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十章 後繼部隊相繼進入朝鮮

第十章 後繼部隊相繼進入朝鮮

2024-09-12 19:26:18 作者: 胡元斌
  第九兵團創造戰史奇蹟

  1950年10月23日,毛澤東致電陳毅、張震,令宋時輪來京受命,宋時輪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宋時輪出生於湖南醴陵北鄉黃村。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宋時輪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山城堡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梁山阻擊戰、宛西戰役、宛東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

  在北京面見毛澤東時,毛澤東對宋時輪說:"我不會遙控你,我們要你去朝鮮,是用人之長,你要對付的是美國陸戰第一師……

  離京後,宋時輪立即命令部隊展開入朝工作,原準備整訓3個月,但11月5日中央軍委發來指令,要第九兵團立即入朝。

  此時準備工作還來不及做好,15萬人的棉衣都沒解決。宋時輪給東北軍區的高崗打電話,想請示毛澤東,推遲兩天,換好冬裝再入朝,但高崗不同意。

  10月29日,朱德來到兵團所在地曲阜,立即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

  朱德親自作了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傳達了黨中央、中央軍委、毛澤東的決策,宣布我國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決定,命令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準備入朝作戰。

  在會上,朱德分析了國際形勢,他說:

  美國侵略者不僅占領了朝鮮平壤,而且還派兵侵占了我國的領土台灣,現在又把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連續派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的城市和農村,嚴重地威脅著我國的安全。

  你們赴朝作戰,是在國外打仗,同國內打仗不一樣,作戰的對象、地點、條件都變了,而且敵人又是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加上語言不通,氣候寒冷,困難一定很多。你們要按照毛澤東軍事思想,講究戰略戰術,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過去我們同國民黨軍隊打仗,胃口很大,現在要同美國侵略軍打仗,就要像吃飯一樣,一口一口地吃。要以運動戰為主,並結合陣地戰。

  他還特別強調地說:你們要尊重和依靠朝鮮人民,愛護朝鮮的一草一木,嚴格遵守"三大律八項注意",團結朝鮮人民和軍隊。

  他最後關切地說:朝鮮現在天氣很冷,要注意保暖。你們是老部隊啦,希望你們打大勝仗,為祖國爭光。

  會場顯得格外肅靜,除了朱德講話聲音外,場下鴉雀無聲,大家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朱總司令的報告。

  10月中下旬,第九兵團進駐山東曲阜及其附近地區整訓待機。10月30日毛澤東給聶榮臻發來電報,談到第九兵團入朝的管理問題:

  聶:

  諸將志司、志政(包括前十三兵團司政)前後所發各項口號,動員令,入朝注意事項,作戰注意事項等集成一起,即日派人送往宋時輪應用,為要。

  毛澤東

  10月30日

  11月1日,第九兵團由兗州地區,向東北邊境進發。5日,中央軍委確定第九兵團立即入朝,擔負江界、長津方向作戰任務。

  11月7日,宋時輪指揮第九兵團開始隱蔽入朝,部隊悄無聲息地在夜幕中急急前進,刺骨的寒風穿透了將士的軍裝。

  第二十軍由輯安跨過鴨綠江,經江界、雲松洞等地區進到柳潭裡以西及西北地區,17日完成集結任務;

  第二十七軍自臨江進至朝鮮,向長津地區前進,21日到達舊津里地區;兵團指揮部過江後,立即向江界勝芳洞指揮位置前進;

  11月21日,第二十六軍進至厚昌口地區,擔任兵團預備隊兼志願軍總預備隊。

  至此,第九兵團全部秘密完成戰役集結行動。

  11月21日,宋時輪率領的志願軍第九兵團15萬餘人秘密集結到長津湖等地區。

  11月26日,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乘直升機由興南飛往柳潭裡,他在飛機上,俯視下望,只見東線戰場白雪覆蓋著的高山、溝壑一覽無遺,他未見志願軍部隊運動和集結的跡象。

