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馮玉祥回憶錄> 17 圍剿悍匪白狼

17 圍剿悍匪白狼

2024-09-13 17:43:31 作者: 馮玉祥
  我在新鄉的時候,就聽說著名悍匪白狼在豫東豫西一帶鬧得很厲害,許多追剿的正式部隊受了很大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沒的也很有幾部分。

  我回到北京不久,陸將軍即奉令為剿匪督辦,原來的備補軍改為警衛軍,我帶的一團人擴充為警衛軍左翼第一旅,仍由我為旅長併兼任第一團團長。部署既畢,奉令到澠池集中待命。

  從備補軍成立以來,到此刻,不過二年多的工夫,部隊的訓練,自然還很不夠,尤其關於行軍駐軍一切實地的知識,都十分欠缺。因此,在出發之前,我不得不對部隊加緊訓練一番,不擾民不害民的紀律,尤要大家盡力遵守不渝。

  開拔之前,成立了一個幕營隊同一個設營隊。

  歷來軍隊中幕營用的帳篷橛,統由軍裝局承做。那種帳篷橛,用一句保定話說,是「管涼不管酸」,帳篷橛有是有了,能用不能用,是另外一個問題,那是不管的。

  軍裝局給做的帳篷橛,明明知道不能用,仍然照例分發到各營來。他們的意思是只要把公事應付過去,就算盡了責任。中國官廳做事,向來是如此敷衍塞責的。

  帳篷橛雖是極小的東西,關係軍民的感情卻非常大。因為,幕營的時候。軍裝局制發的帳篷橛,都是錘了三兩下就壞了,帳篷就搭不起來,當兵的只有直瞪眼。

  他們整天行軍,疲勞已極,急需休息,情急之下,他們不得不向附近地方砍伐樹木以應急需。於是,百姓即怨言四起,因而打架鬧事,都由此而生。

  還有那種缺乏紀律的軍隊,搭不成帳篷,就去占住民房,那就更加擾民不安了。

  我深知道這種底蘊,所以這次出發的時候,即將這些道理報告陸將軍,領下四百多元。按照一定的尺寸,自己另造一種頂上鑲套鐵箍的杉木橛,責令幕營隊監製。制好之後,先拿到野外試驗,試驗合用,然後再發給各營應用。

  我覺得,帶軍隊沒有比愛百姓更重要的事了。要愛百姓,就必須在這種小事上面切切實實地注意,若是空言愛百姓,那是沒有實效的。

  至於設營的任務以及必要的知識,《野外勤務》上都有詳明的闡述。我的設營隊的編制,是每棚一兵,每連一官長,每營一營副,另由各團各派一團副統率全隊,如此合組而成。

  編好之後,即開始實地練習,由隊長帶領著全隊隊員頭裡走,到了目的地,看好適宜的公所,就寫上條子,註明某營或某連駐此的字樣。隊伍一到,先在村外休息,等設營隊回來,而後帶領其各本團、本營、本連、本棚的弟兄去,依照原先貼的標誌落腳。

  而且,一定要練習辦得快,秩序好。比如屋子的乾淨與否,大小如何,亦皆由設營隊負責。如此各隊伍各有其夠住的相當地位,有條不紊。普通大軍一到,亂如散沙的毛病,就可以免除了。

  除幕營、設營而外,全體士兵也要作種種的練習。比如上火車,即特地在操場上用棍子畫一個火車圖,臨時搬來凳子排列,將火車裡邊凳子排列的情形,凳子數目的多少,每條凳子可容幾個人,哪裡是站台,哪裡是門,人上了車,怎樣坐法,怎樣拿槍,三等車如何,鐵篷車如何,敞車如何,都口講指劃地詳細說給他們聽,而後再分別演習。

  上車下車怕兵們出錯,將兵們身上的零星東西,都編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號碼,每次站隊的時候,都把號碼喊一次。使他自己注意,以免失落。

