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00:52:10 作者: 德安
  按照黎治濱的指引,我們的小車穿過復興港街道,率直開到華東村的紫麒麟閣酒店。治濱和登高兄弟在酒店門口迎候我們。

  紫麒麟閣酒店位於當年華東大隊部的附近。距我們東堤生產隊大約2公里。我們在酒店前簡單交談之後,治濱兄弟開農用車在前面引路,帶我們去東堤隊。登高說社員們都等急了。

  我問治濱:30把摺疊傘什麼時候分發給社員,他說,全部交給我吧,馬上就分發給大家。

  沿著抗旱渠,我們漸漸駛近了東堤。遠遠就看見,現任村主任燕木山,領著幾十個鄉親站在路邊迎接我們。車剛停下,鄉親們就簇擁上來,與我們一一相見。

  因為我去年曾經來過,所以同大家比較熟悉。而與楊希明則有幾十年沒見面,彼此有些陌生了。大家都說楊希明胖多了。的確,我和楊希明年輕時都是相當瘦弱的。特別是楊希明的夫人王雪蘭,第一次來華東村,受到鄉親們的熱情歡迎。

  我四周看看,基本上這些男社員我都還認識,如肖會計、匡元寶、燕木山、孔金海、文德輝、劉少雲、燕地山、段德華等等。甚至連家住復興港年近80的高家五叔高治湘,都騎著自行車趕來與我們見面。而女社員,除了治濱、登高和劉少雲的愛人去年見過,其他人,有許多叫不出名字了。

  治濱和登高忙著給我們一一介紹。包括燕金山的愛人、孔金海的愛人、龍治平的小妹妹龍治華等等。

  木山和治濱建議步行去原來的知青點看看。於是我們就三五成群地邊走邊談。而周革健和彭重陽,竟然與社員們一見如故,很談得來。有兩個社員還悄悄對我說,你這兩個縣裡來的朋友這麼有情有義呵,一點都不嫌棄我們喲!我說,五十年前我在這裡當知青的時候,他們就常來的呀。社員們說,難怪難怪。

  艷陽高照。沒想到清明時節的洞庭湖區,竟變得如此炎熱。治濱馬上把我帶來的摺疊傘分發給了大家。女社員們當場把傘撐了起來。幾十把顏色鮮艷的摺疊傘,在春日的陽光下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孔金海對我說,去年我回華東村時,他剛巧不在家,遺憾了很久。聽說今年和楊希明一起來,兩口子今天特別高興。他和燕木山都認真看過我寫的那本回憶錄《陳述陳年》,對其中的許多細節都記憶猶新。他還提起借住知青大屋的往事,說感謝我幫了他的大忙。那年,金海結婚後不久,有了小孩,與父母兄長同住已不合適。他找我說,希望能搬到我們知青大屋借住一年。那時,我剛從三線工地回到華閣,在公社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吃住在公社。知青大屋反正也空著,就同意他們小夫妻搬進去住了。沒想到,幾十年前的這麼件小事他一直還心懷感激。

  50年過去,東堤村的基本格局沒有大的變化。我們沿著電排溝的林蔭道往前走,又有一些年老社員加入進來。90歲的張老六當年是東堤生產隊的副隊長。他和老伴也來歡迎我們,令我和楊希明感動不已。

  我們建在電排溝邊的知青大屋,早在1984年就被公社拆走了。當時這棟瓦房,坐落在南縣與華容交界的高台上,算得上是當地最大的民居。現在瓦房已蕩然無存,高台成了棉田。和社員們一起走上高台,我和楊希明都無比的感慨。這裡就是我們共同生活了五六年的「老地方」!

  我們和鄉親們在高台上合影以後,我特別拉著匡元寶和黎登高與我們再單獨拍了一張。因為,元寶哥是我們當時最近的鄰居。

  在大家都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喜悅中的時候,我發現只有一個人暗自傷神。她就是燕金山的夫人阿珍。她是1968我們下鄉的那年春節前嫁過來的。她與金山50年前的婚禮我還記得很清楚。金山是一個樂觀、勤勞而又特別樂於助人的人。每到春天布穀鳥歡歌的時候,金山都會學著鳥的聲調高叫:「彎豆八角,家爺燒火」。全隊的人都跟著大笑。那真是春天歡樂的笑聲。幾年前我和王伯魁回南縣,金山還同黎治濱、黎登高、高建南一起到縣城與我們相聚。沒想到,前年一個炎熱的夏日,他帶著外孫女到電排渠洗澡時,雙雙溺水身亡。留給親友無盡的哀思。我一路安慰阿珍。其實,語言的勸慰並不能撫平她心中的悲痛。對此,我和希明也感同身受。當年我們在東堤隊的好友中,有好幾位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如陳元新(牛伢)高建南(千歲)孔祥托(祥伢)燕金山等。他們都曾給我們許多關心和幫助。我們會永遠懷念他們。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