會見善綣,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請教。堯是天子,善綣是平民,堯為什麼這樣過分地禮遇他呢?因為善綣是得道的人。對得道的人,不可傲視。堯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謀不如善綣,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請教。這就叫做無比公正。不是無比公正,誰又能禮遇賢者呢?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見過住在窮巷陋室里的人有七十個。這件事,文王開了頭而沒有做到,武王做了而沒有完成,周公雖輔佐年幼的成王才真正完成。這不是正說明成王親自禮賢下士嗎?

  齊桓公想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跟從的人說:"萬乘的君主來見平民。一天來了三次卻沒有見到,也可以停止了。"

  桓公說:"不能這樣。士人傲慢倔強不屑於做官的,本來就輕視君主。那君主不屑於稱王稱霸的,也會輕視士人。就算他不屑於做官,我難道不屑於稱王稱霸嗎?"於是見到了。也說明了桓公見賢的決心是不可勸止的。

  世人多指責齊桓公的品行,品行即使不好,稱霸也夠了。如果在外能推行他的主張而個人行為又檢點,怕是不止稱王了。

  子產在鄭國為相,去見壺丘子林,跟壺丘子林的學生們坐在一起,一定按年齡就座,這是把相位的尊貴放在一邊了。身為大國的相,而能丟下相的架子,談論志向,議論品行,真心實意地與人探求道理,大概只有子產能這樣吧!

  他在鄭國做了十八年相,僅處罰了三個人,殺死兩個人。桃李的果實下垂到道上,也沒有誰去摘取;小刀丟落在路上,也沒有誰去拾起。

  魏文侯去見段干木,站得疲倦了卻不敢休息。回來以後見翟黃,箕踞在堂上跟他談話。翟黃很不高興。

  文侯說:"段干木這人,讓做官他不肯,給俸祿他不接受,現在你想當官就任你相位,想得俸祿就給你上卿的俸祿。你既得到了我給你的官職、俸祿,又要求我以禮相待,恐怕很難辦到吧。"

  所以賢明的君主對待人,不肯接受官職、俸祿的就以禮相待。禮遇士人沒有比節制自己的欲望更好的了。欲望得到節制,命令就可以執行了。魏文侯可以說是喜好禮遇士人了,喜好禮遇士人,所以向南能在連堤戰勝楚國,向東能在長城戰勝齊國,俘虜齊侯,並把他獻給周天子。周天子獎賞文侯,封他做諸侯。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