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新婚寶典> 家庭教育篇 一、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家庭教育篇 一、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2024-09-12 19:36:03 作者: 張南
  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父母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望子成龍心切,但教子無方或方法有偏差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了不同的教育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溺愛型

  把兒童放到了受特殊照顧的地位,對子女十分溺受,不考慮經濟條件是否允許,不適當地滿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想方設法為兒童安排舒適環境,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對子女的言行沒有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約束,兒童做錯事時,父母總是尋找客觀原因,對兒童的散漫、霸道等不良行為不及時糾正管教,無原則地寬容甚至庇護。受這種教育影響,兒童嬌氣嚴重,意志薄弱,以自我為中心,固執、任性,甚至蠻不講理。

  管制型

  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兒童提過高的要求,強迫兒童按父母意志辦事,不許有差錯,如果兒童犯了錯誤,無休止地訓斥、說教、揭短、甚至譏諷打罵。

  不為兒童考慮,對子女總是一味地這也「不許」,那也「不讓」,對子女正當、合理的要求不支持、不引導,對子女不能抱平等態度,常常是父母說了算,從不允許兒童提出意見,表示支持。處理問題不公正,還不允許兒童說明理由,父母自己有錯或失誤時,也不肯做自我批評。這種教育使兒童和父母關係緊張,兒童心理不正常,易恐懼、膽怯、消極,或執拗、冷酷無情、粗暴,有時兒童還易表現兩面,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有說假話的惡習。

  放縱型

  讓子女放任自由,對子女的學習、生活不關心,不具體管理,總強調自己工作忙,沒時間,或強調兒童的學習就該由學校管,生活就該由自己管,所以對兒童的情況很少過問,對兒童的表現採取放任的態度。這種教育,使兒童性格孤僻、冷漠,得不到家庭溫暖和具體幫助,也很容易染上不良習氣。

  科學型

  對子女按照教育原則進行合理管教,精心培育。愛而不寵,尊重信任;嚴而不苛,民主平等;注意正確引導,啟發培養,又能放手讓兒童發揮積極性。這種教育使父母與子女關係密切、精神情感交融,使兒童健康成長,優秀品質易於形成,家庭充滿和睦、樂觀、輕鬆的氣氛。

  前三種類型,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年輕父母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對兒童教得太多,干預得太多了?是否對兒童的「自由」剝奪太多了?是否事無巨細地老提醒兒童「這個」、「那個」?是否什麼都搶著替兒童干?是否給兒童受的「刺激」太多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作為父母就必須馬上進行調整,不然,所有這些不當的教育將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總之,父母只有不斷調整適於兒童特點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克服存在的弊端,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早期智力教育

  兒童階段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從哪種角度上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兒童在各方面的習慣,一旦養成,長大之後就依著這種習慣去行事。因此培養兒童學習、清潔、禮貌等方面的良好習慣是做父母的重要責任。望子成龍就應該從這個階段抓起。

  早期教育成功的秘訣

  科學研究表明早期兒童的教育,成功的秘訣有三:①從學說話到講故事,抓住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②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根據兒童能理解的一些日常行為和道德規範,讓兒童在語言發展的同時,不說教、不責罵,合理地利用故事內容,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③由口頭語言自然地引起兒童對文字的興趣,激發兒童想識字、看書的願望,形成對文字學習的強烈動機,學會看書、查字典後可讓兒童驚喜地發現書中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不斷地讓兒童得到內部強化,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關於兒童的學習,除了兒童本身的願望和興趣外,父母是否要對兒童有所指導和監督,甚至給以壓力和訓斥,這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一般來說,兒童自己願意學是最好不過的,而在嬰兒童階段,因為兒童的自控能力、學習的良好習慣正在形成之中,恰到好處地給些指導和壓力,特別是對適量適時的學習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要進行早期教育,還要求父母必須學習一些有關兒童生理、心理、教育方面的基本常識,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時、適度地進行教育,內容要多種多樣、靈活生動,有啟迪性、趣味性。

