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恰當的理智,適宜的克制
2024-09-12 19:33:25
作者: 宋濤
【原文】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
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喜怒之際,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
行其私而廢其功,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合以私忿而合戰,則用眾必敗。
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奸塞。不加威武,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
【譯文】
喜悅和發怒之道,在於不該為不值得喜悅的事情而喜悅,不該為不值得發怒的事情而發怒。喜悅和發怒之間,它們的界限必須劃清。
發怒時不累及無辜的人,高興時不放過有罪的人。喜悅或發怒的時候,應該清醒審慎。高興的時候不能縱容有罪的人,發怒的時候不能錯殺無辜的人。喜悅和發怒這兩種情緒,不能沒有原因。
如果僅憑自己的情緒而任意行動,必然會毀掉事業。將帥不能因一己之怒而發動戰爭,必須使眾人的想法一致才能取勝。如果因為一個人的私憤而與敵交戰,則一定招致失敗。
一個人憤怒時不能立即轉為喜悅,喜悅時也不能立即轉為憤怒。因此,必須以政治外交策略為先,以武力對抗為後。如果以武力為先,即使最初獲得勝利,最終也會失敗,而首先發怒的人,事後必定反悔,因為一時之忿,卻導致自己滅亡是不值得的。
所以君子應該威嚴但不兇惡,雖然心中生氣卻不發怒,儘管心裡擔憂但不害怕,即使心中高興也不狂喜。令人生氣的事情發生之後,如果能用權威手段加以處置,便能有利於施加刑罰,進而使邪惡不再產生。如不採取權威手段,則刑罰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那麼一切邪惡將無法杜絕,國家必會走向滅亡。
【心得】
諸葛亮在此指出,將帥的情緒往往能影響軍隊進退勝敗。將帥常能於一念之間,決定戰爭形勢的變化和軍隊士兵的命運。
公元前624年,楚國的屬國宋國瞞著楚國轉而依附晉國,引起楚國的強烈不滿。楚軍一怒之下,在次年的冬天,令尹子玉率軍攻宋,圍困宋國國都商丘。宋連忙求救於晉,晉國欲稱霸中原,遂迅速發兵救宋。
楚成王見宋都久攻不下,師勞士困,同時晉軍又逐漸逼近,大有前後夾擊楚軍之勢,於是想要撤回楚軍。而主將尹子玉見宋都遲遲不能攻破,卻被大大地激怒了,堅決不肯放過宋國,並堅信楚軍最終定能戰勝晉軍。楚成王見尹子玉信心十足,便答應與晉軍一戰。
晉國為了激怒尹子玉,故意將楚國的使者宛春扣留,尹子玉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立即集中所有兵力,準備與晉軍決一死戰。
晉文公見楚軍士氣正旺,於是下令先退避三舍,到達城濮,會合秦國和齊國的援軍。尹子玉見晉軍後退,不顧士卒久戰後的疲勞,下令緊追,進至城濮,兩軍在城濮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晉軍假裝退卻,並用樹枝揚起灰塵,以擋住楚軍的視線。尹子玉見此,誤以為晉軍已潰不成軍,於是奮力猛追。
這時,兩翼的晉、秦、齊三國聯軍趁機夾擊楚軍,將它攔腰截斷,與此同時,宋軍又從後面追來,斬殺楚軍無數,楚軍大敗。尹子玉"怒而致戰",致使楚國大敗,損失嚴重。
古人說: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出,此不足為勇也。只有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才能正確處理風雲變化的各種局勢。
俗話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
說明了失去理智的危害。理智地對待一切事物,是大智的表現。
《孫子兵法》指出:
