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
2024-09-12 19:28:25
作者: 胡元斌
毛澤東大力號召支援前線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在大會開始,毛澤東對韓戰爆發後國內外的形勢進行了總結。並鼓勵大家同心協力,打擊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毛澤東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會場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一個委員說:"只要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毛澤東擺擺手說:"我一個人的本領也是有限的,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
毛澤東接著指出:
在目前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心,進一步加強抗美援朝的力量,全力支援前線,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因為只有國家和平了,人民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
毛澤東見委員們頻頻點頭,又語氣堅定地說:
戰爭必須勝利,物價不許波動,生產仍需發展。
毛澤東還確定了解決財政困難的5條方法,其中第三條是"緊縮開支,清理資財,全面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第四條則為"提倡節約,反對浪費"。
毛澤東在會上號召大家厲行節約,加大生產,積極支援前線,他最後說:
在保持國內物價穩定和不過分加重人民負擔的條件下,要保證對前方的物資供應,就只有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
當時,美國為了報復中國志願軍部隊出兵朝鮮,在國際上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
其實,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美國政府就確定了要利用經濟手段對新中國施加壓力的方針。
國務卿艾奇遜在1949年2月28日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關於美國對華貿易的政策》的報告時就說,中共既要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又要重建國家,它勢必尋求外援,尋求與西方的貿易,因此"在共產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現實之間的第一個衝突大概會具體地在經濟領域中產生","正是在對華經濟關係領領域中美國具有對付中共政權的最有效的武器。"
1950年春,美國政府越來越明確地把中國與印度支那的邊境作為在亞洲大陸"遏制"共產主義的防線。美國在2月27日出台的NSC64號文件中指出:"中共軍隊在印度支那邊境的存在使軍火物資和軍隊可以自由地從共產主義中國進入印度支那,因此印支處於最直接的威脅之下。
該文件要求,"國務院與國防部應把制定一項以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衛美國在印度支那的利益的計劃作為優先"工作。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政府決定對中國實行同對蘇聯及東歐國家同樣嚴厲的貿易管制,並要求英國及其他盟國實行進一步的配合。
當年3月29日,美、英政府聯合致電比、法、荷三國政府,要求它們在對中、朝兩國貿易方面實行與對蘇聯一樣的管制措施,美國並就此對菲律賓施加影響。在美國的壓力下,英國還去遊說大英國協國家。
但對外貿易與各國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美國的要求沒有得到盟國的積極響應。由於美國嚴格管制對華貿易,韓戰爆發前中美貿易已經大幅度下降。
據美國商業部統計,1950年1至8月美國對華出口總值降至0.33億美元,而且主要出口商品是沒有戰略意義的棉花。對華出口下降最多的是石油製品。從1950年1月起,商業部停止發放大多數精煉油的出口許可證。
而中國對美出口卻大體維持在原有的水平。1950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為0.575億美元。中國對美戰略物資的出口甚至有增無減。對美鎢的出口量1950年上半年為666.8萬磅;錫的出口為288.6萬磅。
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操縱下於1950年6月25日通過決議,要求成員國不對朝鮮提供幫助。28日,美國宣布對朝鮮實行完全禁運。
1950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全面禁運,"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共產黨中國。
12月8日,美國宣布《舊金山執行港口管制法令》,上面規定,無論何種貨物:
經由美國口岸轉達中國旅順、大連、香港、澳門者,均需卸下,如要裝運,必須特別許可。
聯合國還成立由美、英、法、墨西哥、菲律賓、土耳其、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埃及、委內瑞拉等組成的所謂"額外措施委員會",專門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致電美國駐聯大使團,為"額外措施委員會"定下了工作原則和方案,專門討論針對中國的切實有效的經濟措施。
艾奇遜公開宣稱:
對華禁運不僅有經濟上的意義,而且有心理和政治上的影響。如果只有那些一般認為容易接受美國壓力的國家實施對華禁運,這種影響是不能被完全感覺到的,只有聯合國中所有非共產黨國家都實施禁運,對共產黨中國實行制裁的道義影響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美國政府知道,僅僅美國單方面對中國實行禁運而無盟國的配合,禁運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於是,美國政府一方面與有關各國頻繁接觸,爭取他們加入到對華禁運的行列中,一方面力圖通過聯合國,採取集體行動。
1951年2月1日,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誣衊中國為"侵略者"的決議,要求各國對美軍給予一切援助,對中、朝軍隊不要給予任何援助。
但是,正義必勝,美國的一切陰謀註定都要落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積極支援前線,保證了前線的物資供給。
國內提高生產供給前線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重要講話。
