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海空戰

2024-09-14 04:41:05 作者: 蕭楓
  1.進攻路線之爭

  馬里亞納群島是西太平洋上的一組島嶼,在東京以南大約1000餘海里處。它位於琉球、台灣和菲律賓以東,北望硫磺列島,南臨加羅林群島,由北向南成弓形延伸,形成一條長約400餘海里的綿亘弧線。其中最大的島嶼為關島、塞班島、提尼安島和羅塔島。

  馬里亞納群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它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居亞洲與美洲的海上交通要衝,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和遠東的必經之路。如果馬里亞納群島被美軍占領,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就將被切斷,台灣和菲律賓也將處在美軍直接打擊範圍內。更為嚴重的是,從馬里亞納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可以將日本本土納入其轟炸半徑。正因為馬里亞納群島如此至關重要,日軍才譽之為「太平洋的防波堤」。

  美軍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有3條,一是北太平洋,一是中太平洋,另一是西南太平洋,把哪裡作為主攻方向是美軍發動戰略進攻最重要的問題。

  北太平洋天氣嚴寒,海面上風大浪急,不利於實施大部隊作戰,而且對日本維持其戰爭的生命線——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無法迅速解決戰爭。因此,美軍自1943年5月收復阿留申群島後,就未在這個方向採取進一步攻勢。

  中太平洋或西南太平洋作為主攻方向的爭論,在美軍上層產生了尖銳的分歧。以麥克阿瑟陸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主張在占領或封鎖臘包爾之後,沿紐幾內亞——菲律賓軸線的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他們認為這條進攻路線可以充分利用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業已建立的一系列海空基地,始終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而且,這條路線對於進攻目標有著較大的選擇餘地,能夠繞過日軍重兵守備的地區,攻擊日軍防禦薄弱之處。

  而以尼米茲海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認為這條進攻路線上的主要島嶼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部署的兵力也相應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較激烈,付出的傷亡也會大一些。而且這條進攻路線的側翼和後方都暴露在中太平洋地區日軍面前,進攻態勢並不理想,只能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逐步推進,其攻擊速度可想而知。相反,從中太平洋發動攻勢,可將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攔腰截斷,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這對於日本而言是致命的。而且中太平洋所要奪取的,大多是相距遙遠的一些面積較小的珊瑚礁和島嶼,即便日軍在這些島嶼上的防禦比較堅固,也會由於面積小而力量單薄、彼此距離遠而難以得到增援和補充,容易為美軍各個擊破。加之這條路線與美軍後方基地之間的路程較近,能節省部隊與運輸船隻,從而迅速結束戰爭。

  表面上看是進攻路線之爭,實際上卻反映出美國陸海軍之間的深刻矛盾。因為如果從西南太平洋發起攻擊,主要依靠陸軍實施地面進攻,海軍只不過擔任保護海上運輸、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戰,並掩護陸軍近海側翼的次要任務。而從中太平洋展開進攻,關鍵是掌握制空權與制海權,海軍的航母編隊將是絕對的主力。由於所需占領的島嶼面積較小,地面戰鬥只需要小規模陸軍部隊,海軍才是主角。因此這場爭論,雙方都分別得到了陸海軍頭面人物——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和海軍總司令金上將的鼎力支持。

  由於這個問題事關重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了極其慎重和細緻的研究,最後決定採取以中太平洋為主、西南太平洋為輔的雙管齊下戰略。這樣既可避免單線進攻易遭日軍集中全力抗擊和暴露側後的危險,又能迷惑日軍,使其難以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分散日軍兵力和注意力,為戰略進攻的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之所以選擇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美國軍事工業全面轉入戰時生產,大批航空母艦和登陸艦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軍部隊擁有了一支以航母為核心的具有極高機動力和極強突擊力的艦隊,能夠確實保證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

  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美軍先後組織了新喬治亞島戰役、吉爾伯特群島戰役、馬紹爾群島戰役,隨後的進攻矛頭直指馬里亞納群島。

  2.「阿」號作戰計劃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1944年1月開始的馬紹爾群島戰役中,不但沒能出海迎戰,反而退至帛琉群島,直接導致了馬紹爾群島於4月失守。這引起了日本內閣和陸軍對海軍的強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棄馬里亞納群島,但日本大本營非常清楚馬里亞納的重要性,決定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紐幾內亞群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馬里亞納是該防線的核心。

  日軍自1944年2月起,開始著手加強該地區的防禦。由於以前馬里亞納群島是海軍負責防禦,島上的陸軍部隊很有限,大本營計劃將中國戰場上的第3和第13師團調往中太平洋,以加強該地區的地面部隊。但這兩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一時無法脫身,大本營只好於2月10日將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第29師團調到馬里亞納,陸軍部還將新組建的8個支隊也調到該地區。

