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呂不韋奇貨可居大智慧> 《審分覽·任數》講析

《審分覽·任數》講析

2024-09-14 13:09:22 作者: 李宏
  凡是任用官吏,把治理得好看成能夠勝任,把治理得混亂看成是有罪。現在治理得混亂卻不加責備,那麼混亂就會更加厲害了。君主以好炫耀來顯示自己的才能,以好做先導來自誇,臣子以不勸諫君主來保持官職,以曲意聽從來求得收容,這樣就是君主代替主管官吏當主管官吏,這樣就是臣子得以跟隨著干那些保持官職、曲意求容的事情。

  君臣的正常關係不能確定,耳朵即使能聽也無法聽清,眼睛即使能看也無法看清,內心即使知道也無法選取,這是情勢所迫而這樣的。耳朵能聽見是憑藉著寂靜,眼睛能看見是憑藉著光明,內心能知道是憑藉著義理。君臣如果交換了各自的職守,那麼上面說的三種器官的功用就被廢棄了。

  亡國的君主,他的耳朵不是不可以聽到,他的眼睛不是不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不是不可以知道,君臣的職分混亂,上下不加分別,即使聽到,又能真正聽到些什麼呢?即使看到,又能真正看到些什麼呢?即使知道,又能真正知道什麼呢?

  要達到隨心所欲無所不至的境界,就得有所憑藉啊。這是愚蠢君主的智慧所不能達到的。不能達到就不能知道,不能知道就不相信這種情況。沒有骨骼的蟲子春生秋死,不可能讓它知道有冰雪。擁有疆土的君主,能明察這些話,災禍就會無法到來了。

  再說,耳目智巧,本來就不足以依靠,只有講求駕馭臣下的方法,按照義理行事才可以依靠。

  韓昭厘侯察看用來祭祀宗廟的犧牲,那豬很小,昭厘侯讓官員用大豬替換小豬。那官員又把這頭豬拿了來,昭厘侯說:"這不是剛才的豬嗎?"

  那官員無話回答。昭厘侯就命令官吏治他的罪。昭厘侯的侍從說:"君王您根據什麼知道的?"

  昭厘侯說:"我是根據豬的耳朵識別出來的。"

  申不害聽到了這件事,說:"根據什麼知道他聾,根據他的聽覺好,根據什麼知道他瞎?根據他的視力好,根據什麼知道他狂?根據他的話得當。所以說,去掉聽覺無法聽見了,那麼聽覺就靈敏了,去掉視覺無法看見了,那麼目光就敏銳了;去掉智慧無法去知道了,那麼內心就公正無私了。去掉這三種東西不使用,就治理得好,使用這三種東西,就治理得亂。"以此說明耳只心智不足阻依靠。

  耳目心智,它們所能了解認識的東西很貧乏,它們所能聽到見到的東西很浮淺。憑著浮淺貧乏的知識占有廣博的天下,使不同習俗的地區安定,治理全國人民,這種主張必定行不通。

  十里遠的範圍,耳朵就不能聽到,帷幕牆壁的外面,眼睛就不能看見,三畝大的宮室里的情況,心就不能知道。憑著這些,往東到開梧國,往南安撫多(嬰頁)國,往西讓壽靡國歸服,往北讓儋耳國歸依,那又該怎麼辦呢?所以當君主的,不可不明察這些話啊。

  治亂安危存亡,本來就沒有另外的道理。所以,最大的聰明是丟掉聰明,最大的仁慈是忘掉仁慈,最高的道德是不要道德。不說話,不思慮,清靜地等待時機,時機到來再行動,內心閒暇的人就能取勝。何時行動,其準則是,清靜無為,公正質樸,自始至終都端正。這樣來整頓綱紀,就能做到雖然沒有人倡導,但卻有人應和,雖然沒有人帶頭,但卻有人跟隨。

  古代稱王的人。他們所做的事很少,所憑藉的卻很多.善用憑藉,是當君主的方法,親自做事,是當臣子的準則。親自去做就會忙亂,善用憑藉就會清靜。順應冬天而帶來寒冷,順應夏天而帶來炎熱,君主還要做什麼事呢?所以說,當君主的原則是無知無為,卻勝過有知有為。這樣就算掌握了當君主的方法了。

  主管官吏向齊桓公請示事情,恆公說:"把這事情告訴忡父去。"

  主管官吏又請示事情,桓公說:"告訴仲父去。"

  這種情況連續了三次。桓公的近臣說:"第一次請示,說讓去找仲父,第二次請示,又說讓去找仲父。這樣看來,當君主太容易啦!"

  桓公說:"我沒有得到仲父時很難,已經得到仲父之後,為什麼不容易呢?"

  桓公得到管仲,做事情尚且非常容易,更何況得到道術呢?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只能吃些沒有米的野菜,七天沒吃到糧食。孔子白天躺著睡覺。顏回去討米,討到米後燒火做飯,飯快熟了,孔子望見顏回抓取鍋里的飯吃。過了一會兒,飯做熟了,顏回謁見孔子並獻上飯食,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抓飯吃,起身說:"我今天夢見了先君,把飯食弄乾淨了然後去祭祀先君。"

  顏回回答說:"不行。剛才煙塵掉到鍋里,扔掉沾著煙塵的食物不吉利,我就抓出來吃了。"

  孔子嘆息著說:"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還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裡揣度的還是不足以依靠。學生們記住:了解人本來就不容易呀。"

  所以,有所知並不難,掌握知人之術就是很難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