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審應覽·審應》講析

《審應覽·審應》講析

2024-09-14 13:09:38 作者: 李宏
  君主對於言談儀表,不可不慎重。大凡君主有見識的,言談不會首先開口。別人領唱,自己就跟著唱;別人先走,自己緊隨其後。根據大臣付出的努力來估計成效,根據大臣所說的事確定他的名分,根據大臣的成就考察名分和實際是否符合,這樣,遊說的人就不敢胡言亂語,君主就能抓住根本了。

  孔思請求離開,魯國君主說:"天下君主都像我一樣,您將要去哪裡?"

  孔思回答說:"我聽說君子像鳥兒一樣,受到驚嚇就飛走。"

  魯國君主說:"君主不賢能,到處都是這樣。離開了不賢能的君主,到了另一個不賢能的君主那裡去,你自己認為能了解評價天下的君主嗎?大凡鳥兒飛走,都是離開驚嚇它的地方,到不受驚嚇的地方。離開受驚嚇的地方去不受驚嚇的地方,是未知數。如果是離開受驚嚇的地方又到了一個受驚嚇的地方,那麼鳥兒為什麼還要飛走呢?"

  所以,孔思對魯國君主的回答,是不對的。

  魏惠王派人對韓昭侯說:"鄭國是被韓國滅亡的,希望您分封鄭國君主的後代。這就是所說的使滅亡的國家得以存在,使滅絕的世系得以延續的道義。您如果封鄭國君主的後代,那麼您的名聲就會顯赫。"

  昭侯很憂慮這件事,公子食我說:"請允許我去回答他。"

  公子食我到了魏國,見到魏王以後說:"貴國命令我國封鄭國君主的後代,我國不敢答應。我國一向被貴國視為禍患。從前晉出公的後代聲氏當晉國君主,後來被囚禁在銅鞮,貴國不憐憫他,卻讓我國保存滅亡的國家,延續滅絕的世系,我國不敢答應。"

  魏王慚愧地說:"這本不是我的意思,請客人不要再說了。"

  這是舉別人的不義行為,來為自己做不義的事辯解。魏王雖然無話回答,但韓國做不義的事卻更加厲害了。公子食我的善辯,正足以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魏昭王對田詘說:"我在東宮當太子的時候,聽到先生您議論說:'當聖賢很容易。'有這回事嗎?"

  田詘回答說:"的確有這回事。"

  昭王問:"那麼先生您是聖賢嗎?"

  田詘回答說:"在一個人還沒有建功立業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他是聖賢的,這是堯對舜的了解;等到一個人建功立業之後才知道他是聖賢的,這是一般人對舜的了解;現在我還沒有建功立業,可是您卻問我說:'先生您是聖賢嗎?'請問您也是堯嗎?"昭王無言以對。

  田詘回答昭王的時候,昭王本來不是說"我了解聖賢",而是問田詘說"先生您是聖賢嗎",田詘自己於是就用了解聖賢的話回答昭王,這樣,就使昭王享有了自己不應該享有的聲譽,而田詘並未覺察到自己是在答非所問。

  趙惠王對公孫龍說:"我致力於止息戰爭有十多年了,可是不成功。戰爭不可以消除嗎?"

  公孫龍回答說:"止息戰爭的本意,體現了平等友愛天下人的思想。平等友愛天下人,不可以靠虛名來實現,一定要有實際內容。現在藺、離石二縣歸屬了秦國,您就穿上喪國的裝束;向東攻打齊國奪取了城邑,您就加餐慶賀,這都不符合平等友愛天下人的思想。這就是止息戰爭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啊。"

  假如有這樣一個人,傲慢無禮卻想受到尊敬,結黨營私處事不公卻想得到好名聲,號令煩瑣屢次變更卻想平靜,乖戾殘暴貪得無厭卻想安定,即使是黃帝也會感到為難。

  衛嗣君想通過加重賦稅的方式來聚積糧食,人民對這種舉動感到憂慮難安,衛嗣君就將此事告訴薄疑說:"人民非常愚昧啊。我聚積糧食,是為人民著想。糧食儲藏在他們的家中與儲藏在官府里,有什麼區別呢?"

  薄疑說:"不對。糧食儲藏在人民的家中,您就無從獲取,這就不如儲藏在官府里了;糧食儲藏在官府里,人民就無從獲取,這就不如儲藏在人民的家中了。"

  凡是在聽到某種意見的時候務必反省自己,能詳察,那麼命令就沒有不被聽從的了。立國時間長了就穩固,國家穩固就難以滅亡。如今虞、夏、商、周沒有長時間保存下來,都是不知道反省自己的緣故啊。

  公子沓在周國擔任相國時,申向去向他遊說,申向見到公子沓時渾身發抖。公子沓譏諷他說:"申子來向我遊說卻渾身發抖,因為我是相國的緣故嗎?"

  申子回答說:"我很不肖。雖然這樣,但公子年僅二十歲就做了相國,接見長者卻使他渾身發抖,請問這是誰的過錯?"公子沓無話回答。

  發抖是因為不習慣見尊貴者,使人發抖是因為態度威嚴傲慢。如果尊貴者態度謙恭,進見的人仍然發抖,責任就不在尊貴者身上了。所以,別人雖說時常有犯過失的,但自己還是不能改變謙恭待人的態度。別人犯過失不足以責難,用嚴厲驕橫的態度待人則應該責難。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