  志願軍第九兵團15萬餘,在美軍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西方軍史學家後稱讚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不斷組建新的志願軍部隊

  1950年5月14日,毛澤東將許光達從蘭州召到北京,親自委派他籌建人民裝甲兵領導機關。一個月後,毛澤東便簽署了中央軍委命令,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50年7月14日,許光達在戰車第一師幹部大會上提出:

  在全軍範圍內準備編成幾個坦克旅,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的雛形,加強訓練,提高技術,一旦發生戰爭,我們馬上就能夠擔負戰鬥任務。

  9月1日,以第二兵團機關為基礎,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宣告成立,這一日,被定為人民裝甲兵誕生日,標誌著我軍裝甲兵作為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新技術兵種,已正式納入到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序列中,從此我軍建設走上機械化、裝甲化發展道路。

  1950年10月,許光達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遞交了題為《為準備1000輛坦克而奮鬥》的報告,提出裝甲兵部隊三年計劃,其中每個師有一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由裝甲兵黨委負責建設。

  10月1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但是,剛剛組建的人民裝甲兵要不要參加援朝作戰,與強大的美軍一決雌雄?

  關鍵時刻,毛澤東再次定下決心:"往娘懷裡躲的崽沒出息,要在戰鬥中建設裝甲兵!"

  一聲令下,年輕的人民裝甲兵便同人民志願軍陸軍部隊準備入朝參戰。

  裝甲兵部隊黨委做出決定:

  要求部隊在3個月內完成一年的訓練任務,迅速掌握基本技術,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為此,許光達率領機關參謀人員深入到基層部隊蹲點,幫助部隊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改革訓練方法,突出重點、難點,提高訓練質量。

  與此同時,中央做出了建立一支強大的炮兵的決策,並決定組建軍兵種領導機關。誰來掌舵炮兵呢?

  毛澤東幽默地發話:"紅四方面軍有個陳錫聯,外號叫'小鋼炮',搞炮兵當然是內行!"

  1950年4月25日,毛澤東簽署命令,任命年僅35歲的陳錫聯為炮兵司令員,後經3個多月的緊張籌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炮兵司令部於8月1日在北京成立。

  1950年10月20日,陳錫聯到中央軍委報到,次日正式到炮兵就任。在陳錫聯到京之前,中央軍委已抽調四野特種兵副司令員蘇進到北京籌建炮兵領導機關,並擔任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51年初,為儘快把領導機構建起來,以適應朝鮮戰場的迫切需要,陳錫聯請求中央軍委將四野炮兵機關的大部分人員調京,充實了軍委炮兵機關,成立了炮兵政治部、炮兵幹部管理部、炮兵後勤部、炮兵軍械部等部門。與此同時,在華東、東北、西北軍區也建立了炮兵領導機構。


  此時,在朝鮮戰場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之間,志願軍在朝預備炮兵只有3個師部、14個團,戰場壓力很大。

  經陳錫聯等向中央軍委請求,從西北、西南、中南等軍區共調給軍委炮兵8個"有良好的軍政素質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的步兵師,用以改建新的炮兵部隊。

  為使他們迅速掌握炮兵技術,陳錫聯等先後在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4省迅速組建了8個訓練基地,採取了"緊張的、短期突擊的、戰時的訓練方法"進行改裝訓練。

  在此過程中,陳錫聯指示對上述指戰員進行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我軍宗旨等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認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意義,堅定敢打必勝的信心,激發革命熱情,自覺服從革命需要,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改裝、訓練熱潮中來。

  就這樣,只用兩三個月就完成了改裝、訓練任務……這些完成改裝、訓練任務的部隊,馬上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抗美援朝前線戰場。

  與此同時,軍委通信部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通信處,指導協助參戰部隊迅速健全各級通信機關與通信分隊,從各地調集通信人員和器材補充入朝部隊,在東北地區組織安裝軍用導航設備,搶建有線電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轉報台。

