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四十三章 鋼鐵運輸線長途搶運

第四十三章 鋼鐵運輸線長途搶運

2024-09-12 19:28:07 作者: 胡元斌
  運輸官兵奮力倒三江

  1951年7月下旬,朝鮮北部連降大雨。傾瀉而下的雨水引發山洪,使河水暴漲。渾黃的河水卷著泥沙和沖斷的樹幹洶湧而來,在朝鮮大地上肆虐縱橫。所到之處,房塌屋毀,橋斷路陷。

  這幾十年未遇的暴雨,導致山洪爆發,河水漫溢,洪峰最高處達 10 米以上。志願軍後勤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三登附近一片汪洋,水面與電線桿一樣高。倉庫、醫院、軍營及高炮陣地都被水淹。後方運輸線路也遭到嚴重破壞, 205 座公路橋樑和 94 座鐵路橋樑被衝垮,路面被沖得七 扭八裂,難以通行。

  面對這嚴峻的局勢,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團結帶領全體後勤指戰員,與鐵道兵部隊,工程兵部隊、高炮部隊密切配合,在朝鮮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採取搶運、搶修、防空三位一體的方針,展開了反"絞殺戰"的戰鬥。

  西清川江、東大同江和東沸流江鐵路大橋被毀後,由於敵機晝夜不停的轟炸,加上這些地方地勢險要,一時難以修復,致使許多 物資積壓在江岸。

  針對嚴峻的形勢,志願軍後勤部提出了"鐵路不通用人通,橋斷路斷運輸不能斷!"的口號。志願軍後勤部長洪學智和政委周純全經過商量,決定採取人扛、馬馱、汽車拉的辦法,把積壓在江邊的物資倒運出去。

  一聲令下,4 個大站的幾千名指戰員和 5 個汽車團的 1000 多輛汽車都集中到了"三江"邊。"三江"附近熱鬧起來。

  兵站里,數千人在忙著裝卸物資。所有的火車車廂旁邊都站滿了人,組成人力傳送帶,將炒麵、彈藥、藥品、武器等物資直接裝上汽車。

  公路上,一輛輛汽車排成長龍,在崇山峻岭和美軍飛機的炮火中穿行。車窗被打碎了,汽車接著跑;車門被炸飛了,汽車照樣一路飛奔,只要汽車還能動,就不停地跑。

  遇到定時炸彈堵住了公路,膽大的汽車兵就上前抱起炸彈把它們扔到山溝里;遇到小一點的彈坑,就加速衝過去,汽車一路顛簸著就"飛"了過去。

  山路上,一隊隊運輸兵扛著沉重的物資艱難地前進。那些馬都上不去的地方,他們背著100多斤的物資健步如飛。

  一個宣傳幹部看到一個運輸兵背了6箱炮彈,壓得頭都抬不起來,還在往山上爬,驚訝地喊:"那是誰啊!背了6箱子炮彈!馬才馱4箱,他背6箱!"

  運輸兵日以繼夜,一口氣倒運走了西清川江橋頭的 600多個火車皮的物資,東大同江邊的 1100 多火車皮的物資,東沸流江岸 270 多火車皮的物資。

  這件事後來被寫入了志願軍戰史,並給了一個非常有氣勢的名字,"倒三江"。

  洪學智布置鋼鐵運輸線

  1951年8月中旬到月底,肆虐的洪水和美軍實施的"絞殺戰"使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後方運輸處於極其困難的境地。

  針對嚴峻的形勢,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洪學智,領導志願軍後勤指戰員浴血奮戰,在沒有制空權和頻繁遭受洪水襲擊的情況下,建立起了"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策劃的"絞殺戰",保障了前線作戰的物資供應,為奪取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洪學智在部署任務時指出:

  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無大量的戰爭物資來滿足諸兵種的需要。我們在朝鮮戰場上作戰,既不能就地取給,又不能取自於敵。因此,後勤對各種戰爭物資能否及時運輸供應,以保證作戰部隊的需要,在戰爭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洪學智希望運輸處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保障供應任務。

  原來,中國人民志願軍自從1950年10月入朝參戰以來,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沉重地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美軍精銳部隊騎兵第一師、陸戰第一師遭受重創,甚至有部隊成建制地投降。其僕從國的軍隊土耳其旅、英國來復槍團和重坦克團也都損失慘重。

