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關女兒> 五十九 廣州溯源

五十九 廣州溯源

2024-09-13 20:22:40 作者: 孔令駒
  歐家傑肯到北京路分店當經理,歐伯又喜又憂,喜的是歐家傑終於浪子回頭,肯到分店工作。憂的是歐家傑這半年來像只寵物狗似的,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他還有責任心當好分店經理嗎?雖說北京路分店有奀叔坐鎮,歐家傑可以說是像八月十六送月餅似的——多餘的,但歐家傑究竟幹得如何,歐伯得掌握他的表現情況,才能決定讓不讓他當公司副老總。

  歐伯身為董事長,不可能天天到北京路分店「督戰」,但他有一道「殺手鐧」,就是突擊檢查。

  歐伯牽掛著兒子的工作情況,這天下午3時光景,他離開公司,乘公交車來到北京路。

  明天是中秋節,北京路商業步行街充滿節日氣氛,枝繁葉茂的大葉榕路樹樹冠垂掛著一串串紅色的小燈籠,商場商店酒樓食肆門口掛起了歡度中秋佳節的橫匾或橫額,有的還吊起大紅燈籠。衣著光鮮的遊人從四面八方擁來北京路,形成浩浩蕩蕩的人流,源源不斷地流入商場超市,又喜氣洋洋地提著大包小包魚貫地從商場超市走出,那情景,真可謂「客似雲來,貨如輪轉」。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月餅銷售戰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酒樓、餅家和商場在最後的銷售時間裡,紛紛採取降價促銷的手段,大張旗鼓地亮出促銷價格,張大喉嚨或手持揚聲器大聲招徠顧客,叫賣聲此起彼落。

  相傳,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種內有糖漿的圓餅,很好吃,很受人們歡迎,由於它形像月亮,過中秋節時,人們喜愛用它拜月。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就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詩句。到了南宋,幾經改進的圓餅成為麥芽糖和酥油做餡的餅食,因其外形像八月十五的圓月,又是拜月的餅點,人們便稱之為「月餅」。到了明清時期,月餅盛行宮廷、官府和民間,成為中秋節傳統佳點,精明的餅師為了吸引顧客,用木頭刻制了一些帶有嫦娥奔月神話故事的制餅木印,製作出神話故事圖案的月餅,更受人們的歡迎。

  廣式月餅起源於1889年。當時在廣州城西郊有一家酥餅館,離泮塘鄉不遠,泮塘盛產蓮藕。一天晚上,餅師在家吃蓮子百合雞蛋糖水,他品嘗著清香糯綿的蓮子時,感到是一種享受,忽然萌生了用蓮蓉做餅餡的想法。他把蓮子去心,煮至表皮爆開後,放到製作豆沙的大鐵鍋里,用文火燒,雙手用大鐵鏟邊壓邊揉著蓮子,將蓮子壓成糊狀,去掉水分,加入糖後製成晶瑩的蓮蓉(這就是廣州業界說的鏟蓮蓉),幾經試製,製成了用蓮蓉做餡料的餅點和月餅,清香可口,大受顧客的歡迎。光緒年間,這家酥餅館改名為「連香樓」,並通過招股集資擴大經營,分店設至香港,蓮蓉月餅成為了廣州人中秋節拜月和食用的餅點。

  1910年(宣統二年),翰林學士陳太吉品嘗蓮蓉月餅後大加讚賞,但覺得「連香樓」的連字有點俗,不能反映餅館招牌餅食「蓮蓉月餅」特色,建議加上草花頭,改為「蓮」字,讓人們一看招牌就想到「蓮蓉月餅」,並聯想到「蓮葉疊翠、滿塘荷香」的荷塘雅景,還提筆書寫了「蓮香樓」招牌。廣州由蓮香樓開始,各酒樓餅家開始仿效生產月餅,相繼出現了「陶陶居」「元朗」「廣州酒家」「趣香」「大三元」等品牌,品種也由「蓮蓉月餅」發展為「單黃蓮蓉月餅」「雙黃蓮蓉月餅」「五仁月餅」「豆沙月餅」「水果月餅」以及陶陶居酒家的「陶陶居上月」等,形成了以「色澤金黃、皮薄餡大、味美可口」的廣式月餅,聞名海內外。