主不可以怒以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認為國君不可以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因為一個人憤怒過後可以轉變為高興,怨憤過後可以轉變為喜悅,但國家滅亡了就再也難以恢復了,人死了就再也無法變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為轉移,合於利則動,不利則止,這才是理智的行為。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張飛聞訊,悲痛欲絕,嚴令三軍趕製孝衣,為關羽戴孝,逼得手下將官無奈,最後鋌而走險,將其刺殺。
劉備為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舉兵伐吳。諸葛亮、趙雲等人苦苦相諫,都無濟於事。這時的劉備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結果被吳將陸遜一把火燒得潰不成軍,數萬軍士喪生,劉備本人帶著殘兵敗將退歸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嗚呼。蜀軍從此一蹶不振了。
魏大臣司馬懿多謀善變,遇事極為冷靜,從不為自己的情緒左右。一次,諸葛亮出兵伐魏,進軍至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築壘抵禦。當時,蜀國大軍出動,糧草有限,利在速戰,司馬懿則堅守不出,以待時機。
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心生一計,派人給他送去了婦女的服飾,以侮辱他。諷刺他膽小如女人。但他看到後只是佯裝惱怒,卻始終按兵不動。諸葛亮也就沒有辦法了。最後,諸葛亮看同魏軍長期相持,難以取勝,心力交瘁,加之過度操勞,病死在了五丈原軍中,蜀軍只好退走。
由此可見,是否理智地處理事情,有時就成為事情成敗的關鍵。大事是這樣,小事也是這樣。
春秋時期,鄭靈公在位期間,由公子宋和公子歸生輔政。有一天,有人從漢江帶回一個大龜,獻給靈公。靈公命屠夫燉肉湯招待朝中官員。這時,公子宋對靈公說:"我每次食指跳動,總要嘗到好吃東西。今天食指跳動了幾下,果然又有好東西品嘗了,你看靈驗不靈驗?"
靈公聽了,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的食指跳動靈驗不靈驗,這一次還得由我決定!"於是,他暗中吩咐屠夫,如此這般,屠夫心領神會,含笑而下。
到了品嘗龜肉的時刻,鄭靈公命令諸臣按官職大小,依次坐定。公子宋位居第一,洋洋自得,等著品嘗。鄭靈公卻突然宣布,今天賞賜從最下席開始,公子宋變成了最後一個,他明知道這是靈公拿自己開心,又找不到反對的理由,只好壓住火氣,耐心等待。
大臣們一個個得到了賞賜的龜羹,紛紛稱讚,眼看只剩下公子宋一人了,公子宋眼睜睜地等著屠夫呈上來龜羹。誰知,這時屠夫向鄭靈公報告說,龜羹沒有了。在眾臣面前受到如此冷落和戲弄,公子宋真是怒火中燒。
目睹公子宋的窘態,鄭靈公開心極了,哈哈大笑,指著他說:"我本來是命令遍賜君臣的,誰料想卻偏偏少了你一個人沒有。看來,這是命里註定你不該吃龜肉啊。你看你的食指跳動要吃好東西的說法哪一點靈驗呢?"
聽了此話,公子宋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靈公搗的鬼啊!為了挽回面子,他這時已完全失去了理智,遂不顧君臣之禮,突然起身走到鄭靈公面前,將手探入靈公面前的鼎中,捏了一塊龜肉,放進口中,反唇相譏道:"我現在已經嘗到了龜肉,食指跳動哪一點又不靈驗呢?"說罷,不辭而別。
公子宋的言行,深深激怒了鄭靈公,他當著眾臣的面,憤憤地說:"宋也太無禮,他眼中還有我這個君主嗎?難道鄭國就沒有刀斧能砍掉他的腦袋不成?"眾臣嚇得紛紛跪倒在地,連連規勸,鄭靈公仍憤憤不已。
一場盛會就這樣不歡而散。從此,鄭靈公與公子宋結下了仇恨。公子宋因懼怕靈公找藉口除掉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先發制人,在這一年的秋天派人刺殺了鄭靈公。
兩年之後,鄭靈公之弟追查公子宋指染君鼎之罪,將公子宋殺掉,暴屍於朝,盡誅其族。君臣二人因一件小事而反目成仇,最後雙方都死於非命,實在令人可惜。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因一時的矛盾,頭腦發熱,失去理智,釀成慘禍的事實,卻屢見不鮮。總而言之,恰當的理智,適宜的克制,合適的行動,是做事時智慧的表現。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