  比如喊「一」,他們就知道摸一摸水壺;喊「二」,他們就知道摸一摸飯包;喊「三」,就知道摸一摸刺刀;喊「四」,就知道摸一摸子彈。它如鐵鎬、鐵鏟等也無不如此。上車下車這樣喊一遍,休息完畢,再走的時候,也喊一遍。

  我這樣的辦事,或者有人會笑我噦唆,但笑我的人可不知道,這樣訓練出來的隊伍,卻最有秩序,最有紀律,最為整齊,絕對沒有零亂紛雜,不守秩序,丟東失西的毛病。

  馬匹的裝運,也是很成問題的。官長騎的馬,和拉大車的騾馬,都不慣乘火車。平素既然沒有這種訓練,臨時要它上車,就不免畏縮驚逃,鬧出麻煩來,毫沒辦法。

  因此,我們事先在操場上挖了坑,上搭條板,牽馬上下,每日訓練,使它能夠很馴服地上火車。又在車上如何排立,餵料如何,一舉一動,都加熟練。我看見別人行軍,每每上車時馬不肯上,於是用棍子硬抬後腿,馬便掙扎,往往鬧出亂子。

  以上種種情事,為使士兵便於記憶,除熟加練習外,更詳細地寫成條文,油印出來,集合官長目兵在一塊,反覆講讀。其他行軍中一切應注意的事項,也都一一寫出。

  記得裡頭最要緊的一條,是切戒士兵在火車上吸紙菸。這是從事實得來的教訓。因為,有一次一位徐旅長的兒子在火車上吸紙菸,一個不小心,竟鬧出大禍,把火車給燒掉了,他自己也葬身火窟。

  夏天行軍最要緊的是時疫的防範。出發之前,暑藥也備辦齊全。除了分散給士兵以外,官長頭目另外多分帶幾包。

  怕火車中途發生意外,我再三地告誡列車司令,要他務必對開車的時間嚴切注意,萬一失慎的話,關係到全體的生命,那可不是鬧玩笑的。

  出發時,第一團分乘三列車先走,到了澠池下車,即著手搭帳篷。帳篷剛剛搭好,正在等候北京電報,我看見幾個初級官長攜著手向街上去。接著,是三三兩兩地陸續地向外出走。

  我看了這種情形,不由地發起火來,馬上集合官長講話,很嚴厲地申斥了他們一頓。原來,弟兄們之中,以河南人為最多,他們到了澠池,就同到了他們家鄉一樣,都擁下車來,希望著看看朋友,望望親戚,自然這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這是行軍,是追剿行蹤飄忽的流寇(此時白狼兩三萬匪眾,方從此地竄過)。「水軍不能離船,陸軍不能離營」,這是行軍時應嚴格遵守的教條,否則天大的危險立刻會招致而來。

  曾文正公說帶兵之道,如雞之孵卵,如爐之煉丹,這是金科玉律,古今不移的定理。每次紮營的時候,我住的帳篷總要與士兵的接近,原因亦就在此。

  在澠池略作停留,即繼續前行,經陝州轉往潼關。途中經過張茅峽石等許多險要之地,崇山峻岭,深溝絕壑,凡人走過,一不小心,往往出事。這些地方都未經開闢,往往數十里數百里不見人跡。

  部隊到達陝州,設營隊為避免占用百姓的田畝,特在山坡上看好了宿營地。等我拜會了陝州的地方官回來,帳篷都已搭好,一、二兩營都照原來指定的地方紮營,惟獨三營卻搭在黃河的淺灘上。

  我到高地上,把地勢一看,急忙向孫營長問道:


  「為什麼把帳篷搭在河灘上呢?」

  孫振海答道:「兩岸都是百姓的麥地,附近也沒有乾燥平坦的地方。所以不得不把帳篷搭在這兒。」

  我說:「趕快拔營,窪下地方,決不能紮營!」

  孫營長脾氣本來很固執,他的「孫氣」的雅號就是這樣來的。他聽見我要他拔營,馬上就不高興,沉下臉來,說道:「已經搭好了,怎麼又要拔?」

  我還是說:「非拔不可,窪下地方萬不可紮營!」言下絲毫沒有通融的餘地。

  那時,目兵們正預備休息,個個顯出疲乏懶散的樣子。有的蹲著在地上喝水,有的剛在解裹腿,總之,眼前的景象,是需要我對自己的命令收回或加以修正的。

  從這次,我更確切地知道人們的果斷力是萬不可缺少的,當我決定要他拔營的念頭之後,無論如何非即拔營不可。不管這時「孫氣」如何生氣,如何不高興,士兵們如何疲乏,如何急需休息,我只一心一意要他拔營,並且用全副精神貫注在這一件事上。