毛澤東首先向各位委員通報了我中國人民志願軍自1950年10月19日開赴朝鮮戰場後,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情況。
毛澤東說:
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經過一年的英勇戰鬥,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已經將不可一世的所謂"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並迫使美軍開始了停戰談判。
說到這裡,毛澤東目光炯炯地掃視了大家一眼,接著說:"雖然我們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我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毛澤東說,由於一年來韓戰的發展,全國軍事人員已較1950年規定數增加了50%強,這在取得韓戰的勝利和加速現代化兵種的組成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財政的供應和人力的消耗上,卻成為很大的負擔。就財政支出而言,1950年的國防費是28.01億元,1951年的國防費用預計比上年要超出40%多,高出20%多的經濟建設比重,以致我們現在的許多工作面臨嚴重的危機。
毛澤東的話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有一個委員說:"只要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毛澤東擺擺手說:"我一個人的本領也是限的,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
毛澤東指出,在目前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心,進一步加強抗美援朝的力量,全力支援前線,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因為只有國家和平了,人民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
毛澤東見委員們頻頻點頭,又語氣堅定地說:
戰爭必須勝利,物價不許波動,生產仍需發展。
他還確定了解決財政困難的5條方法,其中第三條是"緊縮開支,清理資財,全面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第四條則為"提倡節約,反對浪費"。
毛澤東最後在會上號召:
在保持國內物價穩定和不過分加重人民負擔的條件下,要保證對前方的物資供應,就只有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
1950年11月,陳雲在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上作《抗美援朝開始後財經工作的方針》的報告,報告指出:
簡單地說,就是把明年的財經工作方針放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基礎之上,與今年放在和平的恢復經濟的基礎上完全不同。表現在財政上就是要增加軍費及與軍事有關的支出,同時各種收入也必然要減少。
其實,早在1950年11月初,志願軍剛剛入朝不久,東北就在許多廠礦企業開展了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全國性的生產勞動競賽和增產節約運動也隨之展開。
1951年6月1日,許多地區把愛國公約、勞動競賽、增加生產結合起來,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揮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在農村,廣大農民開展愛國增產競賽,努力提高產量,確保朝鮮前線的糧棉供應。
1951年3月,山西太行山區西溝村著名勞動模範李順達從北京開完政協會議,回到家鄉,立即代表西溝村互助組向全國各地互助組發起了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的倡議。
倡議提出:為了確保朝鮮前線的糧棉供應,支援國家建設,努力提高糧食產量,西溝村互助組向全國各地互助組發起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
他們在倡議中,率先提出了改革農業技術,使用新式農具和發展農副業的生產競賽計劃:
每畝生產糧食378斤,比上一年增長21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耕作上要做到耕三、耮三、肥三、鋤三,並在全組半數的耕地上使用單把犁、解放式耘犁鋤、噴霧器等新式農具。
同時,他們在倡議書中還增加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創造性的新內容。
他們的這項倡議既響應了是年全國農業會議關於開展全國性愛國生產運動的號召,又十分符合當時全國農村土改後開展互助合作、恢復發展生產和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迫切需要。
為了推動這一運動的深入開展,滿足全國各地響應倡議單位的需要,新華社派出長駐平順縣西溝村蹲點採訪的記者馬明,連續報導了《李順達互助組介紹》、《李順達互助組春耕播種記》、《李順達互助組的主要領導經驗》和《平順縣怎樣推廣李順達互助組的先進經驗》。《山西日報》發了題為《李順達是勞動模範,又是愛國模範》的社論。
李順達,1915年出生於河南省林縣東山底村一窮人家,15歲就擔著兩捲鋪蓋、鍋碗,隨著母親郭玉芝,攜帶弟妹,舉家逃荒到太行山中的平順縣西溝村謀生。
西溝是太行山脊背上的一個小山村,四周都是山,石厚土薄,水貴如油。歷來被稱為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不毛之地。
1943年2月,為了克服因日軍"掃蕩"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困難,李順達響應黨中央"組織起來,發展生產"的號召,聯絡了宋金山、路文全等6戶農民,在全國較早地建立起農業勞動互助組。
李順達成立的互助組採取了勞武結合,即田間勞動和對敵鬥爭相結合的辦法,不僅發展了生產,度過災荒,而且使參軍、參戰和支援前線,都不耽誤。
當時,李順達組織民兵參戰隊,先後參加了解放山西長治縣和豫北湯陰縣等10多次戰鬥,1944年10月,在平順縣召開的勞動模範殺敵英雄會上,他被評為頭等勞動模範和支前模範。
國內開展的各項建設,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質基礎,為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各界捐款捐物支援前線
1951年5月30日,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團長廖承志召開記者招待會,接見新華社記者,答覆新華社記者所提出的問題。
一位記者問廖承志:"慰問團今後的工作計劃怎樣?"