  志願軍英勇頑強的作風和機動靈活的戰術使"聯合國軍"感到,和這樣的對手打仗,是"在錯誤的地方和錯誤的對手打仗",於是想用談判獲得喘息的機會,妄想得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為配合實現其談判企圖,停戰談判開始後,"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命令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在此談判期間,應採取行動以充分發揮空中力量的全部能力,取得最大的效果,來懲罰在朝鮮任何地方的敵人。"

  剛剛走馬上任的威蘭施展出渾身解數,想解除美軍的困境,他提交了一份讓李奇微非常興奮的報告。

  8月,美軍制定了"空中封鎖交通戰役",又稱"絞殺戰"計劃,妄圖用3個月的時間摧毀朝鮮北部的鐵路系統,儘可能使志願軍"鐵路運輸陷於完全停頓的地步",企圖切斷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後方補給線,割裂志願軍和人民的前後方聯繫,窒息中朝聯軍的作戰力量,從而對中朝施加軍事壓力,配合停戰談判。

  為此,美國空軍把封鎖交通線作為首要任務,出動了大部分戰鬥轟炸機和全部戰略轟炸機執行這個任務。

  到了10月,美國投入戰場的各類飛機已經達到1100多架,其中僅用於轟炸破壞志願軍交通樞紐、道路橋樑和運輸車輛的飛機就占總數的50%以上。

  不久,這個數字猛增至1700多架,其中包括美軍當時最先進的F-86型噴氣式戰鬥機,和可攜帶千磅炸彈的B-26、B-29戰略轟炸機。飛機的數量不僅進一步增加,而且作戰性能也大幅度提升。

  而志願軍入朝初期,既沒有空軍的支援,又缺少防空武器。1950年底以前,防空部隊只有一個高射炮兵團,第一批入朝的6個軍只有18挺高射機槍。美國空軍在朝鮮的天空上橫衝直撞,肆無忌憚,甚至敢擦著志願軍的頭頂進行襲擾。到第四次戰役結束時,雖然志願軍的防空力量有所改觀,但主要配署給戰鬥部隊。

  另外在1951年7月下旬,朝鮮北部發生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四處泛濫的洪水一直肆虐到8月底。洪水沖毀了50%的公路和橋樑,運輸線路被沖毀達116處次。有的道路中斷運輸最長時達到45天,最短的也有13天。志願軍後勤主要物資集散地三登地區成了汪洋澤國。安州、魚波車站及平壤附近地區全部遭洪水淹沒。

  這給美軍實施"絞殺戰"提供了絕好的趁火打劫的機會。8月中旬,美軍飛機加緊實施"絞殺戰",重點轟炸鐵路和橋樑,對還可以通車的線路逐一轟炸。


  美軍在集中轟炸封鎖鐵路的同時,對公路和運輸車輛的轟炸也變本加厲。

  從9月開始,美軍飛機逐漸將轟炸的重點轉向清川江以南的安州、价川和西浦的"三角地"。這個地區是朝鮮北部鐵路運輸的咽喉,是連接從漢城到新義州鐵路、順川到滿浦鐵路、平壤到元山鐵路的樞紐,所處的位置十分重要。

  美軍知道,"三角地"一旦被破壞,朝鮮南北、東西的鐵路運輸將同時中斷。而且,因為朝鮮南北主要公路幹線多與鐵路平行、交叉,只要鐵路中斷,公路也將隨之中斷。

  因此,美軍平均每天出動飛機5批100多架次,集中對從漢城到新義州鐵路線的魚波到新安州段,順川到滿浦鐵路的順川到价川段進行轟炸,並逐步壓縮轟炸範圍,最後在順川到萬城之間的 "371"到"318"千米間的一千米地段,以及龍源里到泉洞的"29"千米處一個點上連續反覆轟炸。美軍企圖在這兩個點上造成深度破壞,使志願軍和人民軍無法修復,從而達到切斷運輸供應的目的。

  9月到12月,美軍在"三角地"僅73.5千米的線路上,共投擲炸彈3.8萬多顆,使這個地區在4個月的時間裡80%的時間不能通車。鐵路由過去的時斷時通,變成多斷少通。

