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十、以逸待勞,等待對方空虛

十、以逸待勞,等待對方空虛

2024-09-12 19:32:21 作者: 宋濤
  【原文】

  北狄居無城郭,隨逐水草,勢利則南侵,勢失則北循,長山廣磧,足以自衛,飢則捕獸飲乳,寒則寢皮服裘,奔走射獵,以殺為務,未可以道德懷之,未可以兵戎服之。

  漢不與戰,其略有三。漢卒且耕且戰,故疲而怯;虜但牧獵,故逸而勇。以疲敵逸,以怯敵勇,不相當也,此不可戰一也。漢長於步,日馳百里;虜長於騎,日乃倍之。漢逐虜則齋糧負甲而隨之,虜逐漢則驅疾騎而運之,運負之勢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戰二也。漢戰多步,虜戰多騎,爭地形之勢,則騎疾於步,遲疾勢縣,此不可戰三也。

  不得已,則莫若守邊。守邊之道,揀良將而任之,訓銳士而御之,廣營田而實之,設烽堠而待之,候其虛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謂資不費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虜自寬矣。

  【譯文】

  北方少數民族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他們追隨豐盛的水草而遷徙,形勢有利就南下侵犯,形勢不利就北上逃竄,高山連綿,沙漠浩瀚,完全能夠自衛。餓了就捕捉野獸喝乳汁,冷了就睡獸皮穿皮袍,奔跑著射擊獵物,將捕取獵物作為營生手段,無法用道德去感化他們,也不能用兵馬去征服他們。

  漢朝不與他們作戰,有三個理由:漢朝的士兵一邊種地一邊打仗,所以疲憊又膽怯,北方民族進行放牧狩獵,所以安閒又勇敢,用疲憊對抗安閒,用膽怯抗擊勇敢,是無法進行抗衡的,這是不能作戰的第一點原因。漢兵擅長走路,一天可以行走一百里,北方民族擅長騎馬,一天的行程是漢兵的幾倍,漢兵追逐北方民族需要背負糧食與裝備跟隨著部隊,北方民族追逐漢兵時則驅使戰馬,運輸的方法不同,追逐的方式也不對等,這就是不進行作戰的第二點原因。漢兵作戰多進行步戰,北方民族則多進行騎兵作戰,如要爭奪有利的地形地勢,騎兵快於步兵,快慢懸殊,這是不進行作戰的第三點原因。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所以採取守衛邊疆的方法。而守衛邊疆,應該選擇優秀的將領來擔任,同時訓練精銳的士兵去防禦,大規模實行屯田使倉庫充實,並設置烽火台用以了解敵情,等到敵人內部空虛時就乘機而入,趁他們衰竭時去攻取他們,這就是不耗費物資就使敵人自取滅亡,不必興師動眾就使敵人土崩瓦解的方法。

  【心得】

  公元前559年,一天,晉悼公問荀螢說:"怎樣才能使鄭國臣服呢?"

  荀螢回答道:"鄭國之所以屢服屢叛,是因為有楚國作依恃。只要削弱楚國的力量,鄭國就自然會真正歸服了。"

  但是,要削弱楚國,在軍事上需要運用"以逸待勞"計。

  荀螢建議:"把晉國的軍隊分成為上、下、新三軍,每次同楚國作戰,只動用一軍人馬,三支軍隊輪番使用;而且還應採取擾戰法,當看楚軍進時,我軍即退,當看楚軍退時,我軍又進;要弄得楚軍求戰不得戰,求安息不得安息,往來奔跑,疲憊不堪。而我軍卻有兩支軍隊經常位於休整狀態,這樣以逸待勞,有一天就能戰勝楚國,使鄭國失去依恃而歸順我國了。"

  晉悼公按照荀螢的說法去做,並委任荀螢為中軍主帥,果然搞得楚軍疲敝不堪,這時荀螢見時機已到,發起突然攻擊,繩陽一戰,晉軍聲威大振,最後,迫使楚王不得不接受公子貞"我兵乍歸,喘息未定,豈能復戰"的意見,忍痛"讓鄭於晉",任憑晉國進攻鄭國,使之歸降於晉國了。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在東郡圍困住洛陽王王世允,竇建德率領大隊人馬來救援,在汜水以東的戰場展開綿延數里的陣勢,士氣旺盛。

  李世民知道竇建德自從山東起義以來,從來沒有真正遇到過強敵,而現在看他的士卒們鼓譟不休,說明其軍令不嚴,再觀察他駐紮的兵馬,又說明他十分輕敵。於是李世民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待對方士氣衰落、疲勞倦怠的時候再乘虛而入。

  果然還不到一天的時間,竇建德大軍的飲水糧草就出現了困難,李世民便乘對方混亂之機,與程咬金從兩面攻擊竇建德的大軍,一舉擊潰對方,活捉了竇建德。

  諸葛亮之所以不願和北方的民族作戰,就是因為無法用己之短去克敵之長,那麼就不如先採取守勢,以逸待勞,等到敵人內部空虛時,就能以最小的損失來得到勝利。

  荀螢分軍制敵,以逸待勞。李世民同樣不想和士氣正旺的竇建德對陣,而是冷靜地以逸待勞,終於趁其內部空虛時輕鬆地取得了勝利。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