  2月25日,日軍大本營將中太平洋地區所有陸軍部隊整編為第31軍,由小煙英良中將任軍長,規定該軍服從於聯合艦隊司令的調遣。從3月起,日軍進一步動員大批船隻向該地區調集部隊,至5月下旬,31軍已擁有5個師團又8個旅團,分別防守馬里亞納、特魯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島嶼。其中部署在馬里亞納群島的是2個師團又2個旅團,約6萬餘人。但防禦工事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計劃要到11月方能完成。此時,火炮掩體幾乎沒有,地雷和鐵絲網也沒鋪設,總體防禦根本談不上堅固。

  日軍企圖在第一航空艦隊和第一機動艦隊實力有所恢復後,尋找戰機與美軍決戰,爭取扭轉戰局。決戰計劃原是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海軍大將主持制定的,代號為「阿」號作戰。

  根據「阿」號作戰計劃,第5岸基航空隊和第1機動艦隊的艦載航空兵將在馬里亞納群島對來犯之敵實施兩面夾擊,以抵消美軍航母編隊艦載機在數量上的優勢。日本海軍計劃用於馬里亞納群島決戰的主力第1機動艦隊是1944年2月由第2第3艦隊合併組成的,幾乎包括了聯合艦隊所有主要水面艦艇,共有航母9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31艘,艦載機439架,由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任司令,具體編制如下:第一航空戰隊:大風、瑞鶴、翔鶴3艘航空母艦,第601航空隊,作戰飛機225架;第2航空戰隊:隼鷹、飛鷹、龍鳳3艘航空母艦,第652航空隊,作戰飛機130餘架;第3航空戰隊:千代田、千歲、瑞鳳3艘航空母艦,第653航空隊,作戰飛機90架。日軍大本營也深知這支艦隊與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在實力上存在較大差距,所以決定第5岸基航空隊與之配合作戰,充分發揮艦載航空兵與岸基航空兵的協同威力。第5岸基航空隊分為3部分,分別部署在帛琉、馬里亞納和雅浦3地,每一處的航空隊都擁有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和偵察機。日本大本營還在「阿」號作戰計劃中明確指出:「集中我大部分決戰兵力,準備在敵軍主要反攻的正面,一舉殲滅敵艦隊,以挫敗敵軍的反攻企圖。」

  自聖克魯斯航空母艦大戰之後,日本人還重建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兵力。第一機動艦隊現擁有的9艘航空母艦中的33萬噸級的「大鳳」號就裝上了厚厚的裝甲飛行甲板,可以承受住美軍俯衝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攻擊。同時,還得到了一大批新型的艦載機,其中包括改進型「零」式戰鬥機、「天山」式艦載魚雷攻擊機。這種艦載機全長1086米,翼展1489米,重52噸,時速為482公里,可攜帶1枚800公斤炸彈或1條改進型魚雷,機載2挺77毫米機槍。這些新型戰機的特點是:速度快、靈活性好、攻擊力強。

  但是,由於飛行員損失過多,來不及補充,使日軍缺少具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派到航空母艦上去的飛行員幾乎沒有經過多少訓練。一位日軍飛行教官這樣說:「海軍迫切需要飛行員,那些在戰前甚至連做夢也沒想過能接近戰鬥機的人,現在都被派去駕機打仗了。」

  3月31日,古賀在前往菲律賓途中座機遭遇暴風,機毀人亡。豐田副武海軍大將接任聯合艦隊司令。

  5月3日,豐田接到了大本營發起「阿」號作戰的指令,他隨即向所屬各部下達了作戰指令。但是,日軍大本營被美軍的「雙管齊下」所迷惑,一直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紐幾內亞群島西北部和加羅林群島西部,將帛琉群島海域作為決戰地域。因此,錯誤地將兵力調往紐幾內亞群島,而馬里亞納群島的防禦被嚴重忽視了。

  6月11日,美軍航母編隊開始襲擊馬里亞納群島,日軍仍認為這是美軍牽制性的行動。直到6月13日,美軍登陸編隊出現在塞班島海域,並開始炮擊塞班島,這才清楚美軍的意圖。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於當天下午17時30分下令暫停在紐幾內亞群島的作戰,並命令第17機動艦隊和第5岸基航空部隊調去紐幾內亞群島參戰的部隊火速歸還建制。

  此時,第5岸基航空部隊已在紐幾內亞群島遭到不小的消耗,而且飛行員中很多人得了「登革熱」病,無法執行作戰任務,日軍只得從橫須賀海軍航空兵中抽調120架飛機組成8幡航空隊,由松永貞市中將任司令,火速南下參戰。

  6月15日,豐田副武大將下達執行「阿」號作戰計劃的決戰令,並命令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進攻馬里亞納群島海域之敵,殲滅美艦隊」。5分鐘後,豐田大將又發出另一封電報,重複了東鄉元帥在對馬海戰時所發出的名言: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我軍將士務須全力奮戰。