  在美軍發動"絞殺戰"的時候,志願軍的後勤保障還十分薄弱。入朝初期,志願軍後勤人員總數不到7000人,而且這些人是臨時抽調的,領導機構是東北軍區後勤部派出的前線後勤指揮部,普遍缺乏現代化後勤保障工作的經驗。

  在鐵路運輸不通的情況下,志願軍所需的作戰物資只有靠為數不多的汽車運輸。汽車頂著炸彈運輸,不僅損失較大,而且運輸效率也非常低。這遠遠滿足不了前線的作戰需要。

  隨著志願軍和人民軍戰線迅速前推,後方的運輸線也隨之延長。在美軍的轟炸下,志願軍的物資供應問題越來越突出,以致影響到作戰效能的發揮。

  面對鴨綠江北岸的物資堆積如山,而前線的志願軍將士們卻因為糧彈接濟困難而忍受飢餓和寒冷的嚴峻形勢,志願軍後勤部按照洪學智的指示,全體同志細化任務,進行了明確分工,討論了具體措施,並對怎樣打破美軍的"絞殺戰",勝利完成任務進行了認真的研究。

  大家群情激昂,一致表示,絕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做好運輸保障工作,無論多大的困難,多難的險阻,也要堅決完成運輸任務。

  汽車兵練就夜貓眼

  1951年9月的一個夜晚,志願軍汽車某團的司機陳序駕駛自己的嘎斯51型汽車,滿載一車炒麵,向戰鬥前線駛去。

  此時,美軍的"絞殺戰"已經開始,美軍一改夜間不實施轟炸的慣例,出動夜間轟炸機實施轟炸。這種轟炸機帶有照明彈,有的還裝有探照燈,專門炸趁黑行駛的志願軍車隊。

  陳序的副駕駛小范是個十七八歲的小伙子。他剛到朝鮮,這是他第一次出車,也是他第一次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來朝鮮時,小范一直都是坐在車廂里,這次坐在駕駛室里,不禁四處都想摸摸看看,幾乎忘記了自己即將上戰場了。

  看到小范的樣子,陳序不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汽車時的樣子,和眼前這個小伙子一樣顯得有些傻乎乎的。他問小范:"白布單帶了嗎?"


  小范說拍了拍挎包說:"在這裡呢。陳師傅,帶白布單幹啥啊?"

  "待會你就知道了。"陳序一邊啟動汽車一邊說。

  小范看到陳序的身後亮著一個小電筒,問:"陳師傅,這是幹啥的?這麼大點亮,看書都不頂用。"

  "照路用的。"陳序緊握方向盤,瞪大了眼睛,緊緊地盯著汽車前那條灰白色公路。

  "書都看不了,還能照路?!"小范還想問,但看到陳序臉上嚴肅的表情,就閉上了嘴巴。這些老兵,脾氣都大著呢,第一次跟著出車,別把老兵惹翻了。小范心想。

  車沒開出多遠,灰白色公路上出現了一個接一個的黑黝黝的圓圈。陳序知道,那是彈坑,美軍飛機肯定剛走。得趕快通過。他把油門踩到了底,對小范喊了一聲:"坐穩了!"小范剛抓緊車門上把手,汽車就躥了出去。

  汽車幾乎是在彈坑上飛,前輪剛駛出彈坑,後輪就又搭上了另一個彈坑的邊。汽車就像是風浪里顛簸的小船,搖晃著、起伏著,飛快駛過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彈坑。

  開過了這段坑坑窪窪的公路,汽車開上了盤山路。陳序放慢了速度,讓汽車慢慢地沿著山路往上爬。

  小范瞪大了眼睛,仔細尋找著公路的邊緣,可是他什麼也看不見。他只能看見一條模模糊糊的灰白的帶子繞著山腳不停地轉。

  小范有些心虛了。出發前,幾個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跟他說過這段路,叫十八盤。公路沿著山峰盤旋上升,公路的一側就是陡峭的山坡。司機只要稍不留神,多打一點兒輪,汽車就會滾下山去。他看了看陳序,黑乎乎的只看到一張輪廓不太分明的臉。這樣黑的天,陳師傅能看清路嗎?他擔心地想。

