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孝行覽·義賞》講析

《孝行覽·義賞》講析

2024-09-14 13:08:18 作者: 李宏
  春天到了草木就生長,秋天到了草木就凋零,生長和凋零是天氣使它們這樣的,不是它們自己的原因。所以說只要條件到來,萬物無不根據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沒有到來,萬物就不會發生變化。古代的人審度到這樣的條件,所以萬物沒有不被使用的。

  賞罰的根據,是聖上用來指使人的條件。在賞罰這個問題上如果把道義當作條件,那麼忠信、親愛的方面就得到發揚。發揚得久了就會越助長這一風氣,百姓對於這些就會作為本性一樣安逸,這樣就是教化的成功。

  教化成功,那麼雖然有重賞嚴威也不能改變禁止,所以,善於教化的人,不用賞罰,都可以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教化成功後就是使用賞罰也不能使它被禁止。使用賞罰不當的話也會形成一種壞的風氣,奸詐、虛偽、賊盜、混亂、貪婪、暴戾的方面興起,長久興起而不停息,百姓的仇恨就會養成習慣,塞外邊區的少數民族就是這樣,雖然有重賞嚴法也不能使他們改變。

  郢都的人用兩塊木版築牆,吳起改變這種方法遭到了郢都百姓的埋怨。用賞罰容易,而百姓卻安於樂於原來的習俗。氐羌的少數民族,他們的人被俘虜了,不擔心受到捆綁,反而擔心死後身體能不能被火化。他們都形成了怪邪的習俗,一旦形成了這樣的怪邪的習俗後對百姓就造成了傷害。所以實行賞罰不可以不慎重。否則將成為刁民,就難以治理。

  以前,晉文公將要與楚國的軍隊在城濮開戰,他召見咎犯問道:"楚國人多,我國人少,該怎麼辦呢?"

  咎犯回答說:"我聽說很講究繁文禮節的君王,對文采不厭倦;經常打仗的君王,不反對狡詐。君王也用欺詐的方法就行了。"

  晉文公把咎犯的話對雍季說,雍季回答:"把池塘的水抽乾了去抓魚,能捉不到魚嗎?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點火焚燒田野山林而打獵,能沒有收穫嗎?可第二年就沒有獸類出沒了。欺詐的方法,雖然今天可以勉強用上,往後就不要再用了,這並不是長久的辦法。"

  晉文公使用了咎犯的計策,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國人。回去論賞的時候,卻給了雍季最先的獎賞。左右的人都勸諫說:"城濮之戰的功勞是咎犯的謀略得當,你用了他的計謀卻在後才獎賞他,大概不行吧。"

  晉文公說:"雍季的看法,對後世都有好處,而咎犯的主張,只是一時的用處,怎能把一時的功用放在對百世功業有利的主張前面呢?"孔子聽了之後說:"面對困境使用狡詐的方法,足可以使敵人退兵。回去後尊敬賢人,就可以回報德行。晉文公雖然不能自始至終都用德行來修身,但也足可以稱霸天下了。"

  賞賜重,人民就隨著賞賜來變化,人民發生變化就是教化成功了。如果教化成狡詐,那麼教化的成功也會被毀壞,勝利也是失敗。天下勝利的人很多,稱霸的只有五個人,晉文公是其中的一個,他知道勝利是怎樣形成的。取勝了但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取勝的,這和沒有取勝是一樣的。秦國戰勝了西戎而稱霸,但在殽卻敗給了晉國。楚國與諸夏打仗都獲勝,卻在柏舉輸給了吳國。武王知道自己勝利的原因,所以打贏了紂王而在天下稱了王。狡詐在國家中泛濫,國家就會不安定,禍殃就不單單是外患了。

  趙襄子衝破包圍,賞賜五個有功的人,高赦是頭一個。張孟談說:"晉陽的大難中,高赦沒有什麼功勞,為什麼頭一個獎賞他呢?"

  趙襄子說:"我的國家有危難,社稷危殆,在憂愁窮困中和我相處,卻還不失卻君臣之禮的只有高赦一個人,所以我頭一個要獎賞他。"

  孔子聽說後說:"趙襄子可以算是善於給獎賞的人了。獎賞這樣一個人,那麼天下的人就不敢再對君王失禮了。"

  統率六軍不可以輕易地使用賞罰。趙襄子向北出軍攻打代州,向東逼近齊國,命令張孟談越牆偷偷行軍,和魏桓、韓康一起攻打智伯,砍下了智伯的人頭來做酒器,從而奠定了趙魏韓三分的局面,難道這不是賞罰得當的結果嗎?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