  小澤不敢怠慢,火速率第1機動艦隊向馬里亞納出擊,氣勢洶洶地殺向烽火連天的塞班島海面。

  3.火雞大捕殺

  在美軍攻占馬紹爾群島之際,尼米茲即決定繞過日軍堅固設防的加羅林群島,直接向馬里亞納群島開刀。以奪取西太平洋的海空控制權,切斷日本本島與南太平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下一步向帛琉、菲律賓、台灣和小笠原群島進攻打開通路,並為對日本本土實施遠程轟炸創造條件。

  1944年3月11日清晨,美海軍司令金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來到白宮,請求羅斯福總統批准立即向馬里亞納進軍的作戰計劃。羅斯福在橢圓形辦公室里接見了他們。這一天,羅斯福的身體看起來不大好,面色憔悴,雙手顫抖,但他仍然是滿臉笑容,充滿必勝的信心。他坐在輪椅上,很仔細地聽著部下的報告,並當即批准了兩位將軍的作戰部署。同時又指出,即將打響的馬里亞納群島之戰,很可能是太平洋戰爭最後的一次大海空戰,必須抓住這一戰機,徹底打垮敵人。最後議定,此次馬里亞納作戰的主攻方向是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

  商定完作戰計劃之後,羅斯福又用手中長長的指示杆指點著牆上那幅太平洋海圖。只見他手中的指示杆從琉黃列島起,經塞班島、關島向東,一直點到雅皮島附近為止。羅斯福兩眼堅定而冷峻地注視著海圖,就像一位嚴謹的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一樣,對尼米茲將軍問道:「請問將軍,你知道這一帶是什麼地方嗎?」

  「報告總統閣下,這一帶長約2000公里,海水深度約8000餘米,最深處11萬多米,是已知的太平洋最深處。總統閣下,您所指的這一條弧線被稱作馬里亞納海溝,也稱作西太平洋大海溝。」

  尼米茲海軍上將出於一種職業的本能和豐富的海洋知識,對羅斯福的提問對答如流。


  「哈哈,切斯特,你真不愧是美國海軍的統帥!」羅斯福眨動著綠色的眼睛,高興地說,轉而又嚴肅地叮嚀道:「我以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命令你,並請你向麥克阿瑟將軍轉達,你的艦隊在麥克阿瑟將軍配合下,必須在馬里亞納海域給日本聯合艦隊開掘一個最後的墳場。」

  「是,總統閣下!」

  當天中午,他們在總統辦公室里共進午餐。飯後,尼米茲將軍立即飛回太平洋,帶著美國總統的命令衝鋒陷陣去了。

  尼米茲將軍到達珍珠港後,馬上親自組織制定了代號為「征糧者戰役」的馬里亞納作戰計劃,並將D日定在6月15日。

  為保證「征糧者戰役」的順利進行,尼米茲將軍在戰前積極進行了各項戰役準備。在馬紹爾群島擴建和新建的海空軍基地,集中了儘可能多的兵力:登陸兵力12萬多人,支援作戰的艦隻640餘艘,其中僅米切爾海軍中將的第58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就有各型艦隻90餘艘,輕重航空母艦15艘,作戰飛機956架。這樣,再加上第7航空隊的岸基飛機620架,就有將近1600架作戰飛機。

  1944年6月6日清晨,幾乎和盟軍在歐洲開始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登陸戰——諾曼第登陸戰發起的同一時刻,在中太平洋上,尼米茲將軍麾下氣勢不凡的第5艦隊,以米切爾中將龐大的第58特混艦隊為開路先鋒,從馬紹爾群島出航了。緊接著,500餘艘各型艦船,載運著4個半加強師,總計12萬餘人及大量作戰武器,也從四面八方浩浩蕩蕩地殺向馬里亞納。

  就這樣,日美雙方共有近3000架飛機、21艘航空母艦及近千艘各型戰艦,一起劈波斬浪,殺氣騰騰地向馬里亞納海域匯集而來,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大戰就要爆發了。

  1944年6月12日至14日,為保證登陸部隊順利上岸,美軍第58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在關島以東170海里的海面上,出動了208架「惡婦」式戰鬥機和240架艦載轟炸機,對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等日軍基地和機場進行了猛烈的轟炸,使日軍岸基航空兵遭到了沉重打擊。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僅飛機就損失500餘架,一下子就使第61航空戰隊的戰力損失過半,這就為美軍下一步的登陸和海戰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6月15日清晨,就在豐田副武海軍大將下達發動「阿」號作戰令的同時,美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史密斯中將指揮兩個師共計2萬餘人,於8時30分開始了對塞班島的大舉登陸,與守島日軍展開了殊死拼殺。