  開發兒童智力的方法

  開發兒童的智力是多方面的,並不單純是讓兒童認字,會背詩,會算題,會畫畫。主要是培養兒童的思維、培養兒童愛動腦筋的習慣。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龍,家長開發兒童的智力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讓兒童多看、多聽、多動手,智力發展是脫離不了掌握知識的,而獲得知識必須通過看、聽、摸等感知活動,因此多看、多聽、多動手,是兒童認識事物、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父母可給兒童買一些合適的兒童讀物,培養兒童愛看書的興趣和好習慣。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念給兒童聽,使兒童對書有興趣。隨著兒童年齡增大,已經能認識一些字時,要引導他們多看書,如果有不認識的字,父母可以教給他們。

  引導和鼓勵兒童多提問題。多提問題自然會啟發兒童的思維。對兒童提出的問題,要不厭其煩地給予講解。如果家長不懂,一定要搞清楚了再給兒童講,千萬不要教給兒童錯誤的東西。兒童愛提問題,對事情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這說明他是動腦筋了,父母對兒童提出的問題要耐心地解答。

  多帶兒童外出,增長兒童的見識。讓兒童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再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

  如家庭經濟允許,可為兒童購買有啟發性的玩具。有些玩具對兒童智力開發很有利,可以使兒童在實際操作中動腦筋,這既激發了兒童的興趣,又發展了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培養兒童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成材有多方面,但重要的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等。二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用大量精力和時間抓兒童的智力開發,這樣做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只抓智力培養而忽視或輕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兒童未必能夠如人所願。

  兒童將來能否成材,不僅依賴於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特別是在某種情況下,意志力、韌性、進取心、自信心等對一個人來講顯得更為重要。一般來說,智力正常的人,誰的非智力因素強,誰就成材的機會多,可能性大,甚至智力稍差,只要非智力因素強,也能超過智力強而非智力因素弱的人。俗話說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有些兒童看上去聰明,可就是學不進去東西,多數不是因為笨,而是與非智力因素不強有關。

  由此看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就如同人的兩隻腿,缺少了哪只也不行,所以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兒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早期情商培養

  情商EQ是英文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的縮寫,有的也翻譯為情緒智商。1995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出版的一本書中首次提出,該書一面世就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在世界步入網絡時代,人際交往增多,情緒智商更加引起人們的重視。丹尼爾?戈爾曼認為個人的成功,智商的優劣占20%,情商的優劣占80%,因此年輕夫婦要培養一個出類拔萃的兒童,讓他將來成就一番事業,決不可忽視情商的培養。


  那麼,究竟什麼是情商呢?情商就是可以抑制衝動的心理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能克制自己,可以延遲要馬上得到滿足的衝動,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自發的心靈傾向。

  一個人僅憑智能不可能取得太多的成就,在某方面有很多知識由於能力有限而派不上用場,甚至連本職工作都干不好,或者在生活中由於沒有掌握處世原則和技巧,毫無幸福可言。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不是推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為領導,而是推舉一些能關心別人的人做領導。這樣的人能為眾人著想也能調動集體的積極性。因此,情商高而智商低的人往往領導智商高而情商低的人。

  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我們所說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想像力。觀察力是智力的窗戶,注意力是智力的組織者,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記憶力是智力的倉庫,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作為智力的核心的思維力指的是分析、綜合、推理、演繹、判斷、抽象的能力,觀察、注意、記憶、想像都需要通過思維,在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孩子三歲前的智力,表現在他的大動作、手的精細動作、語言、事物的適應行為以及個人生活自理和與人交往諸方面的能力。隨著歲月的推移,這些會相應出現,逐漸發展。如果這些方面均符合正常兒童的標準,那就認為他智力正常;如果稍有落後,不必擔憂,很可能是他起步遲,或是因為孩子的天賦不高。但周圍環境能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如能給他創造良好的環境,他會趕上來的。

