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四十八章 工程兵火線架橋鋪路

第四十八章 工程兵火線架橋鋪路

2024-09-12 19:28:22 作者: 胡元斌
  快速搶修三角地重點路段

  1951年,以美軍為首的侵朝"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聯合打擊下節節敗退,撤退到"三八線"以南。

  為挽救其戰場上的失敗,美軍集中侵朝空軍的絕大部分力量,趁朝鮮爆發特大洪水之機,變本加厲地轟炸破壞我交通補給線。特別對我鐵路交通咽喉,由新安州、价川與西浦所構成的三角地區,實施"絞殺戰"。

  為粉碎美軍的企圖,鐵道兵第二師奉命接管三角地區的重點路段,進行火線搶修,同美國空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決鬥。

  9月份,美軍出動飛機近900架對二師管區狂轟濫炸,投彈近1500枚;5座橋樑被炸壞,200多處線路被炸斷,30多處車站遭空襲。一時間,形勢相當嚴峻。

  針對三角地區出現的嚴重情況,9月下旬,中朝聯軍運輸司令部搶修指揮局前方指揮所,召開了搶修部隊負責幹部緊急會議,研究解決三角地區面臨的實際問題。

  經過研究,指揮所決定,將兵力集中到新安州至西浦的三角地區,並加強二師的兵力;為了便於指揮,加強領導,部隊恢復營的建制。

  二師也在專業兵員的配置上作了適當調整,以發揮各團獨立搶修能力。二師從二十二團調7個線路班配屬到橋樑團,以加強線路搶修能力;從第二、第十二兩個橋樑團調出3個木工班配屬到二十二線路團,以加強搶修橋樑的作業能力。

  與此同時,二師還號召部隊開展各種活動,積極解決戰鬥中遇到的問題。

  缺少工具和材料,就號召部隊用鐵匠爐打制簡單的搶修工具;各連組成矯軌隊,搜集沿線被炸彎的鋼軌,整修矯直,彌補料具供應不足。

  搶修材料備料不足,就在重點地區沿線有計劃地收集材料,以備搶修急需。

  官兵們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就在部隊中開展群眾性的教學合同,能者為師,邊搶修邊學習,在搶修中提高專業技術。全體官兵們與美軍搶時間,拼速度,奮力搶修,終於在10月7日首次打通美機對三角地區的封鎖。

  然而,鐵路沒通多久,美機就實施了更加猛烈頻繁的轟炸。

  10月中旬,美軍"絞殺戰"步步加緊,京義線萬城至肅川間被炸154處,滿浦線泉洞至龍源裡間被炸157次,中斷通車的嚴重情況終於出現。

  10月24日凌晨,3趟軍列在京義線317千米處同時脫軌。4台機車149個車皮,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像一段黑色的城牆排在兩千米的線路上,目標十分明顯。

  現場的第二十二團二營搶修部隊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起復,但因脫軌處是夜間剛搶修好的地段,經剛過去的列車重壓後,路基開始鬆軟,起復沒有成功。

  24日上午8時許,8架美軍飛機飛臨317千米上空,既沒掃射也沒投彈,盤旋一圈後返航。

  看著美軍飛機飛走了,戰士們說:"美國佬是調人去啦!"

  果然不出所料,上午10時左右,大批美軍飛機像塊黑雲一樣飛來,對停在317千米地區的列車進行狂轟濫炸。頓時,硝煙瀰漫,爆炸聲,掃射聲,美軍飛機俯衝投彈後拔高的尖叫聲震耳欲聾;火光、濃煙,被炸起的泥土,隨處可見。

  從此,美軍每天都出動數十架次的飛機,對這裡進行猛烈轟炸,在數平方千米的狹小地帶,投下的炸彈數以噸計。美軍為阻礙部隊搶修,還投擲了重磅定時彈,這給部隊搶修造成了很大威脅。

  經過幾天美機輪番轟炸,鐵路和車輛遭到嚴重破壞。僅24日至30日的7天內,一台機車被炸毀,32節車廂報廢,70處線路被多次炸壞。317到319千米間的線路,許多地段已不見路基原型,炸壞的車輛橫七豎八地傾斜在路基兩側,情況十分嚴重。

  面對鐵路被嚴重破壞和美軍飛機晝夜襲擊封鎖的情況,擔任該路段搶修的第二十二團二營的同志們,以大無畏的氣概投入搶修鬥爭。

  從24日早晨列車脫軌起,二營官兵在營長於公大帶領下,發揚連續作戰的拚搏精神,在美軍飛機輪番轟炸情況下,捨生忘死,奮力搶修。

  儘管搶修部隊付出了艱巨的勞動和犧牲,但是夜間剛搶修好的路段,美機白天又轟炸,炸翻的車輛剛剛起復,又被炸得東倒西歪。雙方展開拉鋸,線路很少有通車時間,這就出現了317千米地段很難搶通的嚴重局面。

  11月1日,鐵道兵團召開搶修會議,決定進一步集中兵力打通咽喉地帶,並要求貫徹持久作戰方針,加強線路維修,從根本上改善線路質量;重新調整管區,加強三角地區重點地段的搶修力量。

  會議還確定將二師的兵力從滿浦線撤出,收縮至京義線萬城至西浦間及平無線西浦至東北裡間。

  二師把兩個團的兵力集中在美軍飛機死啃不放的萬城至肅川區間,兵力達每千米達244人,進行突擊搶修;同時,鐵道兵團又增撥了38台汽車支援,加強物資保障。

  由於加強了搶修力量,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全體指戰員的連續突擊,終於在11月8日搶通了線路。

  但是,通車第二天線路就又被炸斷。美軍飛機在發現大量完好車廂和機車起復運走,線路得到修復後,轟炸更加猖狂。常常是上午被炸毀的機車和車廂,下午又被炸到路基旁的水田裡。