  此時,正在指揮日軍第一機動艦隊向馬里亞納進擊的小澤治三郎中將,聞此消息更是心急如焚,趕緊命令艦隊全速前進。

  小澤艦隊正向馬里亞納開來的消息,正是美國人盼望已久的。因為美國太平洋艦隊早就想同日軍航空母艦艦隊一決雌雄,想不到這一次它們竟然傾巢出動了。

  真是冤家路窄,當年參加偷襲珍珠港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也隨小澤出動了,它們企圖再展當年的輝煌。但是,小澤的第1機動艦隊只有各型艦載機400餘架,而其主要對手米切爾的第58特混艦隊共有各型飛機900多架。小澤的兵力明顯處在劣勢,但小澤認為形勢比較有利。小澤預計,戰鬥將會在關島附近海域日軍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美軍飛機的作戰半徑以外的海域展開。這就是說,他可以攻擊美國人的航空母艦,同時又能使自己的艦隊處在美機的攻擊距離之外。另外,還有一點對他有利的是,他不用像美軍那樣去保護登陸的灘頭陣地。

  這次的戰陣布局與兩年前的中途島海空戰非常相似,只是在角色上打了個顛倒。中途島是日軍入侵,美國人嚴陣以待;而馬里亞納則是美國人進攻,日本人防守。兩次唯一的相同之處則都是以日本人失敗告終。

  當尼米茲將軍得知日軍航空母艦中有3年前偷襲珍珠港的「翔鶴」號和「瑞鶴」號時,眉開眼笑地對一位參謀說道:「你趕快把電報拍給斯普魯恩斯將軍和米切爾將軍,通知他們,這次海空戰只要一打響,就不要放跑我們的死對頭。」

  「死對頭?」參謀不解地問道。


  「是的,日軍的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是,將軍,我立即發報。」

  「告訴他們,我希望幾天後就能收到他們擊沉這兩艘航空母艦的告捷電報。歐洲的盟軍已經在法國諾曼第登陸了,這是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創舉。我們太平洋艦隊也不能比他們遜色。打好馬里亞納群島這最後一次大海空戰,回頭我邀請在這次大海空戰中有功的官兵們,到東京去共進午餐。這些話請你都寫在電文里。」

  「是,將軍。」

  1944年6月17日,收到尼米茲上將的電報後,美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將軍立即向米切爾將軍下達了作戰命令:「我航空兵力首先應摧毀敵航空母艦,然後攻擊敵戰列艦和巡洋艦,使其減速或喪失戰鬥力。以後,如敵繼續求戰,戰列艦編隊應以艦隊行動殲滅敵艦隊;如敵人撤退,則擊沉其掉隊或受傷的軍艦。對敵作戰,必須全力發動猛烈攻擊,務求全殲。」

  第58特混艦隊在奉命駛入塞班島西部海域時,為了便於作戰,米切爾將艦隊分為5個突擊大隊。具體是:

  克拉克海軍少將指揮的第1特混大隊;蒙哥馬利海軍少將指揮的第2特混大隊;里夫斯海軍少將指揮的第3特混大隊Z哈里爾海軍少將指揮的第4特混大隊;李海軍少將指揮的第5特混大隊。

  每個特混大隊之間相距約12海里,全部與風向成90度角一線展開。這樣,每艘航空母艦就可以互不干擾,隨時都能同時轉向頂風方向,讓飛機起飛,或者轉向順風方向,來收回自己的艦載機。就這樣,米切爾龐大的第58特混艦隊,在波濤洶湧的馬里亞納西部海面上已擺開陣勢,嚴陣以待。

  6月19日凌晨,馬里亞納西部海域烏雲低垂,狂風大作,惡浪滾滾。作為攻擊日,氣候極不理想。凌晨3時30分,小澤海軍中將派出了第一批16架偵察機;4點15分,又派出第2批13架偵察機;24點25分,第3批13架偵察機又騰空而起。戰幕尚未拉開,小澤的3批偵察機已先後振翅向東方380海里遠的海空飛去。

  6時34分,首批偵察機在塞班島以西160海里處發現了由美5艘大型航空母艦組成的一支特混艦隊;第2批偵察機也發現了另一支美艦隊;第3批偵察機則在關島以西70海里處發現了由3艘大型航空母艦組成的美特混艦隊。這樣,小澤基本摸清了美軍全部兵力的分布狀況。

  得到這些情報後,小澤立即制定了出擊計劃。他自恃日本經過改進的轟炸機和魚雷機已成功地將作戰半徑延伸到400海里,他還知道美國人的各種類型飛機由於「惡婦」式戰鬥機續航力的限制,僅能在220~280海里的範圍內作戰。因此,小澤決定從380海里的距離上實施第一次進攻,給美艦隊以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乘美艦隊混亂之機,再發起200海里乃至250海里的攻擊。這就是小澤自己為之得意的新「外圍殲擊」戰術。另外,小澤還把取勝的希望寄託於關島等處的日本機場和岸基飛機上,其實這些飛機根本不可能幫上他的忙。

  儘管小澤還不知道大部分岸基飛機已被美國人的戰機所摧毀,但當時整個形勢對日本人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因為當時發現的美艦隊與小澤艦隊前衛相距約為300海里,與小澤主力相距約為400海里,這正是小澤中將夢寐以求的先發制人的理想打擊距離。更令小澤慶幸的是,由於美國人的偵察機巡邏半徑比較小,美方至今還沒有發現小澤艦隊!