  當時,志願軍領導機關只有9部短波電台、一個電話隊,只相當於一個連。每個軍有各類通信人員2500至3000人,占軍總人數的5%至6%,無線電通信機60餘部,還包括步談機,有線電單、總機370餘部,被覆線只有440餘單千米。

  為此,志願軍通信兵發揚勇敢頑強、準確細緻的優良作風,運用以無線電為主的多種通信手段,保障作戰指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通信兵逐漸發展,至1953年7月,志願軍領導機關除有短波電台、音頻電話外,還建立了無線電收發信集中台、載波電話、電傳電報及無線電接力通信等固定台站;每個軍有通信人員4400餘人,占軍總人數9%左右,無線電通信機320餘部,有線電單、總機1200餘部,被覆線1700餘單千米,較戰爭初期分別增長3.8、2.2和2.8倍。

  周恩來再三叮囑楊得志

  1950年12月17日,毛澤東提出讓十九兵團赴朝參戰。他在一封電報中提議:

  如果在兩三個月內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機會,亦可考慮將楊得志兵團使用上去。但楊兵團亦需加強裝備,補充人員。如使用該兵團,亦以在明年1月下旬或者2月開動為適宜。

  12月21日,毛澤東在另一封電報中又一次提議:

  楊得志部現已集中徐州、濟南間地區,開了幹部會,朱總去講了話。如有必需,3月中參戰無問題。目前仍以在徐、濟間整訓一時期為宜。待要使用之前一個月可開至瀋陽、安東間,補一部新兵,如蘇方裝備那時已到,可將裝備改換即開朝鮮參戰。

  1951年2月5日,在中南海的西花廳,周恩來接見了即將赴朝的楊得志和李志民。


  楊得志,原名楊敬堂,湖南省醴陵南陽橋三望沖人,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武裝組成的工農革命軍第7師,並隨部隊到井岡山,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文家市、吉安戰鬥和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

  長征途中,楊得志率團擔負前衛和先遣任務。曾指揮紅一團強渡天險烏江,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

  1937年,楊得志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1939年,任冀魯豫支隊支隊長,率部在冀魯豫地區廣泛發動群眾,創建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先後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先後指揮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冀熱察戰役和察綏戰役等。

  建國之後,楊得志兼任陝西軍區司令員,組織部隊參加修建寶天鐵路和屯田墾荒。韓戰爆發後,受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李志民,湖南省瀏陽縣高坪區西坑村人。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紅一方面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經創造了以政治攻勢克敵制勝的成功戰例。

  在一間陳設簡樸的辦公室內,周恩來讓他們坐定之後說:"你們為祖國而離開祖國,我在北京為你們送行,就是這麼個意思。"

  周恩來介紹了金日成和朝鮮人民軍的情況,也講述了彭德懷當時指揮的第三次戰役的巨大勝利,還講了志願軍赴朝參戰後在世界上引起的各種各樣的反映。

  這時,周恩來站起來說:你們十九兵團,還有楊勇、楊成武同志指揮的兩個兵團,都有著光榮傳統,戰鬥力很強。我曾經說過,要把你們"三楊"拿出去,叫做"三楊開泰"!

  周恩來提及的"三楊"指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中3名楊姓將軍,即楊成武、楊得志、楊勇。他們都是久經沙場、戰功顯赫、頗有指揮才幹的高級將領。周恩來的話使楊得志情不自禁站起來。

  楊連弟與戰友搶修橋樑

  1950年的10月中旬,鐵道兵團第一師開赴我國東北邊境,首批入朝執行戰地鐵路的搶修和保障任務。

  在行軍的隊伍中,一個身材高瘦、長臉細眼的幹部,緊閉著嘴唇,邁開大步走在隊伍之中。別看他很少說話,他可是鐵道兵團赫赫有名的"登高英雄"楊連第。

  楊連弟1919年出生於天津市北倉鎮,從小他家境貧窮,14歲時學鞋匠,以後又當過電工、架子工,給資本家賣了十幾年苦力,也練就了一身登高技能。

  1949年初,天津解放後,楊連弟告別家人,與幹過架子工的同伴一起,報名參加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鐵道兵縱隊。