  路基因為炸了修,修了炸,已經鬆軟,枕木都陷入稀泥里。線路雖然搶通,但這樣的路況仍不能保障通車。

  11月19日,搶修指揮局副局長彭敏和師政委袁光來到317千米地區搶修現場,召開了師團幹部會議,研究解決打通317千米地段的辦法。


  針對存在的問題,決定把搶修與維修緊密地結合起來,大量開採片石,挖排水溝,排除路基兩側積水,改善線路質量;線路兩側設防空哨,修防空洞與疏散跑道,利用美軍飛機轟炸空隙,組織白天搶修。

  12月1日,二師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認真總結檢查了前段反"絞殺戰"鬥爭的經驗教訓,對改善317千米地段的線路質量做了具體布置:確定推廣彈坑排架搶修方法,堅決貫徹白天出工的措施,保證隨炸隨修。

  會後,師、團機關幹部,分頭深入基層連隊,幫助搶修,及時組織材料供應。在全體幹部的帶動下,戰士一致表示堅決完成317千米搶修任務,不戰勝美軍誓不罷休。

  二連文化教員錢發哪裡有險情就往哪裡沖,和戰士一起卸定時彈;連隊遭美機轟炸,他不顧個人安危,奮力搶救傷員。

  六連一排的鄭德臣不顧個人危險,蹲在兩米深的坑中挖定時炸彈,順利排除危險。之後又多次拆除炸彈,成為卸除定時彈的能手。

  指戰員們日夜突擊挖路基兩側排水溝,排除積水;利用拆卸的定時彈掏出炸藥開石料,備石渣。

  美軍飛機來時防空待避,美軍飛機一走就抓緊突擊搶修。

  夜間搶修時,頭頂上美軍飛機不斷盤旋掃射,地上炸彈在爆炸;一串串照明彈掛在天空時明時滅,一聲聲爆炸震耳欲聾。然而我們久經考驗和鍛鍊的幹部、戰士,在黑夜裡仍然緊張而有秩序地防空、搶修,一次又一次的炸了修,修了炸,爭分奪秒,鬥爭不息。

  由於搶修措施得當,白天作業工效不斷提高,各方面密切配合,線路終於在12月9日再次打通。

  此時,高炮第六十二師兩個團進入317千米地區掩護搶修,加強對空作戰力量。這有效地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美軍飛機投彈命中率大大降低。

  在初步勝利鼓舞下,二師集中力量加強維修工作,線路狀況逐步好轉。12月下旬,行車速度由每小時5千米提高到15千米。在線路通車的15天內,開過196個列車,大批軍用物資運到了前線。中斷46天的317千米地段恢復了活力,取得了三角地區粉碎"絞殺戰"第一階段鬥爭的勝利。

  然而,美軍是狡猾的,他們見三角地區不易破壞,就改變戰術,採取了"炸兩頭"的辦法,攔截我軍物資來路和去路,經常尋找防空炮火薄弱地區,特別對重要江橋集中轟炸。美軍的"絞殺戰"進入第二階段。

  美軍變志願軍亦變。二師抓住美軍飛機對三角地區轟炸減弱的時機,對管區線路進行全面整治。加寬路基,填補石渣,抽換枕木,還建立巡道及計劃維修制度等。

  在指戰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志願軍列車行車速度不降反升,到2月,行車速度每小時達到30千米。美軍的招數又失敗了。

  3月,美軍又改變戰術,開始在夜間對車站進行轟炸。但是,經過數月的摔打磨練,搶修部隊的搶修效率已經今非昔比,已經能真正地做到隨炸隨修,運輸依然通暢。


  進入 5月份後,美軍飛機由原來死啃一點轉為多點破壞,以百架次以上的大機群對一個地區從早至晚連續轟炸。有的地段一次破壞土方量竟達一萬立方米以上。

  二師再次集中優勢兵力組成召之即來、互相協作的機動部隊,根據已經掌握的美軍飛機活動規律,以集中對集中,有效地組織搶修,逐步掌握了鬥爭的主動權。

  被炸土方在3000立方米左右時,一般在當天前半夜就能修通;即使達到1.5萬立方米左右,也能做到次夜就通車。

  到1952年6月,美軍的"絞殺戰"宣告徹底失敗。合眾社的電文中不得不承認:

  在差不多一年來,美國和其他盟國飛機一直轟炸共產黨的運輸系統,在北韓仍有火車在行駛……坦白地講,我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堅決建設鐵路的人!

  全力保護龍源里泉洞鐵路

  1951年9月,在滿浦線上价川至順川的龍源里、泉洞間的"29千米"地段,成了美軍"絞殺戰"的又一重點目標。

  美軍每天出動200多架次飛機,狂轟濫炸,使這條中朝軍隊的主要補給線嚴重受阻。就在這關鍵時刻,鐵道兵一師三團接到緊急命令,從滿浦線古仁以北地區開赴 "29千米"地段執行搶修任務。

  上級要求,三團儘快打通這段朝鮮北方鐵路"三角地"的咽喉,做到隨炸隨修,夜夜通車,將軍需物資源源運往前線。

  鐵道兵團第一師第三團自從1950年11月入朝以來,從鴨綠江畔一直戰鬥到臨津江邊。在戰爭初期恢復朝鮮北部鐵路運輸方面,上級所交給的任務,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次任務是啃硬骨頭,非同以往。

  師長劉克關切地對三團團長李萬華說:"李團長,敵人集中轟炸一點,把對付全線的賭本都押到'29千米'地段這樣的重點上來了,你們團的擔子不輕啊!要做到夜夜通車,粉碎敵人的'絞殺戰',不但要靠勇敢不怕死和艱苦的勞動,更要靠智慧,要發動群眾,動腦筋想辦法,才能戰勝敵人,取得勝利"。