  月餅、百貨、家電、餐飲、娛樂、書店,令北京路人頭簇擁,熱鬧非凡。

  北京路是廣州市兩千多年來的市中心所在地,它與中山五路交接處的路面下,埋藏著一段千年古道,初建於唐代,至民國年間歷朝歷代共11層路面,透過路面上的鋼化玻璃罩,可以看到路面下挖掘出來的民國、清、明、元、宋等不同朝代的路面,看著古道的石板和磚塊,人們仿佛看到了古道昔日商賈雲集人稠物攘的場面:道路兩旁茶樓酒館商鋪客棧鱗次櫛比酒旗飄展門庭若市,路上車水馬龍人聲嘈雜,一派繁華的景象。

  越秀山以南的廣州,在舊石器時代,還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汪洋開始後退,越秀山南麓漸漸露出陸地,先是出現紅樹林,繼而長出茂密的樹林,與越秀山鬱鬱蔥蔥的森林連成一片,飛禽在樹上覓食,在天空盤旋,猴子、野豬、麂之類和各種齧齒動物,以及蛇蟲鼠蟻在森林裡生息,構成了一條生物鏈,令這裡的物種得以繁衍和進化。隨著陸地的擴大,古越人陸續來到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安家,狩獵捕魚,開荒種地。形成了以血緣為紐帶的父子、兄弟之間幾個家庭相鄰的小型聚居地,隨著人煙的增多,不同姓氏的古越人來到這裡相聚而居,形成了聚落,越秀山南麓的人煙興旺起來。

  有的居住在廣州原越秀區的老廣州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幾千年前生活在廣州這塊土地上的古越人,他們是正正宗宗地地道道的廣州人。其實不然,廣州地區最早的古越人在秦始皇南征嶺南建立南海郡時已經遷走了,現在的廣州人是2000多年前古越人和中原人遷徙廣州繁衍而來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和趙佗率軍南下,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任囂出任南海郡尉,並在南海郡內大約是廣州原來的越秀區地方內建城作為郡治,因城內有番山和禺山,故取名為「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公元前207年,次任南海郡尉的趙佗見秦朝滅亡在即,起兵兼併象郡和桂林郡,建立南越國,擴建任囂城為南越國都城,自稱「南越武王」。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有關廣州歷史沿革最早的城,當時只是一座小城池。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將南越地方重新劃為9郡,番禺城仍為南海郡治。因番禺城是反叛漢朝的基地,漢武帝把嶺南的首府設在蒼梧郡,今天廣西的梧州市和廣東的封開縣一帶,領廣信等十縣,治所是廣信縣。廣信位於灕江和賀江注入西江的地方,今天的封開縣南部和梧州市這一片地方,是嶺南的重要交通樞紐。秦漢以來,大量的中原移民順瀟水——賀江古道路交通線來到嶺南,並在西江中游一帶定居繁衍。自公元前106年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300年間,廣信一直是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嶺南古都」。

  漢朝時期,番禺城隨著人口的漸漸增多,又興旺起來。三國時期屬吳國,公元216年,吳國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番禺,公元226年將交州改稱為廣州,廣州從此得名,並延續至今。

