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四、諸葛亮兵法的社會價值

四、諸葛亮兵法的社會價值

2024-09-12 19:30:32 作者: 宋濤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的競爭已不只限於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滲透到了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商業、企業經營、公關、科學技術、體育競技等等。文明越是發達,競爭也就越激烈,越複雜。

  而且這種競爭已不單是力的角逐,而是智和謀的較量,智謀成為最終勝利的關鍵之關鍵。在科學技術和商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研究古人的兵法,也不單純出於軍事目的,更多的是著眼於把古人的智慧運用於現代社會生活之中。

  諸葛亮這位中國古代謀略家,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早已不只是一位軍事家,而是智慧的化身。在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中,人們也非常敬仰他。20世紀70至80年代以來,在日本、韓國等國家,興起了一股"三國熱",有關研究三國謀略尤其是研究諸葛亮智謀的書成為廣受讀者喜歡的暢銷書,人們把他的智慧和謀略靈活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諸葛亮兵法與現代軍事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加速發展的過程,軍事技術的進步也同樣呈現這一規律。就武器發展而言,冷兵器與今日的武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從戰爭的規模、破壞性而論,古代戰爭與現代戰爭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就基本軍事原則來說,古代和現代都是一致的。諸葛亮兵法雖然產生於1700多年前,而其所包含的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輝閃耀。

  諸葛亮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謀略致勝"。許多現代軍事家認為,核武器發展到今天,一旦爆發核戰爭,戰場上將不會有贏家,只能共同毀滅。核武器已使戰爭不再成為解決大國之間衝突的手段,核戰爭將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毀滅,因此核戰爭必須避免。

  20世紀70至80年代,美國和原蘇聯處在激烈的對抗中,而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對原蘇聯仍具有一定的優勢。美國的戰略家們提出了"核威懾"理論,企圖通過"核威懾"戰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所謂"核威懾",其實質就是把核武器的毀滅性,通過各種謀略手段,向對方顯示,讓對方感覺到核威脅的可信性,從而使對方因懾於這種威脅可能給自己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而不敢貿然行動,最後迫使對手屈服。

  "核威懾"理論的出發點在於"不戰而勝",這種"威懾"必須通過謀略手段。諸葛亮兵法的謀略致勝原則正是現代軍事的基點。

  諸葛亮兵法非常重視人在戰爭中的作用,認為戰爭勝負之關鍵在於人,尤其是將帥,因為將帥是軍事智謀的主體。諸葛亮兵法,特別是《將苑》和《便宜十六策》,很少論述具體

  戰術的運用,而是專論治國用兵之大略,是將才學的經典。

  許多人認為,現代戰爭由於武器殺傷力的空前,使人在戰爭中的作用無足輕重。有人以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不費吹灰之力擊敗伊拉克為例來證明這一點。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不可否認,現代戰爭武器的先進與落後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下,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人依然是決定性的,尤其是將帥的作用。

  可以這樣說,現代戰爭中人的作用更加集中於將帥身上。拿海灣戰爭作例,雙方的武器裝備都很先進,多國部隊更勝一籌,從謀略運用來看,雙方也都有上佳表演。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全球範圍內,從政治、經濟、外交、輿論各個方面對伊拉克實行謀略攻勢,宣傳他們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薩達姆也把自己裝扮成反霸權的勇士,以喚起世人對他的同情和支持。

  戰爭開始後,伊拉克設置假陣地,假坦克,並用飛彈襲擊阿拉伯國家的敵人以色列,不能不說用心良苦。而多國部隊在地面戰中採用了大迂迴戰略。但是伊拉克的謀略先後都被挫敗,而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大迂迴戰略卻出奇制勝,薩達姆很快成了失敗者,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卻成為全球風雲人物。

  由此可見,現代軍事中人的作用,越來越取決於將帥的才智和運籌。如果薩達姆後下有一班精明強幹能料敵如神的傑出將軍,而多國部隊的交領們卻平庸無能的話,那麼伊拉克決不會敗得如此迅速,多國部隊的勝利也不可能如此輝煌。

  當然,諸葛亮兵法的現代軍事價值難以估量,限於篇幅,這裡不一一詳述。總之,他的許多軍事思想如"居安思危"、"先謀後戰"等等,都是千古不破的。

  諸葛亮兵法與公關謀略

  公關一詞,聽起來十分現代化,與諸葛亮兵法這門古老學問似乎難以扯在一起。這僅是一種表面現象,究其實質,不難發現,現代公關謀略的許多原則和策略都是諸葛亮早在千年

  之前就已言明了的。儘管諸葛亮兵法的出發點是軍事目的,而它的謀略原則是普遍性的。

  軍事謀略以擊敗敵人為目的,以謀求利益為根本。公關謀略也以樹立形象,爭取公眾,占有市場,戰勝對手為目標,兩者是一致的。

  諸葛亮說:"智者先勝而後求戰,暗者先戰而後求勝","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意思是說,戰前要謀

  己謀人,知己知彼,善謀者勝。知己知彼,善謀者勝是公關的重要原則。

  在公關競爭中,一方面要樹立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估計己方的實力,選擇最佳的光點亮相。

  另一方面,還要掌握對手的虛實長短,以使避實擊虛,攻其不備。"先發制人"是公關謀略的又一重要原則。無論是競選、演說還是談判,第一形象至關重要。如果以給人留下較完善的第一形象,使自己在競爭中一開始就壓過對手,處於有利地位。