  怎樣才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玩。什麼叫玩?玩不但包括體育和遊戲,科技、文藝、工藝勞動以及某些思想教育活動對孩子來說都可以稱作玩。只不過後幾項在孩子稍大些才能較多地進行。玩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未滿月時,可以經常和他說話,哭的時候安慰他;一個月時用有聲的玩具逗引他;兩個月時讓他握著你的手指,幫他坐起,或幫他做俯臥動作;3個月時,可用行動來逗引他,在日光浴時幫他伸展手腳;4個月時,和他一塊玩有聲的玩具;5個月時,讓他自己找玩具玩;6~7個月時,幫他翻身,幫他練話;8~9個月時,幫他兩手交替拿東西,幫他站立,讓他用兩個手指拿東西;10~11個月時,讓他爬,讓他走;一歲時,經常帶他到戶外去玩;孩子以後慢慢大了,可以適當加大活動量,和他一塊做力所能及的遊戲,如:看畫片、認識動物等。也有人利用摹畫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摹畫是手的技能,要求大腦對手腕、手指肌肉有相當精確的控制能力,要求視覺和觸覺的協調配合,要求中樞神經系統的整體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這要從一歲以後開始,從臨摹線條到簡單的圖,從幾何圖形到動物,對於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年輕夫婦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智商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為孩子布置一個整潔乾淨的房間外,還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學習的動機、理想和抱負、堅強的意志、興趣和求知慾望、情緒的穩定性、生活的獨立性、好勝心和良好的自我意識等方面。從研究中外成就者中發現,惟智力型早期教育不是培養兒童成才的成功辦法。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表現為智力處於中上水平,有的甚至是佼佼者,但以後,他們就黯然失色,無聲無息了。這種例子是很多的。這是因為成才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除了智力外,各種非智力因素也經常起重要作用,例如責任感、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經受社會磨鍊而得的堅強的品格……

  一個人的成長,如果他的非智力心理品質發展不良,其智力發展也會受阻礙。因此,我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應從常規教育、學習興趣、意志品質入手。在日常生活和衛生習慣的培養上,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怎麼做,逐步養成習慣:對於常規意識,不斷強化,逐步形成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才能鞏固。為孩子創設環境,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家長和教師應隨時注意引導孩子感受和欣賞大自然的美,並給他們多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兒童的意志和自信心都很弱,常在行為中表現不同程度的自卑和膽怯。3歲孩子的意志行為剛開始發展,要多給予鼓勵和幫助,在活動中逐步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樹立自信心、進取心,孩子在成功的喜悅中培養了意志。

  把非智力因素作為培養目標,是孩子順利進入未來社會必要的準備。人格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個人在認知能力、興趣、愛好、氣質。性格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徵。健全的人格是人們從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必要前提。既然人格被認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合體,那麼離開了非智力因素而片面強調智力因素也往往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人格上的偏差。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他們在成功道路上戰勝無窮困難和挫折的動力。因此,父母在發展兒童智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兒童記憶力的發展是有規律的,父母親掌握了這些規律,對培養兒童將有很大作用。兒童的記憶力發展一般有如下規律:

  第一,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依賴於由飲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種營養。科學研究表明,維持正常的腦功能需要足夠的含有穀氨酸和磷等在內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當這些營養缺乏時,大腦就會變得遲鈍。因此保證營養、不偏食,對學生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十分重要。

  血糖是大腦細胞直接利用的能源。大腦對血糖波動最敏感,當血糖下降之後,大腦興奮性隨之降低,思維變得遲鈍,注意力難於集中。而很多學生和家長不重視早餐,簡單應付,甚至不進早餐,這樣就難於維持血糖正常水平,進而影響學習。在人體各臟器中,大腦的耗氧量最高。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腦力勞動後,大腦需要一定休息,降低耗氧量進行氧補充。課間10分鐘學生到室外活動,進行深呼吸很有必要。

  第二,必須遵循大腦皮層活動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學習。由於大腦皮層不同部分執行著不同的任務,有很細的分工。當人們從事一種工作或學習時,相應部分的細胞群處於興奮狀態,其他部分則處於抑制狀態,工作區與休息區不斷輪換,舊的鑲嵌式圖案消失了,新的圖案又形成。這樣可使大腦持續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腦力和體力活動交替,不同性質的課程輪換學習是提高學習效率、減少大腦疲勞的有效措施。而有些學生複習功課經常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複習一門功課,往往是事倍功半。