  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小澤海軍中將一聲令下,日航空母艦立即逆風向行駛,甲板上飛機的引擎瞬間即發出雷鳴般的轟鳴,決戰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戰鬥進程按照小澤中將的作戰計劃順利展開:清晨7時30分,經過充分準備的第一攻擊波龐大機群的引擎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巨響,129架飛機,其中包括戰鬥機48架、轟炸機54架、魚雷攻擊機27架,從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騰空而起,向美艦撲去。緊接著,第2航空母艦戰隊和第3航空母艦戰隊的30架戰鬥機、15架轟炸機和72架俯衝轟炸機,共計117架飛機也不失時機地咆哮著升空。

  就這樣,第一攻擊波由246架各型戰機組成的龐大機群,殺氣沖天地向美艦隊殺來。上午10點整,第2攻擊波的82架飛機又呼嘯著升空,再次向美艦隊衝去。11時10分,第3攻擊波的69架攻擊機又開始了向美艦隊的第3次衝擊。

  小澤中將幾乎是孤注一擲地先後射出的3支「利箭」,共有近400架飛機組成,真可謂規模空前。當首批飛機全部起飛後,旗艦上的小澤司令官、吉村參謀長等人人面帶喜色,確信好久沒有舉杯祝賀的機會終於又要來到了。艦橋上的人似乎毫不懷疑,這必將是日本帝國海軍有歷史意義的一天,也許是又一次對馬海戰。


  然而,有一點卻是小澤海軍中將所萬萬沒有想到的。這就是美國人新近裝備的先進雷達,使小澤那近乎天衣無縫的「外圍殲擊」戰術完全化為泡影。上午10時左右,當日機第一攻擊波的246架飛機漸漸飛到距美航空母艦編隊150海里位置時,「列克星頓」號航空母艦上不停轉動的雷達螢光屏上便出現了一片密密麻麻的亮點。

  「正西150海里處,發現敵攻擊機群!」雷達操作員立即報告。

  米切爾海軍中將盼望已久的與日航空母艦決戰的時刻終於如願到來了。他立即下令出擊,300多架美艦載戰鬥機緊急起飛,前往迎敵。不一會兒,在距美艦隊70海里的西部海空,日美雙方爆發了舉世矚目的大空戰,馬里亞納海空戰正式爆發了。

  美軍方面率首批戰鬥機前往迎擊的是查爾斯?布魯爾少校,只見他一馬當先,11名部下緊緊跟上來,一架接一架朝敵機飛去。布魯爾少校首開記錄,他一開炮就使1架「零」式機凌空開花,當這架日機的碎片還沒有墜落到大海時,布魯爾又打斷了另1架日機的機翼,爾後他又巧妙地甩掉1架「零」式機並把它打得起了火。

  此時,天空中「惡婦」式戰鬥機與日改進型「零」式戰鬥機攪成一團。改進型「零」式機就像蚊子一樣靈活地繞著圈,使身體粗壯的「惡婦」式戰機難以接近開火。鑑於這種情況,美機馬上兵分兩路,一支與「零」式機繼續糾纏,另一支集中力量專打轟炸機。在密集的彈雨中,10多架「1」式轟炸機先後墜入大海。片刻功夫,日轟炸機就全被打落。爾後,兩支機群又一起夾擊「零」式機,將日機打得只有招架之力。

  美機射出的127或20毫米口徑的燃燒彈、穿甲彈打中日機即起火,而日機的77毫米機槍子彈,除非擊中要害部位,否則對美機根本不起作用。其中有1架「惡婦」式飛機的機翼被機槍子彈打得全是窟窿,仍然能威風凜凜地繼續格鬥。10分鐘後,第一攻擊波的日機幾乎全部被擊落。

  此刻,為騰出飛行甲板使戰鬥機能夠返航補充彈藥、油料,米切爾將軍又使出驚人的一著。他命令航空母艦上的所有攻擊機全部升空,讓這些既因機載火力弱無法參加空戰,又因距離遠無法攻擊的魚雷機、俯衝轟炸機在安全空域盤旋待命。這一出奇的招術,不僅大大地鼓舞了美軍飛行員的鬥志,而且為即將來到的空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返回的美機剛剛加油掛彈後,日軍的第2波攻擊機群又來臨了,美機立即投入第2次大空戰。只見從「愛塞克斯」號航空母艦起飛的「惡婦」式戰鬥機衝上去,其他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也迅速圍上來,不到幾分鐘就打下近70架日機。

