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新婚寶典> 二、培養孩子文明禮儀知識

二、培養孩子文明禮儀知識

2024-09-12 19:36:06 作者: 張南
  禮儀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應該有一定的禮儀。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禮儀,對其成長是非常有益的禮儀標誌著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禮儀不是突然可以掌握得到的東西,它是通過父母良好的禮儀言傳身教,對孩子不斷薰陶、滲透、強化而得到的。兒童的禮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學會接待

  如果一個孩子有教養,當有客人來家時,他會熱情接待,這就是通過成人接待客人時與人寒暄或握手,並看著對方臉微笑時留給孩子的印象,孩子會絕對效仿。父母要訓練孩子毫不為難地、禮貌客氣地說出必須對所訪客人說出的話。孩子帶了小朋友到家中,第一次都要向父母介紹說:「媽媽這是×××。」對所來的小客人,家長要允許孩子自行招待。

  如果孩子過生日,對前來祝賀生日的人,5歲左右的孩子,應該能夠與自己的客人寒暄,對攜禮物的人表示謝意,即使不喜歡所得到的禮物時也不能表示反感。朋友來時,要讓朋友選擇玩具或愛吃的食物,培養孩子擔當主人的角色。做客時,也要尊重人家的習慣,不要對自己不喜歡的食物表示不滿。要舉止得體,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並能再次受到歡迎。

  怎樣稱呼

  對成人通常可稱叔叔或阿姨,年齡懸殊的可在父母指導下稱呼,對比自己大的客人切忌直呼姓名。

  怎樣插嘴、回答、否定

  在父母與客人談話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插嘴。在不得不插嘴時,比如有人打來電話找媽媽,這時應說:「對不起,要媽媽接電話。」

  當媽媽問:「你想吃點什麼?」回答說:「媽媽,我不渴也不餓,不想吃什麼。」這要比乾巴巴地說聲「不想吃」好多了。無論談話的對方是誰,孩子都應回答大人的問話,不回答是沒有禮貌的表現,成人應給予糾正。

  注意衛生

  一般來說,孩子不太注意衛生,但上了幼兒園的孩子至少應該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脫下的外衣要掛在衣帽架上或疊好,吃東西前要洗手等。到人家做客或出遠門要換乾淨的衣服,要讓孩子知道不修邊幅是對人家的不尊重。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懂得好的禮儀,父母也必須有好的禮儀,因為您隨時都在給孩子做禮儀示範。

  公共場合的禮儀

  在劇院、商場、醫院等地方不要吵鬧、大聲說話、唱歌或做出其他使人反感的行為,要教育孩子注意公共社會規範。

  激發兒童的愛好和興趣

  為了激發兒童的正常愛好和興趣,父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要針對孩子的特點,不能完全憑家長的意願而主觀臆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氣質選擇最適合孩子的項目。

  第二,家長要循序漸進,正確引導,使孩子的愛好相對穩定,層層深入,在眾多愛好中形成一個中心愛好。由單純從興趣出發轉到有目的地去發展特長的軌道上。不能朝三暮四,要持之以恆。特別是當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要鼓勵他堅定信念戰勝困難。要通過興趣的培養提高孩子做事認真堅毅的意志品質。在具體的過程中,家長可提一些有效有益的建議啟發孩子去思考,鼓勵他動腦筋。

  第三,兒童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易被冒險、賭博等刺激性事物所吸引。如現在迷戀電子遊戲機、撲克、麻將牌的兒童越來越多,這些遊戲和娛樂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嚴重損害。所以,家長要從小注意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有意義的興趣愛好,逐漸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

  第四,提供給孩子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環境,不要一切包辦,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耐心、仔細地引導孩子打開創造性思維的大門,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引導孩子認真觀察周圍的世界,一旦他有了濃厚的觀察興趣,就會主動持久地去認識世界、社會、自然界中的各個領域,這些領域都是知識的寶庫、藝術的殿堂,父母的重要責任是引導孩子去探索,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要培養他們勇於克服困難的性格,使他們逐步形成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堅強意志與良好品德。

  引導兒童獨立思考

  走出誤區

  不要誤認為聰明的孩子就一定善于思考。事實上,聰明人可能拙于思考或懶于思考,因為他們不加思索就能說出答案,加上周圍人的誇獎使他們不願深思,而滿足現狀。

  抓住時機

  在孩子被動聽故事的幼年時期就要結合故事的情節向孩子發問,引導和啟發他思考,如給孩子東西時,要先提個「小問題」,讓他思考。

  創造良好的環境

  全家動員,利用茶餘飯後的各種時機,採用閒聊、說笑話、機智問答等多種方式刺激孩子去思考;帶孩子去博物館、書店或陪孩子看電影、電視節目,然後一起討論所見所聞,逐漸使孩子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善于思考。

  傳授思考方法。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全面思考。採用利弊得失參考法。這項技術教人無論對任何問題,都要考慮各方面的優缺點和有趣而值得參考的地方。例如一名學者一次問30名10歲的兒童:「你們想不想每周上學並可得到5塊錢?」兒童們全部同意,然後他要孩子們列出這個提議的利弊得失,經過3分鐘的利弊分析後,30名兒童中有29人改變了主意。孩子們對此提議列出的缺點包括:「這樣父母將不再給零用錢了」、「學校會提高餐費」。進一步思考後,這些孩子就發覺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答案。