  動力定型在學習和生活中有重要意義。它能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消耗較少的能量,而完成較大量的工作。動力定型具有穩定性,即所謂「習慣成自然」。因此,從小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科學的動力定型,對學生記憶力的加強、學習效率的提高均非常有利。第三,複習的安排要符合記憶力的規律。記憶和遺忘是有一定規律的。

  學習後短期內忘得快,忘得多。因此,一定要及時複習,不要過了24小時才複習。根據心理學家喬斯等人的研究認為,日常的學習,五六個小時之後再複習比較合適。另外,人們先後儲存的信息是相互抑制的,對於抽象、難懂的東西放在晚上睡覺前複習有利於記憶。

  第四,良好的心理素質可加強記憶。樂觀情緒對學習和記憶產生的影響為間接的影響。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即對自己的學習抱有成功的希望。而對所學的東西存有興趣會對記憶產生直接的良好影響。一切負性情緒如過度緊張、焦躁、忙亂等不良情緒,都會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記憶效果差。

  第五,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利用視覺記憶、聽覺記憶。此外,比較歸類法、提綱摘要法、列表法、圖示法、形象法、特徵法、最初印象法等學習方法和技巧也都符合人體生理要求的規律。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就形成思維、可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表現出來,屬於認識的高級階段,具有廣闊、深刻、靈活、敏捷,獨立性、批判性、邏輯性強等特徵,是人類智力活動的核心。人與動物最基本的區別也就在於人類有思維活動。

  兒童的思維是在他與周圍現實世界之間的相互交往的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具體性,靠事實在頭腦中具體形象進行思維的。因此,家長要從具體事物入手,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形象,要針對他們思維的特點進行培養。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觀察內容,如書畫、動物、玩具、音樂、歌曲等進行認識,開動思維。其次要鼓勵孩子進行探索實踐。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的發展,對外界的接觸增多,不斷地接受教育、訓練及參加各種活動,使孩子學會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逐步發展抽象概念思維,使思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靈活性,加深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並逐步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培養方法:

  分類能力

  讓孩子按性質和用途分類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物,如將書本類、玩具類、內衣類和外衣類等分開,把各種圖片分類。還可按大小、形狀、高矮、時間、材料分類等等。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的思維從具體進入抽象,而具有抽象概括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一個飛躍。

  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精神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一種較高級綜合智力技能。它包括思維能力和技術技巧。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不要立即告訴他怎麼辦,而是讓他想一想怎麼辦,並盡力為他提供解決問題的條件,天長日久,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逐漸發展起來了。

  比較能力

  培養孩子發現相似事物中的不同點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點。比如狗和兔,都有4條腿和眼、尾、嘴,但腿的長短、外形、結構不同,眼、尾、嘴的形狀等也都不同。另外還要注意,事物相似性越大,要找到不同點就需要更精細的比較能力,而事物的差異越大,它們的差異就越多,要進行比較就要全面。

  序列化能力

  經常用一些可以排列的物體,讓孩子按高矮、大小、長短、厚薄等某種特性,做順序排列。訓練序列化的能力關鍵是要有一種「甲比乙高,乙比丙高,所以甲比丙高」的邏輯思維的傳遞能力。孩子一般5歲前只能用一個高的比較一個矮的,6歲左右,逐漸能夠按高矮進行排列。

  邏輯判斷的推理能力

  讓孩子看放在一盆水中的種種小東西,教他判斷哪些東西會沉,哪些東西會浮,然後教他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如小木偶會浮起,因為它是木製的,小木片、積木等都是木製的,所以它們都會漂浮。這種推理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如「這些東西不漂浮,所以它們不是木製的」。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教育,孩子能逐步掌握初步的邏輯判斷的推理。還可以引導孩子分析、解釋自然和生活現象,培養他的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同時,父母在引導孩子看顏色鮮艷、新奇有趣的東西時,不僅注意通過語言一一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還可以逐漸給孩子「為什麼」的概念。

  在訓練中要多讓孩子運用語言,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概括能力,使他們運用感覺器官溝通實物和語言兩種信號系統,以形成正確的概念。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