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奶奶

2024-09-14 07:16:45 作者: 梁克鋒
  小院在村西頭。三間磚木結構房屋,一圈土坯砌成的院牆,牆邊栽滿爬山虎。春天,便有藤蔓沿了棚架爬上棚頂;盛夏,枝繁葉茂,將棚頂覆蓋,炎炎烈日被遮掩,小院裡便灑落一地斑駁的蔭涼。

  小院裡住著祖孫倆,七十歲的奶奶楊七巧和六歲的孫女楊羊。

  清晨,當嫣紅的霞光鋪滿天邊,村人便會看到七十歲的奶奶楊七巧和六歲的孫女楊羊走在村道上。巧奶奶和孫女去下地。巧奶奶在村邊高台子地上種了五畝地。這五畝地是巧奶奶的二輪承包地。巧奶奶家的二輪承包地本來有三十畝,但兒子和兒媳外出打工後就把二十五畝地轉包給他人了。兒子原本也要把巧奶奶現在種的五畝地轉包出去的,但巧奶奶不同意。巧奶奶說我的地我做主,我的地我自己種。兒子拗不過母親,這五畝地就保留下來了。巧奶奶在五畝地里種了兩畝玉米,兩畝棉花,還種了黃豆、綠豆、紅薯、瓜菜等蔬菜和雜糧。巧奶奶計劃很周全,蔬菜雜糧平時吃,玉米餵豬餵羊餵雞,棉花賣錢零花。巧奶奶想不依靠兒子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巧奶奶一輩子都是個要強人。

  說起巧奶奶身世,蠻有傳奇色彩。那年,巧奶奶在縣裡召開的農業學大寨群英會上認識了當時是楊家莊村生產隊長的爺爺,半月後過門。爺爺不願自己的俏媳婦天天風吹日曬變成黃臉婆,便通過在大隊當支書的三叔,把巧奶奶安排在村小學當了代課老師。後來村小學撤併到鄉,巧奶奶便回村當了赤腳醫生。再後來鄉里建了衛生院,赤腳醫生沒了,奶奶便當了村裡的計劃生育宣傳員,最後轉崗成為村婦代會主任,直到十年前光榮退休。巧奶奶一生風光,但也有遺憾。巧奶奶五十多歲時失去了丈夫,六十多歲兒子兒媳又外出打工,離她而去,留下個不到兩歲的孫女。說好每年回家看看的,四年了,孫女楊羊都六歲了,兒子兒媳始終沒回來。這讓在村里風光了大半輩子的巧奶奶著實丟了面子。

  太陽升起老高,快十點鐘了。巧奶奶領著孫女往家走。村道上已有三三兩兩的村人下地,但大多是丟五奔六進七的老年人。村裡的青壯年一年比一年少了。年輕一代能考上學的,家人歡天喜地送去上學,等學校畢業後就留在城裡了。就像潑出去的水嘩啦一聲,先時還濕著地皮,漸漸地便灰飛煙滅無蹤影了。有那沒考上學的,也想方設法搭親靠友離開村子,男的到建築工地出苦力,女的到餐館飯店端盤洗碗當使喚丫頭。巧奶奶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厭惡土地。這片土地,可是養育了我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根呀!

  巧奶奶和孫女楊羊回到家。到家後巧奶奶就開始忙碌了。巧奶奶一生要強。雖兒子兒媳最終舍她而去讓她在村里很丟面子,但巧奶奶的要強性格激勵她堅強地要活出樣子。她堅信她孤身一人帶著孫女在村里也能活出一番新天地。她餵了兩頭豬,養了一群雞,還為孫女楊羊買了一隻奶山羊。巧奶奶每天除了下地就是侍弄她的這些「寶貝」,雖累的腰酸腿疼,但覺得活得很舒暢。

  也有煩悶的時候。巧奶奶最煩悶的事就是孫女楊羊。楊羊不到兩歲跟著她。那時,兒子兒媳丟下楊羊進城去了。巧奶奶不同意兒子兒媳進城。巧奶奶不願意兒子兒媳離開村子離開土地。巧奶奶用其當了幾十年村幹部揣摩出來的做思想工作技巧要說服兒子兒媳,但巧奶奶失敗了。兒子兒媳丟下女兒走了。巧奶奶曾大罵兒子兒媳絕情,冷血動物,丟下自己的親生骨肉享福去了。為此,巧奶奶還進了一次城。巧奶奶頂著一腔怒火進城,為的是要兒子兒媳別丟下親骨肉。但當巧奶奶看到兒子兒媳租住在一間城裡人當伙房的房子裡時,巧奶奶的火氣便熄滅了。巧奶奶雖不能理解兒子兒媳為什麼丟下村里三間大房不住擠在這小伙房住,但巧奶奶還是被兒子兒媳敢於吃苦的精神所感動。巧奶奶回家了。回家就抱著孫女楊羊老淚縱橫,不知道孫女跟著她是不幸還是幸福。