  終於不顧一切,勉強逼令第三營把營拔了,挪到西山山坡上,與一、二兩營同住到一起去。

  我當時雖然堅決地執行了這個命令,但並沒料到當晚真的會有山洪暴發的巧事,只不過為的訓練部屬,要使訓條不被玩忽罷了。

  不料就因這一著。竟得免一營人葬身魚腹之慘。這天晚上九點鐘的光景,忽然陰雲四合,雷聲暴響,一陣狂風過後,暴雨傾盆下降。

  陝州正在黃河中游,與秦嶺山脈相連的那些山上的洪流,都逼向這方面灌注下來。霎時之間,河水陡漲,洶湧奔騰,猛不可當。

  天明一看。原來搭帳篷的地方,水深已有一丈多了。我在驚心駭目之下,即下令集合全體官長目兵到河岸上看水,官長裡頭,第一個鞠躬如也的便是那位孫營長。他又僥倖,又慚愧地和我說:「旅長,您真有閱歷,真有眼光,我真佩服了!我……我……」

  那時,河灘兩岸有許多百姓爭著在水淺的地方過河。不久,對岸來了一輛黃牛車,急急惶惶地也想渡河,起初下水的時候,水深不過三尺,不料走到中心,河水驟然暴漲起來,俄頃車子也被沖翻了,人也隨著漩下去。同時往來過河的百姓被淹死的也很不在少數。

  我看見這樣的情形,急忙對全體目兵說:「誰撈上一個人來,賞洋三十元。」這話還沒說完,幾個兵士已經跳到水裡去了。

  這時,水勢澎湃,近岸淺處也已漲至六七尺深,上流傾注而來的水越來越猛。人在水裡七上八下浮沉著,令人看著好不發急。


  最勇猛的一個兵名叫展得功,水性很好,不大一會兒工夫,一來一去已經撈上了三個人。那種奮不顧身的精神,實在值得人欽佩。

  訓練不到一年的兵,就有這樣成績,我自己也覺得很欣慰。我感到這種精神的可貴,想擬一個嘉獎的傳單,讚揚展得功的英勇,藉資激勸。

  當時找文書擬稿,有一位谷參議要一顯身手,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擬這個傳單。」那時隨軍咨議邱峴章先生也在一起,他也贊同谷先生推敲。

  那文從頭至尾都寫的四六駢體,辭藻浮華,言之無物,最可笑的是提到展得功的名字時。因為怎麼也湊不上四個字來,累得他滿頭是汗,沒有辦法,竟把展得功三個字拆了開來,添上一個「奇」字,湊成「展得奇功」。

  我和邱先生當時就問他:「為什麼把人家名字給拆開來,還要另外嵌上一個字呢?這一來還成個人名嗎?這可來不得!」

  谷先生窘迫地答道:「怎麼來不得?若不加上一個字,怎麼能成四六句呢?」

  我聽了不禁大笑起來:「啊!你們這些文章家,真寫得出妙文來!」

  原來,他們這類人之所謂文章,所注意的只是對仗工整,用詞典雅,意思和內容則可以不管。擬傳單要做文章,寫信也要做文章,甚至貼張禁止小便的告條也要做文章。

  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所以如此落伍,說句天理良心的話,所謂文章也者,實不能辭其應得之咎,不信,請睜眼睛看吧!

  我們大多數的勞苦同胞,整天愁的是柴米油鹽,做的是奴隸牛馬,住的是豬棚狗窩,穿的是懸鶉百結,聖人的門牆,壓根兒哪裡進得來?