  空戰最激烈時,竟有近20架日機同時中彈起火,其殘骸就如同燃燒著的火炬一樣慢慢墜入大海。由於前一個時期的空戰使許多經驗豐富的日軍飛行員大量減員,這次補充的多是剛剛從航校臨時抓來的學員,不僅駕駛技術不過關,而且毫無實踐經驗。只見天空中一架架日機,就像被獵槍打傷的水鴨子,劈啪啪啦地直向海水裡扎。

  就在空戰最激烈的時候,米切爾將軍卻在飛行指揮塔里饒有興趣地聽著無線電里傳出來的亂鬨鬨的聲音。這些由叫罵聲、機槍機炮射擊聲、爆炸聲組合成的大雜燴,對於米切爾來說,就像是一曲威武雄壯的戰爭交響曲,一首他終生難忘、永遠也欣賞不夠的美妙樂曲。突然,一個清晰的聲音傳入米切爾的耳中:「嘿!這真像古代的捕殺火雞呀!」米切爾將軍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因此,這場空前規模的大海空戰就以「馬里亞納火雞大捕殺」而著稱於世了。

  日軍第3攻擊波的69架飛機,在預定的攻擊區域內沒有發現美艦隊,大部分飛機不戰而歸。其餘約有24架飛機在尋找目標的途中被美雷達發現,隨即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和「受塞克斯」號上緊急起飛了50多架「惡婦」式戰鬥機前往截擊,不一會兒,天空中的日機便紛紛爆炸,碎片滿天飛舞,

  20多架日機轉眼之間便無影無蹤了。只見空中有紅色的近爆閃光、有黑色的硝煙瀰漫、有潔白的降落傘穿插其間,把中太平洋那碧海藍天攪得昏天黑地。就這樣,馬里亞納海空戰以日本人的徹底失敗、美國人的完全勝利而告結束。

  此次航空母艦艦載機的空中搏殺,美軍共出動戰鬥機350多架,只損失了23架飛機。而日本小澤艦隊先後共出動各型飛機397架,僅有100架左右的飛機倖免於難。另外,加上隨日本航空母艦一起沉沒的飛機,僅在6月19日這一天,日方就損失各類飛機373架。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艦大海空戰,美國人已是穩操勝券了。

  4.航母接連沉海

  激戰至此,日本人不僅空戰損失慘重,航空母艦的命運也是同樣不濟。


  19日上午8時10分,就在小澤的旗艦「大鳳」號航母送走攻擊隊最後1架飛機時,卻被正急於尋找「獵物」的美潛艇「大青花魚」號發現了。美潛艇立即向「大鳳」號發射了6條魚雷,其中1條魚雷準確無誤地擊中了「大鳳」號的燃料艙。這艘標準排水量為33萬噸、1個月以前才服役的新型大型裝甲航空母艦,曾被日本海軍自豪地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按說,兩三枚魚雷的攻擊對這樣規模的大型航母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不巧的是,「大鳳」號中雷後產生的猛烈爆炸將艦上的升降梯毀壞,並堵塞了通風口,使得大量可燃氣體在艙內聚集起來。大約在下午2時32分左右,由於電火花而引起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當時站在艦橋上的高級參謀大前敏一大佐看見「大鳳」號的飛行甲板突然「像富士山那樣鮮花盛開」!下午4時28分,在夜幕降臨之際,「大鳳」終於在塞班島以西500海里處沉沒了。在它沉沒之前,2150名艦員中只逃出了不到500人。

  就在「大鳳」號航空母艦遭到美潛艇攻擊後幾小時,即11時20分,另一艘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又遭到美「飛魚」號潛艇的攻擊。「飛魚」號巧妙地突破警戒,搶占有利攻擊陣位,隱蔽地向「翔鶴」號發射了6條魚雷,有3條魚雷直接命中。這艘飽經戰火考驗、曾經參加過偷襲珍珠港和珊瑚海大戰的「老兵」,於下午2時,先於「大鳳」號沉入馬里亞納大海溝之中。該艦上的許多艦員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糊裡糊塗地隨同他們的戰艦一起沉入海底,1263名艦員中只有在甲板上的少數人員獲救。

  潛艇在數小時內一連擊沉日軍2艘巨型航空母艦,尤其是「翔鶴」號被擊沉,令米切爾大喜過望。在勝利面前,他並沒有過早地滿足,他想到的是如何再擴大戰果。在他的一生中,指揮如此大規模海空戰的機會不會太多了,他想再打一個更漂亮的勝仗。戰鬥機和潛艇的表現使他非常滿意,但還有近200架攻擊機在空中作無謂的消耗,應當讓它們也去充分地表現一下。