  巧奶奶就這樣帶著孫女楊羊獨自在村子裡住下來了。原本是兒子兒媳照顧的孫女現在由她一人照顧自然辛苦很多。她的頭髮漸漸灰白,原本還算圓潤的身體也漸漸枯瘦。村幹部考慮到她當了一輩子村幹部,有心照顧她,便向鄉里報了她一個低保戶。巧奶奶知道後老大不悅,說村幹部是成心詆損、有意羞辱她。無奈,村幹部只得把報上去的名單又追回來了。

  巧奶奶帶著楊羊,餵豬、餵雞、下地幹活。初時楊羊小,巧奶奶把楊羊當只小羊,下地幹活把楊羊帶到地里,由楊羊在地里滿地撒歡,與鄰家孩子滾成泥巴蛋。漸漸長大,巧奶奶便教楊羊熱愛勞動,在家幫奶奶洗碗、掃地,給雞撒把苞米粒,給羊添把草料,下地就幫巧奶奶間個苗、拔個草。楊羊很乖巧,不但每天完成奶奶布置的任務,還自加壓力,增加了給奶奶倒茶端洗腳水等工作。巧奶奶甚是喜歡,無處不夸楊羊聰明,暗自慶幸兒子兒媳給她留下了個聰明孫女,讓她每天都增加了許多歡樂。巧奶奶感覺到她的要強得到了滿足,日子過得很有味。

  但隨著楊羊逐年長大,巧奶奶突然感到了憂愁。

  令巧奶奶感到憂愁的不光是孫女楊羊,還有村里一幫被父母丟棄在村裡的孩子。更是村里接連發生的幾件事,讓巧奶奶從憂愁轉為不安了。

  一件是村東頭牛二大爺家的事。牛二大爺家的兒子兒媳也進城打工去了,留下一個孫子和牛二大爺一起過。那天牛二大爺下地幹活,吩咐孫子在家自己玩。孫子在家不知怎麼的把堆放在院子裡的草垛子給點著了。幸虧被鄰居發現及時撲滅了火,否則火燒著了房子,後果就嚴重了。還有一件是村南頭張三婆家的事。張三婆兒子兒媳也進城打工去了,留下一個四歲一個六歲兩個孩子和張三婆生活。那天,張三婆四歲的孫女突然病了,高燒不退。張三婆要送孫女去醫院,就叫六歲的孫子獨自在家。沒想到張三婆出去不久,六歲的孫子也出門追趕張三婆去了,半路被一輛電動三輪車撞倒,雖只是胳膊擦破了一塊皮,可這一驚也把張三婆嚇壞了。如此種種的事縈繞著巧奶奶,讓巧奶奶感到不安。巧奶奶感到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去了。他們把親骨肉留給了爺爺奶奶,是一份親情,更是一份信任。如果這些孩子出了丁點意外,怎能對得起外出打工養家餬口的兒女?又怎能無愧爺爺奶奶的稱號?

  巧奶奶感到了寢食難安。巧奶奶雖對村裡的年輕人厭惡土地離鄉背井拋家舍業外出打工有些痛恨,但對他們的無奈又充滿憐惜。而面對被留守在村裡的孩子,更覺得有了一份責任。巧奶奶一輩子要強的脾性又回來了。她要擔負起管管這些孩子們的重任。

  她找到了村委主任二根,說想辦個學前班,把村裡的孩子歸攏一起接受學前教育。

  二根詫異地望著巧奶奶,說辦學前班鄉里沒這個安排呀。

  巧奶奶說鄉里沒安排我們就不可以辦了?你看咱村那些孩子,爸媽到城裡打工去了,爺爺奶奶老了管不動了,再讓這些孩子瘋下去,孩子們要廢了,孩子們廢了,咱村就完了。

  二根說辦學前班要教育局批的,再說咱村也沒錢,沒教室,沒老師。

  巧奶奶說村里出份辦學報告吧,我去辦。

  巧奶奶跑了一趟鄉里,又跑了一趟縣上。巧奶奶的臉色變得日漸憂鬱。村里人知道巧奶奶在為辦學前班的事奔忙,但從巧奶奶的臉色看出了巧奶奶辦學的事並不順利,都勸巧奶奶算了,等孩子們到了上學年齡送去鄉里上學就行了。巧奶奶面對村人的勸慰,臉上卻是一臉的平靜。

  巧奶奶進了一趟城,回來便把十幾套桌椅帶回來了。巧奶奶把村主任二根及村裡有留守孩子的爺爺奶奶叫到家裡。巧奶奶說鄉里縣裡不批准我辦學前班,我就自己批准自己辦了。我把房子騰出來當教室,桌椅也買回來了。我這當了近十年代課老師的人給孩子們當老師也應該夠格,請大家把孩子們放心的送到我這裡上學吧。

  村里人被巧奶奶的壯舉感動,巧奶奶也慶幸自己一輩子要強的性格,又做了一件要強的事。於是,那座爬滿青藤的小院便時常傳出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