  小范不知道,陳序和很多老汽車兵一樣,已經練出了一雙"夜貓眼",多黑的路也能確保行車安全。

  有天晚上,汽車在路上壞了,是分電器出了毛病。當時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陳序跳下汽車,掏出準備好的零件,憑著手感在幾百個零件中準確找到了分電器,並把它換了下來。這個絕活,不僅陳序有,團里的其他老兵也有。

  汽車又要轉彎了。陳序突然按了一下喇叭,"嘀嘀"的聲音傳出去很遠。接著,對面也響起了"嘀嘀"的喇叭聲。不一會兒,小范看到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迎面過來了,是輛汽車。

  小范再也憋不住了,他問陳序:"陳師傅,你怎麼知道對面有車過來啊?"

  陳序指了指身後的電筒,又指了指對面說:"你沒看到對面有個亮嗎?"


  小范向對面看去,果然看見有個比螢火蟲亮不了多少的亮點。他終於明白陳序身後的小電筒是幹什麼的了,原來,他是告訴迎面開過來的司機,有汽車開過來了。這麼大點亮光,在天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公路上,對那些練就"夜貓眼"的老汽車兵來說,卻比探照燈還要亮。

  山路狹窄,兩輛汽車幾乎是擠在一起錯車。小范回頭看了一下,發現兩車之間只有一根手指那麼寬,但就這一指寬距離,兩個車就這麼錯了過去,連油漆都沒擦破。

  小范興奮得兩眼直冒光,看著陳序說:"陳師傅,你真行,這麼窄的彎道也能錯車!"

  "沒啥,老兵都有這本事……要過橋了,待會你得下車,引導我過橋。"

  "怎麼引導?"

  "披上白被單,在橋上走,我看著你過橋。記住,一定要走橋的正中央。"

  小范這才明白,白被單是幹這個用的。

  汽車停了下來,小范下車一看,哪有什麼橋啊,只有兩條鋼軌架在深五六米的大坑上。鋼軌上鋪著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走,但汽車壓上去非折了不可。他忐忑不安地披上白被單,走了上去。

  陳序緊緊地盯著那片白色,手腳不停地調整著車速和方向。汽車輪子寬幾十厘米,而鋼軌只有幾厘米寬。輪子的中心必須搭在鋼軌上,否則稍微一打滑,汽車就會掉到坑裡。汽車前輪緩緩地前進,壓上了橋頭,接著又駛上了鋼軌。

  小范發現,汽車的輪子嚴絲合縫壓在了鋼軌上,一點也沒有偏。

  過了橋,小范更加興奮了,豎起大拇指對陳序說:"陳師傅,你的技術真實蓋了帽兒了!"

  "呵呵,沒啥,沒啥,老兵們都這樣!"陳序笑著說。

  汽車上坡的時候,附近的山上響起了槍聲。"不好!美國鬼子的飛機來了!"陳序大聲說。

  "快跑吧!"小范一聽慌了神。

  "正上坡呢!一加速汽車還不得滑下去!"陳序冷靜地說。


  這時,美軍飛機開始打照明彈。大燈籠一樣的照明彈在夜空中緩緩地滑落,剛落下去一顆,又打出一顆。方圓數千米的地方被照得亮如白晝。

  汽車被發現了,美軍飛機開始投彈。炸彈在汽車周圍落下,炸起一片泥土,彈片打在汽車上叮噹直響。汽車外一片火光。

  "趴倒座位上,不要抬頭!"陳序大聲對著小范喊。小范連忙鑽到了儀錶板下面。陳序踹了小范一腳,"往外一點,別妨礙我開車!"小范趕緊蜷縮身子。

  汽車在彈雨中吭哧吭哧地往山坡上爬。突然,陳序感到汽車一震,緊接著汽車就向左傾斜。他趕緊往左打輪,穩住汽車。憑經驗,陳序知道汽車被擊中了。但是,這個時候只能繼續開,決定不能丟下汽車不管。