  "29千米"地段在龍源里車站北面,是一片開闊地。鐵路兩邊全是稻田,一炸一坑水,取土十分困難。

  在三團接防以前,這裡的搶修部隊在美軍每天3次的狂轟濫炸面前,夜夜挖土填坑。路基炸了修,修了炸,形成惡性循環,極大地影響了通車的時間。由於缺乏干土和石料,路基即使修復了也成了鬆軟的"膠皮路"。列車經常在剛剛修復的鐵路上脫軌。夜晚行車的火車司機們稱這裡是"難過的2 9千米"。

  三團進入管區的頭一天,"29千米"地段就遭到好幾批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炸彈像冰雹一樣落下,鐵路線上一片濃煙烈火。鋼軌被炸彎了,路基枕木被炸飛了,整段路基幾乎被翻了過來。

  傍晚,天空中又下起了雨夾雪,道路泥濘濕滑。一連連長翟坤、指導員張登魁率領全連指戰員深一腳、淺一腳地奔赴搶修現場。為了防空,指戰員們不能點燈,所有的施工都只能摸著干。


  指戰員們先將鐵路邊陷在彈坑中的20多輛汽車弄走,然後挖土填坑,接著鋪放枕木和鐵軌。現場雖然很黑,但戰士們憑藉平日裡練就的硬功,在幹部們的統一口令下,鋪好了鐵軌。等到鋪好鐵軌,已經是後半夜2時。

  從那夜起,三團在"2 9千米"地段正式開始了艱苦、激烈、持續的反"絞殺戰"鬥爭。

  美軍飛機越炸越凶,幾乎是每天定時定點轟炸。一天3次,8時、12時、16時。200多架次,在這3個時段里,美軍飛機投下400多枚重磅炸彈。美軍的轟炸非常準時,指戰員們只要聽到炸彈響就知道時間差不多了。

  美軍的轟炸之所以這樣準時,一方面是因為這3個時段是白天,地面目標明顯,另外連續3次轟炸也可以阻止志願軍進行修復。

  這更加劇了鐵道兵的緊迫感。此刻,前線反擊戰正是最激烈的階段,急需要裝備、糧食和彈藥補給。

  為此,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搶修指揮局的電話直接打到現場,命令三團要頑強戰鬥,隨炸隨修,要求每晚20時以前通車。這樣,"搶20時"就成為所有連隊響亮的戰鬥口號。三團所有的人都衝到了現場,加班加點地干,與美軍的飛機拼時間,搶速度。

  隨著戰鬥的進行,困難越來越多。李團長每天到現場檢查時,都發現舊彈坑剛填平,新彈坑又出現了。短短几千米的線路,遍地是彈坑,炸得最嚴重的地段,坑連坑,坑套坑,成了一片焦土,到處是炸爛的枕木,扭曲成奇形怪狀的鋼軌和碎彈片。

  戰士們每晚冒著零下10多度的嚴寒和美軍機轟炸掃射的威脅,英勇頑強地奮力搶修。高強度的工作使一個個戰士的身體消瘦下去了,營養跟不上使每個連都有10多個戰士得了夜盲症。

  有一次,九連搶修一個彈坑,因為土方數量大,凍土難取,加上材料補給不及時,直到15時多才搶通。這讓李團長很著急,他喃喃自語地說:"不行!像這樣幹下去,就是再來一個團也不夠用呀!"

  李團長檢查完現場,回到團指揮所,已是深夜了。此時,寒風扑打著窗戶,瑟瑟作響。非常疲憊的李團長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睡不著。九連的工地始終在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回放。

  該怎麼解決施工進度問題呢?李團長在心裡反覆問自己。他突然想起了師長說的話,"要靠智慧去戰勝敵人",他心裡立刻像打開了一扇窗戶,興奮地一拍大腿,想,對,我們要發動全團的幹部戰士和技術人員,動腦筋想辦法,同美軍鬥智,要改變舊的搶修方法,千方百計縮短搶修時間,爭取通車時間。

  李團長翻身下了床,翻看這些天的搶修記錄,苦苦地思索著。美軍飛機轟炸的彈坑越來越大,直徑有10多米,如填土要三四百立方米,"能不能先用旱橋跨過去呢?"一個新奇的想法突然閃過他的腦海。如果先用小排架、架枕木樑搶修通車,以後再回填土,不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嗎?

  第二天,李團長把這個想法跟簡群副政委、丁也參謀長說了,他們也認為可以試試,同時決定發動全體技術幹部和指戰員討論,讓大家獻計獻策。

  通過大家討論,不但肯定了用小排架搶修彈坑的新方法,而且還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形成了一個就地取材和大搞技術革新活動的熱潮。

  用枕木小排架、架枕木樑搶修彈坑的新辦法,首先在一連試驗成功了。下午16時炸的彈坑,到19時鐘就立起了排架,20時就鋪軌通車了,實現了"搶20時"的要求。


  團里抓住這個典型,在一連召開了現場會,推廣了他們的經驗。戰士們看到搶修通車後,軍需物資源源運往前線,都受到極大鼓舞,搶修的勁頭更大了。

  為了儘量縮短現場搶修時間,各連都設法將搶修中的部分工作,完成在破壞之前和搶修現場之外。

  大家預先做好枕木小排架,連同其他搶修材料,隱蔽在線路附近,準備搶修時使用。為了解決石料不足的困難,各連還開展"一塊石頭運動",無論上班或防空回來都不空手,每人背一塊石頭到現場。

  各連還自製了土彎軌器,將炸彎的鋼軌整直後重新使用。鐵匠爐也晝夜加工,將揀回來的魚尾飯、道釘、扒炬修理好再用。

  有的連隊還拿炸彈皮製做鍬、鎬等,補充工具的不足。有的連為了減少鋼軌被炸時損壞,白天不通車時將魚尾螺栓卸掉,晚上通車前再安上。

  五連連長劉敏創造了鋼軌探險鏟,夜間巡道時可以探明鋼軌是否斷損,避免了行車事故。九連班長彭耐久發明了活動螺絲扳手,為夜間搶修擰魚尾螺栓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工效。

  四連領工員安國棟創造了萬能道尺,既可量軌距,又能測水平,副連長周鳳清提出夜間釘道在道釘上塗白灰的辦法,打道釘時又准又快。

  這些先進經驗,團里及時進行了推廣。對於這些好人好事,還編成文藝節目,進行文藝會演,在全團範圍內掀起了一個表揚先進、立功受獎的熱潮,有力地促進了搶修任務的完成。

  正當搶修工作在各方面取得勝利的時候,一件意外不幸的事件發生了。

  二營營長王貴良同志在檢查線路時因定時彈爆炸不幸犧牲了。李團長立即趕到二營,號召全體幹部戰士想方設法制服定時彈,徹底戰勝美帝,為營長報仇!