  由於廣州地處珠江的出海口和富饒的珠三角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貫通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是世界貿易往來的商埠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樞紐,三國後期,廣信地區的古越人和中原來的人口開始向番禺(廣州)遷徙,形成了早期的廣州人底蘊,並把古代中原雅言融合古越語而成的粵語帶到廣州,嶺南中心又逐步移到廣州。唐、宋末年,中原內地戰亂頻繁,不少氏族為躲避戰禍和自然災害,紛紛經過江西南安越梅嶺南來廣東,到南雄珠璣巷後安頓下來,重新創業,適應後又逐步南遷到珠江三角洲和廣州。宋至元初200多年間,珠璣巷153個姓氏的居民,先後130多批陸續南遷。廣州又成為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當今的廣州話里,依然有著廣州先民南遷時留下的痕跡,如「唔使(不用)問阿貴」,阿貴就是南遷的始祖羅貴。宋元年間,第一次大規模遷徙是由羅貴帶領的,1131年,羅貴帶領36姓97戶人家攜妻帶子,從南雄珠璣巷一路艱辛南遷到江門市良溪村安家落戶,羅貴見多識廣,很有學問,大家遇到不懂的事情都去請教他。後來,大家見羅貴是個大忙人,為了少給他添麻煩,有事要去請教他的人,都會先問問羅貴身邊的人,被問的人如果有把握答覆時,都會先說一句「唔使問阿貴」,然後說出自己的意見,這個句子不經意地流傳到現在,以表明要說的事情是明擺著的。

  星移斗轉,改朝換代,廣州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滄桑,飽經風霜,但一直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廣州,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和創業的艱辛,不僅造就了廣州人埋頭苦幹奮鬥不息的拼搏精神,而且造就了誠實待人,真情相處的優秀品質。因為只有這樣,移民們才能相互信任,形成合力,戰勝困難,提高創業的成功率。1976年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正是以開放包容的情懷,迎接千千萬萬的外來工和外來人才,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促進了廣州的發展。

  廣州,是一座英雄城市。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導和發起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它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們為推翻帝制、恢復中華而組織的多次武裝起義的延續,它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和當年接下來在全國各地發起的一系列武裝起義形成了辛亥革命的革命風暴,最終以10月10日武昌起義獲得成功為標誌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大地上樹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幟,翻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1921年春,廣州就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國內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六個地區之一,共產主義的思想開始在廣州傳播。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確定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1924年7月,在共產黨人彭湃提議下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並擔任首期主任;1926年底,毛澤東在廣州中山四路42號番禺學宮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生來自全國20個省區共327名,為歷屆最多;農講所共培養農民運動幹部800餘人,這些學生畢業後奔赴全國,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27你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武裝起義,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境的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面對強大的敵人向廣州發起圍攻,起義軍經過三天的浴血奮戰,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失敗。起義軍的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極大的鼓舞,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革命火種。

  廣州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勇抗擊外國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人從歷朝歷代2000多年的經歷中,深深感到只有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們擁護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

  歐伯走進北京路分店。

  幾個熟客看見歐伯,驚喜地喚著:「歐老細,你好。」「盛哥,很久沒見。」

  歐伯半舉著右手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雖然有的已是很久沒見面,但他依然記得他們的姓名。

  他的記性忒好,只要認識了的人,就會一輩子記住,就像輸入了電腦似的。

  這時店裡的食客依然不少,上座率約有五、六成。

  歐伯滿意地點點頭,心裡給了80分。

  為了做市民的早餐和夜宵生意,分店是由早上6時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10時打烊。員工分兩班,早班由早上6時到中午2時;晚班由中午2時到晚上10時。正副經理各負責一班,本應是兩人輪班的,一周輪一次,但歐家傑早上貪睡,起不了早床,一直上晚班。

  這個時候到晚市前,是最難做生意的時間段。此時的食客不多,主要是來北京路觀光購物的遊客,還有就是上街市買菜回來的師奶,以及有宵「晏晝」(廣州話,下午吃點心之類)習慣的中老年人,因為附近的食肆多,「粥多僧少」,食客都是選擇自己心怡的食肆就餐,北京路分店這個時候能有五、六成的上座率是不錯的了。

  雖然歐家傑是分店的正經理,奀叔是副經理,但他知道奀叔是分店的頂樑柱,功勞應是奀叔的。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