  1949年春,楊連弟在修復石家莊到北戴河鐵路沿線橋樑的過程中初顯身手,為連隊解決了不少施工難題,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師傅"。

  同年6月,在修復當時全國第一高的隴海8 號橋時,楊連弟自告奮勇,手持帶鉤的長杆,僅以一塊木板作掩護,攀上45米高的橋墩。

  他連續實施爆破百餘次,清除橋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橋墩頂面,提前20天完成任務,為修復大橋作出突出貢獻,成為聞名鐵道兵的"登高英雄"。橋樑專家不禁讚嘆:"戰士中真有能人啊!"

  1950年初冬,一個沒有星星、沒有月亮的漆黑夜晚,飄飄揚揚的雪花灑落在鴨綠江兩岸,銀裝素裹的江面上一片清冷的白光。

  就在這時,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第一師第一團第一連副連長楊連弟和他的戰友們正在搶修一座鴨綠江鐵路便橋。

  楊連弟隨鐵道兵入朝參戰,剛到鴨綠江邊,就趕上修復鐵路便橋的任務。楊連弟和戰友們完成任務後,第二天晚上就乘坐火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一進朝鮮,列車驟然減慢了速度,仿佛在爬行一般,不時地停下來。原來,列車正在經常修補的鐵軌上行駛,稍一加快,就有脫軌的危險。

  就這樣停停走走,一直到第二天快亮時,列車開到一個小站後,就再也走不動了,連機車的鍋爐也熄火了。原來,前面的沸流江大橋被敵機炸毀了。

  楊連弟和戰友們從車廂里向外望去,只見站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彈坑,站台早已殘缺不全,四處是已被燒得變形的破車皮和被炸得七扭八彎的鐵軌。

  楊連弟和戰友們下了車,深一腳淺一腳地繼續前進,打算穿過市區到指揮所去。

  一進入市區,一股股焦臭味撲鼻而來。市區里,到處是被炸毀的殘垣斷壁,一堆堆瓦礫還冒著絲絲青煙,鐵絲、膠皮、折斷的電線桿、破磁瓶、鮮血、殘肢……隨處可見。

  公路上,一群朝鮮婦女正忙著填炸彈坑。從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背著嬰孩的婦女、十八九歲的少女到不滿10歲的小姑娘,一個個都手拿鐵鎬,頭頂木盆,來來往往地一刻不停。

  戰爭使她們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甚至失去生存的土地,給她們帶來深重的災難。為了早日結束這場罪惡的戰爭,父親、兄弟、兒子都上前線殺敵去了,她們就承擔其後勤的任務,努力修路支援前線。

  楊連弟和戰友們經過她們身邊時,引起她們一陣歡呼。一位老大娘拉著楊連弟的手,吃力地說著他聽不懂的朝鮮話,楊連弟心裡一熱,也說著對方聽不懂的中國話;"朝鮮老大娘,我們一定要狠狠打擊美國鬼子!"