  進一萬步來說,即使勉強進了學房,念了兩天「子日詩云」,試問對那種離奇古怪奧妙莫測的所謂文章,又能了解什麼?如此一來,只可「使由之」的愚民,就永遠沒有求得知識的可能;而一般所謂士子,也就在文章里打著圈兒,永遠沒有求知的餘暇了。

  就這樣,把我們的國家社會弄成了泰山頂上的無字碑,永遠立在那兒,動也不動,無論星移物換也罷,改元正號也罷,與它都絲毫不相干。

  我常常想,若要我們的國家社會進步,必須打倒這種腐敗無用的文章濫調,否則將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但這意思我始終是悶在肚裡,到後來「五四」時代,新文化運動起來,中國一部分先覺者大聲疾呼地提倡白話文,這時我的一口鬱氣才得稍稍宣洩。

  不過,我還覺得不滿足。因為這仍是少數知識分子所享有的文字,要他真正成為工農大眾的文化工具,還須一番大大地努力的。

  大雨過後,在陝州停留了一天,又接到向潼關前進的命令。


  由陝州去潼關,是有名的一條險道,自古就有天險之稱。

  這裡盜匪出沒無常,為了避免意外,我在行前著實費了一番籌思,決定把給養和子彈車放在大隊中間,由軍隊前後掩護著行進。

  同時,又添置了一些鐵鍬、木鎬一類的用具,交與工作隊攜帶同行。防備著車輛中途遭受阻礙,不致束手無策,又買了許多粗繩子,專為拉拽車子上山之用。另外,又組織一個護車隊,專門照料車輛。

  出了陝州,第一天到靈寶,第二天到函谷關。沿途儘是深溝險壑,尤其是函谷關一帶,崎嶇險峻,步步使人驚心駭目,往往從深溝走人,仿佛到了絕地。兩邊山巒壁立,中間一條車道,那就是唯一的可以行人的路。

  有時,走到特別險窄的地方,只能容一車一騎行走,萬一對方這時也有車輛過來,那就只好都停在這兒,誰也別想走過去,必得借鐵鎬臨時在路側開一地方讓車,始可通過。「丸泥可封函關」即指此而言。

  在平原上住慣了的人,哪裡見過這個!李太白的詩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句,我覺這地方與蜀道相比,實在差不了多少。

  我們一團人像巨蛇攢洞一樣,一直攢了兩天,方才平安出了這條險徑。一路上,使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想著萬一走在中途,山洪暴發下來,那這一團人都免不了要粉骨碎身或葬身魚腹。如今,提起這件事來,我還覺得有些兒驚悸。

  1926年,我第二次從這裡經過,曾經令隊伍在函谷關頂上修了一條三丈寬的汽車路,預計經潼關、長安,過甘肅、新疆一直到阿富汗。可惜只修了一段,因為時事的急變,全盤計劃,不得不擱置起來。在靈寶縣函谷關口,有一巨碑,書日「通歐羅巴」,每字大有二尺,就是那時我所建立的。

  函谷關深有十多丈,高有五六丈,為石所砌成,頂上另外矗立著許多同房子大小的大岩石,都是由指頭般大小的石子結晶而成,名日「指拇石」。

  這些大岩石,看去決不像天然生長的,但又如何搬的上去呢?這真是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蹟。據說,萬千年前,這兒是黃河底去,後來卻變成了山嶺。所謂「滄海桑田」一語,想來總不是虛構的了。

  到潼關的時候,已是五月下旬。這是我第一次到潼關。我決計沒料到以後幾十年的軍事生活,始終與它有關係。

  潼關!潼關!你的印象已永遠留在我腦子裡了。

  在潼關休息了一天,繼續向長安西行。走到華陰縣境,又接到改編的命令。原來的警衛軍第一師改為第七師(陸將軍自兼師長),中路備補軍改為第三旅,我帶的左翼第一旅改為第十四旅。

