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十三、用心揣度,判斷勝負

十三、用心揣度,判斷勝負

2024-09-12 19:32:30 作者: 宋濤
  【原文】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勝負。主孰聖也?將孰賢也?吏孰能也?糧餉孰豐也?士卒孰練也?軍容孰整也?戎馬孰逸也?形勢孰險也?賓客孰智也?鄰國孰懼也?財貨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觀之,強弱之形,可以決矣。

  【譯文】

  古時善於用兵的將領,會揣度敵我雙方各方面的優劣勢來判斷勝負。哪位君主聖明?哪位將領賢德?哪些官吏有能力?哪方糧草供應充足?哪方士兵訓練有素?哪邊軍隊軍容整齊?哪方兵馬充分得到休整?哪邊的地理形勢險峻?哪方的幕僚足智多謀?哪方對鄰國更具威懾力?哪方的財物儲備多?哪方的百姓安定?透過對這些條件的考察,強弱的形勢就能斷定了。

  【心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諸葛亮在此論述開戰之前預測戰爭勝利的各個要素。透過這些因素,往往可以探究戰爭勝負。

  例如,哪一國的君主更賢能、將帥素質更高、糧草更充足、士兵更勇敢善戰,還有哪一方占據了更有利的天時地利、軍隊的紀律更嚴明、武器的裝備更精良、部隊更訓練有素、更具有戰鬥力等等,綜合分析研究所有因素,我們就能判斷誰更具備勝利的條件。

  從古至今,我國軍事上的人物,"揣能"達到最高境界者非諸葛亮莫屬。劉備三顧茅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得以聆聽諸葛亮的教誨:"曹操的勢力不及袁紹,然而卻能夠克制他,並非只因為天時,也是因為曹操的謀略。現在曹操已經擁有了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能和他爭鋒。孫權三代人都占據江東,國險而民附,可以求援但不要企圖去征服他。"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詳盡而準確地分析了荊州、益州等軍事要地的形勢和如何去奪取的辦法,並說:"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也。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唯將軍圖之。"

  接著,諸葛亮又拿出了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最後,諸葛亮明確地告訴劉備,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都不是明主,這兩個地方日後肯定會歸劉備所有。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能夠如此精確地揣度天下形勢,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

  然後,魏將鄧艾滅蜀之前也是經過一番認真分析的。據《資治通鑑》和《三國志》記載:

  公元263年,即魏景元四年、蜀炎興元年,魏將鄧艾與鍾會分別率兵伐蜀,蜀將姜維與鍾會相持於劍閣地區。

  鄧艾向司馬昭上書建議說:"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現在我率兵從朋平道,就是後來甘肅文縣至四川平武間的小道一帶,直取綿陽,姜維必然退守,我奪取綿陽以後,可以出敵不意,奔襲成都,平定蜀國。"

  冬10月,鄧艾派他的兒子鄧志率五千精兵,各帶斧鑿等開山修路工具,修築棧道,架設橋樑。自己率兵隨後跟進。一路上過高山,越深谷,行走非常艱險,沿途又沒有人煙,糧秣補給不上。經過二十多天,走了七百餘里,幾次陷入絕境。

  走到江油北面的摩天嶺時,碰到懸崖絕壁,不能前進。鄧艾對將士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千辛萬苦才到這裡。現在只有前進,不能後退。"

  鄧艾下令將武器裝備先丟下山崖。然後自己用毯子裹著身體帶頭滾下山去。諸將也用同樣的辦法滾下山去。沒有毯子的士兵便用繩索拴在腰間。抓著樹藤,一個接一個地前進。

  越過摩天嶺後,鄧艾又對將士們說:"我們有了來路卻沒有歸路,江油城中的糧食物資都是我們的,前進就是生存,後退就是死路,大家努力攻取江油城!"於是直奔江油城。

  蜀將馬邈非常驚異,以為神兵來了。不戰而出降。鄧艾乘勝前進,大破蜀軍於綿竹關,殺死諸葛瞻等。蜀後主劉禪隨即投降,蜀國滅亡。

  鴉片戰爭時期,擁有龐大八旗兵制和綠營兵制的清王朝,在軍事訓練方面卻是一塌糊塗。當時的清軍已經是操練廢止,雖然偶有訓練,但都是只為整齊好看而進行的陣勢訓練、隊形變化等,目的在於應付上級檢閱,對於提高軍事技術、戰術根本毫無幫助。

  其時世界上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而清軍依然沿用古代體力角逐的密集隊形,不諳構築戰壕工事。如果僅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正因如此,當訓練有素的英軍挾著洋槍洋炮來襲時,這些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戰鬥力低下的清軍完全無法抵擋,英軍因此如入無人之地。

  後來,二十五萬清軍慘敗於兩萬英軍手下,清朝的閩浙總督左宗棠說:"有兵不練與無兵同",此時他也認識到了軍事形勢的優劣可以從各方面來推測,比如說士卒訓練好壞程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點,只可惜他不過是做了一次事後諸葛而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