  美軍為了阻止志願軍進行搶修,每次在轟炸前,先都投下定時彈,然後再扔爆破彈,用炸起的土埋沒定時彈。這些埋在土裡的定時炸彈,在志願軍進行搶修時,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炸一個,殺傷志願軍戰士,影響修工作。

  開始的時候,三團的官兵們使用過去對付定時彈的辦法來應對。各連派出定時炸彈偵察組,隱蔽在鐵路附近的小山頭上,看美機投彈時共扔下多少定時彈,然後在定時彈旁插上小紅旗;等美機走後,再組織人員將定時彈挖出拉走,到遠處空地上引爆。

  但是,用眼睛盯著數以百計的炸彈難免會有遺漏,處理時仍然有一些定時炸彈沒有發現。雖然沒造成什麼傷亡,但這提醒李團長,老方法不靈了。於是,李團長號召全體人員出主意想辦法。

  就在這時,傳來了五連班長李雲龍拆卸定時炸彈成功的喜訊。李團長馬上把李雲龍找來,讓他給大家傳授經驗,並讓他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

  在李雲龍的帶動下,三團成立了拆彈小組,成功地拆卸了許多炸彈。拆卸定炸時彈小組將雷管卸下,掏出炸藥去開山炸石,補充片石和道渣,路基就更加堅固了,"膠皮路"變成了堅實的鐵路。炸彈皮被送到鐵匠爐去製作鍬、鎬等搶修工具,以後又打成鍋、鏟和菜刀。戰士們高興地說:"定時彈全身都是寶,用途還不小哩!"


  由於各連改用小排架搶修彈坑和及時排除定時彈,使搶修速度大大加快。三團在反"絞殺戰"的鬥爭中爭取了主動。在這種情況下,三團及時調整了兵力部署和勞動組織,要求各連在確保搶修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搶修速度。

  為了提高搶修速度,各連抓住美軍飛機轟炸空隙時間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指戰員們根據以往搶修的經驗,預先製作各種型號的枕木小排架,在沿線合理散布。他們還開山炸石,沿路準備大量片石和道渣。

  各連鐵匠爐晝夜作業,修理被炸壞的器材,製作異型魚尾板、道釘和扒炬。各連還訂立了師徒合同,互教互學,進一步提高搶修技術水平和對線路的養護能力,從而提高行車速度。

  這樣,三團不但做到了夜夜通車,而且一般都達到了"搶20時"的要求,滿足了前方軍運的需要。反"絞殺戰"鬥爭的形勢越來越好,三團因此受到了上級表揚。

  美軍雖然出動了大批飛機對"29千米"路段進行轟炸,但這裡並沒有完全被炸斷。美軍通過核查戰果,發現志願軍的搶修速度要大於炸毀的速度,就出動了更多的飛機進行轟炸。

  12月19日,美軍出動飛機208架次,傾瀉了460枚重磅炸彈,使"29千米"這一地段再一次彈坑累累。

  隨著美軍飛機一次又一次的轟炸,團指揮所里的電話鈴聲也響個不停。師長在電話里命令三團:"一定要在半夜前修復通車!今晚有緊急軍運,決不能耽誤!"

  在車站的路局鄧局長也一會來一個電話,著急地問:"老李啊,今天炸得很兇啊!你們有把握修復嗎?"

  李團長笑著回答:"先別替我們操心,只要你們保證準時發車就行。"

  當天黃昏前,北風怒吼,下起了大雪。鵝毛似的雪花場紛紛揚揚,一會兒大地成了一片潔白。這讓李團長有些擔心,美軍飛機把鐵路炸得如此厲害,天氣又這樣糟糕,能如期完成今晚的搶修嗎?他趕忙和技術人員冒雪趕到現場。

  當他們趕到二營時,驚喜地看到,他們的搶修任務已經快完成了。李團長帶領技術員檢查完工程質量,又趕到三營去。

  還沒到三營的施工現場,在路上就遠遠就聽到了一片"叮叮噹噹"的聲音。這聲音又讓李團長心中興奮不已,三營的搶修速度一點也不慢,他們已經在鋪軌釘道釘了。

  借著積雪的亮光,李團長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戰士,扛著兩根枕木,一個勁地朝路基上跑來。等到走近了一看,原來是三營有名的大力士"武大愣"。

  "武大愣"一見團長來了,抹抹額頭上的汗水,歡快地打著招呼:"首長,你們來啦!"

  "怎麼樣,頂著雪干費勁吧!"


  "下雪怕啥,下鐵炸彈,也沒炸斷過我們的鋼鐵運輸線啊!"

  "你們修得好快啊,幹得真漂亮!"李團長這樣一表揚,"武大愣"說得更有勁了:"自從用了小排架搶修彈坑的新方法,又快又省力,都能提前完成任務,現在倒把美國飛行員著急死了,你看他們天不亮就趕來報喪,天黑了還不回去。"

  "武大愣"的話音未落,引得現場搶修的戰士們都大笑起來。

  當李團長他們到達一營指揮所時,已經是夜裡22時多了。他高興地給鄧局長掛電話:"現在該我來催你的帳了。列車準備好了嗎?"

