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靈活應變的戰略 一、手握兵權,方能施展才能
2024-09-12 19:32:36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兵之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譯文】
兵權是用來對軍隊發號施令,以及鞏固主將威勢的。如果將領能掌握兵權,就能自如地指揮全軍,他的軍隊勢必如虎添翼,無所拘束,不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能靈活應變。如果將領喪失了兵權和威勢,就會像離開江河湖海的魚龍,想要求得在海洋中自在悠然的氣勢,在波濤中縱橫奔騰,又如何能夠呢?
【心得】
諸葛亮在此指出兵權的重要性。他認為戰爭的勝利需要靠全軍將士的密切配合,而要兵士聽從指揮,軍隊步調一致,將帥就必須掌握兵權,否則將如"魚龍脫於江湖",難以施展才能。
換言之,勇猛善戰、足智多謀的將領,如沒有統領千軍萬馬的兵權,就無法自如地指揮部隊,部下也難以準確地執行命令。倘使統帥不能操控軍中將士,軍隊的混亂也就不言而喻。試問一支混亂的軍隊又怎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正是諸葛亮置兵權於首要地位的原因。
北宋年間,君王為牽制將帥的權力,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每次將帥出征,都必須按照皇帝親自繪製的陣圖布陣。
例如宋太祖、宋太宗每每御駕親征,大抵都會自定陣圖,指揮各地的戰事。太祖和太宗出身統帥,領兵征戰勉強還能應付,但宋真宗以下的幾個皇帝,生長於深宮,根本不懂軍事。皇帝自定陣圖,其目的只為限制將帥的權力。
當時將帥作戰多請示朝廷,而群臣對此往往爭論不絕。此外,主帥必須與鈐轄、都監等聚議,以決定軍隊的作戰策略,然而也是"人人各出意見,議論不一",以致往往坐失良機。
不僅如此,西北邊的將帥一年還要被輪換三五任,以限制其權力,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結果,致使士兵缺乏訓練,作戰時"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所以在與西夏的作戰中,往往以敗戰告終。
更有甚者,在公元1140年,金朝違背和宋朝的協定,揮兵大舉侵犯南宋。岳飛奉命北上,所向披靡,大破金軍的"鐵浮圖"和"拐子馬"。
正當抗金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卻因為害怕岳飛收復中原後,迎回徽宗與自己爭位,於是不僅利用宰相秦檜處處牽制岳飛,還以一天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回京,致使十年抗金的成果毀於一旦。
身為三軍統帥的岳飛處處受到昏君的牽制,無法自如地指揮軍隊,無論對岳飛或宋朝江山來說,都是一種悲哀。完全不懂軍情的宋高宗,為了一己之私去干預軍隊的指揮,不僅使得一代名將岳飛慘死於風波亭,也葬送了宋朝的大好江山。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