  ②歸納類推。也叫舉一反三法,如: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一旦明白了選購糖果的方式,那麼買鉛筆或書本時,也就知道用什麼準則了。


  ③標新立異。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一部推翻偏見成規的歷史。兒童尚未定型,常常會質疑「一向的做法」,父母應該鼓勵子女把質疑一切偏見成規變成終生的習慣。

  ④語言精確。用詞精確、條理分明,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維更清晰,感覺更敏銳。

  ⑤傾聽意見。訓練孩子多聽不同意見,考慮各種不同觀點,擇優選取。

  ⑥學寫日記。寫作是嚴格的心智訓練,也是練習思考的好方法。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我不寫下來,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事實上,寫作就是思考。

  不斷學習

  思考不能代替知識,知識也不能代替思考,兩者缺一不可。另外,兒童不會一夜之間就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獨立思考需要反覆練習,在實踐中不斷加強,不斷完善。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人的心理活動集中於人或物時,就是注意。注意力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指自覺的、有目的注意,有時還需要一定的努力。無意注意是自然發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和注意。但是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例如看書看久了,就要東張西望,就是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轉化。孩子時期的注意大多是無意注意,集中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轉移。當孩子逐漸長大,生活內容逐漸豐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語言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穩定性,經常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容易分散、轉移。孩子要到5~6歲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已開始有有意注意:例如上幼兒園小朋友上課時能有短短几分鐘的聽課能力,5~7歲的孩子能全神貫注,集中注意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有的家長要求一位小學生全神貫注做功課達1小時或更久,那是孩子難以承受的。

  集中的注意力,是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但要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為了培養孩子注意力,家長應注意如下事項:

  交待明確的目標讓孩子從事他感興趣的活動。如讓他回答公雞和母雞的不同之處,回答正確時給予鼓勵表揚,否則受罰。獎罰要合理。

  當孩子集中精力干某一件事時,要排除外來的干擾。如讓孩子畫畫時,不要開著電視等。

  孩子專心做一件事的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引起疲勞,或使孩子失去信心。要求應是孩子力所能及的。

  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求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邊吃飯邊看電視;邊聽故事邊玩玩具等。可在講故事前提示孩子,講過後要提問,要求他回答,以促使他注意聽、記、想。

  如果孩子注意力分散時,不要嚴厲訓斥,要耐心、靈活地提醒他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來。

  父母在培養孩子注意力時,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講故事、做事,不能漫不經心,要一心一意。在孩子專心於某項活動時,不要隨便打斷他或用與他的活動不相干的事情去分散他的注意力。

  激發孩子的創造性

  沒有創造,人就如同動物一樣不能發展。每一個孩子只要不是太笨,都有創造的才能。創造能力的產生來源於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相互聯繫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它起因於對困難的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以及對所有未知事物進行大膽、新奇的思索。從小注意培養孩子思維中的創造性,對他將來長大後創造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家長應從如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維護孩子的好奇心

  兒童最初的好奇,是由於他們年幼,對許多自然和社會現象都不怎麼懂,如果他理解後仍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有可能把對問題的認識引向深入,也就是探索的一種初步表現。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探索精神,要首先從培養好奇入手。兒童的特點是好動好問,對不理解的事情,總是問「這是什麼」,或者「為什麼」,然後想摸一摸、碰一碰,親自感覺一下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仍不理解,還可能繼續追根問底「為什麼會這樣」,「是如何成這樣的」。這些都是好奇心驅使孩子去探索的表現。父母對這種最初的探索表現,應當積極地給予扶植和培養。對孩子的提問儘量給予滿意的回答,並向孩子提出能促使他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應多讓他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以加深了解認識。不能把孩子的詢問當作無目的的亂問,不予理睬或簡單應付,甚至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給孩子的好奇心潑冷水,壓抑他對探索求知的欲望。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越來越少,也就失去了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更不會有什麼創造可言了。

  鼓勵孩子發現、提出問題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意義。父母應當正確引導孩子,利用豐富的想像和善於想像聯想的特點,積極地去探索,並從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哪怕他們提出的問題沒有什麼道理,非常天真,近於荒謬,也應當鼓勵支持。主動探索總比懶惰好,孩子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比視而不見和不動腦筋好得多。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是創造的開始。

  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創造性

  為了解決問題,孩子就需要從事物的各個方面去觀察、思考,然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這其中包含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父母可以針對困難提問,讓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幫助他進行選擇和補充。這就促使孩子多動腦筋、拓寬思路、積累知識。如果用表面化的解決方法束縛孩子的思想,養成不求甚解不深入思考的習慣,無形中就失去了創造精神。

  多給孩子以精神鼓勵

  喜歡探索,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還沒有完成創造,還要付出許多艱苦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實現創造的目的。在探索遇到困難時由於兒童的意志品質尚未完全成形時,就容易動搖變化,不能持久。因此,要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父母必須不斷地為孩子提供精神養料,對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還要用科學家堅韌不拔、不畏艱險、不懈追求,從而取得偉大成就的事跡鼓勵孩子,使孩子在心靈中樹立活生生的榜樣,永遠懷著強烈的好奇的探索心理,積極進取,永不滿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