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分覽·審分》講析
2024-09-14 13:09:17
作者: 李宏
凡是君主,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職分,然後國家的安定才可以實現,奸詐邪僻的渠道才可以堵塞,惡俗的風氣、嚴重的疾病才無從到來。修養自身與治理國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樣的。
如今動用許多人共同耕種同一塊土地,大家一起勞作,速度就緩慢。這是由於人們有辦法藏匿自己的力氣;如果分開耕作就迅速,這是由於人們沒有必要藏匿自己的力氣。君主治理國家也如同種地一樣,臣子和君主共同治理,臣子就有辦法藏匿自己的私力,君主就無法避開負累了。
凡是親自去做善事就困難,任用別人做善事就容易。用什麼方式能知道呢?比如人跟千里馬一同跑,人就無法超越千里馬;如果人坐在車上駕馭千里馬,千里馬就不能超越人了。
君主喜歡處理官吏職權範圍內的事,這就如同和千里馬一起跑,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趕不上。君主也應該像駕馭千里馬的人一樣坐在車上,不要離開車子,那麼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會盡心竭力了,那些熱衷於阿諛奉承、邪僻奸巧的人就無法藏匿其中了,剛強明智、忠誠浮朴的人就會爭相努力去奔走效勞了。
君主的車子是用來載物的,明察了載物的道理,那麼四方邊遠之地都能夠擁有;不懂得載物的道理而自以為是,誇耀自己的才智,頒發許多教育命令,好憑自己的意圖行事,這樣,各級官吏就都恐懼騷亂,長幼尊卑的秩序就會亂,各種邪惡的事情一齊湧現,權威分散下移,不可以善終,不可以施救,這是亡國的風氣啊。
王良駕馬的方法,是明察駕馬的要領,握住馬韁繩,所以四匹馬沒有敢不用盡力氣的。有道術的君主,他駕馭臣子們也有"韁繩"。那"韁繩"是什麼呢?端正名爵,審察職分,這就是治理臣子們的"韁繩"。所以,按實際審察他們的職分,以便求得實情;聽到言論要考察他們的行為,不要讓言行彼此悖逆。
名爵有很多不符合實際,所做的事有很多不切合實用的,所以君主不可不審名定分。不審名定分,這就是厭惡壅閉卻更加阻塞啊。阻塞的責任,不在臣子,而在君主。
堯、舜時代的臣子不全都仁義,湯、禹時代的臣子不全都忠誠,他們能稱王天下,是駕馭得法啊!桀、紂的臣子不全都鄙陋,幽王、厲王的臣子不全都邪僻,他們亡國喪身,是因為駕馭不得法啊。
假如有這樣一個人,想要牛卻說馬的名字,想要馬卻說牛的名字,那麼他想要的必定無法得到,於是就發怒使用權威,主管人毫無疑問要責備怨恨他,牛馬毫無疑問要受到擾亂。
百官就如同眾多的主管人員一樣,萬物就如同眾多的牛馬一樣。不辨正他們的名稱,不區別他們的職分,卻接連不斷地動用刑罰,惑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稱道一個人明智通達,而實際上這人卻愚蠢糊塗;稱讚一個人高尚賢德,而實際上這人卻卑賤低微;讚譽一個人品德高潔,而這人表現出來的卻是道德敗壞;委任一個人掌公法,而這人做起事來卻貪贓枉法;由於一個人外表果敢任用他,而這人內心堵塞卻疲憊膽怯。這五種情況,完全是把牛當成了馬,把馬當成了牛,都是名分不正啊。
所以,名分不正,那麼君主就憂愁勞苦,百官就混亂乖逆。國家遭受滅亡,名聲受到損害,就由此產生出來了。想要白,反倒更加黑了;想得到,卻越發不能得到,大概都是這個道理吧!
所以要想使國家政治清明就要辨正名分。辨正了名分,君主就沒有憂愁勞苦了。沒有憂愁勞苦,就不會損傷耳目的天性了。多詢問,卻不專斷地下指示;雖然知道怎樣做,卻不親自去做;和諧萬物,但不會誇耀自己;事情做成了,但不會居功自傲,靜止的事物不讓它運動,運動的事物不讓它靜止。遵照法則來運用它們,不為外物所制約,不肯被外物役使。清靜而公正,精神流傳到天地四方,品德照耀到四海之外,思想永遠不衰,美名流傳不止。這就叫做把性命寄托在深邃曲遠之處,命名為無形。
所以,得道之人能忘掉別人,別人反而非常仰慕他,這就叫大得人心,這難道不是道嗎?知道自己有德,不在乎讓人知道,這樣就更能為人所知,這難道不是有德嗎?非常有德的人外表不機敏,安然處之,機敏就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聰明嗎?特別賢明的人不著力於雜務,大事才著手去做,這難道不是偉大嗎?修真得道的人無所能,可人們都會去歸附他,於是就無所不能了,這難道不是偉大完美嗎?
因此,有眾人效力就無須事必躬親,做大事就需要拋卻雜務,被人了解了就無須外表機敏,這樣,所知道的就很微妙了,像這樣,那就能順應天性了,意氣就可以在空廓寂靜的宇宙中遨遊了,形體就可以在自然的境界裡獲得安適了。包容萬物卻不去主宰,恩澤遍及天下卻不知從何而來。這樣,即使不具備上面說的五種情況,也可以說是愛好這些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