  改編了不幾天,由北京派來了大批的人員,謀求位置。說起他們的資格,都是頂呱呱的,有從日本士官回來的,有曾在陸軍部做過事的,還有在參謀本部供過職的。這樣一批大賢小賢,競願離開十里京華,跑向這黃沙漠漠的僻地來,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氣。

  我同他們一個也不認識,見面談了一回,有的很有學問,態度也很鄭重,但多半都是說話有頭無尾,慌慌張張,半生不熟,徒有其名的人物。


  他們之中,有的因為過去同陝督張鳳翔是同學,到了長安就公私不分,借著這種關係,向張鳳翔要求招待,要求位置,要馬要錢,要衣服,無一不要,毫不客氣。忘記了自己是統帥辦事處等高級政府機關派來的人員,忘記了自己頂著顧問、參議、咨議等的名銜,不顧名分,不留體面。

  我眼看著這些情由,不由得不搖頭嘆息。我想我們的政府任派人員,萬不可不經一番考核。雖不能要求個個人都能老成幹練,確能負責做事,但是品行端正,通達情理,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如今,卻隨便湊集著這樣一些汲汲於名利,招搖撞騙的人物,只憑著個眩人的頭銜,胡亂塞給人家,叫人家派他們任職服務,這不但近於危險,而且也流於滑稽。

  為這事,陸將軍當時得罪了不少的人。當初這批大賢小賢,各因其背景,混了一個名銜,即急於要得高官厚祿,甚至把整家的弄來糾纏不休。

  但是,位置究竟有限,事實上是不夠分派,無法容納的。不得已,就弄出顧問、參議、咨議一類的空頭名銜來,以為敷衍,隨手又塞給了人家。等到他們要你兌現時,你卻經濟困竭,不能應付。

  於是,他們就到處對你造謠中傷,散放彌天的煙霧,弄得你簡直不能立足。假如我說,中國之糟,正就在這些事上面,那自然未免過分,但政治機構的窳敗,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卻是無法否認的。

  我們的隊伍過了華縣,走到渭南附近,迎面遇著一個農夫,和我們報告渭河北岸田金屯地方土匪正在那裡搶劫,要求我們的隊伍火速進剿。

  這時,我們派出的偵探並無此項報告,一路上也沒有聽見這樣的風傳。因此,我疑心農夫的話有蹊蹺,不敢置信。後來經多方探詢,才曉得是甲乙兩村械鬥,甲村想假軍隊之手以報仇怨,所以想出這條妙計。我當即將報告的這人拘禁,訊問屬實,送到縣署去坐牢。

  這次若稍有大意疏忽,就會闖出一場大禍,不知道多少人的生命都會冤枉葬送了。後來我知道民間械鬥常常以此伎倆假刀殺人,而軍隊因為不加深察,鬧出亂子。鑄成大錯的,也很多很多。我得了這次的經驗,真是吃驚不小,常常告訴別人。請他們在行軍時嚴加注意。

  到了臨潼,當天未再前行。陝西省長宋聯魁先生聽說,特地走出省城幾十里路來迎接我,這種盛情,使我深覺感愧。

  宋先生態度誠懇,聽說在長安的政聲也很好。談吐之間,知道他對於中國的舊學問很有根底。我叩問他我們的部隊可以駐在什麼地方,他說:「可駐南門外小雁塔寺,那裡一切都已預備好了。」我聽了很是感謝。

  陝西那時除了陝督張鳳翔以外,還有一師師長張雲山(駐長安)同二師師長張鍅(駐陝南),二人也是當時陝省的權力者。

  張雲山原為號兵出身,在辛亥革命時,出過一點力,即以此自視非凡。他加入了「哥老會」,漸為「哥老會」首領,但因不讀書,毫無知識,一味狂妄自尊,做出許多可笑的事來。

  比如,他看見別人立「兵馬大元帥」之名,他就給自己上了「見官大一級」的尊銜。他之得以飛黃騰達,也是仗著「哥老會」為他撐腰的。他在地方上攪了些時候,搜刮些民脂民膏,把腰裡弄滿飽了,就盡力搜刮陝西古物,在本地修蓋了一座大房子,成天在裡頭賞玩古董珠玉,一心做起高人雅士來了。