  想到這裡,他馬上發出命令:「攻擊機群注意,現在我命令你們去轟炸關島日軍機場,扔完炸彈、魚雷後立即返航。」

  半小時後,捷報傳來。關島日軍機場基本被摧毀,米切爾將軍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日傍晚,小澤根據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命令,已開始在夜幕的掩護下向西北方後撤。此時,一封特急電報擺到了斯普魯恩斯將軍的辦公桌上:我特混艦隊已擊沉日軍2艘航空母艦,擊毀日機373架,敵人已無力反抗,正在組織撤退,請求追擊。落款是「海軍中將米切爾,1944年6月19日16時48分。

  斯普魯恩斯將軍當即同意了米切爾的請求。「追擊敵航空母艦!」米切爾海軍中將興致勃勃地向全艦隊發出命令。

  1944年6月20日清晨,經過一夜休整補充的美第58特混艦隊4個航空母艦群中的3個立即開始追擊日機動艦隊。但是由於弄錯了方向,向西南追去,所以直到下午4時零5分、「企業」號的偵察機才發回報告:「在北緯15度35分,東經134度35分的海域發現日機動艦隊,距離275海里。」

  米切爾接報後,真是處於進退兩難之中。如果進攻,美機就要往返700餘海里的航程,這幾乎是美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的極限,其中還不包括在作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燃油消耗。另外,此時天色已晚,攻擊完後艦載機肯定要在夜間摸索返航,而他手下的飛行員只有少數人能在夜間降落,危險太大。但如等到天亮再攻擊,又會白白失掉這次摧毀日艦隊的機會。

  「飛機起飛!」經過反覆考慮,米切爾還是決定要冒一次險。

  不到10分鐘,216架飛機,其中包括77架S「無畏」式俯衝轟炸機、53架TB「復仇者」式魚雷攻擊機和86架「惡婦」式戰鬥機,從10艘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騰空而起,迎著夕陽向西飛去。

  18時23分,美機發現海面上的日軍油船;18時30分,終於發現了龐大的小澤艦隊。該艦隊有6艘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和22艘驅逐艦,分為3路縱隊,每路縱隊間隔10海里,艦尾部劃出的白色航跡給美機指明了攻擊的目標。

  「首先攻擊敵航空母艦!」空中指揮官命令道。美各型戰機迅速進入攻擊航向,美4B「復仇者」式魚雷機開始降低高度,3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開始爬高,只有「惡婦」式戰鬥機仍保持原先的飛行高度,整個美攻擊機群形成立體攻勢,就像一陣龍捲風般襲向日艦。

  小澤見狀,趕緊下令所有的艦載機全部升空迎戰。雖說是全部,但也只是很勉強地拼湊了75架飛機。這點可憐的兵力又怎麼能夠阻擋得了強大的美攻擊機群呢!小澤的心中非常不安。

  只見天空中美「惡婦」式戰鬥機就像老鷹捉小雞似的沖向日機,將這些倒霉的日機一架接一架地打落海中。「復仇者」式魚雷攻擊機冒著日艦幾乎呈齊射狀態的高射炮火,開始投雷,一條條魚雷在光線很暗的海面上高速向日航空母艦衝去。俯衝轟炸機如餓虎撲食,在夕陽的餘暉下冒死攻擊,冰雹般的高爆炸彈凌空而下,在海面上掀起森林般的沖天水柱。


  日本「飛鷹」號航空母艦在炸彈和魚雷的聯合攻擊下,艦面騰起熊熊大火,很快就搖擺著巨大的身子一頭扎入海底;「瑞鶴」號航空母艦、「隼鷹」號航空母艦和「千代田」號航空母艦也分別被雷彈打得傷痕累累,艦身嚴重損壞。激戰中,小澤又損失了65架飛機。

  另外,美部分俯衝轟炸機誤將跟在航母后面的2艘油輪當作航空母艦,對其進行了猛烈的俯衝攻擊,500公斤炸彈就像冰雹般地砸向日油輪,僅兩三分鐘,2艘油輪先後爆炸起火,瞬間即沉入大海。

  5.樂極生悲

  19時,空戰結束。當時天空既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

  返航的漫長旅程對美飛行員來說猶如噩夢一般,飛行員一個接一個地報告燃料即將用完。

  20時15分,美機在暗夜之中總算返回了自己的「家」。可為了防止日機和日潛艇的襲擊,美特混艦隊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家」中一片漆黑。正如米切爾所預料的,當這些美機飛回的時候天已全黑,只有少數技術嫻熟的飛行員在黑暗的甲板上順利降落。此時,在航空母艦上的人可以清楚地聽到飛機在頭頂上盤旋;可大多數飛行員只能辨認出軍艦的航跡,根本認不出哪一艘是航空母艦。有的飛機打開了紅色和綠色識別燈,發動機喘著粗氣,發出燃油耗盡時的那種劈劈啪啪的響聲。

  派這些飛行員出擊本來就是一個冒險的大膽決定,此時,米切爾又作出了另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命令所有航空母艦全部開燈。

