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處世篇 一、社交學問
2024-09-12 19:36:13
作者: 張南
現代社交原則
現實生活中,人們離不開社交,那麼,社交中應遵循哪些原則呢?打扮別過分,衣著要與身份相符。
不要論人是非,發泄牢騷。
言談舉止別輕浮,與人交往時,語言要文明,舉止要禮貌。不要顯示自己有恩於人。
不要自以為「萬事通」。
不要出言不善、不講信用,也別誤解對方。不要用等級待人。
不要花言巧語,虛偽客套。
不要探求自己不應知道的事情。
人際交往風格
互益性
指交往的雙方,在交往中都可在精神或物質上有所收益,滿足心理需要。在商品經濟的影響和制約下,人們交往的動機很少能達到「大公無私」的境地。注重實際,講究互惠互益仍為現代交往的重要特點。人們之間大部分聯繫,取決於對方能否給自己提供幫助,並給對方以合理的、力所能及的回報。一旦一方感到對方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不能使自己有所收益時,交往關係就會淡化直至終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意味著相互之間有所要求,也有所期待。關係愈密切,要求對方滿足自己的願望就愈高、愈全面,相互間就愈加信任和依賴。但是,當一方感到對方的過高期待對自己是一種負擔、一種累贅時,雙方交往關係就可能疏遠或分離。
多樣性
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進步和發展,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交際領域,使現代社會交往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在領導職務終身制的打破,個體經濟活動面的擴大,使過去那種單一的、靜態的交往形式已經不能適應人們的要求,隨之出現了具有競爭、流動、分化性質的動態多樣的交往形式。同時,交往內容也呈現多樣化。其中經濟信息、技術信息、文化信息、人才信息、市場信息成為交往的重要內容。交往的對象、範圍也在擴大,個體與個體競爭、個體與集體的合作,城市與農村的聯營,打破了國家、地區、城鄉、部門之間的局限,呈現出多側面、多方位的交往特點。
短暫性
指人際交往的對象變化頻率高,人際交往流動性大。特別是都市化的複雜生活,使人際交往呈現出短暫性。與少數人建立密切的關係,對多數人只能建立一般聯繫。短暫的交往使人際關係有更大的自由度,相互間的責任、期待和由此帶來的負重感都相應減輕。
坦誠性
交際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於雙方能否誠懇地發表各自的意見。現代人的思想由於沒有陳舊的框框,因而能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同時現代人樂於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經驗,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對來自各方面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都能尊重、理解、考慮,而後決定取捨。
效能性
現代人珍惜時間,注重辦事效率。他們在與人交往中,總是從一定的目的出發去參加特定的交際活動,十分注意交際功效,講話開門見山,切入主題,很少進行漫無邊際的馬拉松式談話。
綜上所述,注重實惠,博採信息,態度坦誠,目的明確,是現代社會需要在人際交往中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是現代人交往的突出特點。
人際交往類型
根據心理學家對人際交往需要和滿足需要的行為傾向的研究,人際交往可分為六種類型:
主動包容型
喜歡主動與他人交往,樂意建立並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的行為特徵是待人謙和、寬厚、忍讓、心地坦蕩、積極主動、熱情大方地交往、溝通、參與、出席等。
被動包容型
雖然喜歡與他人交往,樂意維持與他人和諧關係,但在行動上表現為只是被動期待別人接納自己、幫助自己,缺乏主動熱情的精神。
主動控制型