廖承志思考片刻後回答說:
按照抗美援朝總會交付給我們的任務,赴朝慰問僅是完成了第一項任務。第二項任務是要將中朝軍民在前方英勇艱苦鬥爭的光輝事跡、抗美戰爭的必勝信念以及志願軍戰士們對祖國人民的關懷和期望,傳達給全國人民,進一步加強和深入全國人民的抗美援朝運動。
本團全體團員即將分頭出發到全國2050個縣去進行廣泛的宣傳,號召全國人民再接再厲,全力支援朝鮮前線,爭取最後勝利早日到來。
當有人問廖承志在朝鮮前線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有些什麼需要時,廖承志回答說:
據我們了解,前方最需要的東西大致如下:
1、需要有更多的飛機、坦克、大炮、高射炮、反坦克炮和汽車、大車等。那樣就可以更有力地打擊敵人,提早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2、需要具有豐富營養的大量的食品、豬肉鬆、牛肉乾、肝類、豬油罐頭、各種壓縮乾糧等。我們的志願軍在擊退敵人時很需要這種便於攜帶的食品。
3、需要急救包、各種特效藥品、各種防疫苗、各種維他命丸、魚肝油精等。
4、需要收音機、通俗的書報雜誌、畫報、留聲機、唱片等。
廖承志接著說,本團代表中的工人同志們正在考慮進一步推動全國工人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增加生產,來滿足前線的需要。上海和天津的工商界及全國各地的工商界代表們也在準備大力呼籲捐獻飛機和汽車的運動。其他各方面的代表,也都將向全國各階層各界人民提出具體號召。
廖承志最後堅定地說:
我們相信:全國人民一定會熱烈地參加這個支援前線的運動。
廖承志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把朝鮮戰場上的真實情況帶回了祖國,這更大地鼓舞祖國人民加緊建設,積極支援前線。
6月2日,北京市工商界在歡迎赴朝慰問團歸國大會上,通過以捐獻飛機、大炮、坦克等來積極支援前線的議案。
這個大會在當天下午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北京市工商界各行業代表1200多人,由慰問團代表陳巳生、童潤之、武和軒出席報告。
上海工商界代表陳巳生代表報告此行的觀感。陳巳生說:
中朝兩國只鴨綠江一江之隔,江的一方面被敵人炮火塗炭,另一方面是過著自由幸福的日子,假使不是志願軍到朝鮮英勇抗敵,我們大家就不會在這裡安心的聽報告了。
最後,陳巳生號召工商界向前方捐獻飛機、大炮,普遍的深入的檢查愛國公約的履行,以空前的實際行動,發揮工商界的愛國熱情。
當時,首都工人、職員聽取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報告,看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以後,紛紛以實際行動響應這一偉大的號召。
石景山發電廠工人看到報紙上登載的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後,興奮地提出:以"我們多流一滴汗,志願軍少流一滴血"的精神,爭取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並決定了具體奮鬥目標是以生產超額收入,購買"首都發電廠號"飛機,捐獻給志願軍。
同時,各職工小組都準備於最近展開普遍性的修訂愛國公約運動。使其內容和當前的捐獻運動以及自己的生產任務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石景山鋼鐵廠的職工決定盡一切力量,做好支援志願軍的工作。職工們提出"後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號,並展開了捐獻運動。
各車間、各小組紛紛補充和修改愛國公約,訂出保證增加生產的具體計劃。如熱風爐小組就補充了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一切號召和貫徹向馬恆昌小組應戰的條件。捐獻方面,有的決定每人每月捐一定數量小米,一直到韓戰結束時為止。
天津市各界人民熱烈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
天津市民主婦女聯合會主任羅雲號召全市婦女要增加生產,節約捐獻,更好地幫助烈屬軍屬解決困難,認真執行愛國公約。
全市人民紛紛以實際行動,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自來水公司職工決定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競賽,爭取超額完成生產任務。
該公司河水廠王春德模範小組並自動提出修正原來定額;如修理鍋爐原定為30個工,現改為27個工。
聯營內衣製造廠職工決定本星期日義務加班一日,將收入全部捐獻。天津被服廠第三縫紉部模範第二生產小組從報紙上看到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後,當天每人日產量提高了11%,退活率由4%降低到2%。
碼頭工會第三分會工人當天即捐出1300多萬元。許多工廠工人自動要求將每月薪金捐出一部,一直捐獻到抗美援朝勝利為止。
許多機關幹部、市民也自動展開捐獻運動。智擒特務的7個小英雄胡承志等,號召全市兒童節約糖果錢購買飛機、大炮。炮台莊派出所並保證做好軍屬工作,使軍屬的子弟入學,解決軍屬的職業及生活問題。
中國兵工工會全國委員會號召全國兵工職工,繼續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普遍檢查和訂立愛國公約。開展愛國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的運動,以新增加收入的一部或全部捐獻購買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
這些捐獻,成為了志願軍抗擊"聯合國軍"的堅實後盾,直接推動了勝利的最終到來。
常香玉進行義演捐獻飛機
抗美援朝開始後,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抗擊美國侵略軍。在國內,掀起積極支援前線的熱潮,上至中央幹部,下到平民老百姓都捐款捐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
常香玉,河南鞏縣人,1922年出生,原名張妙玲。出身貧苦的她,9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拜翟燕身、周海水為師並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初學小生、武丑,後專演旦角。
常香玉10歲登台,13歲主演6部《西廂》,21歲時小有名氣。原唱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祥符各調,並吸收曲劇、墜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劇等一些唱腔,別創新腔。
1938年後,常香玉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潛心研究青衣、花旦表演和說白的改革。1941年赴陝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社,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
享有"人民藝術家"之譽的一代豫劇大師常香玉,以其7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藝術實踐,將原本很不起眼的豫劇逐漸推向全國,為我國現代豫劇藝術事業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
常香玉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其畢生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崇高風範,為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51年夏,在西安召開的一次抗美援朝的群眾動員大會上,作為西安私立香玉劇社社長的常香玉,事先未經領導批准,就直接上台講話了。
常香玉擲地有聲地說:
我是個演員,我要以我的演出參加抗美援朝的戰鬥!
第二天,常香玉在與劇社同仁商量著通過義演捐獻一架戰鬥機的事時,常香玉義憤填膺地說:
敵人轟炸我們,我們難道就不能把歌聲變成炸彈去轟炸敵人?