  車站的同志和司機們當然不甘心落在鐵道兵的後面。沒過半個小時,當三團的官兵冒著鵝毛大雪走到線路上,俯身用耳朵貼著鋼軌細聽時,一陣輕微的震顫聲從遠處傳過來了。

  李團長壓不住心頭的高興,情不自禁地大叫:"通車啦!同志們!"

  指戰員們聽了,也跟著喊起來。在他們的歡呼聲中,一聲嘹亮的汽笛聲劃破了夜空的寂靜。一列火車過去了,接著又開過來第二列、第三列……

  在夜色中,那些披著草綠色帆布的大炮和坦克,高高地翹著炮管,一個個影影綽綽地從三團面前閃過去了。這天晚上,一共過了21列軍車。

  三團在反"絞殺戰"中充分發揮勇敢和機智,在高炮部隊的配合下,奮勇搶修龍源里、泉洞間的"29千米"地段,徹底戰勝了美軍。

  排爆兵冒險清除沿途炸彈

  1951年9月,志願軍工兵十八團擔負起了保障价川至平壤、平壤至安州地區的道路暢通的任務。

  此時,正是美軍的"絞殺戰"最為猛烈的時候。道路每天被炸,破壞嚴重。搶修道路的連隊由於缺少炸藥和鐵構件,搶修橋樑和道路受到嚴重影響。

  十八團負責排爆的戰士們想,過去打仗時沒有武器從敵人那裡奪,現在沒有炸藥和鐵構件也可以從美軍的定時炸彈上想辦法。如果把定時炸彈里的炸藥取出來,將炸彈殼加工成搶修橋樑用的鐵構件,炸藥和鐵構件不就都有了嗎?

  這些排爆兵立即向團首長匯報了這個想法。團長說:"這個想法好,但你們能行嗎?這可不是兒戲,失敗了要出人命的!"

  技術助教陶克安說:"團長你忘了,5月份的時候,我們就拆過炸彈啊!"


  團副參謀長蔣子云插話說:"對,對。你還差丟了命!也把我嚇得要命!"接著,蔣副參謀長回憶起了那次拆彈行動。

  那是在5月的一天,十八團到達朝鮮西海岸的永柔機場,執行搶修機場的任務。為查明機場被炸的情況,由團副參謀長蔣子云率領,作訓股盛英傑股長、左就友參謀、測繪員孟繁武和陶克安及5名戰士,組成偵察組前去偵察。

  偵察組攜帶工程偵察器材到機場後,按跑道寬度成一字橫隊,每人間隔5到10米,由東向西徒步進行。這時,機場內不時有炸彈爆炸。當偵察組前進20米時,前方20多米處出現一個約兩米大小的土坑,人們正要前去觀察,突然炸彈爆炸。炸彈的衝擊波把陶克安和孟繁武摔出五六米遠。爆炸過後,地面上出現一個直徑約10米左右的彈坑。陶克安和孟繁武沒有受傷,又繼續前進。

  又走了約50米,陶克安看到前方15米遠處有一個小坑。他正要去看時,突然感到身子一動,接著就"轟"的一聲,什麼也不知道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正躺在戰友的懷裡,戰友們正關切地看著他。

  陶克安晃了晃腦袋,感覺有點暈,問:"我怎麼躺下了?"

  偵察組的一個戰士說:"你小子命真大!定時炸彈爆炸了,炸出的土把你和一名戰士都埋起來了。我們剛把你挖出來。"

  蔣副參謀長看看兩個人沒有受傷,就讓他們休息一會。陶克安看了一眼彈坑,吸了一口涼氣,"好險啊!"彈坑離我們不到3米。

  又走了約100多米,看到前面有一個炸彈插在地面上,有一半彈體露在外面。蔣副參謀長讓人們停止前進,觀察這顆炸彈,等了許久也沒爆炸。

  陶克安看了一會,覺得坐在這等炸彈爆炸不是個辦法,就對蔣副參謀長說:"把它拉走"。

  蔣副參謀長沒有回答,他心裡沒底。陶克安又說:"只要動作快,就能減少危險。我是工兵學校畢業的學員,學過炸藥的爆炸原理,我一定能把它拉走。"其實,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也沒底。他在工兵學校並沒有學過炸彈。這時,孟繁武也提出同樣的請求。

  蔣副參謀長的眼睛離開了定時炸彈,掃視著他們倆沉靜又嚴肅的臉。他用信任的目光向他們點點頭說:"好,你們先去用繩子把它栓好吧!"

  陶克安和孟繁武同志立刻拿去繩子向定時炸彈跑去,一邊跑一邊仔細地觀察定時炸彈的動靜。他們在一顆又粗又大的定時炸彈周圍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看露在外面的定時炸彈的尾翼可以拴繩子。於是,陶克安把繩子牢牢地栓在定時炸彈的尾翼上,然後,偵察組的同志拉起了長繩,向機場外跑。可是,怎麼也拉不動。

  陶克安急出一身汗,趕緊拿起隨身攜帶的鐵鍬插向彈體下面,和孟繁武一起猛力往上一撬,同時大喊一聲:"拉",定時炸彈一下就從坑裡面拔出來了。大家就把它拉到遠離跑到的荒野,然後繼續向前偵察。

  那一天,他們偵察了2000米,一共發現了50多個已爆炸的彈坑,15個未爆炸的定時炸彈,拉起未爆炸的定時炸彈5個。

  第二天,一營二連一排在挖定時炸彈的時候,炸彈突然爆炸,有多人負傷、犧牲。定時炸彈直接威脅著戰士們和機場的安全。如何制服它?陶克安和幾個從工兵學校畢業的同志決心想辦法戰勝它。


  陶克安學過地雷發火原理,他想定時炸彈和地雷的發火原理應該是一樣的,都是用擊針打擊火帽而爆炸的,不同的只是裝置特殊,設有延期裝置。這個延期裝置可能與炸彈尾翼里的飛輪有關。飛輪轉到一定時間,飛輪杆脫離引信體,引信里的擊針失去控制,打擊火帽引起爆炸,這可能就是延期裝置吧。如果飛輪不轉了,飛輪杆就不脫離引信,引信里的擊針仍由飛輪杆控制,就不會打擊火帽引起爆炸。