總想控制他人,將自己擺在交際活動中心或左右局勢的位置,力圖在權威和權力基礎上與他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關係。在行為特徵上,表現為主動大膽,愛發號施令,喜歡使用權力威脅、影響、控制、支配他人等。
被動控制型
常常根據情境的要求使內在標準向外在標準妥協,易追隨他人,受人支配,願意與他人攜手合作,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
主動感情型
希望在友情和愛情的基礎上與他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關係。在行為上感情奔放,主動大膽與人表示親密、友善、同情和照顧等,並積極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
被動感情型
雖然希望以友情、愛情為紐帶建立和維持與他人的良好關係,但只是期待他人對自己表示親密,在行為上不能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主動包容型和主動感情型的人,一般是外向、寬厚、熱情的人,不但喜歡與別人相處,同時亦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因此,在人際關係中,能左右逢源,受人愛戴。
根據人們待人接物的反應方式,可把人分為四種類型。
自我暴露型
這種人性格外露,不善偽裝,一舉手,一投足,就像溫度計那樣準確地反映其內心世界。他們對相容者滿面春風、親密無間;對相斥者,橫眉冷對、十分冷淡。他們願意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情,提供自己的情況,也樂於打聽他人的消息,接受別人提供的情況。但是,對他人進行信息反饋的程度低,感受性不強。
自我克制型
這種人很善於克制自己,喜怒哀傷無形於色。他們很少向他人敞開心扉、暴露思想,對他人的信息也不感興趣,很少對他人提供的信息進行反饋。但是這種人的人際反應外表似乎平淡,實則內涵深沉。
自我防守型
這種人敏感多疑、戒備心強,很善於保護自己。他們與人交往總是胸有城府,很少向外界提供自己的情況,但是對別人提供的信息反饋迅速。
自我偽裝型
這種人表里不一、趨炎附勢、口是心非,待人處事以利益和環境為轉移。他們對有用者,竭力奉迎,設法親近;對無用者不屑一顧,關係淡漠,很少真誠地向他人提供自己的情況,或對他人的信息作出中肯的反饋。這種人的人際反應不穩定,對團體的人際關係有一定的破壞性。
人際交往原則
互惠原則
如果交往的雙方,能夠給對方帶來收益、酬償,就能增加相互間的吸引。追求獎賞、幸福,避免懲罰、痛苦是人的本性,已成為個性或團體潛意識或明確的社會行為動機。這種收益和酬償包括知識的、生理的、心理的(喜歡、尊重、信任、讚揚、認可)、政治的(權力、地位)等需要的滿足。一般說來,如果人們預示出行為可能得到報償的趨向,就顯現出吸引力,估計得到報償的概率越大,吸引力就越大;收益與付出之比的比值越大,吸引力就越大;越接近預期的報償,吸引力就越大。這就告訴我們,要吸引朋友,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給他人帶來酬償。如果真誠地喜歡、尊重、信任他人;對於他人的長處和成績,由衷地給以讚揚和肯定;相互奉獻真誠的微笑等。只有你以愛、以誠待人,才能使他人以愛、以誠而應。
互容原則
就是要以寬宏豁達的態度進行人際交往,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理解、體諒別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對人寬、對己嚴。①要善容他人的個性不足。每個人由於先天遺傳素質不同和後天受到的影響不同,因而人的個性千差萬別。每人的個性都有長處和缺陷,不能苛求他人十全十美。②要善於容納不同的意見。人的眼界、耳界和認識能力都有限,自己的認識不可能就十分正確。③善容他人的傷害和過錯。再善良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也有失足失嘴而傷害他人的時候。因此善於容忍、諒解他人是一種美德。
自我袒露原則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把自我向別人敞開,就會獲得對方的好感。比如,自己有什麼困難或犯過什麼錯誤,如主動地告訴交往對象,就會使對方產生被信任、尊重之感,對方定會願意幫助你擺脫困境。