她的倡議得到大家一致贊成,於是此事就定了下來。
然而,當大家振奮欣喜過後,有的人又不免犯嘀咕:買一架戰鬥機需要15億元,這對於僅有59名演員且其中多數是學員的香玉劇社來說,簡直是一件難乎其難的事。
為圓滿實現目標,常香玉向劇社的所有人員宣布,在義演期間,她和擔任劇社編劇的丈夫陳憲章都不拿工資。與此同時,她還拿出自家多年的積蓄,賣掉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卡車及家裡一切值錢的東西。
中共中央西北局負責人對常香玉的愛國舉動表示熱烈支持,在專門接見她時,給予高度讚揚。回到劇社後,常香玉對同仁們說:
領導說我們這是愛國主義行動,愛國主義行動也得有愛國主義劇目。
豫劇編導陳憲章心領神會,他耗時4天,與人合作寫出了新編劇本《花木蘭》。
接著,在導演排練該劇的過程中,陳憲章又根據舞台實踐不斷修改劇本。戲排好了,首先在西安進行"實驗演出"。
在獲得觀眾一致認可之後,香玉劇社便於8月5日在西北文藝界的熱烈歡送下啟程進行全國巡演了。
時年28歲的常香玉把3個年幼的孩子往幼兒園一送,就率領這支隊伍出發了,其足跡遍及開封、鄭州、武漢、長沙、廣州等大中城市,歷時逾半年、行程上萬千米,共演出180多場。
所到之處,各族群眾深為常香玉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紛紛踴躍捐款捐物。而在此期間,常香玉總是和演職人員一道坐火車硬席,睡舞台,最終使捐獻金額達到15.27億元,超額完成了購買一架戰鬥機的籌款任務。
國家用這筆巨款購買的"香玉劇社號"戰鬥機很快就翱翔在朝鮮上空,有力地痛擊了美國侵略者。
在後來的1952年2月,當常香玉率領劇社凱旋歸來時,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西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行了慶祝大會,並隆重授予她金光閃閃的榮譽獎盃。
《人民日報》為此發表了題為《愛國藝人常香玉》的長篇通訊,詳細報導了常香玉的愛國壯舉。
日理萬機的周恩來專門接見常香玉,並高興地對她說:
香玉同志,你很了不起!你為抗美援朝做了件大好事,全國人民感謝你!
常香玉義演捐機之後,浴血奮戰在朝鮮前線的志願軍將士們依然讓常香玉牽掛不已,於是她請求到抗美援朝第一線去慰問演出。
1953年4月1日,常香玉帶著祖國人民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率領豫劇隊跨過鴨綠江大橋,開始了又一次愛國壯舉。
豫劇隊的慰問演出常常與美機的轟炸相伴,因而常香玉及其演職員們時刻面臨著生命的危險。有一次,豫劇隊正在一個戰地醫院演出,美機突然飛來,投下了多枚炮彈,使整個醫院瞬間被炸為平地。
儘管有防空坑道可以躲避,但年僅17歲的女演員趙玉環卻在這次空襲中不幸遇難。還有一次,一顆炮彈竟落在常香玉和大家居住的坑道頂上,差點將坑道炸穿。
有的演員甚至從睡覺的戲箱子上被炮彈震落到了地上,坑道口也被炸塌的碎石給封住了。面對困難和危險,常香玉毫不畏懼,總是挺身而出。鼓勵大家說:"志願軍同志們在這裡流血流汗,我們要給他們鼓勁加油,就是要和美國鬼子對著幹,天天演,天天唱!"
在朝鮮慰問的5個多月里,常香玉帶領豫劇隊下坑道,上前沿,巡迴輾轉在各個部隊之間。她甚至還曾獨自到只有一個志願軍戰士的哨所慰問演唱了18次。
當時,為了躲避美軍飛機的轟炸,她們經常在夜間演出。有一天抵達第六十三軍駐地時,常香玉因患重感冒而發起高燒。
軍長傅崇碧和政委龍道權聞訊後,特地來看望她,並帶來醫生為她做詳細診斷。常香玉卻認為如此小病,扛一扛就過去了。
首長們卻十分關切地對她說:"感冒是歌唱家的大敵,它容易使咽喉發炎,引起聲帶嘶啞。要是出現這種情況,你演不成戲,我們也看不成戲,那該多急人啊!"
當常香玉被醫生告知病情有些重,需要休息調養時,她急切地說:"今天晚上我就演出,不能讓首長和戰士們空等!"
首長們溫和地規勸她說:"今天晚上是絕對不能演的,明天晚上能不能演,還要看你身體恢復的情況。"
說著,龍政委從懷裡掏出一個白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原來是兩個雞蛋。政委指著雞蛋說:"在前方,搞到兩個雞蛋很不容易。這兩個雞蛋是朝鮮老鄉送來的,大家都不願意吃,說要送給愛國藝人常香玉。來,把它沖成蛋花,加點白糖,清嗓子敗火。"
看著滿眼血絲、疲憊不堪的部隊首長們,常香玉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地說:"還是你們吃吧。"
"給你吃,這是我們全體指戰員的心愿。"
盛情難卻,常香玉只得接過雞蛋,熱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豫劇隊以180多場演出,極大地鼓舞了奮戰在抗美援朝前線的志願軍將士們。
在一次演出結束後,有位將軍發自肺腑、無比動情地對常香玉說:
祖國人民把我們稱作最可愛的人,我們志願軍把你稱作最親的人,你的演唱就是對我們的最好關心、最大支持。我們一定不辜負祖國人民的希望,堅決打敗美國侵略者。
舒鴻組織籃球義賽籌資
韓戰爆發後,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一場抗美援朝運動。體育界、文藝界也積極響應號召,舉行義演、義賽,籌措資金,購買飛機、大炮。
其中最使全國人民感動的是,豫劇演員常香玉義演購買"常香玉"號戰鬥機支援志願軍,當時,很多人深受感動,紛紛做出實際行動,支援前線。
1950年11月,杭州已經格外寒冷,刮著刺骨的寒風,滴水成冰。時任杭州之江大學體育部主任的張強鄰,冒著嚴寒來到刀茅巷浙江大學教師居住的宿舍區"建德村",與時任浙江大學體育部主任的舒鴻會面。
在談到抗美援朝運動已經在全國轟轟烈烈展開,體育界也應當積極投入其中,特別是杭州最知名的兩所大學的體育界人士,更應當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貢獻一份力量。張強鄰提議,由榮獲杭州籃球冠軍的之江大學隊與解放前"英上杯"得主"武林隊"進行義賽。