  後來,他的暴死,恐怕就是那些珍貴古董招致的。張鍅那時為陝南鎮守使,坐鎮一方,自然也煊赫得了不得。


  六月初,陸將軍從北京趕到長安,住東關外八仙庵。這是一個很大的庵,有兩棵很大的黃楊樹,特別高大,其他奇花異草極多,都是平常不易看見的。庵里一位老道,善於逢迎巴結,真是一個妖道。

  此時,白狼已到甘肅,過了河,竄至天水以西,匪氛越鬧越是厲害。我奉命帶了一團人,又另編一連炮兵、一連機關槍,同赴甘肅跟蹤追剿。炮兵連是由第二師撥來,連長為張基實;機關槍連由第三師撥來,連長為吳家瑞。同我協剿白狼的隊伍,還有第八師同趙倜的毅軍,另外尚有若干零星的部隊。

  這一年,陝西麥子豐收,糧價大落,為行軍方便,令隊伍都改吃烙餅,另外又買了些小鍋帶著,以便途中制烙餅之用。原來,吃飯是以連為單位,這時改為以班為單位。

  那時的生活程度甚低,在邠州,白面每斤只售十四文,還不到現在一個半銅子。這話說來,怕現在的人都要感到驚異的。

  這時正是六月天氣,火日當空,曬得人發昏。士兵身上尚背負兵器給養。足有十幾斤,走起路來,汗水不住地流,猶如過火焰山。所謂軍人應當耐困苦,忍缺乏,在平時不覺得重要,到了這樣的時候,就看出重要來了。

  若是素質不好的軍隊,經此一番折磨,怕都要變成病夫,無法作戰,或者軍心渙散,無法維繫了。平時多流一滴汗,戰時少流一滴血,這道理一點也不錯的。

  催著加速行程的電報一次一次地拍來。每接到一次電報,我的神經即感到一次緊張。快到涇州邊境,忽然接到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叫我火速把大車捨去,換乘騾馱子,趕赴隴州截擊。

  電報上的語氣,與從前幾次迥不相同,看情形是非要我即刻到達不可。於是,我立刻捨去大車,換成騾馱子,準備午前三點出發。

  不料,到了夜間兩點鐘,突然又來了一封十萬火急的電令,說白狼有回竄長安之勢,著該旅長星夜回援長安。剛舍了的大車,於是,又只得從新換回,挑選一批快腿的士兵,乘車連夜去援長安。

  但不想走到中途,白狼又已由子午口入山,出荊紫關,竄得很遠很遠了。這期間,我那一旅的第二團一、二兩營由團長何乃中帶領著,曾在子午鎮附近截擊了一陣,戰況很是激烈。

  可恨軍隊射擊技術太無訓練,這一仗,足足消耗了二十萬發子彈,可是等到陸將軍問何乃中要土匪的屍首,數一數,連二百人也不到。白狼且戰且退,一路上放火燒麥子,竟不知道是打哪裡竄走的,於是,軍隊跟蹤追剿。

  子午鎮進去為子午谷,三國時孔明舉兵,魏延獻計,請他勿出祁山,當走子午谷,就是這個子午谷,其地至為險峻。白狼若不竄入這條絕路,後來當不致失敗的。

  白狼竄到荊紫關。一下子又竄回到河南邊境,這時,我這一旅的第二團一、二兩營已折回到靈寶一帶。為收容指揮第二團的隊伍,並防止白狼北竄,在六月尾上,我帶了兩連衛隊,經臨潼,靈寶循原路回陝州。

  在回到陝州不久,白狼便被他的部下槍斃。白狼死了的消息一傳揚出來,社會上生了很大的波動。

  我在陝州駐了兩個月的光景,又奉令開回長安。

  從四月入陝以來,幾個月的光陰,可說都是消磨在行軍的途程中。雖然說行軍的生活比較的艱苦,但經過這樣一番磨鍊,使我對於行軍增長了很大的見識和經驗。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