禮貌原則
(1)策略原則:儘量少表示有損於他人的意見或態度;儘量多表示使他人受益的意見或態度。(2)慷慨原則:儘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儘量擴大自己付出的代價。(3)讚揚原則:儘量少貶損他人;儘量多稱讚他人。
(4)一致原則:儘量減少與他人的不一致;儘量增加一致性。(5)同情原則:儘量減少對他人的厭惡;儘量擴大對他人的同情。
人際吸引規律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同需要、不同個性、不同反應方式的個體相互選擇、相互吸引是有規律可循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接近吸引律
指當交往雙方存在著時空、興趣、態度及職業、背景等諸多接受點時,這些接受點能夠縮小相互之間的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使彼此間易相互吸引,並繼而成為知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講得就是這種心理機制。因此,初次交往時,應談些雙方感興趣的話題,努力尋找雙方的接近點和共鳴點,以深化關係,促進交往。
互惠吸引律
追求獎賞、幸福,避免懲罰、痛苦是人的本性,已成為個體或團體潛意識或明確的社會行為動機。如果交往的雙方,能夠給對方帶來知識的、生理的、心理的和政治的等收益、酬償,就能增加相互間的吸引。因此,要增強自己的人際吸引力,必須在同他人交往時,盡力使自己的付出大於收益,使自己的言行給他人帶來愉快和好處。
對等吸引律
是指人們都喜歡那些同樣喜歡自己的人。這是古人所說的「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的心理機制。因為人人都願意被人肯定。
接納和認可,他人的喜歡是滿足這一需要的最好獎賞。
另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喜歡顯得不斷增加的人,最討厭那些對自己喜歡顯得不斷減少的人。也就是說,同一個始終對自己報以肯定態度的人相比,人們喜歡那些開始對自己予以否定性評價,以後轉變為肯定性評價的人;同一個始終對自己抱以否定態度的人相比,人們更討厭那些開始對自己予以肯定評價,以後轉變為否定性評價的人。這是因為,沒有漸進過程地喜歡一個人,往往使人感到輕率、唐突;喜歡逐漸增加,使人感到成熟、可靠。根據這個規律,在人際交往中,一、要獲得他人喜歡就必須真心喜歡他人;二、與人交往要留有發展餘地;三、良好關係一旦建立,就要用熱情去澆灌、真誠去培育、諒解去護理,不要香三臭四。
誘發吸引律
誘發吸引律是由自然的或人為的環境的某一因素而引發的吸引力。在人際的交往過程中如人們受到某種誘好因的刺激,而這種刺激正好投其所好,就會引起對方的注意和交往興趣,也會由感情而誘發吸引。如出席某種宴會,可以通過得體適宜的打扮、妙語驚人的談吐、風趣幽默的故事等增強自己的吸引力。據說曾擔任過英國首相的邱吉爾,第一次出席議會時,為了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樹立自己的形象,不顧新議員首次出席議會不許發言的規定,精心準備演說辭,並反覆推敲背誦,達到倒背如流,結果他以字字如珠的絕妙演說,使眾議員拍案叫絕,不僅忘記了新議員沒有發言權的規定,而且聲名大振。但是,蓄意設置誘發因素應注意:一投入要適度;二應瞄準對方的需要和興趣;三應含蓄自然,使對方沒有矯作之感。另外通過真誠的關懷、幫助、信任、容忍等因素來激發對方的情感,縮小雙方的心理距離,從而相互吸引,如不失時機地幫助困難者,「安慰失敗者,」祝賀成功者,都可以使對方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使雙方的心靈更親、更近。
互補吸引律