  陳序出溜到儀錶板後面,兩隻手探出去抓緊方向盤,用腰托住身體,兩隻腳靈活地控制這剎車和油門。他想:只要汽車沒被炸,就得把車開上去。

  汽車終於爬上了山坡,陳序噌地坐起來,一踩油門,掛上高速檔,汽車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到了目的地,小范下車檢查汽車,驚喜地發現,除了雨刷被炸飛了,左輪被打爆,汽車只是多了幾個彈孔。陳序聽了也很高興,推開車門就要下車。可是一腳就踏空了,摔倒在地上。

  小范連忙跑過來攙起陳序。兩個人抬頭一看,發現左側的腳踏板沒了,車門上嵌著一塊呲牙咧嘴的彈片。原來,闖過美機封鎖時,彈片打飛了腳踏板,又打中了車門,但沒有穿透。如果穿透了,那裡正好是陳序的腰部。

  朝鮮人民軍的幾個戰士看到了這輛汽車,不由嘖嘖稱讚。一個會漢語的人民軍戰士說:"你們真運氣,能活著回來。"

  小范說:"這可不是運氣,是技術。陳師傅能在夜裡看清路面,長了一雙'夜貓眼'。"

  朝鮮人民軍戰士聽了,驚訝得不得了。

  汽車兵巧用空汽油桶

  美軍發起"絞殺戰"之後,志願軍的汽車損失嚴重。針對這個問題,1951年10月,志願軍後勤部對汽車部隊進行了精簡整編,增加了汽車部隊和汽車的數量。

  整編之後,志願軍的汽車團從參戰初期的6個團增加到13個團,汽車增加到4000輛,從而緩解了一直以來的運輸力量不足的問題。

  但是,問題接踵而至。因為汽車數量增加,零配件就顯得日趨緊張,油料也顯得捉襟見肘。


  這一天,志願軍某汽車團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通知:收集美軍扔下的汽油桶。任何人只要拉一個空汽油桶回來,就獎勵一包"大生產"香菸。

  團長接到命令,感到有些奇怪,上級要空汽油桶幹什麼?聯想到美軍利用汽油桶修築工事,團長猜測,可能是前線借鑑美軍的經驗,也要修築汽油桶陣地。

  於是,團長把這個通知發了下去,還特別強調,不僅每個司機都要傳達到,機關、炊事、通信人員也要傳達。通知下發之後,抽菸的人的高興了,一個汽油桶就換一包在當時來說還不錯的香菸,這真是件好事。

  當時,從雲山到漢城的公路兩旁的溝渠里,到處都有美軍丟棄的空汽油桶,俯拾皆是。不僅自己能抽上美國人的香菸,還能為前線多出一份力。

  不抽菸的人也很高興。多撿個空汽油桶,換上香菸給家裡寄回去,這可是朝鮮戰場上的香菸,意義非同尋常啊。不過,所有人想的更多的是,空汽油桶能幫助前線打擊美軍,就多收集一些吧。

  這天,汽車兵老王又上路了。他是老菸民了。本來,他是不抽菸的,可是當上汽車兵之後,經常跑夜路。有時候困得睜著眼睛都能睡著,好幾次差點就栽到彈坑裡。後來,他聽說抽菸提神,從解放戰爭開始就抽上了。這一抽就是6年多。抽了這麼多年煙,手指都熏黃了。

  接到通知之後,他非常高興。向前線開的時候就一直注意觀察哪有汽油桶,然後記下來,等到回去的時候好裝上。

  闖過了美軍飛機的封鎖線,老王平安地把一車火箭彈送到了陣地,然後往回走。來到來時看好的地方,停車一看,空汽油桶都沒了,原來,路過的汽車早就拉走了。"真不夠意思,也不說給我留一個。"老王嘟囔著又往前開,連續幾個地方都是空的,被空汽油桶壓出的痕跡還在,顯然是剛搬走的。

  老王加快了車速,超過了好幾輛汽車,終於在一個樹林裡找到了10個空汽油桶。他興奮地裝上車,高興地往回開。一邊開一邊高興地想:10個汽油桶至少能修10米長的工事,能掩護10個戰士,自己還能得到一條香菸。

  回到車隊,老王發現,車庫旁邊已經堆滿了空汽油桶,摞得像個小山一樣。油料科的幾個戰士正忙著記錄。一個戰士喊:"都在桶上做好記號,我們好給你們計數。"

  老王聽了,俯身撿起一塊石頭,在自己的空汽油桶上劃了個"王"字。

  第二天,老王抽著用空汽油桶換來的香菸上路了。

  兩個月後,志願軍後勤部送來了10多車汽油。老王跑去領油料。在一個汽油桶邊上,他發現桶上刻著一個"王"字。他怎麼看這字都是自己寫的字!

