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覽·聽言》講析
2024-09-14 13:07:59
作者: 李宏
聽到別人的話不可以不考慮。不考慮就不能分辨好壞了。不會分辨好壞,沒有比這更大的禍亂了。夏、商、周三代分辨好壞,所以能夠在天下稱王。
如今天下越來越衰敗,聖人的為王之道被廢棄滅絕。世上的君主大多尋歡作樂,把鐘鼓等樂器造得很大,奢侈地建造亭台園林,因此來搶奪百姓的人力和財力;輕易地置人民於死地,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老弱的人饑寒交迫,強壯的人也過早地斷送生命,人們竭力都走到窮途末路,還被加上了死囚和俘虜的待遇。
攻打沒有得罪自己的國家向他們索取土地,誅殺無辜的百姓來謀取更多的利益;這樣想要讓宗廟安寧,社稷沒有危害,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嗎?假如有人說:"某人家有很多財物,屋子的後牆又潮濕,守門的狗死掉了,這樣的情形下可以把它占為自己的府穴。"人們對這個人一定會進行非議。
如果又有人說:"某個國家在鬧饑荒,它的城牆低矮,可用來守護的兵器很少,可以偷襲並謀奪這個國家。"那麼人們對這個人不加非議的話,是不懂得事物間類比的關係。
《周書》上說:"過去的事不可以追到,將來的事難以等待,對於當時的世道能明察,這就可稱為天子了。"所以,當今世上有能夠分辨好壞的人,他們要想成為王者不難。
好壞的關鍵在於愛,在與否利,愛和利作為原則來說是太大了。在海上漂泊的人,漂行一個月,看到像人的東西就很高興。等到漂行一年,看到曾在中原看到過的東西就很高興了。這就是離開人越久,就越想念人吧!混亂社會的人民,他們離開聖王也已經很久了,他們希望見到聖王的心情,白天黑夜都不間斷。所以那些想為百姓憂慮的賢明君主和傑出人士,不可不在這方面努力啊。
功績在名聲之前,做實事在功績之前,言論在做事之前。但不知道做事的實際,怎能聽取言論?不知道情況怎麼能說話呢?就像那些剛出生的小鳥發出啼叫,是有區別,還是沒有區別?
造父開始的時候向大豆學習,蜂門初時向甘蠅學習,造父曾經為大豆駕車來學習,蜂門曾以射甘蠅來練習,學習專心不轉移而成為習性。因為專心,所以造父可以駕車遠行快跑,蜂門可以除暴禁亂。
凡是人也一定要在心中有所學習,然後才能聽教導。不把學習放在心裡作深入的考究,也要作一般的研究。不學習而能夠聽取別人的言論的,從古到今都沒有。這個道理的解答可在這樣的例子中看出,就是白圭非難惠子,公孫龍勸說燕昭王停戰和如何對付秦趙的空洛盟約,孔穿非議公孫龍,翟翦責難惠子制定的法令。這四個人的言論,都是論述了很多道理的,所以不可以不反覆研究。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