當雙方的個性或需要及滿足需要的途徑正好為互補關係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互相補償的範圍包括:能力特長、人格特徵、需要利益、思想觀點四個方面。如性格外向、直率、主觀武斷、脾氣暴躁的人與性格內向、耐心、脾氣隨和、思維周密的人配合工作時,由於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易相互吸引、團結合作。互補吸引律在地位不等、角色不同的上下級關係和家庭關係中體現得最突出。如,在上下級關係中,上級一般賞識的是能在大的方面聽從他的頤指氣使,而在小的方面又能靈活運用、善於補充、切實起到助手作用的下級。在傳統的夫妻關係中,主動支配型男性與被動順從型的女性能夠「夫唱婦隨」,幸福和睦。為什麼互補吸引呢?這是因為人們都有要求自我完善的傾向,當這種要求個人無法實現時,便會設法從他人身上獲得補償,以達到個人需要的目的。但是當交往雙方的地位完全平等或角色作用相同時,人際吸引一般服從相似律。
光環吸引律
光環吸引律是指一個人在能力、特長、品質等某些方面比較突出,或社會知名度較高,於是這些積極的特徵就像光環一樣使人產生暈輪效應,感到他的一切品質特點都富有魅力,從而願意與他接近交往。光環吸引律突出體現在能力、成就和品格等方面。如果一個人品質端莊、待人真誠、熱情,就會使人產生欽佩感、敬重感和親切感,從而產生人際吸引力。這是因為,熱情的待人態度,是對對方喜歡、接納、尊重的表示,使人感到溫暖、愉快,因而易受到他人喜歡。這就啟示我們:待人要誠懇、熱情。「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對位尊者不諂媚討好,對位卑者不歧視。熱情而不過度,「端莊而不矜持,」謙虛而不嬌飾作偽,充分顯示出內心的誠意,就會增加他人的好感。
異性吸引律
男性與女性,由於性別上和個性上能相補相悅,因而易相互吸引。男女之間的異性吸引,是由三種因素構成的。一是性別相悅。男女在一起,尤其是和美麗瀟灑、整潔的異性在一起,能自然地反映出一種輕鬆、愉快、互為接納的感受。這種愉快的感受能煥發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在清一色的團體裡,人們總是感到缺少點什麼,幾個小伙子在一起幹活,吊兒郎當,生產效率上不去;調換進去兩個姑娘,小伙子們莫名其妙地提起了精神,生產效率馬上提高了,這就是異性吸引而產生的推動力。二是個性互補。由於男性的剛健豪放與女性的俊美細膩,他們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平衡和升畢,滿足人們自我完善的需要。三是尋求肯定。在同等條件下,人們更需要得到異性的評價和肯定,這種心理需要在與異性交往特別是與性格相似的異性交往中得到滿足。這就啟示我們:在工作團體和領導班子中要合理安排男女的比例,以利於團體的穩定發展和工作效率提高。同時,在求助時發揮異性效應,更容易達到目的。
人際交往的六度
搞好人際交往,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正確的成功的人際交往應掌握好向度、廣度、態度、信度、適度和大度。
向度
向度就是交往的方向性,即同哪些人交往。古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進芳香之室,久聞不知其香,與之化焉;進鮑魚之肆,久聞不知其臭,也與之化焉。」這就是說,結交不好的朋友,久而久之,你也會受到他影響。孔夫子也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實)、友多聞(見聞廣博),益矣。友便僻(善於諂媚逢迎),友善柔(當面恭維背後毀譽),友便佞(誇誇其談,華而不實),損矣。」由此可見,交友要有選擇,要注重對方的人品。
廣度
即交往的範圍。為了拓廣視野、博採信息、豐富知識,更好地認識社會和自我,應多接觸社會,廣交各階層人士。
態度
要熱情待人、以誠相見、虛心學習、不恥下問。這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基本準則之一。沒有人願意結交虛情假意、口是心非的人為友,一個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人也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在社交場合,要多用禮貌語言,如「謝謝,請……」,要面帶微笑,語氣親切友好,對別人的意見要尊重,不能自以為是。
信度
信任是友誼的橋樑,講信用更是交友的關鍵。首先,朋友間要互相信任,不要輕易猜忌、懷疑對方。一般情況下,你能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而應。同時,與人交往更要講信用。凡是答應別人的事,都要盡力而為,即使完不成也應有個答覆,而不要說了就忘,失信於人。