  於是,陶克安跑到機場邊去看拉出來的定時炸彈,果然看到定時炸彈尾翼里的飛輪都歪了,不動了。他的想法得到了證實。

  於是,陶克安向團領導提出拆除定時炸彈引信的要求。他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和看到的情況向首長們匯報了。首長們經過商量後同意陶克安去試試。

  得到同意後,陶克安和兩位戰士找了一顆定時炸彈,並把它拉到一個炸彈坑的邊上,謹慎地先把炸彈尾翼用鋼鋸鋸下,讓飛輪和引信的連接部位暴露。陶克安發現,安裝引信的地方有一條細細的縫隙,周圍並沒有焊接或鉚釘的痕跡。這證明引信是像螺絲那樣擰上去的。這就更加堅定了他拆卸引信的信心。

  於是,陶克安一條腿跪在地上,一條腿頂著定時炸彈,用手握住引信的頭部。

  當熱乎乎的手接觸涼冰冰的引信頭時,一股涼氣直透心窩。"會不會一動就響啊!"陶克安擔心地想。但這個念頭馬上就被他自己駁倒了。"只要不讓飛輪杆離開引信體,擊針就不可能打擊火帽,炸彈就不會爆炸""如果一動就響,美國人怎麼能裝上去呢!"陶克安的精神又振奮起來,抓住引信就擰,可是還是擰不動,兩名戰士幫著擰,也擰不動。

  陶克安又仔細觀察,發現尾部引信處有一個反拆卸的鋼珠被螺絲緊緊地卡住了。陶克安就用錘子輕輕地錘了幾十下,漸漸的,引信體鬆動了。於是,他一手抓住引信,兩名戰士抓著彈體在地上滾動,引信慢慢地離開了彈體。接著用同樣的辦法卸下了第二顆定時炸彈的引信。拆卸炸彈成功了。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搶修機場的連隊。戰士們看到被卸下引信的定時炸彈,嘲笑地說:"美國人的定時炸彈變成'死彈'了"。

  回憶完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蔣副參謀長對團長說:"陶克安技術過硬,命也大。"說到笑了笑,"我看沒什麼問題,可以讓他帶幾個人干。"團長同意了。

  陶克安就請保障道路的連長組織幾名戰士先將路邊的定時炸彈的引信體拆卸掉,然後用爆破法將炸彈炸開,取出炸藥供連隊使用;又讓連隊的鐵工架起烘爐,將砸碎的炸彈殼打成兩爪釘、螺杆、墊板等鐵構件,及時地解決了搶修道路、橋樑所需的器材,保證了搶修道路的順利進行。

  10月的一天,太陽剛剛升起,美軍B-29轟炸機群在戰鬥機的掩護下,又來轟炸平壤地區了。炸彈接連傾瀉下來,公路上、大橋旁、民房上都冒著濃煙。

  陶克安正在團指揮所值班,他接到二營報告,在公路上、稻田裡、草叢中發現一種從來沒見過的炸彈,張著兩個翅膀,活像個大蝴蝶。

  陶克安和股長立即趕到二營,看到遍地都是這種"蝴蝶彈"。已經有朝鮮老鄉被這種"蝴蝶彈"炸傷、炸死。

  陶克安警惕地觀察,發現這種"蝴蝶彈"的兩翅之間有一根約20厘米長的鋼絲。他讓一名戰士在離"蝴蝶彈"60多米遠的凹地里,用步槍向它射擊。擊中了卻沒有爆炸。陶克安認為連接兩翅的鋼絲就是發火裝置。如果不動鋼絲,就不會爆炸,如果用一根繩子拉"蝴蝶彈",就會爆炸,就可以破壞"蝴蝶彈"。

  於是,陶克安用一根鐵絲彎了一個鉤,栓在繩子的一端,把鐵絲鉤輕輕地搭在"蝴蝶彈"的鋼絲繩上,然後離開。在60米外的凹地里,用力一拉,"蝴蝶彈"轟的一聲爆炸了。


  新的勝利給排爆的官兵們帶來了鼓舞。陶克安就讓戰士們一個個地拉響。從此"蝴蝶彈"失去了威力。

  工程兵發明單軌簡易橋

  1951年的一天晚上,時任志願軍後勤部部長周純全為了檢查運輸線上的防空情況,親自帶著 30 多輛滿載給養物資的車輛趕往前方。

  夜裡23時,當車隊來到山下一片開闊地時,遇上

  了 20 多架來轟炸的美軍飛機。美軍飛機的照明彈像天燈一樣掛滿了天空,照得大地一片皆白。

  30 多輛汽車按防空哨的警報,紛紛閉燈隱蔽在路邊的掩體內。但美軍飛機仍把成噸的炸彈傾瀉在公路和掩體周圍,炸得煙塵滾滾,硝煙迷漫。

  周純全冒著橫飛的彈片,飛奔向旁邊的高炮營陣地,命令營長:"開炮,狠狠地揍狗日的!"

  "咣!咣!咣!"炮彈呼嘯著射向美軍機群。 一些美機拔高了,一些反而又撲向高炮陣地來投彈。

  美軍的囂張氣焰激得周純全憤怒異常,他恨恨地罵道:"狗日的,老鼠來舔貓屁股。給它點厲害的嘗一嘗!打頭裡的那兩架!"

  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兩架美機中彈,一架在附近墜毀起火,另一架拖著長長的尾巴,一抖一抖地向南逃去。

  美軍飛機飛走以後,周純全回到公路邊。他看到前邊的關鍵路段被美軍的重磅炸彈炸出了一個深五六米、直徑約七八米的大坑,汽車根本無法通過,旁邊又無便道可繞,就急令通信員去附近一個山洞裡找駐在那裡的工兵連來搶修。通信員還沒走,工兵連連長就帶著全連同志扛著木料、工具匆匆趕來了。飛機的炸彈聲便是他們戰鬥的訊號。

  周純全告訴工兵連長:"車上拉著前線部隊急需的炒麵,今晚不但要全部通過這裡,而且趕天亮前還要走完 80 千米的路程。所以必須快搶快修。"

  工兵連長看了看彈坑說:"靠搬石運土填平這個坑,天亮前也完不成。現在只能用原木在坑內架設便橋了!"