  這樣,在以後的競爭中,其在公眾中的形象可能會越來越美好,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光環效應"。相反,如果第一形象不佳,在以後的競爭中就很難改變人們的成見,很難重新樹立形象。

  諸葛亮兵法與企業經營

  松下幸之助,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這位全球著名的企業巨子,據說深通諸葛亮兵法,在經營中善於運用諸葛亮謀略,從而使松下電器行銷全世界。

  諸葛亮認為,治國治軍要在選能選將。企業的領導,也象軍隊的將帥,強則軍勝,將弱則軍危,因此企業的領導者也必須具備將帥一樣的才能。大凡優秀的企業家或商人,他們經營的成功,都依賴於各種各樣的謀略和手段,概括起來,不外於智、仁、信、勇幾個方面。

  "智",就是足智多謀,善於妙算。松下幸之助曾說:"生意是一場真槍實彈的決戰。"在"真槍實彈"的決戰中,爾虞我詐,你死我活,沒有周密的妙算難以取勝。既要估算利益,也要考慮虧損。

  妙算就是"思慮"。諸葛亮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思考是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善於"思慮",則有"先見之明"。


  無論是三軍之帥,還是企業之領導,沒有先見之明,就難勝任其職,不配做領導。因為環境是瞬息萬變的,昨天似乎先進的事,到今日恐怕就已落伍。所以,領導者必須認清事物變化的情況,把握變化的方向,隨時作出正確的決策,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安泰,企業才能昌盛。

  "仁",就是知人善任,以禮待人。諸葛亮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松下幸之助也說:"王以德立國,下有賢相,萬事便於以德推行。企業經營亦然。"

  一個企業的興旺,單靠經理一人無法實現,要依靠助手和職員的齊心協力,有賴於眾下的才智,廣納部屬的進言。個人的才智是有限的,不論總經理或董事長如何卓越,也不可能一人獨行天下。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獨斷專行,那麼職員誰也不會去關心企業,企業就會失去凝聚力。這是企業災禍的根源。

  "故有道之國,危言危行:無道之國,危行言孫;上無所聞,下無所說","其國必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作為一個領導人,要給部下以充分的關心,以禮相待。諸葛亮說:"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企業的領導者也需要這種"先人後己,先憂後樂"的精神。

  "信",就是信守承諾,賞罰嚴明。常言道:"言必信,行必果",為人處世以"信"為先,方可頂天立地。"信"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於企業來說,"信"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和職員的誠心和公正,其中的關鍵是"賞罰嚴明"。"賞以興功,罰以禁奸",只要有功,就要行賞;如果有罪,必須懲罰。賞罰一定要公正,如果處理不當,善行難以光大,惡行便會猖撅,那樣人心必然渙散,企業就不能正常運轉。

  另外,企業的領導者,還不能因私情而喜怒無常。諸葛亮說:"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際,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合以私仇而合戰,則用眾必敗。"

  當然,對那些不可原諒之事,必須曉之以"怒"。松下幸之助也曾說:"身為一國首相,要有首相之怒;身為公司的董事長,要有董事長之怒,否則無法進行強有力的經營。""所有的領導者都不該為私情所動,而要有文王一怒安天下的氣概。"這就是所謂管理中的"公憤"。

  "勇",就是當機立斷,敢於創新。商業活動,企業經營,都是以利為本的激烈競爭,一個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必然具有良好的判斷力和傑出的決策才能,在紛亂的局面下,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準確判斷形勢,作出應付的對策。諸葛亮說:"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在商業競爭和企業經營中非常重要。

  商業活動,抓住機會是關鍵,因為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當為不斷,良機很可能被坐失,一旦錯失良機,損失很難挽回。而最好的機會,往往是最具冒險性的,所以決斷就需要判斷力和勇氣,這隻有那些英明果敢的人才能做到。

  諸葛亮論兵法、講戰法,極為重視"勢"的作用。

  "勢",就是用兵貴勢。所謂"勢",就是突然爆發的打擊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如鷹擊獲物,江河決堤,高山滾圓石,不可阻擋,高屋建瓴,所向無敵。因此,用兵要審因、因勢,因勢利導,乘勢取勝。

  諸葛亮說:"夫計謀欲密,攻敵欲疾,獲若鷹擊,戰如河決,則兵未勞而敵自欺,此用兵之勢也。將服其威,士專其力,勢不虛動,運如圓石,從高墜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無敵於前,無敵於後,此用兵之勢也。"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結論,諸葛亮兵法在企業經營和商業競爭中的指導價值是無限的。事實上,在我國,運用兵謀於商業之中,早已有之。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有個大臣叫范蠡,他足智多謀,是勾踐的最主要謀臣。吳越戰爭,勾踐兵敗之後,范蠡督促越王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圖謀東山再起。在范蠡的經營下,越國逐漸恢復元氣,最後終於滅亡吳國,報仇雪恨,勾踐也成為五霸之一。

  功成之後,范蠡卻游於齊國,後來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做起了生意。他以謀經營,不久竟成一代富賈,號稱"陶朱公"。

  范蠡的成功給我們深刻的啟示:無論是戰爭還是經營,其謀略原則都是一致的。諸葛亮兵法是一門精深的謀略學,我相信,那些聰明的經營者們永遠也不會放棄對它的研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