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二、以禮相待,就太平強盛

二、以禮相待,就太平強盛

2024-09-12 19:33:00 作者: 宋濤
  【原文】

  君臣之政,其猶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則君臣之道具矣。

  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禮,則民易使;上下和順,則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

  政者,正名也。事者,勸功也。君勸其政,臣勸其事,則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陽,著其聲響,臣北面向陰,見其形景。聲響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則功立,功立則萬物蒙其福。

  是以三綱六紀有上中下。上者為君臣,中者為父子,下者為夫婦,各修其道,福祚至矣。

  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和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故君唯其政,臣唯其事,足以明君之政修,則忠臣之事舉。

  學者思明師,仕者思明君。故設官職之全,序爵錄之位,陳璇璣之政,建台輔之佐,私不亂公,邪不干正,引治國之道具矣。

  【譯文】

  君臣相處的原則,就好像天和地的關係。君臣之間的關係如果像天地之間的關係那樣明晰,那么正確的君臣關係也就具備了,也就更完美。

  人君應施仁政,而臣子應盡忠奉主。臣子事君不可有二心,人君亦不可將有違正道的政事交付臣下;上下守禮,則百姓易於統治;上下和順,則君臣之道具備。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則君王可專心為政,而人臣克盡本分為其效忠。

  所謂"政",就是好的名聲;所謂"事",就是盡力建功立業。君主勤於朝政,人臣勤於佐政,則霸業可成。君主向南對著太陽,使他的聲威影響更加顯著,而臣下向北對著陰面,是為了讓君主看清他們的形態和身影。所謂聲音就是君主的教導和命令,所謂形影,也就是臣下的功業。教導和命令適當,則臣下的功業就能夠建立,而國家也就能從中受惠。

  因此"三綱""六紀"分成上、中、下各種等級。其中以君臣關係最為重要,其次是父子關係,最後則是夫妻關係。君臣、父子、夫婦都各守其道,則福祚必臨。

  君主與臣子之間,必以禮為根本;父母與子女之間,必講究親恩;夫妻之間,必以和為貴。處在上位者行為不可不端正,而處下位者行為不可不正直;如果上位者行為不端,則下位者便會起來作亂。所以人君要致力於整頓政事,人臣要盡心事奉。

  如果君主政治修明,則忠臣功業可成。求學的人想從學於賢師,入仕的人也想跟隨英明的君主,因此必須設立各級官職,排列爵位和俸祿的位次,設置糾正政務的諫官機構,並建立三公九卿作為輔佐,使私情不能擾亂公事,奸邪不能干預公正,如此就具備了治理國家的方法。

  【心得】

  君臣、百姓之間的關係是否和睦是一個國家治理好壞與否的標誌。君臣之間各行其職,鞠躬盡瘁,上下以禮相待,使國家的教化深入人心,國家自然就太平強盛。諸葛亮強調以禮、以恩、以和來規範君臣、父子、夫妻間的關係,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

  諸葛亮作為一代忠臣、輔佐之臣,他與劉禪之間可稱"上下順和",堪為君臣關係的典範。歷代王朝,往往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諸葛亮能"兩朝開濟老臣心",而且至死不渝,的確難能可貴。

  劉備死前於白帝城託孤,要劉禪"父事丞相",劉禪在位期間,一直都遵循劉備的囑託,把諸葛亮當作父親一樣。而諸葛亮在前後《出師表》中,則對劉禪表現出慈父教子的意味。

  實際上,以諸葛亮的能力和其在蜀國的威望完全可以稱帝。劉備在託孤時也曾對諸葛亮說過:"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若是嗣子劉禪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可取而代之。"後來李嚴就勸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但諸葛亮不為所動,自始至終忠於蜀漢,為蜀國的興衰鞠躬盡瘁,為後世廣為傳誦。

  劉禪作為一國之君,雖然天資平庸,沒有治國安邦之才,但他對諸葛亮一直非常信任,放手讓諸葛亮獨攬大權。李邈曾上書進讒,劉禪不但不聽,還為此殺了李邈。一個忠心耿耿,一個大膽放手,這樣的天子和朝臣真可謂一對值得稱頌的典範。

  與蜀國和諧的君臣關係相反,吳國的君臣關係卻一直比較緊張。孫權對文武大臣都存著戒心,因此用刑特別嚴峻。在吳國的軍隊中,除去斬頭,幾乎沒有什麼較輕的刑罰。不少武將因畏罪,不得不逃離吳國而投降魏國,這更加深了孫權對文武大臣的不信任感。

  雖然孫權曾下令,諸將重罪三次才議罪,但這並安撫不了那些畏罪的人。他迫令帶兵守邊境的督軍機將軍交出妻子作保質,如有叛逃,便殺戮保質甚至誅滅三族。

  同時,孫權又養了一批校事、察戰,讓他們專門監視文武官吏。太子孫登屢次勸諫,他都不聽納言,大臣們更是畏罪而不敢說話。陳壽說他性多嫌忌,殺人過多,愈到晚年愈盛。

  孫權死後,孫皓即位,更加殘暴,大臣及宗族幾乎被他殺光。這樣一個相互猜忌的團體,使吳國一直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後來,晉武帝司馬炎六路出兵攻吳,吳軍不戰而潰,孫皓投降,吳亡。

  魏文侯與大臣的關係也極為和諧,因為他用人誠信不疑。樂羊是魏國一位能幹的大將。魏文侯令樂羊為將攻伐中山國,攻了兩年多居然未下,引得朝中官員議論紛起。

  有的說樂羊的兒子樂舒是中山國的寵臣,樂羊哪裡會破國毀子呢?有的甚至說樂羊與中山國暗中一定有勾結,不然以樂羊的本領哪裡會連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也久攻不下呢?

  可魏文侯對樂羊的信任始終不動搖。不久,樂羊置自己兒子的請求於不顧,攻破了中山國。原來,樂羊久圍而不攻,為的是孤立無道的中山國國君姬窟,不忍城中百姓遭難。

  當樂羊凱旋迴國之時,"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被魏文侯信己不疑的誠心所感動,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正因為魏文侯尊賢任能,才使魏國的經濟得以繁榮迅速發展,國力逐漸強大,成為戰國初年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