  剎那間,所有的航空母艦都打開了紅色桅杆燈,飛行甲板上燈火輝煌,探照燈光柱刺破了夜空,將這片海區裝點得猶如美國的狂歡節,從空中觀看又像神話中的世界。一位飛行員說:這種場面猶如「好萊塢的彩排、中國的春節和美國獨立紀念日趕到一起了」。

  然而,更確切地說,這真是一場狂歡中的悲劇:這些天之驕子們在燈光的指引下,本可以在任何一艘它們發現的航空母艦上降落。但由於大多數飛機的燃油已經耗盡,飛行員急於降落,一發現他們盼望已久的美妙燈光,就蜂擁著朝甲板飛來。結果發生了一連串的衝撞爆炸事故,不少飛機一架接一架地掉到海里。有一架飛機在降落時撞在前面已降落的飛機上,還有一架飛機甚至把一艘驅逐艦的桅杆燈當成了引導信號,乾淨利落地降落在驅逐艦旁邊的海面上……

  至22時,全部美機完成降落,這一災難性的夜間返航,使美機損失了77架飛機,是剛結束的空戰中損失的4倍,但落水的飛行員大部被救。

  就在美國人忙於搭救落水飛行員時,小澤艦隊也很快撤出了戰鬥。至此,馬里亞納海空戰宣告結束。

  在此次海戰中,美軍僅有2艘航母、2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受輕傷,無一艘軍艦沉沒,艦載機損失117架。日軍被擊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擊傷航母3艘;戰列艦、巡洋艦和油船各1艘,艦載機損失404架,占全部艦載機的92%;岸基飛機損失247架,幾乎全軍覆沒;此外,日軍出動的36艘潛艇也被擊沉20艘。

  這場海戰,日軍投入了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艦隻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舉扭轉戰局,不料又以慘敗而告終。特別是艦載航空兵損失高達92%,這對於日軍而言是致命的。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根本無法恢復成一支現代化的艦隊。尤其是飛行員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在短時期里,日軍的航母部隊不能成為有戰鬥力的部隊,從而使中太平洋上的制空權、制海權徹底落入美軍之手,美軍繼而取得了戰略進攻更有利的條件。

  俗話說「兵不厭詐」。美軍的「雙管齊下」戰略使日軍大本營以為美軍的戰略主攻方向是紐幾內亞——棉蘭老島,特別是當5月27日麥克阿瑟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在比阿島登陸後,日軍更是認為美軍太平洋艦隊將到達紐幾內亞以北海域,立即迅速向該方向調集兵力,並準備在帛琉海域與敵決戰。同時,將潛艇部隊配置於加羅林群島以南,以儘早發現美軍艦隊,甚至當美軍6月11日開始對馬里亞納群島實施炮火準備,日軍仍然認為是美軍的牽制性行動,對此不以為然。直到6月15日美軍的大批登陸艦艇到達塞班島海域,並開始換乘,這才意識到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馬里亞納,但為時已晚。

  小澤本來計劃藉助部署在馬里亞納群島的500餘架岸基飛機,來與艦載航空兵協同對美軍實施兩面夾擊。但由於日軍對美軍戰略進攻方向判斷失誤,將馬里亞納群島的岸基航空兵大部調往紐幾內亞,待判明美軍攻擊方向後再往回調,已經來不及了。

  現代海空戰的決定性力量是航母及其艦載機。儘管日本聯合艦隊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了改組,將戰列艦為核心改為以航母為核心的第一機動艦隊,並為航母配置了基本滿額的艦載機。然而,日軍戰爭初期那些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幾乎都已在戰爭中消耗殆盡,補充的飛行員缺乏必要的訓練,技戰術水平非常有限。靠這些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菜鳥」飛行員,哪裡能抵擋住美軍強大航母編隊的進攻呢?小澤出於揚長避短的考慮,決定在美軍作戰半徑之外發動攻擊,然後在馬里亞納群島機場上降落加油掛彈,再從陸地機場起飛攻擊美軍,形成「穿梭攻擊」之勢,從字面上看,好像很不錯,既可有效打擊美軍,又能避免美軍的攻擊。但他忽視了其飛行員的戰術技術水平有限這一重要因素,實施「超距攻擊」必須在極限航程起飛,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要儘量節約燃料,要考慮氣象條件的影響,要隨時警惕周圍敵情……連技術熟練的飛行員都不容易做到,何況日軍飛行員大都是新手,經歷如此漫長的航程後還沒投入戰鬥就已經精疲力竭了,哪裡還有足夠的精力應付美機的攔截?

  馬里亞納海戰的結局告訴人們,戰場上的勝利不僅來自於正確的戰略判斷和戰役上的正確指揮,而且需要戰鬥員憑藉精湛的戰術和技術去實現指揮員的戰役目標,沒有一系列具體的戰術上成功和勝利,那種所謂正確的戰略意圖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