張強鄰和舒鴻的正巧想到了一起,舒鴻向張強鄰表示願為義賽作裁判,還希望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參加義賽的拍賣活動,義賽的門票收入及籃球拍賣收入,全部捐獻購買飛機、大炮。
兩人商定後如釋重負,同時定下義賽的時間和地點及宣傳、組織等事項。
當天,張強鄰又冒著冰冷的寒風趕回之江大學做球隊的動員工作。第二天即與武林隊隊長陸雪高聯繫,陸雪高得知這一消息後,欣然同意並大力支持,同時向張強鄰表示,儘快組隊力促這次義賽的成功。
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見,決定12月中旬義賽放在繁華的西子湖畔的南山路杭州師範學校籃球場舉行。由杭州最強的兩支籃球隊進行義賽,裁判由體育界德高望重的舒鴻擔任。
舒鴻,浙江慈谿人。早年留學美國,畢業於斯普林菲爾德學院體育系,復攻讀衛生學,獲碩士學位。1936年,舒鴻曾在第十一屆奧運會籃球比賽中任裁判員。
新中國成立後,舒鴻拒絕了台灣師範大學的邀請,繼續留在浙江從事體育教學工作。
這次為抗美援朝籌款義賽是由杭州籃球的兩支頂尖球隊比賽,主裁判又由舒鴻擔任,更增加了比賽的分量,市民也非常期盼這場義賽。
舒鴻吹響哨聲後,兩隊展開交鋒,時而對攻,時而防守,表現出精湛球技和頑強拼搏精神。
競爭相當激烈,雖然是一場義賽,兩隊都打出水平、打出作風、打出風格。儘管天氣寒冷,比賽場地和條件差,但觀眾相當踴躍,紛紛解囊購票入場,比賽自始至終緊張激烈扣人心弦,兩隊的拉拉隊為各隊搖旗吶喊、呼聲震耳欲聾,觀眾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氣氛非常熱烈。
義賽及拍賣活動十分成功,老百姓生活雖然還很貧窮,為了保衛新生的共和國仍然籌措到一筆較大的款項,當日就交給有關部門購買飛機、大炮支援前線。
籃球拍賣由舒鴻主持,他將籃球交給競拍成功者、上海著名實業家、"固齒靈"、"堅而齒"牙膏發明人陳思民之子陳克明。
這是一場永遠留在記憶中的籃球義賽,也是杭州解放後首次籃球義賽。
河北人民掀起捐獻高潮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開展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號召全國各界愛國同胞,開展增加生產、增加收入運動,用新增加的收入購買飛機、大炮等武器,捐獻給志願軍。
為方便各界人民認捐,總會對各種武器的折價作了具體規定:一架戰鬥機折合人民幣15億元,一架轟炸機50億元,一輛坦克25億元,一門大炮9億元,一門高射炮8億元等。
河北省抗美援朝分會熱烈響應總會的號召,6月4日發出通知,指出:
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是人民群眾支援前線最有實際意義的兩件大事,也是全體人民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它將給前線將士以不可計量的殲滅敵人,捍衛祖國的物質援助和精神鼓舞。
通知著重指示:
捐獻運動必須與增加生產相結合,防止孤立地進行。在推動生產、增加產量、節約消費、增加收入的目標下完成捐獻。我們希望各個工作、生產的單位及一切工作人員,首先訂出自己單位或個人增加收入、節約消費的計劃,捐獻收入或節約之全部或一部。並建議各人民團體及一切工作人員,在可能條件與機會下,幫助人民群眾訂出同樣的計劃,有步驟的完成這一光榮捐獻任務。
當天,河北省總工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河北省委員會、河北省民主婦女聯合會、河北省學生聯合會、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中蘇友好協會河北省分會、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7個團體發出響應總會三大號召的聯合通知:
號召全省所有的工人、青年、婦女、學生、合作社員、中蘇友好協會會員和文藝工作者們,根據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用自己新增加的收人捐獻給人民志願軍和人民解放軍,作購置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之用,以鞏固我們的國防,和更有力的更迅速的來消滅敵人。……
號召全省的教師、學生、文藝工作者為進一步深入抗美援朝運動,更加積極地開展宣傳工作和文藝創作工作,為完成上述政治任務而服務。
轟轟烈烈的捐獻武器運動在河北全省開展起來。捐獻運動開始後,全省首先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
全省各地根據時局的發展和群眾思想情況,通過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獲得的每一個重大勝利,宣傳講解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犧牲、艱苦作戰,揭發美軍暴行及其新戰爭陰謀,發動群眾回憶、對比、控訴,激發群眾愛國熱情。各地抗美援朝委員會相繼舉行委員會議或召開抗美援朝代表會議,專門討論如何貫徹捐獻號召。
同時,各工廠、礦山、農村、學校、機關、工商界、文化界等,也紛紛召開會議,認真討論響應愛國捐獻號召的辦法。
各界群眾愛國捐獻的熱情日益高漲。滄縣專區各縣鎮組織上千人的縣、區、村幹部和積極分子大會,聽取並討論慰問團的報告,和志願軍開展三比運動:比愛國、比艱苦、比功勞。群眾深受感動,普遍反映"咱比起志願軍的愛國、艱苦作戰來,差的太遠了。""我們應當盡一切辦法增加生產,多多捐獻飛機、大炮,支援志願軍!"