  "架便橋要多長時間?"周純全盯著問。

  "起碼得 4 個小時。"


  "不行!"周純全說,"4 個小時後天就亮了,我們還怎麼趕路?!"

  說完,他在坑邊走了一個來回,忽然喊道:"你過來看看:這個坑靠山的這邊,這還留有 3 尺路面,可以通過一側車輪。你們能不能在坑內架起一座供汽車另一側輪子通過的簡易橋?這樣既省工省時,又不耽誤事情。"

  工兵連長看了看,又蹲在坑邊用尺子一量,高興地說:"行,行!這樣起碼可以省出兩個小時來!"周純全又帶領汽車司機和工兵們一起干。一個半小時後簡易橋便修成了。

  "周部長,讓我第一個過吧!"汽車連連長向周純全請求。 周純全到橋上走了一遍,在上面用力跺了幾腳,認為沒什麼問題,就點頭同意,並親自站在前頭指揮。

  汽車緩緩地開了過來,司機緊緊地握住方向盤,小心地打著輪。周純全一邊打著手勢一邊大喊,"向左一點……打輪,好!回輪……壓上橋了,別停下……"

  汽車的一隻輪子壓在彈坑邊沿,一隻輪子碾在單軌橋上,一米一米緩緩移動。橋樁穿過軟土,向下陷了一點,汽車向彈坑一側偏了一下。

  汽車司機感到不好,立刻踩了一腳油門,汽車吼叫了一聲,後輪嗖地一下開過了橋。

  工兵連長立刻衝上去加固單軌橋。過了一會兒,向著司機們招了招手說:"沒事了,放心大膽地過吧!"汽車一輛一輛接連通過。凌晨2時,在周純全帶領下,車隊又向前奔去。

  臨走時,周純全讓工兵連連長把這個經驗在所有的工兵中推廣。

  很快,所有的工兵都掌握了架設單軌橋的技術。那些被炸得千瘡百孔的公路再次顯出勃勃的生機。

  在水中巧妙架設隱蔽橋

  1951年10月初的一天,工兵某團奉命搶修臨津江支流上的一座公路橋。天正下著大雨,部隊乘車冒雨開進。張團長坐在駕駛室里,緊皺著眉頭思索著。

  美軍實施"絞殺戰"後,快速修橋建橋成了戰勝"絞殺戰"的關鍵之一。部隊的搶修速度並不慢,兩三天就能建好一座簡易橋。但是,美軍一顆炸彈下來,耗費幾十個小時建好的新橋幾秒鐘就被炸壞了。公路通車時間少,常常有車隊被堵在橋邊,一堵就是一兩天。看來,只是修橋、建橋是不夠的,還得把橋隱蔽起來。

  汽車顛了一下,把張團長的思緒拉回到車廂里。

  司機嘟囔著說:"這美國鬼子真可恨!這路是咱們上個禮拜剛修好的,這才幾天啊,就被炸成了'搓板'!"


  張團長說:"路好走還要咱們工兵幹什麼。這天氣正好趕路,美國鬼子的飛機不會來。"

  這時,車隊停了下來。一個戰士跑來報告說,前面的路被炸了個大坑,走不了了。

  "工兵還能讓坑給擋住!"張團長穿上雨衣就下了車,向前面走去。

  雨越下越大,遠處的山峰早已沒了蹤影。雨水打在臉上,幾乎睜不開眼睛。透過雨簾,張團長發現,幾個白影在晃動。上前一看,是幾個朝鮮婦女和老人正在往坑裡填土。

  他們沒有雨衣,任憑雨水把自己澆透了。雨水順著褲管像小河一樣往下流。婦女們頭上頂著一個大罐子,來來回回地運土。老人們帶著紗帽,鬍子都濕成一綹一綹的,用鍬把土攤平、拍實。

  還有個小孩子抱著個瓦罐跑來跑去地運土,雖然每次運不了多少,但依然跑個不停。孩子被雨水澆的臉色煞白,一不留神摔倒在泥水裡。

  張團長連忙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給他披上自己的雨衣。孩子說了句朝鮮話,張團長沒聽懂。一個朝鮮戰士說:"他說謝謝!"

  張團長說:"應該說謝謝的是我們啊!這麼大的雨,你們還出來修路。"

  一個鬚髮潔白的朝鮮老人走過來,操著流利的漢語說:"再有幾個小時這坑就填平了。你們就能過去了。今天早上的時候,美國鬼子的飛機來轟炸,公路被炸了好幾個大坑,我們已經填平了一些。但前面還有許多。唉!都是老人和婦女,干不動啊!"

  張團長鼻子有些酸,他想起家鄉的老父親冒著大雨下田。他拉過身邊的孩子,掏出一包餅乾遞給他,問,"這孩子的爹媽呢?"

  老人說:"昨天被炸死了!大家都不讓他來,可他偏要來,說要給爹媽報仇!"

  張團長聽了,看著路面上堅定的婦女,又看了看眼前的老人和孩子,感動地說:"朝鮮的路,是朝鮮婦女用頭頂起來的!"他回過頭對通信員說:"命令一連上來修路。讓炊事班給朝鮮百姓做些薑湯。"通信員跑著去傳達命令。

  朝鮮老人連忙說:"不用你們動手,我們全村的人都在修路呢。你們攢足勁,好到前線打鬼子啊!"

  張團長說:"大爺,我們是工兵,公路就是我們的前線。"

  一連長上來了。張團長指著彈坑說:"看到沒有,坑很大,一時半會填不平。後面的炮兵快上來了。限你們兩個個小時把路修好。"


  朝鮮老人聽了,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一連長卻說:"沒問題!"

