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離俗覽·為欲》講析

《離俗覽·為欲》講析

2024-09-14 13:10:15 作者: 李宏
  假使人們沒有欲望,君主即使賢明,還是不能使用他們。沒有欲望的人,他們看待當天子,與當奴僕相同;他們看待享有天下,與沒有立錐之地相同;他們看待彭祖那樣長壽的人,與夭折的孩子相同。天子是最尊貴的,天下是最富有的,彭祖是最長壽的,如果沒有欲望,那麼這些情況都不足以勉勵人們。奴僕是最低賤的,沒有立錐之地是最貧窮的,夭折的孩子是最短命的,如果沒有欲望,那麼這些情況都不足以禁止人們。

  如果有一種欲望,那北到大夏,南到北戶,西到三危,東到扶桑,人們就都不敢作亂了;迎著閃光的刀,冒著飛來的箭,奔赴水火之中,人們也不敢退卻;清早就起身,致力於耕種,受人僱傭,從事繁雜勞苦的耕作,人們也不敢休息。

  所以,欲望多的,可以用的地方也就多;欲望少的,可以用的地方也就少;沒有欲望的,就不可被使用了。人們的欲望即使很多,君主卻沒有恰當的方法役使他們,人們雖然得到了欲望,還是不可以被使用。讓人們得到欲望的方法,不可不審察清楚啊!

  善於當君主的人,能使人們得到無窮無盡的欲望,所以人們也就可無窮盡地被役使。言語、風俗、習慣都與華夏不同的蠻夷之國,他們的衣服、帽子、衣帶、房屋、住處、車船、器物、聲音、顏色、飲食,都與華夏不同,但他們都為欲望所驅使卻是一樣的。三王不能改變這種情況,不能改變這種情況而能成就功業,這是因為順應了人的天性;桀、紂沒有背離這種情況,沒有背離這種情況而國家遭到滅亡,這是因為違背了人的天性。

  違背了人的天性卻不知道,這是因為沉溺在習俗中了。長期沉溺在習俗中而不能覺察,那就變成自己的習性了。本性與非本性不同,這是不可不分辨清楚的。不懂這個道理的人,怎麼能去掉非本性的東西呢?無法去掉非本性的東西,那麼欲望可能就不正當了。欲望可能不正當,用它治身就會夭折,用它治國就會亡國。

  所以古代的聖賢君主,審察並順應人的天性,以便滿足人的欲望,那麼民眾就沒有不聽從命令的了,功業就沒有不建立的了。聖賢的君主執守根本,四方部族都來歸附,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執守根本的人是最尊貴的,最尊貴的人沒有對手。聖賢的君主託身於沒有對手的境地,所以民眾的命運都依附於他們了。

  一群狗在一起,都安安靜靜無所爭奪。如果把烤熟的雞扔給它們,就相互爭奪了。有的被咬折了骨,有的被咬斷了筋,這是因為存在著爭奪的條件。存在著爭奪的條件,就爭奪;不存在爭奪的條件,就不爭奪;不存在爭奪的條件卻相互爭奪,沒有任何一國有這樣的事。

  凡是安定、清明的國家,都是讓百姓爭做符合道義的事;黑暗、混亂的國家,都是讓百姓爭做不義的事。強大的國家,都是讓百姓爭著願意為君主所使用;弱小的國家,都是讓百姓爭著不為君主所使用。爭做符合道義的事、爭為君主所用與爭做不義的事、爭著不為君主所使用,這兩種情況所帶來的禍和福,天覆地載都不為多。

  晉文公攻打原國,與士卒約以七天為期。過了七天可是原國仍不投降,文公就命令離開。將士們說:"原國就要投降了。"

  軍官們都請求等一下,文公說:"信用是國家的珍寶。得到原國失掉珍寶,我不做這樣的事。"於是離開了。

  第二年,又攻打原國,與士兵約定一定要攻克原國,然後才返回。原國人聽到這消息,於是就投降了。衛國人聽到這件事,認為文公的信用達到極點了,也歸順了文公。

  所以人們說的"攻打原國同時得到了衛國",指的就是這事。文公並不是不想得到原國,而是認為不守信用得到,還不如不得到。一定要靠誠信得到原國。歸順的不僅僅是衛國啊,文公可說是懂得如何滿足自己的欲望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