滄縣師範附小的少年兒童隊和全體同學組織腰鼓隊、秧歌隊宣傳愛國捐獻。滄鎮啟明、移風、大眾和聯友等4個劇團趕排了愛國捐獻的新劇,聯合義演兩天,把400多萬元的收人全部捐獻給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購買"魯迅號"飛機。
經過深入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河北全省人民進一步懂得了個人和國家的關係、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並進而以捐獻武器的實際行動支援志願軍和增強國防建設。
河北省捐獻運動以空前廣泛而熱烈的規模發展著,各地很快制定出了捐獻計劃。
保定專區抗美援朝委員會提議全區人民捐獻"狼牙山號"、"白洋淀號"、"白求恩號"飛機3架和"清苑號"、"唐縣號"等,以專區17個縣的名稱為名的大炮17門。
保定市工商界在工商界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捐獻 "保定市工商號"飛機一架。唐山市總工會經過研究,號召全市工人增加生產、增加收入,以半年的時間,多做幾天工,將所得工資獻出,購買"唐山工人號"戰鬥機3架。
啟新洋灰公司唐山廠的工會,通過和資方的協商,決定全廠捐獻飛機3架,每人每月以多做一天工的工資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購買飛機大炮。
唐山華新紡織工廠,決定捐獻"唐山華新號"戰鬥機一架。滄縣專區計劃捐獻飛機5架,衡水專區捐獻飛機6架,天津專區捐獻飛機3架,保定專區捐獻飛機3架,保定市捐獻飛機兩架,唐山市捐獻飛機11架,秦皇島市捐獻飛機3架、高射炮一門,石家莊市捐獻飛機4架、高射炮一門。總數達飛機37架,高射炮兩門。
為保證捐獻運動的正確發展,中共河北省委發出指示,要求各地在制訂和實施捐獻計劃中,高度珍惜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防止因捐獻而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學習。捐獻的重點放在城鎮,在農民中掌握兩斤米左右的原則。
根據河北省委的指示,各地抗美援朝委員會對本地的捐獻計劃結合推行愛國公約運動和優撫等工作進行檢查和修訂。堅決糾正了不充分發動群眾,只從數字上進行挑戰的作法,制止了強迫命令和平均攤派現象的發生。普遍發動並幫助群眾制訂增產捐獻計劃,使捐獻運動成為推動生產的動力。
河北省抗美援朝分會於1951年7月12日向全省人民發出《關於為爭取捐獻80架戰鬥機而奮鬥的號召》,將河北省愛國捐獻的目標定為80架戰鬥機。並做出"捐獻時間為半年,可以一次認捐,分期繳納"的具體安排。
全省捐獻運動從宣傳、計劃走向實際繳納階段。在捐獻運動的宣傳和制定計劃階段,許多地區已經有了捐款繳納的行動。
1951年11月30日,中共河北省委為完成捐獻武器運動向華北局作綜合報告,報告指出:
河北省的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從1951年6月初開始,經過了宣傳、計劃、實繳3個階段,到1951年11月底結束,歷時5個月。
在中共河北省委和各級抗美援朝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各界人民共同努力,共捐款戰鬥機120多架,超過全省原訂計劃80架戰鬥機的50%,超過群眾認捐總數 28.38%。各專區和市的捐獻數字都超過了原訂計劃和認捐數字。
中共河北省委根據毛澤東"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號召,適時做出把人民群眾的愛國捐獻熱情引導到增產節約運動中去的決定,引導河北全省的抗美援朝運動從一個高潮走向另一個高潮。
工商界通過捐獻支援議案
1951年6月2日,北京市工商界在歡迎赴朝慰問團歸國大會上通過以捐獻飛機、大炮、坦克等來積極支援前線的議案。
大會在當天下午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北京市工商界各行業代表1200多人,由慰問團代表陳巳生、童潤之、武和軒出席報告。
上海工商界代表陳巳生代表報告此行的觀感。陳巳生說:
中朝兩國只鴨綠江一江之隔,江的一方面被敵人炮火塗炭,另一方面是過著自由幸福的日子,假使不是志願軍到朝鮮英勇抗敵,我們大家就不會在這裡安心的聽報告了。
最後,陳巳生號召工商界向前方捐獻飛機、大炮,普遍的深入的檢查愛國公約的履行,以空前的實際行動,發揮工商界的愛國熱情。
陳巳生的講話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接著,由童潤之、武和軒代表報告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司機、民工的愛國的勇敢事跡。
進入朝鮮後,志願軍的糧食就是壓縮餅乾,就著冰雪吃餅乾,生活條件相當艱苦。有一場伏擊戰,戰士們已經提前知道美軍要從一處山坳經過,因而事先埋伏起來,等美軍進入伏擊圈後一齊開火,結果是美軍成片地倒下,剩餘的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打跑了美軍後,他們開始清點戰場,幾乎每個人都打死了眾多的美軍。他們都以為自己槍法很準,一位士兵更是豎起大拇指自誇,沒想到一顆流彈飛來,恰好削掉了舉著的右手大拇指。
10月24日,一批志願軍到達鴨綠江邊,他們在離輯安50千米路的一個小站下了車。下車後全體官兵立即將棉衣反穿,把每人的背包打開相互檢查,摘除領章和帽徽,不許留一點點解放軍的標記。
當天下午,團政委馬丁做了動員報告,下午18時左右,狂風大作,濃雲密布,鵝毛大雪鋪天蓋地的飄落下來,氣溫陡降到零下20度,戰士們由於是華東地區的部隊,發的是薄棉衣,帶著大沿帽,腳穿單鞋,棉被每條只有3斤左右,凍得連蹦帶跳。