  老王轉身問後勤部的人:"這汽油桶不是送到前線修工事嗎?怎麼又回來了?"

  "誰說用汽油桶修工事!前線都成了地下城了!蘇聯人給咱們汽油都是用大槽車運的,沒有汽油桶運不上來,就讓你們拉空汽油桶……"看到老王一臉的疑惑,後勤部的人說。


  想到自己跟戰友們吹牛說自己在前線看到"汽油桶陣地",老王想,這下可被戰友們抓住把柄了。

  "哈哈"後勤部的人以為老王糊塗了,就笑著說:"被你們團長蒙住了吧。別怪他,是我們沒傳達清楚。這次,加上你們收集的,共向國內送了10萬個空汽油桶,可解決了大問題了。"

  就在老王想著怎麼為自己吹的牛收場的時候,志願軍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蔣澤民正帶著人在一個山溝里拆美國人丟棄的破汽車。

  天已經黑了,幹部戰士們打著手電照亮,在橫七豎八的汽車堆里找還能用的零件。

  一個戰士打開一輛汽車的發動機蓋,一隻老鼠從裡面噌地跑了出來,嚇了他一跳。定了定神,他用手電向車上一照,發現發動機居然是全新的。他高興地大喊:"我找到個新發動機!"

  "有啥稀奇的!"黑暗中傳出另一個戰士興奮的聲音,"我這還發現幾個新的備胎呢!"興奮的喊聲不時響起,蔣部長聽了心裡樂開了花。心想,到山溝里收集美軍遺棄的汽車,拆卸汽車零件的辦法真不錯!

  這件事讓志願軍後勤部周純全知道了,趁一次檢查工作的時候,周部長問蔣澤民:"你們拆汽車零件有什麼用?"

  蔣澤民說:"美軍丟下這些汽車,看起來破爛不堪,但是發動機都是新的,這些舊車和零件對我們再生汽車大有用處。"

  周部長讚許地點了點頭:"武器再生是後勤的大課題,你們做了件好事。現在前線後勤部的人多了,應該組織一批人專門從事這項工作。"

  "是。"蔣澤民說。

  從此以後,收集敵人的汽車、拆卸汽車上的零件成了志願軍後勤部隊的一項常務工作。後勤部車管科的幹部們再也不為缺少零件發愁了。

  聯運司巧妙搶運物資

  1951年,中朝聯合運輸司令部在反絞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朝聯合運輸司令部是在中朝聯合司令部領導下,於1950年8月成立的,當時也叫"聯運司"。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為司令員。

  為便於朝鮮境內的指揮,"聯運司"又成立了前線鐵道運輸司令部,以劉居英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負責指揮入朝的鐵道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師,連同配屬的運輸、高炮部隊和5個新兵團以及朝鮮人民軍鐵道工程旅。

  這兩個司令部的成立,為協調鐵路上7萬多人的搶修部隊抗擊美軍"絞殺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劉居英司令員卓有成效地組織運用了這個力量。在他的領導下,各部隊明確了負責的路段,並命令各部隊都要確保線路被炸後迅速通車。

  鐵道兵第一師第一團和朝鮮人民軍鐵道運輸指揮局第十五聯隊搶修价川至順川段,援朝鐵道工程總隊第一大隊搶修新安州至萬城段,鐵道兵第三師兩個團搶修萬城至肅川僅10千米路段。

  劉居英還號召鐵道兵官兵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地與美軍飛機拼時間搶速度。全體鐵道兵在這個個號召的感召下,機智勇敢地戰鬥在各個工地上。

  鐵道兵第一師第一團九連在百嶺川奮戰76晝夜,抗擊了26次大轟炸,全連傷亡99人,剩下的40人仍然一直堅持按時完成了搶修任務。

  鐵路軍管局有一台機車在行車的時候被美軍飛機發現追著打,車身中彈300餘處,有一條毛巾上竟有8個槍眼,但機車仍然開到了目的地。

  鐵道兵官兵們不僅憑藉人多打人海戰術,而且更多地靠科學的態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與美軍鬥心眼兒,玩花招,創造了一整套搶修搶運的奇招妙法。"片面運輸法"就是其中的一個。