  楊連弟和戰友們找到指揮所,幹部安排他們先住下來,等待命令。剛住下來,戰鬥就打響了。戰線在勝利地向南推移。


  前方急需大批糧食、彈藥,可是沸流江大橋被敵機炸斷了。軍需跟不上,這可是要貽誤戰機的。

  這時,上級限令鐵道兵四連7天之內修復大橋。四連原是線路連,不熟悉橋樑工作。於是,指揮所將楊連弟調到四連協助工作。

  當天夜裡,楊連弟帶著一個起重組來到了湍急的沸流江邊,顧不上喘一口氣,投入搶修大橋的戰鬥。

  沸流江橋搶修工程主要是修復被炸壞的橋墩,把炸落在江中的鋼樑撈起來,架梁通車。

  因為美軍飛機騷擾,為了防止敵機轟炸,作業現場不能點燈,搶修只能摸黑進行。在打撈鋼樑過程中,美機不斷地在頭頂上盤旋,現場上沒有一點燈光。

  四連的同志們,借著微弱的星光,邊防空邊搶修,楊連弟和戰友們用起重機一點一點地吊起鋼樑,在黑暗中艱難地摸索著搶修大橋,進度緩慢,這急壞了楊連第。

  兩個黑夜過去了,可工程完成還不到十分之一。大家都萬分焦急,楊連弟更是心急如焚。

  前線的將士們在忍飢挨餓,可是這裡的物資卻堆積如山,附近山洞裡隱蔽著的列車,江北岸堆積著的彈藥、炒麵以及各種軍需品都急等著從大橋上運過去。

  起梁是個細緻的工作,摸黑做總有些不放心。可是白天敵機又空襲不斷,如何是好?

  早晨,搶修部隊都回駐地休息了,楊連弟卻趁著天亮仔細觀察現場附近。他爬上一個小山頭,觀察現場。沸流江大橋已經被攔腰炸斷,被炸斷的鋼樑斜插在江心激流之中;江北岸的隱蔽洞裡,等待進發的列車不時地鳴著催行的汽笛,從南岸過來的傷員,在狹窄的浮橋上擁擠著……

  敵機一批接著一批飛來又飛去,怪叫著擦著山頭低空掠過,在早已炸毀的大橋上輪番地傾瀉著炸彈,一團團煙柱騰空而起。

  楊連弟趴在橋頭掩蔽部里觀察著,算計著。看著看著,楊連弟發現了敵機的空襲規律,雖然敵機來往非常頻繁,但每次中間都有一段空隙時間。如果抓緊白天這一段空隙,豈不比夜晚搶修效率更高嗎?

  楊連第聚精會神地思考著,他想:美機轟炸掃射雖然頻繁,但批次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利用這個間隙,抓緊白天搶修,總比摸黑干效率高啊!搶修,就應該利用這個"搶"字。

  楊連第把自己的想法向領導作了匯報。領導經過認真研究,採納了楊連第的建議,同意讓他試一試。於是,楊連弟和戰友們白天見縫插針,晚上加班加點,抓緊一切時機搶修大橋。

  這樣,楊連第和戰友們與美機玩起了驚心動魄的"藏貓貓"。楊連第帶著8個同志來到現場,事先選好防空壕,並仔細地分了工。他們每人腰間又系了一條長繩子,然後登上橋墩,開始打撈鋼樑。起重機轟隆響著,江中的鋼樑在緩緩上升。

  突然,4架美機從雲縫中鑽出來,直向橋中心俯衝。楊連第和他的8個戰友馬上利用腰間的長繩子,從15米高的橋墩上輕捷地滑了下來,躲在橋墩的背後。

  狡猾的美軍好像發現了楊連第的"戰術"。此後的幾天裡,他們用機槍輪番掃射橋中心的起重機架,楊連第也用同樣的辦法滑下來隱蔽;等美機一走,又爭分奪秒爬上橋墩展開搶修。

  在楊連弟的指揮下,工程進展速度一下快了許多。就這樣和美機作了3天捉迷藏的"遊戲",沸流江大橋的搶修提前三天完成了。

  江岸上堆積的糧食、彈藥和各種物品,迅速地裝上列車,穿過大橋,源源不斷地送上了前線。

  楊連第在沸流江大橋帶領小分隊創造了白天搶修的奇蹟!4天修復一座鐵路橋,這讓當地的老百姓備感神奇,於是在沸流江兩岸,一個神話似的故事在朝鮮老百姓中如奔流的江水傳開了。

  故事說:"志願軍里藏有天兵天將,能飛檐走壁。沸流江上的大橋,跳則能下,蹦則能上。敵人的機槍打不著,飛機也炸不著!"

  楊連第所在的部隊在成功修復大橋後,又奉命開赴順川,在搶修大同江正橋的同時,搶建一座鐵路便橋。這時正是寒冬臘月,大同江兩岸,早已冰封雪裹,地凍盈尺。楊連第所在的第一連,在江橋北岸負責開挖凍土5000立方米的任務,為修復大橋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