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覽·謹聽》講析
2024-09-14 13:08:02
作者: 李宏
從前禹洗一次頭要多次握住頭髮停下來,吃一頓飯要多次站起身來,以便依禮節對待有道之士,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東西。弄懂了自己所不懂的東西,就能不爭外物了。賢主用歡悅平和的態度對待有道之士,使他們各得其所,一切都順其自然,讓他們盡情講話。
亡國之君卻與此相反,他們看重自己,輕視別人。輕視別人,那麼遊說的人就想要保持官位而取容於君王。聽取意見的人只看重自己,因而就會一無所得。這樣,即使享有天下,又有什麼益處呢?這實際上就是把昏暗當成光明,把混亂當成安定,把毀壞當成成功,把危險當成安寧。所以商周因此而被滅亡,比干因此而被處死,如此悖亂的事真是舉不勝舉。
所以,君主的常情是,不會因為有所懷疑犯過錯,反而會由於無所懷疑犯過錯。不會因為有所不知犯過錯,反而會由於有所知而犯過錯。所以,即使是不懷疑的,即使是已經知道的,也一定要用法令加以考察,用度量加以測定,用數術加以驗證。這樣去做了,那麼是非就不會判斷錯誤。舉止就沒有過錯了。
堯是怎麼在天下賢能的人中選中了舜呢?舜又是怎麼在天下賢能的人中選中了禹呢?是靠耳聞來斷定的。靠耳中聽聞來判斷是違反天性生命之情的。當今有疑惑的人,一是不了解違反生性之情是怎麼樣的,二是不知道觀察五帝、三王成功的原因,那麼怎麼會自己知道當今世上什麼是不可做的呢?怎麼會知道他自身比不上別人的地方呢?
首要的是應該知道該知道的,其次是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不清楚就要問,沒有能力就要學習。《周箴》里說:"自己認識到這些,學習道德還不遲。"學習賢德的人,向有智慧的人求教,這是令三代昌盛的原因。不懂得東西但自以為懂得,是百般禍患的根源。
功名不是白白建立的,國家不是形同虛設的話,一定是有賢能的人在治理。賢能的人所用的方法,昏暗不明難以知道,精妙得難以看出。所以,見到賢能的人不肅然起敬,就是在心中沒有警惕,不在心中有所警惕的話就是對這些賢能的人的言論了解得不深入。不深入了解他們的言論,那麼就是最不吉利的事。
君主賢德、國泰民安就有賢人在朝廷上,君主昏庸、世道混亂就有賢人在朝廷下。如今周王朝已經滅絕了,天子也沒有了。世上的大亂都比不上沒有了天子,沒有了天子就使強者戰勝弱者,人多欺負人少,大家用兵互相殘殺,不能得到安寧休憩,這就是當今的世道。
所以,當今世道求取有辦法的能人,就要在四方、在山谷、在偏僻幽靜的場所,如果得到這些人的話就是幸運的收穫。若能得到這些人的輔助還有什麼不能得到的呢?有什麼做不成的呢?姜太公在滋泉垂釣,剛好是紂王的世道,所以文王得到他就能在他的輔助下建立王業。
文王只是千輛兵車的王侯,而紂王是天子。天子失去天下而一個諸侯得到天下,這是知道和不知道得天下的方法的原因。對待百姓,不等到了解他們就對他們進行役使,不等到合乎禮義的時候就命令他們。如果是有道的人士,一定會對百姓禮遇,一定會去了解他們,然後才竭盡全能做事。
比如像勝書論說周公,周公可算是能夠聽納意見了;齊桓公接見小臣稷、魏文侯接見田子方,都可以說是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