  和美國空軍鬥了近一年,他們早就想出了對付彈坑的法子。戰士們衝上來,他們先用用圓木在深坑內築起兩堆木樁,隨後在木樁上架上拱梁,鋪上橋板。沒到兩個小時,一段段便橋就在一個個彈坑上建好了。有的彈坑比較大,占了一半公路,戰士們就架起單軌簡易橋。將彈坑的一側稍加修理,作為一半路面,同時在彈坑中架起一條可供汽車一隻輪子通過的簡易橋。

  路修好了,朝鮮老人高興的臉上的皺紋都開了花,說:"志願軍真厲害,這仗一定能打贏!"

  車隊穿過雨簾,一路向南,來到了被炸壞的公路橋邊。

  張團長召集連長們開會,他說:"以往我們修橋,常常是今天修好,明天就被炸了,費了幾天勁,通車卻不到一天。問題的關鍵就是,怎麼把橋給藏起來?只要橋藏起來了,美國鬼子就炸不著,這路就能長時間通車了。也省得咱們四處奔命似的跑。"

  一個連長說:"團長,那個大個橋,怎麼藏啊?這可不是你藏煙那麼容易啊!"

  張團長是個老菸民,兜里總是揣著兩包煙。他又是個大方的人,所以團里的人都朝他要煙抽。一來而去,張團長自己沒煙抽了,所以,他不得不藏起一兩根煙應急。

  張團長笑了:"發現了啊!你們誰要想出個好辦法,我就把這包'大前門'給誰!"說著,從挎包里掏出一包"大前門"香菸仍在桌上。

  一連長說:"那肯定是我的了。我早就想好了。建潛水橋!"

  "潛水橋!怎麼建?"所有的人都看著他。

  "拿鐵絲編個籠子,裝上石頭沉進河裡,打成石頭壩,上面再鋪上卵石,把橋面搞平。橋面離水面半米左右,河水既淹不了汽車的排氣管,又把潛水橋隱蔽得嚴嚴實實。這樣,表面上被肢解成一截一截的公路,實際上連成了一線。"

  "好辦法!""好主意!"帳篷里一片讚嘆聲。

  "好!這包'大前門'就是你的了。"張團長把香菸扔給一連長,"省著點,就這一包了,我還得朝你要煙呢!主意是你出的,你們一連就修這個水下橋吧!"

  "保證完成任務!"一連長吐了個煙圈,樂呵呵地說。

  一連立刻行動起來,有的編鐵籠子,有的上山採石,有的勘察現場,有的準備工具。全連上下忙得不亦樂乎。


  第二天,雨停了,潛水橋開始施工。一個個鐵籠子裝上了大石頭,撲通撲通地扔進了水裡,一車一車的鵝卵石嘩啦嘩啦地倒在了石壩上。一連的戰士們光著腳在石壩上修平橋面。幹了兩三天,一座潛水橋修成了。

  一連長還讓戰士在橋兩側拉起兩道繩子,繩子上繫上紅旗。平時,繩子淹沒在水下,有車通過時,繩子拉起來就成了路標。一連長望了望天空,抽著煙說:"讓美國鬼子找去吧!"

  一個戰士蹲在他旁邊,看著河面上兩條若隱若現的細浪說:"站這麼近都看不到,就別說在天上了……連長,那座舊橋咱還修嗎?"

  "修它幹啥!這是團長布下的迷魂陣,只要那破橋還在,美國鬼子就不會來炸。"一連長說,"明天派幾個人上去,把廢橋板和破鋼軌扔到橋上,給美國鬼子演出好戲。"

  第二天,一連的幾個戰士按照連長的部署對大橋進行了"偽裝"。幾個戰士剛下橋,美軍飛機就來了。飛機在大橋上飛了幾圈就飛走了。

  一輛輛載著各種物資的汽車開了過去,張團長望著浩浩蕩蕩的車隊,覺得這種簡易潛水橋雖然管用,但很快就會不堪重負,不被美軍飛機炸壞,也會被這麼多的汽車壓壞。於是,他主動向上級要求,在河上再建一座更結實的水面下橋。上級立即同意,並表彰了他們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

  架設水面下橋,這在我軍歷史上還是頭一次。張團長也只聽說蘇聯紅軍在反法西斯衛國戰爭中曾經架過,但無資料可資借鑑。

  張團長找來政委和和工程技術人員反覆研究計算,由作戰工程股股長畫圖,迅速拿出了一個寬5米,潛入水下10厘米、長215米的橋樑假設圖案。

  朝鮮的冬天來得早,10月下半月就飄起了雪花,水溫已達零度。為架水面下橋,部隊在沒有防水衣等防寒裝具的情況下施工。

  二營營長脫下棉衣棉褲,振臂大喊一聲:"同志們,跟我來!"率先跳進江里指揮作業。全營幹部戰士也都大聲吆喝著跳了下去。儘管不少人凍得四肢麻木,上下牙床被凍僵,不能開口說話,但仍奮戰不息。

  這時,張團長擔心戰士們被凍壞了,就讓後勤部拿出白酒,讓所有戰士下水前喝上一口暖暖身子。同時,張團長下令:

  任何人下水作業不許超過20分鐘,否則關禁閉!幹部要以身作則,誰凍壞了戰士,我饒不了誰!

  晚上,幹部們在工地上來回地跑,對這個戰士喊:"你到時間了,馬上上岸!"對那個戰士說:"上來吧,再不上來你就成冰棍了!"

  但是,戰士們一幹起來就忘了時間,幹部們只好一個一個地往上拽。

  經過連續五晝夜的輪番突擊,終於按計劃高質量地架好了兩座重型水面下橋。 水面下橋建好後,前水橋實現了雙橋共渡。重型車輛走水面下橋,步兵走淺水橋,極大地提高了通過效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