適度
不論辦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與人交往更應如此。朋友畢竟是朋友,不會等同於自己,自己的所思所行不能全部依賴別人。兩個人相交,猶如兩個交叉的圓圈,重疊部分為相互間的友誼滲透,空白部分為各自的言行。不論何人交往,都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一定空間。
大度
大度集群朋。常言道:「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只有心胸開闊、氣量恢宏的人,才能廣交朋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你交往的人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可能會犯某些錯誤。因此,在交往過程中,要學會寬宏大量,原諒別人的過失。即使是好朋友之間,有時也難免有一些矛盾、分歧和誤會,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應求大同,存小異,不必斤斤計較,總要與人比個高低。要虛心聽取朋友的批評意見,因為敢於直言批評、真心指出你的過錯的朋友,才是真正知心的朋友。
人際行為的八大模式
人際行為,是指具有一定關係的個體在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相互作用。人們在交往中的相互作用,一般遵循交換的規律,奉行互惠的原則,也就是說,一方的行為總是會引起對方相應的行為反應。人們的相互吸引和關係正是依賴於相互的受益和的滿足而形成和發展的。那麼這種人際行為有無模式呢?社會心理學家利瑞通過研究幾千件人際關係的報告,概括出8種人際行為的模式。
(l)由管理、指導、教育等行為,會導致對方的尊敬和順從等反應;
(2)由幫助、支持、同情等行為,會導致對方的信任和接納等反應;
(3)由合作、贊同、友誼的行為,會導致對方的協助和友好等反應;
(4)由怯懦、禮貌、服從等行為,會導致對方驕傲和控制等反應;
(5)由反抗、懷疑、厭倦等行為,會導致對方懲罰或拒絕等反應;
(6)由尊敬、讚揚、求助等行為,會導致對方勸導、幫助等反應;
(7)由攻擊、懲罰、責罵等行為,會導致對方仇恨、反抗等反應;
(8)由誇張、拒絕、自炫等行為,會導致對方不信任或自卑等反應;綜上所述,人的相互作用是交換和對應的。只有你真心喜歡、尊敬、
信任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喜歡、尊敬和信任;只有不指責他人的人,才不會受到他人指責;只有熱心幫助他人的人,才能在困難的時候得到他人幫助。正如耶穌在講道時所說,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先怎樣去對待別人。
交往的禁忌
《公關雜誌》中有一篇文章歸納了人際交往的忌戒如下:
戒探問或傳播別人的隱私
在社交中的交談要有分寸,要看場合,不必查問對方的私生活狀況,諸如個人的家庭、婚姻、儲蓄等情況,以免招致他人的厭惡。人在某方面總有點隱私,知情者更不應傳播。
戒背後議論他人,講第三者壞話
如果你講另一個人的壞話,那麼對方就會懷疑你也會向別人講他(她)的壞話,會對你產生戒心,認為你是個好撥弄是非的人。
戒失信
與人交往,要遵守諾言,如果滿口答應給人辦事結果不辦,便會失去別人的信賴,影響友誼。戒固執己見
由於人的情趣、修養、性格各有不同,凡屬生活小節問題不妨遷就謀合;一時自己見解有誤,應謙遜傾聽別人的意見。若固執己見,就會孤立自己。
戒待人態度冷漠
待人態度要溫和熱情、誠懇、有人情味,如果自恃清高,態度冷漠,就會使人難堪,望而生厭。
戒卑躬屈膝,矯揉造作
有些交際圓滑的人,有求於對方,或覺得對方有權勢地位,便耍出阿諛奉承手段,使人產生不良印象。
戒我行我素,不隨主人風俗
到他處作客,應注意當地風俗和禮節習慣,不能我行我素,以免使人誤解。
戒衣冠不整,儀表難看
社交活動要保持儀表整潔,如果不修邊幅,衣裝不整,帽子歪戴就會給人一個很不好的印象。
戒玩弄感情
若與異性交朋友,要實事求是,若弄虛作假,佯表愛慕,戲弄對方,肯定沒有好結果。
戒輕浮失禮
凡言詞庸俗,東張西望,窺視異性,出言不恭等,都有失社交禮貌,使人厭惡。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