19時多,過江命令下達了,步兵快速通過江面,汽車和山炮也都從冰上拖了過去,20時左右,先頭部隊到達江界鎮,21時,部隊向美軍發起猛烈的衝擊,打的美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丟下了許多大炮和汽車,志願軍趁勝追擊,將美軍陸戰第一師包圍在黃草嶺一帶。
趁著戰鬥間隙,志願軍很快築起了土木工事,天上又下起鵝毛大雪,氣溫降到零下40度,志願軍指戰員7天7夜粒米未進,頭無棉帽,腳穿單鞋,身穿薄棉衣,實在無法禦寒,戰士們只好把棉被割成若干塊,把頭腳手身分別包著,用背包帶紮起來,單衣也全部穿在身上,還是凍得渾身發抖,再加上肚裡無飯,年高體弱者,傷病者,先後凍死、餓死,有戰鬥力的所剩無幾,但仍然殊死拼搏,子彈打完了就拼刺刀,二十軍的戰鬥英雄楊根思就是在戰鬥到最後一人時,多處受傷,最後抱著炸藥包與美軍同歸與盡的。
這些事跡讓與會者感動不已,很多人聽著聽著就流下了眼淚。
最後,會議一致通過以捐獻飛機、大炮、坦克,以及富有營養的食品與醫療用品來積極支援前線的議案。議案原文如下:
1951年6月1日我們首都工商界各行業的代表,聽了赴朝慰問團代表報告我國志願軍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朝鮮前線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克服一切困難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以後,我們深為感動。為了更有效的打擊敵人,首都工商界熱烈地響應赴朝慰問團工商界代表希望工商界努力捐獻運動的號召,我們誓願貢獻一切力量,踴躍捐獻,以便供給前方以更多的飛機、大炮、坦克,以及富有營養的食品和各種醫療用品,來積極支援前線,並盼全國工商界一致響應,以爭取抗美援朝最後勝利的早日到來!
當天,天津市各界人民熱烈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
民主建國會天津分會主任委員李燭塵表示:
天津市的工商界,在抗美援朝運動中曾有過很多模範事例。為了保持我們的榮譽,我代表天津市工商界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普遍展開捐獻飛機、大炮運動,支援我們英勇的志願軍!
天津市民主婦女聯合會主任羅雲號召全市婦女要增加生產,節約捐獻,更好地幫助烈屬軍屬解決困難,認真執行愛國公約。
全市人民紛紛以實際行動,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自來水公司職工決定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競賽,爭取超額完成生產任務。
該公司河水廠王春德模範小組並自動提出修正原來定額;如修理鍋爐原定為30個工,現改為27個工。
聯營內衣製造廠職工決定本星期日義務加班一日,將收入全部捐獻。天津被服廠第三縫紉部模範第二生產小組從報紙上看到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後,當天每人日產量提高了11%,退活率由4%降低到2%。
碼頭工會第三分會工人當天即捐出1300多萬元。許多工廠工人自動要求將每月薪金捐出一部分,一直捐獻到抗美援朝勝利為止。
許多機關幹部、市民也自動展開捐獻運動。智擒特務的7個小英雄胡承志等號召全市兒童節約糖果錢購買飛機、大炮。炮台莊派出所並保證做好軍屬工作,使軍屬的子弟入學,解決軍屬的職業及生活問題。
北京各界積極捐款捐物
1951年6月,北京工人、職員聽取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報告,看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以後,紛紛以實際行動響應這一偉大的號召。
石景山發電廠工人看到報紙上登載的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後,興奮地提出:以"我們多流一滴汗,志願軍少流一滴血"的精神,爭取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並決定了具體奮鬥目標是以生產超額收入,購買"首都發電廠號"飛機,捐獻給志願軍和解放軍。
同時,各職工小組都準備於最近展開普遍性的修訂愛國公約運動。使其內容和當前的捐獻運動以及自己的生產任務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石景山鋼鐵廠的職工決定盡一切力量,做好支援志願軍的工作。職工們提出"後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號,並展開了捐獻運動。
各車間、各小組紛紛補充和修改愛國公約,訂出保證增加生產的具體計劃。如熱風爐小組就補充了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一切號召和貫徹向馬恆昌小組應戰的條件。捐獻方面,有的從獎金中獻出一定數量小米捐獻前方,有的決定每人每月捐一定數量小米,一直到韓戰結束時為止。
琉璃河水泥廠職工聽了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報告,知道志願軍在朝鮮前線作戰的堅苦以及還需要飛機、大炮等武器的消息,會上就有205個職工及家屬獻金買飛機、大炮。該廠工會、黨總支委員會、青年團支部也當場向全體工會會員、黨員、團員發出號召。
職工們紛紛提出要在生產上以更新更大的成績來支援前線。燒成車間首先提出:把運轉率提到94%;出勤率98%來向全廠挑戰,作為支援前線的實際行動。
北京列車段30個包乘組,為了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準備立即開始在列車上發動乘客捐獻一架飛機。西直門派班室的工友,決定在業餘時間裝卸木料,以所得的全部工資捐獻出來。
北京西站電力工區工人楊庭耀寫信動員全站職工踴躍捐輸。該站工會也立即召開了小組長聯席會,討論如何著手檢查愛國公約的執行情況。