  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車時間,發揮最大的運輸效能,通過更多的列車,鐵道兵和鐵道運輸部門的官兵們創造出一種密集的片面續行運輸法,俗稱"趕羊過路"。

  因為朝鮮北部的鐵路基本上是單軌,運輸又大多是由北向南,在"絞殺戰"中,鐵路場站普遍遭到破壞,無法按常規進行火車對開的平衡運輸,所以,早在4月間鐵道兵官兵們就成功地試行了這個方法。

  在通車的夜晚,鐵道兵官兵們事先把早先裝載的軍用列車集結在搶修現場附近的一個或幾個安全區段內,等待部隊搶修。鐵路一經修通,列車立即一列緊跟一列向同一方向行馳。各列車之間只相差5分鐘,首尾相望,魚貫而行,一列接一列地通過,在黑夜裡爬行。

  就用這個辦法,他們曾在一條單軌鐵路上創造了一夜開往前線47列火車的紀錄,相當於和平時期行車數的2.5倍。

  這個辦法也有很大的危險性,一旦在路上遇上美軍飛機轟炸,機車不敢開燈,各列車相距又很近,很容易出現後車撞前車的事故。

  這當然難不到聰明的鐵道兵官兵。他們又創造了與"片面運輸法"配套的"噹噹隊"。

  "噹噹隊"就是在每列車的車頭車尾布置傳訊人員。他們手執空炮彈殼或其他發聲物體,負責瞭望。一旦出現各種情況,他們就按規定信號發出預定的音響。美機臨空時,只要他們一"噹噹",機車司機立即把煙筒的排氣閥擰住,司機也當即停止加煤,以防冒出火光。

  與"片面運輸"配套的還有"合併運轉"、"頂牛過江"等。

  所謂"合併運轉",就是將兩組以上的列車聯為一組列車,用兩到3個機車拖掛。

  "頂牛過江",這是在反"絞殺戰"中創造的方法。當時橋樑被炸後,一般只能晚上緊急搶修,往往天快亮了還很難達到通過機車的載重標準。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鐵道兵官兵們就將機車置於全部車廂之後,將一列車廂頂過橋面對岸,再由對岸的另一個機車將這一列車廂拉走。

  蘇聯顧問們對這個土辦法讚不絕口,他們在衛國戰爭時期遇上這類事情一般來說都沒辦法。

  還有"搶22時"。因為"絞殺戰"中美軍飛機轟炸多在22時到24時進行,鐵道兵官兵們便抓住空隙,組織列車迅速通過封鎖區。

  還有諸如"水下橋"、"爬行橋"等戰時搶修經驗。

  在反"絞殺戰"的鬥爭中,鐵道兵部隊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在現代戰爭環境中進行戰時鐵路搶修的方法,確定了先通車後加固、先容易後困難、確保重點等原則。搶修的便橋、便線都按簡易標準要求,一般能維持3到5天就算完成任務。

  這種修復,炸毀,再修復的循環,貫穿戰爭全過程。

  整個戰爭中,在美軍飛機投彈量成倍、成10倍增長的情況下,運輸量反而不斷提高。如1951年7月美機對鐵路的轟炸次數相當於同年1月的5倍,可是7月間的鐵路運輸量則為1月間的2.3倍。到了1952年1月,美機對鐵路轟炸次數相當於1951年1月的63.5倍,可同月朝鮮北部鐵路運輸量反而增加到1951年1月的2.67倍。

  在"絞殺戰"最猖獗的10月16日至22日7天中,通過東、西清川江橋的物資即達1947節車皮,其中21日一個夜晚就用"片面運輸法"通過西清川江橋490節車皮,創造了入朝以來最高的通車紀錄。

  至12月底,鐵路運輸搶運過封鎖線的作戰物資共達1.5萬多節車皮,保證了中朝軍隊作戰的基本需要,使前線各軍都有了糧彈儲備,有利地保障了前線戰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