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季春紀·論人》講析

《季春紀·論人》講析

2024-09-14 13:05:39 作者: 李宏
  "論人",即察人之道,如何更準確的去了解他。文中說:為君之道要簡約無為,君王的操守在自己,首要的是返回到對自己的要求,然後才能要求別人。他對別人的索求越深遠,別人就會越疏遠他;他對人的要求越強烈,他失去的也就越多。

  什麼叫返同自身要求?使耳目適宜,節制喜好與欲望,放下計算人的陰謀,去掉故作工巧之態,讓想像漫遊在無窮無盡的空間,讓心放縱在自然的無為境界之中,如果這樣就對天性沒有損壞。沒有傷害天性就可以懂得精微的道理,懂得精微的道理就可懂得神氣,懂得神氣就算是懂得道了。凡是那些萬物,懂道之後就能修成正果。

  所以懂得了道的方法,就可順應萬物的變化而變。變化博大精深,深不可測。德行昭彰美好,可跟日月相比,這些是不能忽視的。豪士應時而來,賓客自遠方歸服,不可以阻止。意氣宣洩通暢,沒有拘束,不可以

  收回。

  所以懂得了懂得道的方法,就可返璞歸真,喜好、欲望容易滿足,有節制並少量地取用養身之物,並不占有它。離開繁華的都市自得其樂,心中的情感潔白無瑕,難以污染。威嚇、嚴厲不能使他恐懼,不可以收服他。

  所以,懂得了認識道理的方法,就會行動適當,掌握要領,在時間中周旋,就不會走上窮途末路。舉止有禮數,合乎常理,他就不會迷惑。言語得體,沒有吞吞吐吐,話說出來後沒有遺失,使人的肌膚有所感觸,不可以隨便更改。說壞話的人窮困潦倒,賢能的人意氣風發,讒佞賢能都不可以遮掩。

  所以知道了明白道理的方法,就會像天地一樣,還會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什麼事物不能應對的呢?就好像駕車的人,反過來要求自己,那麼駕車馬就能輕快利索,到達遠的地方也很快,兩頓飯的時間就到了,而且不覺得睏倦。

  以前的亡國君主總是把亡國的過錯安置在別人的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殺戮,以至亡國都不知道醒悟。三代中興的賢君,把罪過擔當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不停的建功立業,最終成就了王業。

  什麼叫求助於別人?人們同是一類,但是智力不同,賢能和姦邪的人是不同的,但是都用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防止被人嫉妒,是昏君迷亂的原因。

  凡是評論人,看他通達時對人的禮遇,顯貴時對人的舉薦,富有時對人的供養,聽取意見時看他的行為,空閒時看他的喜好,任職時看他進諫的言語,窮困時看他不接受的東西,貧賤時觀察他所不做的事,當他高興時檢驗他是否有不常見的行為,歡樂時檢驗他有做不好的癖好,當他發怒時檢驗他的節制能力,當他害怕時檢驗他是否持有氣節,當他悲哀時檢驗他的是否有仁愛之心,當他困苦時檢驗他的意志,從八面觀察、六面檢驗看,這是賢能的君主評論人的標準。

  評論人又必須從六親和四隱方面看。什麼是六親?是指父親、母親、哥哥、弟弟、妻子、兒子。什麼是四隱?就是新朋友、舊相知、鄉親、鄰居。觀察一個人的內在就用六親四隱的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外在就用八觀六驗的方法,人的情義、虛偽、貪婪、卑鄙、善良、邪惡都能察看到,這就像在雨中奔跑,不被雨淋濕是不可能的,這也是聖王能了解他人的原因。

  《論人》一篇,堪稱我國較早鑑識人才之法。當時稱為"八觀法"。就是從八個方面觀察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能不能做大事情,能不能有擔當。至今這些方法仍然有著借鑑的意義。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