北京被服廠工人看到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都說:
咱們要努力支援前線。早一天把美帝國主義侵略軍趕出朝鮮,咱們就能早一天過好日子。
第一縫紉部、第二縫紉部的工人除紛紛捐獻外,還說:
抗美援朝是長期的,咱們一定要長期增產捐獻。
北京電車公司修造廠工人聽了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報告,都表示要再加油生產,支持朝鮮前線。他們說:
咱們一定得好好干,支援志願軍,直到把美國侵略軍消滅為止。
3個小組都決定每月定額捐獻。
北京電業局職工,紛紛打電話給工會,表示要馬上用行動來支援朝鮮前線。會計課小組,幹部科馬仲琰小組及弓鑒民同志等踴躍捐獻,文具庫、小工房小組等都訂出向馬恆昌小組應戰的條件,要用提高生產來支援前線。
北京電信局計劃室職工發起捐獻"郵電工人"號飛機運動。
北京自來水公司水錶股方增林小組,除了捐獻現金以外,更在生產上提出:每月最低要提前兩天完成任務。保證不遲到、不早退一分鐘。
此外,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局、軍委民航局和北京市衛生工程局計劃室的職工都熱烈響應捐獻飛機、大炮的運動。
中國兵工工會全國委員會號召全國兵工職工,繼續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普遍檢查和訂立愛國公約;開展愛國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的運動,以新增加收入的一部或全部捐獻購買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
6月6日,中共中央華北局和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聯合歡宴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華北分團的全體代表與工作人員。
宴會由中共中央華北局劉瀾濤同志主持。與會者有華北局組織部部長劉秀峰,華北抗美援朝總分會主席聶真,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副部長陶希晉,赴朝慰問團華北分團團長張明河、副團長朱繼聖及慰問團代表等80多人。
宴會開始後,劉瀾濤同志致詞,望各代表到華北區各縣、旗、市和重要礦區,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艱苦奮鬥、英勇作戰的事跡,告訴給華北人民,推動各地的抗美援朝運動,廣泛掀起愛國主義的捐獻武器運動。
劉瀾濤講話後,華北分團的全體代表一再表示,決心完成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深入華北各縣、旗、市,作好傳達工作。
慰問團歸國後展開的這些工作,掀起國內支援前線的高潮。
蘇南區委制定捐獻政策
1951年6月3日,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軍烈屬"的三大號召,使農村抗美援朝掀起新的高潮。
江蘇抗美援朝運動與全國基本同步。1950年6月發起和平簽名運動,11月初,抗美援朝運動全面部署。11月至12月初宣傳時事,幫助群眾認清局勢;12月上旬至1951年2月中旬,集會遊行,參加運動從城市擴展到農村;2月中旬至4月中旬,開展控訴運動,利用"三八"婦女節,廣播大會,志願軍歸國代表作報告,使抗美援朝運動進一步深入。
1951年5月1日,"抗美援朝"作為一切工作的動力,蘇南各級市黨委組織了農村400萬人參加"五一"大遊行,使農村的愛國生產運動一步步走向高潮。
6月,為響應全國抗美援朝總會發出"六一"號召,區黨委要求:
通過普遍執行愛國公約,開展愛國增產捐獻武器運動和優待軍屬、傷病員與殘廢軍人運動,把抗美援朝運動與實際工作進一步結合起來,並向持久和深入的方向發展。
蘇南抗美援朝代表會議分配的農民負擔30架飛機作為各地農村捐獻的奮鬥目標。
1951年下半年,是蘇南農村抗美援朝運動的高潮階段。各地農村掀起持續的愛國增產捐獻運動。
1952年1月,據蘇南抗美援朝分會統計,蘇南農民1951年抗美援朝捐獻的款項共達508億元,占全區捐獻總額的22.51%。
雖然蘇南農村抗美援朝運動已經鋪開,但如何保證運動順利開展確是十分重要的。早在1950年4月中旬蘇南區黨委決定將運動擴展到農村的時候,沒有很具體的目標。
4月30日,蘇南區委宣傳部召開會議,作《關於蘇南抗美援朝運動的報告》,報告指出:
必須認識抗美援朝運動是推動當前一切工作的一個經常起作用的動力,才能使運動和各項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各項工作加速度地順利完成。
具體到農村工作中,報告認為,由於抗美援朝運動的展開,使得土地改革、生產競賽、秋收、稅收、參軍等一系列的繁重任務,"都非常順利而完滿地完成了"。報告明確指出在農村中"把開展愛國生產運動作為抗美援朝運動的實際行動",以便收到更大的效果。
在捐獻數量方面,區黨委在報告中指出,雖然過去會議上提出蘇南農民捐獻飛機30架,但對各地不要作具體數字上的分配,僅當作數字,"捐多少要看群眾能否負擔",並且首先要保證公糧完成的前提下,"再根據群眾的負擔力量,進行捐獻。"
領導上,務必使"各個縣的捐獻負擔達到平衡",對每一個具體農民來說,"反對平均攤派,不能按照人口、田畝來捐獻",要貫徹自願的原則,根據"負擔的能力、增產的成收和家庭情況來決定"。強調捐獻武器運動必須與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相結合,"富有的多出,貧窮的少出或不出,產量增加多的多出,增加少的少出。"
蘇南區委的政策受到中央重視,被推廣到很多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卷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